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往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对南疆维汉民族交往的民族学考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与社会的全面转型,生活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日益卷入全球化浪潮之中,民族间的交往范围空前拓展,交往频率空前提高。这种频繁的互动与交往一方面为地方社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相对脆弱的边疆,人们的生活相对封闭,在观念、行为、心理等方面都相对保守,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各民族交往过程中由于存在方式差异造成的心理冲突与心理不适日益凸显,具体表现为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存在的显著标志,而且以民族认同、民族意识、民族情感等为主要核心的交往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深层次地影响着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因此,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发展与民族社会的稳定带来的影响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地域面积最大、拥有边境线最长、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目前,除基诺族外,我国其他55个民族在新疆均有分布,其中世居新疆的民族有13个。因此,民族关系在新疆社会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使用广泛的重要概念。新疆民族关系治理也在我国边疆社会治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来,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确保了新疆各少数民族在行政体制、干部任命、财政管理、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各方面的权益,为新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友好、和谐交往奠定了基础。但是,新疆特殊的地缘政治、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以及近代以来长期的社会动荡,使新疆的民族关系又呈现极强的民族性、宗教性、政治性、复杂性等特征。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全面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份制的合理化改革、单位制的社会化改革以及国家、市场、社会合理化格局的形成,这种急剧的社会变迁也使新疆的社会发展与各民族的社会关系呈现一些新的特征。

一是市场经济的确立使社会收入的均衡化政策消失,平等、竞争机制的引入使个人能力成为拥有社会财富的根本力量,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空前加速。但是,由于历史上新疆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及新疆社会的利益分布相对薄弱,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新疆各民族结构性差异表现得相当突出,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在现代社会平等、竞争机制的牵引下,当代新疆社会的分化日益体现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化。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与新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利益分布失衡、社会转型造成的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往往会反映到民族关系上来,影响民族之间正常的交往与交流。

二是伴随着新疆民族社会的发展,处于不同发展地位民族的民族意识的普遍复苏,在国家利益分配体系中对本民族的发展与利益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及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民族成员在交往过程中给予本地区民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更多的关注,并且日益关心本地区资源开发收益分配的公平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民族交往的心理层面即民族交往过程中民族意识普遍高涨,发展滞后民族内心的不平衡感与剥夺感滋生。

三是户籍制度的松动、单位体制的改革,以及西部大开发促进了人口的跨地域流动。人口自由流动一方面使新疆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另一方面也使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更加凸显。文化距离、文化认知缺失和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理冲突与心理不适日益成为影响新疆民族交往的深层心理因素。

四是随着我国国家力量的增强,境外势力给予新疆社会发展与民族关系更多的关注,各种敌对势力都把挑拨民族宗教关系作为牵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极力加强对新疆各阶层进行渗透。这些分裂活动对新疆各族民众交往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也使新疆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新疆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社会关系是民族关系,而在民族关系中影响新疆的核心又是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关系(以下简称维汉民族关系)。维汉民族关系作为新疆民族关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有序、良性的发展关乎新疆民族关系走向、地方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的边疆安全。维汉民族关系之所以在新疆如此重要,与维吾尔族和汉族在新疆的地位有重要关系。首先,从人口数量看,维吾尔族与汉族是新疆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两个民族。2010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全区常住人口约为2181万,其中维吾尔族人口约为1007万,汉族人口约为880万,再加上在疆务工的和季节性的汉族流动人口,可以说二者数量相差不大。其次,从民族人口的分布看,维吾尔族与汉族是在全疆县级单位都有分布的两个民族,维汉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广泛的联系与交往。最后,从社会矛盾看,近现代以来,新疆的社会冲突也主要体现为维汉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此外,从外部环境来看,维汉民族关系极易受新疆地缘政治、境外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煽动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维汉民族关系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一直是学术界与国内外民众关注的焦点,它也是新疆民族关系治理中的重中之重。尤其发生于2009年的“7·5”事件,更是从心理上给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影响目前还很难估量。因此,在新疆民族工作中,关注维汉民族交往心理问题,从民族心理的层面发现与剖析影响维汉民族交往的心理因素,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基于以上因素,2010年,笔者有幸得以参与到新疆师范大学承担的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巩固和发展新疆团结、互助、和谐、平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研究”子课题“新疆多民族地区影响族际交往的民族心理因素研究”的工作之中,并以其为背景重点关注“7·5”事件后南疆地区维汉民族的交往现状,并从民族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影响南疆地区维汉民族关系发展的心理因素,希望通过相关工作能够在这一问题研究中有所建树。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人类的历史进程一再表明,具有稳定的和共同的心理特征不仅是区分一个族群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维系一个族群的重要纽带,是族群生存与发展中最活跃的动因,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表现在民族和族群文化中的精神底蕴。”李静:《民族心理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6,第2页。民族交往以及因交往形成的民族关系是当代社会各民族的存在方式,其过程与结果也必然受民族心理的影响。因此,在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研究中,如果不了解或不重视民族关系中的交往心理及其影响因素,那么,对于民族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了解就是不完备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往关系的表现做出有力的解释,也可能在民族关系研究中得出不符合当地民族心理状况的结论,进而在当地社会管理或民族地区发展决策中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导向。所以,从民族心理的角度调查与分析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探索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的心理基础,提出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

2.现实意义

从现实意义看,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是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我国,民族关系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它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全局。在当代新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关系,避免或减少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不利因素,对于我们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维汉民族关系作为新疆民族关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有序、良性的发展更是关乎新疆民族关系走向和地方社会的稳定。但是,维汉民族关系受新疆地缘政治、境外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煽动、我国社会转型出现的社会问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热点,成为国内外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7·5”事件的发生,更是从心理上对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未来的发展趋向令人关注。因此,对新疆维汉民族交往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从心理层面揭示影响二者交往的心理因素,能够让我们从心理层面上了解维汉民族的内在需要与心理诉求,更能从深层次预测二者关系未来的发展走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顺应族际交往心理的建设性意见,对维汉民族关系良性发展提供民族心理的指导,这对于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