美国社会运动的政治过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在美国研究的领域里,近年来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下功夫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来深入探讨有关美国政治的问题了。中美关系、美国全球战略、美国的地区政策、美国同重要国家的双边关系等各种引人注目的热门题目,吸引了众多从事美国研究的学者的注意力,美国政治可以说成了一个相对冷清的研究领域。

若干年前,我在美国所建所20周年纪念会上发言时说,美国的中国研究专家同中国的美国研究专家的一个明显差别是,所有知名的美国中美关系专家首先都是研究中国国内政治的专家。例如,李侃如曾著书《治理中国》,兰普顿曾出版《改革时代的中国外交与安全政策决策,1978~2000》,哈里·哈丁则撰写了《中国第二次革命:后毛泽东时代的改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在中国,前几年就有朋友对我戏言,鉴于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现在“全中国人民都是中美关系专家”。此话虽然是调侃,却也反映了在美国研究领域里过度集中于中美关系的研究而忽视了对美国本身研究的现象。可惜的是,这种现象至今还没有明显改变。2013年,有一位教授朋友想要组织一次有关美国政治的研讨会,所能想到的可以邀请的北京地区的专家也不过寥寥十几人。

我的前博士生杨悦就恰恰选择了美国政治这一较冷清的领域。这本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其主题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左右翼社会运动进行比较。杨悦的博士论文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我们知道,21世纪初期美国相继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右翼的茶党运动和左翼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它们分别是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右翼和左翼社会运动。这样,搞清自那时以来美国社会运动产生的深刻社会原因、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发生时的国际背景,对两场运动进行比较,运用理论框架来对它们进行说明,对于我们了解美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政治动向、左翼和右翼社会运动的强度及其原因、政治运动对美国政治的影响,甚至美国的社会发展趋势,都是很有价值的,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理论意义。

杨悦广泛阅读了有关政治过程的理论著作,对其做了详尽的陈述和评介,并结合了相关理论来对现实社会运动进行分析和比较。她着重做了两个案例分析——茶党运动和“占领华尔街”运动,并在书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观点,例如:美国社会运动组织普遍出现职业化趋势、运动诉求出现碎片化、组织动员方式由以草根动员为主向象征性联络方式转变;在向后工业社会过渡过程中发生的左右翼社会运动出现了与工业社会中的社会运动不同的新特点,即较少关注物质再生产,更多关注文化再生产、集体身份认同以及社会一体化等。

作者的一个重要观察和观点是,总体来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右翼社会运动相对强势于左翼社会运动,特别是与其群众基础、传统政党联盟联系更为紧密。作者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60年代左翼社会运动发展后期过于激进,导致美国社会无论是民众还是精英层面的意识形态都趋于保守。作者同时恰当地指出,无论是美国的左翼还是右翼社会运动,都没有也不会背离美国的基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杨悦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前就已经是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英语的副教授了,她当年以英语和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在语言方面具有相当的天赋。她曾在美国乔治敦大学留学两年,取得美国政治专业法学硕士学位,对美国政治也有一些感性认识。虽然如此,如果没有她在攻读博士学位三年期间的勤奋努力,刻苦研习政治学理论和有关社会运动的理论,她也难以完成这样一部难度较大的著作。作为她的导师,我为她在学术研究领域里的进步感到欣喜,也衷心祝愿她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在未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周琪

2014年3月20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