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煤炭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资源支撑难以为继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6.5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占同期世界煤炭产量增量的70%以上。按照目前生产规模,我国煤炭资源储采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加之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部分大型煤矿采肥丢瘦,小煤矿乱采滥挖,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现象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矿井资源回收率平均不足40%,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煤矿仅为10%~15%。在目前的开发和利用方式下,煤炭资源难以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二)煤炭资源配置不合理,煤矿企业准入门槛低
资源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和采取竞争手段配置过程中,由于准入门槛低,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导致炒卖资源牟利情况屡禁不止。部分地方管理部门将整装煤田人为分割,配置给多个主体开发,加剧了资源分散程度。由于没有完善的煤矿企业准入制度,煤炭资源开发队伍鱼龙混杂,资源浪费严重。矿业权不合理配置的现状增加了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成本,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建设。同时,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缺乏资金而拿不到矿业权,资源后备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三)煤炭开发布局矛盾加剧
晋陕蒙宁甘新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煤炭主要的生产区和调出区,但水资源极为短缺,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2年晋陕蒙宁甘新煤炭产量达到19.5亿吨,占全国的60.2%;比2005年增加7.5亿吨,占同期全国煤炭产量增量的84.3%。华东、中南地区经济较发达,是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地区,但资源储量少,产需缺口不断扩大,保障稳定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煤矿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小,缺乏一批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具有明显调节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现有各类煤矿企业1.1万个,平均产量不足30万吨,前4家煤炭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仅为25%。煤炭产业集中度过低,组织结构过于分散,国家宏观调控难以奏效。此外,煤炭企业和煤炭运输企业、主要用煤企业难以做到对等谈判和公平交易,不利于产业协调发展。
(五)煤炭开发利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已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全球的25%。近年来,煤炭产量增长得很快,高强度的资源开采带来的地表沉陷、地下水和地表水体影响、土地占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三废”和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综合利用的积极性,煤矸石、矿井水、瓦斯以及与煤伴生矿产等资源综合利用滞后,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不高,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仅60.9%,全国累计堆放的煤矸石总量超过45亿吨;矿井水利用率仅59%,尚未全部做到达标排放;瓦斯抽采利用率只有32%,大量瓦斯被排空;沉陷区土地复垦只有36%左右,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发展远远跟不上煤炭生产开发的需要。未来一段时间,煤炭产量还要增加,且新增部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当地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更加脆弱,经济欠发达,干旱少雨和荒漠化问题严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大。
(六)煤炭市场疲软影响煤炭供应
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重工业增加值增幅较快下降,主要耗煤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大幅回落,煤炭消费量增幅快速回落。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增幅回落6.5个百分点。同时,煤炭净进口量持续增加,2012年,全国进口煤炭2.89亿吨,比上年增加6624万吨,增长30%。煤炭价格大幅下跌,2012年12月26日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为625元/吨,比2011年同期下降约200元/吨,比6月27日下降135元/吨。煤炭价格的下降直接挤压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直接影响到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对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带来不利影响。
(七)进口煤质量下降
2005年国家将炼焦煤进口关税下调为零,2008年除褐煤外煤炭进口关税下调为零,2012年连褐煤进口关税也取消了,相当于进口没有门槛。除中国外,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以露天矿为主,生产成本很低,加上廉价的海运造成我国进口煤炭猛增,印尼、越南、美国等国家的高灰、高硫、低热值煤也大量涌入,2012年2.89亿吨煤炭进口量中褐煤达到5400万吨,占18.7%,进口煤炭质量明显下降,不利于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