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印度智库观点摘要
史迪威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方的丝绸之路
Ravindra Ravi Xerxes Adrianwalla[11]
原文标题:Stilwell Road: The Silk Road of the East
文章框架:中国和缅甸在重修史迪威公路;印度能为重建史迪威公路做些什么。
观点摘要:
1.史迪威公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从印度经缅甸到中国的公路。多年来,这条公路一直被忽视。但现在,中国已经重修了这条公路的中国部分,而缅甸也已经开始修复其境内的部分。这条扩展了的东部商业走廊可以掩盖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叛乱问题、民族分裂问题和边界争端问题。东部商业走廊可以作为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催化剂,连接印度东北部各邦、孟加拉国和缅甸。
2.重建史迪威公路有赖于对本地区情况和对邻国外交政策的充分理解。印度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来重振这条走廊并确保其高效运转?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能够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复兴这条历史悠久的贸易路线?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邀请了印度情报局(IB)的前特别主管 RN·拉维与陆军准将薛西斯就史迪威公路进行了相关讨论。
编号:20120726A003
加固丝绸之路经济带
Raffaello Pantucci; Alexandros Petersen[12]
原文标题:Tightening the Silk Road Belt
文章框架:新疆地区在中国的中亚政策中的重要性;中国中亚政策的愿景和前景。
观点摘要:
1.中国通过新疆密切关注中亚地区并且成了该地区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北京希望其中亚政策奏效,那么就需要从其对中亚地区经济方面的关注转到对该地区现实情况的关注上。
2.上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中亚,同时中国西北部的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举办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这两个重要事件同时发生反映了中国新疆地区对于中国中亚政策的重要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把新疆作为起点。通过新疆可以把中国拥挤和繁荣的东部沿海地区与欧亚大陆和中东地区相连。对于北京来说,中亚政策不仅仅是为了增强中国与欧洲和中东的联系,获取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为了促进新疆的发展和长期稳定。新疆周期性地受到暴力事件的困扰,北京已经相当明确地提出,需要推动经济更大发展以维护新疆地区稳定。这一倡议的成果是最近新疆的投资激增,在中国亚欧博览会上宣布了价值1210亿美元的国内交易项目。中国鼓励更多的外资和国内资本进入新疆,而且新疆正在进行基础设施的新建设,包括喀喇昆仑公路的整修、乌鲁木齐新机场以及从喀什连接到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边防哨所的新道路。所有这些措施都旨在使新疆成为“欧亚大陆的门户”。
3.在新疆周围有一个可以与之进行交易的繁荣区域也是非常重要的。中亚的市场相当有限,并且中亚地区仍然是欠发达和相对贫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真正的目标是要通过中亚进入俄罗斯和欧洲地区。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重新连接中国与欧亚其他地区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同时帮助解决新疆的棘手问题。中国将通过这条陆路路线进入广大的世界市场,并将其连接到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4.愿景虽好,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问题日益严重。今年以来,新疆因暴恐事件累计死亡人数已接近200人。我们并不清楚近三年的“重塑品牌”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有效。新疆事件的原因似乎并非来自外部。因此,如果战略不奏效,中国需要怎么做来改变现在的状况呢?——真正了解此地的问题,超越简单的共同富裕思想,需解决此地存在的社会和民族关系紧张问题。新疆人显然不会仅仅因为就业水平提高、贸易前景广阔和本自治区繁荣就感到高兴。一个更大更全面的图景并不仅仅依靠贸易或是“铁拳”就能实现。
编号:20130918A003
扩张中的上合组织中的印度
Debidatta Aurobinda Mahapatra[13]
原文标题:India in an Expanded SCO
文章框架: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的利与弊;印度加入该组织带来的诸多益处和对印度的建议。
观点摘要:
1.印度作为成员国的加入将为上合组织增加信誉,该组织一直由中国主导。然而,只有解决了成员国之间的巨大差异,上合组织才会成为不容小觑的多边力量。
2.上合组织看起来为印度以及其他三个国家——伊朗、蒙古国和巴基斯坦——的加入敞开了大门。在这个具有战略影响力的组织中,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样,目前都是观察员国家。印度已经表示愿意加入上合组织,但是几乎没有得到中国的支持,而中国与俄罗斯正是上合组织背后的两个主要大国。在巴西召开的金砖五国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会晤之后,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同时印度也默认中国成为新开发银行的主席国。
3.印度入选成为正式会员将有诸多益处:由于印度以及上合组织关注的是在欧亚空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印度的存在有助于适度纠正上合组织内部的反西方偏见,这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和华盛顿方面的紧张神经。印度更大程度的参与也将有助于提升该组织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安全。然而,印度将必须平衡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野心,以此促进互利框架的发展。
4.成员国身份将为印度在中国的丝绸之路倡议中发挥作用提供机会,俄罗斯已经受邀参与该计划。丝绸之路倡议将有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以及增强打击极端主义问题的协调能力。印度、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因此上合组织应在打击极端主义方面共享情报并制定共同框架。这些极端主义包括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东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的恐怖组织。
5.印度与中亚地区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文化纽带,但缺乏实质的经济联系。而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可以通过在中亚地区开辟贸易途径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国可在中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道建设方面进行大量投资。据称中国将建立从俄罗斯经中国通往印度的南北交通走廊和管道,印度可以成为这些倡议中的一部分。目前已经有像俄罗斯-印度-中国(RIC)三角和金砖五国这样的框架,其中印度与中国和俄罗斯密切合作,以解决全球性的重要问题。印度的加入也有利于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印度的成员国身份将有助于加强欧亚空间的世俗政治。
6.但是,印度也将面临严峻挑战:期望与中国的边界争端或与巴基斯坦的糟糕关系奇迹般地消失,这是很天真的想法。还有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在决策过程受到巴基斯坦中扼杀印度的声音的影响。除了这些挑战,上合组织对印度还是很重要的。上合组织成员的国土面积几乎涵盖了欧亚大陆总面积的60%,其中包括一些能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对印度来说存在巨大的经济潜力和政治潜力。
编号:20140909A003
印度需要中国的“绿色丝调之路”
Zhou Lei[14]
原文标题:China and the Green Impetus
文章框架: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发展思路;印度可以从绿色丝绸之路获益。
观点摘要:
1.鉴于印度存在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稀缺等问题,我们不应破坏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印度可以从这个邻居身上学到很多。
2.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长期以 GDP 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结果。因此,如果中国真想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关系,那么努力使印度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就是其建立信任的最好措施。同时,中国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对外战略、绿色技术细节以及投资和发展思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贸易伙伴提供“绿色丝绸之路”升级版的工具箱。
3.印度-中国的双边关系也可以受益于这种机制。中国和印度可以一起保护和保存喜马拉雅山山脊的聚宝盆(动物、植物和文化多样性),并且扩大国际流域的受水区。在政府间形成制度化的协作和讨论之前,地区学术界和民间社会应加大创造信息的自由流动和知识收敛的可能性。继“常春藤联盟”模式之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相关国家至少应该尝试建立丝绸之路知识联盟,在一个区域经济活动开始运作之前筹划绿色生态战略。“绿色丝绸之路”工具箱,首先需要应对各种日益恶化的生态威胁,如中国的大城市和西部省份,小亚细亚地区,南亚国家与东盟国家的生态问题。丝绸之路复活计划不应该以推出类似于疯狂的发展项目的方式进行,而是作为一种绿色和反思现代化的努力而存在。
编号:20140922A003
随着投资的增长,中国打破印度对尼泊尔经济的
垄断[15]
原文标题:China Breaks India Monopoly on Nepal Economy as Investment Grows
文章框架:中国在尼泊尔影响力上升;印度感受到竞争危机;尼泊尔利用中印竞争获益。
观点摘要:
1.在世界最高山峰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加德满都尘土飞扬的郊区,中国工程师戴着橙色安全帽,监督尼泊尔首个八车道高速公路的施工。围绕尼泊尔首都进行的价值4500万美元的道路升级建设项目是中国在尼泊尔进行的几十个项目之一。但喜马拉雅山是中国与尼泊尔的天然屏障,这导致尼泊尔可以与其平坦边界接壤的印度进行更多的贸易往来。今年中国取代印度成为尼泊尔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投资发电厂、面条厂和肉类加工厂。贸易也蓬勃发展,中国与尼泊尔的贸易量迅速增加,自2006年以来一直削弱印度在尼泊尔的影响力。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的标志在加德满都随处可见,包括施工现场飘扬的旗帜。印度全球关系委员会的研究主管马瑟·阿克沙伊说:“中国将尼泊尔视作通往南亚的门户,这是扩大其势力范围的更广泛战略中的一部分。”
2.中国正在寻求借道盟友巴基斯坦到达阿拉伯海的路径,所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为丝绸之路沿线的相关经济项目投资400亿美元。中国在8月连通了与尼泊尔边境上的铁路,该铁路可能从印度的加尔各答港分流中国商品。马瑟提到中国在尼泊尔的举动时说:“印度和印度企业一直沾沾自喜,他们将不得不清醒,并对此多加留心。”去年尼泊尔与印度的贸易占到尼泊尔总贸易量的53%,而2006年这个比例为60%。去年中国的份额已经从改革开放时的3%上升到了31%。
3.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对尼泊尔来说是一个福音。尼泊尔央行行长尤巴·拉吉·卡蒂瓦达在12月3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处在两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间,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机会在边境地区拥有数十亿中产阶级人口的市场。”他还补充说:“尼泊尔将增持到15%的人民币外汇储备,相当于其在印度持有的股票价值量。”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进展,印度仍有望在尼泊尔获利。8月签署的印度-尼泊尔电力交易协议可能是解决南亚能源危机的一个“转折点”。
4.尼泊尔的投资委员会称通过喜马拉雅冰川融化形成的6000条河流可以开发超过80万千瓦容量的电力。这可以满足印度三分之一国土的供电量。尼泊尔向印度出口电力比向中国出口更容易,因为其河流从喜马拉雅山向南流向印度人口最多的州,而中国最大的城市和产业都处在遥远的东方。印度总理莫迪于今年8月访问尼泊尔时说道:“尼泊尔可以通过向印度出售电力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
5.虽然言之尚早,如果中国的贸易达到与印度同等的水平,这将是令人鼓舞的,特别是在中国和尼泊尔之间只有一条道路的情况下。中国游客的数量在最近几年已经翻了两番。而在加德满都,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拓宽车道,加固桥梁并建设公交车站。“中国在尼泊尔的这些发展进程令印度不安”,阿德雷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杰恩(Purnendra Jain)说,“尼泊尔政府意识到中国和印度互相竞争,因此其不想丢开任何一方,这是一个极其智慧的平衡法则。”
编号:20141216A003
提供给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国家的一个印度民主样板?
Neelam Deo[16]
原文标题:An Indian Democracy Template for SAARC?
文章框架:南亚国家民主政体的发展;印度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和对南亚地区的影响;中国在南亚的经济影响力;南亚一些国家内部的民主分歧。
观点摘要:
1.当斯里兰卡等一些国家的民主发展处于上升期时,另一些国家的民主发展却处于下滑期,如孟加拉国。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印度的民主政体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在苏杰生被委任为印度外交秘书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有了在印度与其周边国家的关系内注入能量的任务。3月1日起,他从不丹开始了他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国家之行”。大部分南亚国家的民主体制已经存在了将近四分之三世纪的时间,这提供了一个评估该地区民主政体情况的范例。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因为南亚国家的政治轨迹一方面取决于如何平衡印度的民主模型对南亚国家人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取决于中国能否为加强其基础设施项目而向南亚国家政府做出慷慨的经济赠予。
2.印度是南亚地区民主政体的范例。印度拥有8.14亿选民人数(据2014年5月统计),这使其成为世界上选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因此保持公平的选举制度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举措。虽然,该地区的其他国家也拥有民选政府,但是它们依然很难过渡到代议制民主。同样重要的是,印度的民选结果不会反复被各个政治党派否决。这些政治党派既不会像卡莉达·齐亚领导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于2014年1月所做的那样抵制选举政策,也不会像伊姆兰·汗领导的Tehreek-e-Insaf党于2014年4月所做的那样怀疑投票结果。这使印度的民主进程和机制拥有非常大的可信度。印度人民党通过反腐和反王朝这样的宣言赢得了2014年举行的普选,反腐和反王朝这两个话题也已经成为印度周边国家选民的要求。印度国民大会党去年没有赢得选举的根源就在于反腐和反王朝这两个问题。反王朝也越来越成为孟加拉国的一个热点问题,现任的人民联盟应将这一问题解释为反对非民主的举措。西方国家正受到西亚地区出现的多重危机的困扰,并且在南亚地区的利益正在逐步缩减。这为南亚地区的国家效仿印度民主制模型提供更大空间,而不是效仿北美的体制。
3.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贸易额自2001年的65亿美元增长为2012年的739亿美元。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投资超过300亿美元,而且中国已向南亚地区提供了价值250亿美元的贷款。中国在南亚地区的主要项目使其能够插手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国与南亚国家日渐深入的经济关系也已不可避免地转变为对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国家不断增长的政治影响。在2014年11月于加德满都举行的南盟峰会上,南亚地区受益于中国的三大经济体,呼吁将中国的身份从观察员国改为正式成员国。尽管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印度却不能指望超过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吸引力。印度必须在扩大教育与文化交流方面变得更有创意,以促进人文历史的发展。
4.斯里兰卡欠中国的债务越来越多,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主席在竞选运动中说中国在斯里兰卡的基础设施项目将会被复审。然而,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上任之后,中国在斯里兰卡的基础设施项目却显然不会被取消。西里塞纳于2015年2月进行对外访问的第一站是印度,这明显是为了使斯里兰卡与印度的关系和与中国的关系更加平衡。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关系逐渐升温时,南亚地区近期其他事态的发展更加清晰地折射出中国和印度在南亚地区争夺影响力的竞争。孟加拉国于2014年成功举行选举,亲印人民联盟党派获胜。然而,孟加拉国人民联盟和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的支持者间的暴力冲突使得这个国家几近瘫痪,这导致其民主化进程倒退。尼泊尔在地理上和政治上都处于印度与中国之间,该国的社会分歧和民族分歧都很深,而且尼泊尔共产党威胁要恢复抗议模式,这些都使得分歧无法解决。
5.从中国那里受益最多的国家毫无疑问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已获得了中国的核武器和导弹技术、核电厂、精良的武器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然而,对于巴基斯坦人民来说,中国的投资并不处于优先地位。自1958年巴基斯坦首次发生军事政变以来,巴基斯坦的人民就不断努力以获得一个更具代表性和更高效的国家治理模式。迄今为止,巴基斯坦人民已经推翻了三个亲华派和亲西方派的军事政权,然而,他们依然被困在国家武装力量的图谋之中。纳伦德拉·莫迪总理早已访问了不丹和尼泊尔,并且计划于2015年3月访问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目前为止,除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仍是莫迪国事访问行程中的空缺。自1999年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访问巴基斯坦之后,再也没有印度总理访问过巴基斯坦,积极主动的莫迪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
6.在中国对南亚国家的经济参与将会继续扩大之时,印度日渐成熟的民主制度仍将是南亚国家人民所关注的焦点。
编号:20150302A003
新多边金融构架
Akshay Mathur[17]
原文标题:The New Multilater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文章框架: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新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不公平的标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选择;印度的选择。
观点摘要:
1.主要欧洲国家宣布将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明显这意味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现已被视为改变多边金融构架的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相关的新跨国经济走廊计划对印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巴西五国宣布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使全世界感到震惊。就在几个月前,西方国家还只是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视作中国的又一个华丽的计划,而现在该银行显然已经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承认。
3.然而,真正显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巨大能量和潜力的是中国在3月29日发布的有关亚洲跨国经济走廊发展前景的文件,世界各国都将受邀参加这次大会。
4.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性金融构架可能形成。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其他45个国家一样,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投票结构可能以购买力平价和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印度将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二大股东。如果印度会聪明行事的话,它将拥有真正的机会去影响这些体制的形成和运作。
5.中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预定的角色与现存贷款机构的角色类似,将建立一个体系以满足自身需求。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过程中,中国已“复制”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模式。在形成方面,有三个相似点。(1)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美国在“二战”后所进行的努力,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乘当时英国财政状况不佳,扩大对英镑区的控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衰退后所进行的努力,中国的目的是乘美国和欧盟财政状况不佳,限制美国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控制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旨在在为战后经济增长融资的同时,将美国自己的贸易规则和外汇规则国际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希望通过将基础设施推向国际来实现中国自己的目的。基础设施对21世纪中国的意义相当于贸易对20世纪美国的意义。(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重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妙举。毕竟,建设基础设施是中国的竞争力,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据一些估算,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亚洲援助的总和已经超过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的援助。在2014年,20国集团领导人承诺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以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世界银行创立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以让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然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比,世界银行所进行的努力实在是相形见绌。(3)就像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样子,中国也想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占有多数股权,这样中国就可以影响它的发展方向。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之中没有这样的机会。据称,中国正在寻求获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50%的表决权股份,初始认购资本为500亿美元。
7.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不公平的治理标准、无效的援助政策以及这些机构对当地政策决策的干预感到沮丧。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期间,韩国和印度尼西亚被迫为国外投资开放国内特定工业,以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其进行财政支持的回报。
8.中国在多边合法性和资金方面也有自己的战略利益。中国希望,由自己主导的全球性参与的这一计划,将会改善非洲部分国家和亚洲国家对中国因要求市场准入和以自然资源作为回报而留下的粗鲁印象。
9.在运作方面,有三个相似点。(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的跨国基础设施计划同时出现。这恰好是美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乌克兰、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多边资助的方法。大多数亚洲基础设施计划自然会使中国的公司和财政机构受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有一个叫作“走向世界”的计划,其目的在于支持中国公司在国外的发展。(2)所有长期的财务投资者将可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50万亿美元。中国也将投资3万亿美元的项目,从而获得比目前绑定的美国国库券更高的回报。(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平台,就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美元国际化的平台那样。之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和扩大人民币贷款额度,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早就这样做了。
11.如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跨境基础设施项目中拥有股权的话,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包含了地缘政治的意义。拥有股权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但是在银行融资行不通的情况下,它仍是发展中国家值得考虑的一个选择。2013年,巴基斯坦把瓜达尔港的管理权给予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这在印度和西方国家引发了骚动。
12.政府推动的基础设施计划也会导致过度投资或资金使用不充分现象,因为这些计划不与市场供应和市场需求捆绑。有迹象表明中国的房地产也正在发生着这种现象。而且,如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采用相同的手段,该银行就可能被其不良资产连累。
13.对于印度来说,其机遇就是以有利的条件去影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生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与这两个银行保持友好关系。维持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重点。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能够为解决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可负担得起的药物等其他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共问题而寻求资金支持。这将充分利用印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巴西持续的发展经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第一位来自印度的主席应该设定此路线。
14.就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也能够提供人民币贷款以及在基础设施项目中拥有股权。然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同的是,所有金砖五国可能推动构建多种货币构架。在多种货币构架中,不止包括人民币,还会包括卢比。类似地,股权的多种配置也应使得产权所有权的威胁性减少。这就是平等股权极为重要的原因,印度应该坚决捍卫这样的平等股权。
15.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本可以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更大。新兴经济体对现存西方经济框架不满意,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和非北约国家受到西方国家的歧视,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产生了建设新开发银行的构想。西方国家在2011年和2014年分别对伊朗和俄罗斯实施单边经济制裁。有了金砖国家发开银行,在受到经济制裁而发生国家经济破产时,俄罗斯能够依靠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货币储备缓解经济发展压力。如今,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面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实在是相形见绌。
16.印度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印度是接受世界银行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这些新机构的出现,其向世界银行的贷款就会减少,所以印度必须利用其早期在新多边金融构架中的资源,否则就像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中发生的一样,在一开始就错过的机会将需花费数年的时间去弥补。
编号:20150401A003
习近平访巴基斯坦:“我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
Ankit Panda[18]
原文标题:Xi Jinping on Pakistan: "I Feel as if I Am Going to Visit the Home of My Own Brother"
文章框架:对习近平撰写的《中巴人民友谊万岁》这篇文章进行阐述和分析。
观点摘要:
1.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第一次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就在其抵达伊斯兰堡几个小时之前,巴基斯坦《每日新闻报》发表了习近平撰写的题为《中巴人民友谊万岁》的署名文章,文章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希望公开强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这篇题为《中巴人民友谊万岁》的文章的开头是一句乌尔都语诗歌,习近平引用这句诗歌将巴基斯坦比作内心的一位好朋友。习近平继续说:“我年轻时就经常听说关于巴基斯坦和中巴友好的动人故事,如巴基斯坦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美丽的家园,巴基斯坦为中国提供同世界联系的空中走廊,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等。这些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期待着即将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我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但我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
2.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虽然这是他第一次访问巴基斯坦,但是他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接下来,习近平在这篇文章中继续强调中国和巴基斯坦积极全面的双边关系。习近平引用“全天候”一词来描述中巴关系,这通常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中巴两国铁一般的友谊。这篇文章继续引用了一系列中国外交的常用词以及一些习近平提出的口号。“命运共同体”“中国梦”“民族伟大复兴”“双赢”这些词都出现在了文章里。习近平指出他愿意看到巴基斯坦快速发展成为一只“亚洲虎”。这篇文章也提供了此次国事访问议程的中国官方版本。
3.习近平指出他将与马姆努恩·侯赛因主席、纳瓦兹·谢里夫总理、其他巴基斯坦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会面并就中国和巴基斯坦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利益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习近平说:“我期待着通过这次访问,同巴基斯坦领导人一道谋划两国合作总体框架,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和其他领域务实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使中巴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向前发展。”
4.习近平的文章证实了巴基斯坦的初步报告,此次习近平对巴基斯坦的国事访问将会十分注重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计划。中国将中巴经济走廊视为“一带一路”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关键部分。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地方。所以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工程。我们需要形成一个“4+1”合作格局。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合作是推动巴基斯坦发展并向巴基斯坦人民提供有形利益的4个关键领域。
5.习近平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高声呼吁巴基斯坦和中国“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开创中巴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并以乌尔语“China-Pak dosti zindabad”(中巴人民友谊万岁)结尾,以肯定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习近平在其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发表这篇文章,很明显是为了扩大能够接触到的被访国家人群的范围(习近平2014年的亚洲之行原本包括巴基斯坦,但由于当时巴基斯坦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所以习近平对巴基斯坦的访问被延期)。
编号:20150419A003
巴基斯坦和“一带一路”
Dev Lewis[19]
原文标题:Pakistan and One Belt-One Road
文章框架:耶宾雅各布博士阐述了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复杂关系;印度如何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的实质。
观点摘要:
1.一方面巴基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是北京的一个安全威胁,比如2014年东突伊斯兰运动(ETIM)在中国北京和昆明实施了恐怖袭击事件。
2.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有着重要作用。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印度,并宣布向印度投资价值200亿美元、向整个南亚地区投资价值300亿美元的项目。现在,中国正在巴基斯坦单独进行价值46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这表明了中国对巴基斯坦建设的高度参与。
3.巴基斯坦和“一带一路”:由于中国过去与巴基斯坦在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长期的合作关系,巴基斯坦会是其能够快速实施投资项目的理想之地。巴基斯坦已经有了中国开展工作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因此中国希望这些项目在巴基斯坦的成功能够对亚洲其余项目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
4.中巴经济走廊和打击恐怖主义:巴基斯坦没有能力也没有方法打击这些恐怖主义活动(东突伊斯兰运动),尽管中巴友谊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其(巴基斯坦)不太重视中国的安全利益。
4.印度和“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如果中巴经济走廊连接到印度市场,对相关各方来说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印度的安全担忧总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印度不应该被担忧所限,而应暂时将担忧搁置一边并且给双赢局面的实现提供一个机会。印度不能阻止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联系,但印度可以让中国认识到与印度做生意更加有利可图。印度在“一带一路经济带”所经过的中亚地区享有很大的商誉,“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印度洋同样是一个大的经济来源。因此印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5.印度的沉默:中国人试图创造的印象是“新丝绸之路”是中国提出的倡议,而且是中国的历史遗产。但现实情况是它不仅仅是中国商人和中国产品的专属。丝绸之路沿线包括中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旁遮普人和克什米尔人。他们都处在这条贸易路线上。通过丝调之路来连通欧洲,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得以互相交流。
编号:20150423A003
印度与阿富汗的耐心比拼
Seema Sirohi[20]
原文标题:India's Game of Patience with Afghanistan
文章框架:印度对阿富汗的态度;巴基斯坦对阿富汗的态度;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参与;印度应如何应对。
观点摘要:
1.印度总理莫迪以对待旧友的温暖态度欢迎了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的来访,没有任何暗示表明客人来晚了。为了表明印度的理解和耐心,其以自信和包容的态度对待这位领导人的来访。因为印度在阿富汗持续十年和富有成效的参与,新德里知道在阿富汗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坚定支持印度的人。很多人担心加尼在来印度之前对巴基斯坦、中国、英国、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访问是否出于战略考虑。
2.加尼正在试探巴基斯坦,并观望其是否言行一致。他正作出努力,希望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能够解冻。而加尼的前任卡尔扎伊也有过同样的期望,但他最终发现,巴基斯坦想要通过庇护塔利班政府来保持阿富汗不稳定的状态,以此作为权力杠杆。而更令他沮丧的是美国人没有能力或是不愿结束阿富汗的不稳定状态。加尼必须通过自己的实验,找到结果并得出结论。他不是第一个或唯一一个混淆了对巴基斯坦的期望和政策的阿富汗领导人——几位美国总统已经混淆了几十年。美国和中国都希望加尼对巴基斯坦表现的诚意和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回报。如果阿富汗与伊斯兰堡关系正常化,那将受到整个南亚的欢迎。而一些阿富汗人已经在质疑加尼为什么把自己所有的牌都放在巴基斯坦面前,把这么多的鸡蛋都放在巴基斯坦的篮子里。加尼采取行动打击巴基斯坦塔利班,关闭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的庇护所,甚至移交被拉瓦尔品第通缉的武装分子,但他并没有得到多少回报。巴基斯坦还没有采取行动处理阿富汗的塔利班领导层,而这却正是喀布尔的核心需求。巴基斯坦表现出如此态度,可能的原因是利用塔利班来维持阿富汗不稳定状态的战略并没有改变。美国的阿富汗问题分析师最近在一个网站上写道:“该政策也伤害了巴基斯坦自身。巴基斯坦允许阿富汗塔利班进入巴基斯坦的城市中心和较偏远的边境地区,这使得巴基斯坦境内好战的武装力量扩大,威胁其国内和外部的安全。”加尼因此在展示政策成果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他知道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外界指责他对待巴基斯坦的政策如此天真。巴基斯坦显然是把加尼推到了极限。
3.巴基斯坦军队梦想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代理人控制阿富汗边境省份。这将允许拉瓦尔品第在喀布尔和三军情报局行使权利,发展反印度团体。阿富汗-巴基斯坦关系程式中的一个好的因素是中国试图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可能会为了价值460亿美元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而被迫在遏制巴基斯坦武装力量方面作出比美国更现实的承诺。在此情况下,印度可以等待时机,让加尼试探巴基斯坦这个一直折磨喀布尔和新德里的麻烦制造者。加尼很可能会得出与喀布尔和新德里同样的结论。
编号:20150429A003
新丝绸之路是为了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秩序吗?
Rajni Bakshi[21]
原文标题:New Silk Road for a Just World Order?
文章框架:印度总理在访问期间将与中国谈论“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实施的问题。
观点摘要:
1.当印度总理莫迪于5月14日访问北京和上海时,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将成为讨论的重点。印度可以积极地与中国共同设计这一举措的框架和细节,使它真正成为全亚洲合作共赢的项目。如果要付诸实践,最关键的两个问题需要关注:第一,如何使丝绸之路更符合21世纪的现状,并且促进中国和印度的发明创新和商业发展?第二,“丝绸之路”倡议是选择在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平上都取得发展,还是以生态换取经济发展?
2.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所有涉及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主张,那么它的项目和融资机制必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和经济空间,从而以区域共同体来加强本地经济发展。在这个背景下,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政府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文件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挥之不去的全球经济衰退现象的回应,并暗示“二战”后由西方所定义的世界秩序已经过期了。北京和上海各智库最近进行的讨论表明,中国的学者一致相信,亚洲正在出现的新模型能够培育双赢的全球关系。一位资深学者说道:“西方的模式培育了一方赢、一方输的关系。”中国政府也计划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建立一个机制,旨在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减少对私人关系的依赖。这种方法大概也会运用于已拥有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基金上。
3.虽然目前尚不清楚“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将如何促进公平和公正,而不是将经济活力作为唯一的驱动力同时依赖于利润最大化,但是在环境方面已经隐现希望的曙光。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的一部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与资源研究所会集了来自1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举办了题为“生态环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举办会议的部分原因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包含的地区已经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此次会议的报告中,中国学者呼吁建立多边平台,即“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SREB科学的决策体系”。更重要的官方会议报告指出,“人类社会正在迈向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就实际情况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在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的生态空间,并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生态经济区。然而,在4月最后一周与各个中国学者的讨论表明,许多人仍然坚持认为,对环境问题的关切不能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新常态”的关键,所以不能让任何因素威胁到这一计划的实施。
4.印度政府始终未完全赞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带来了明显的不愉快。一些来访的印度学者指出,单方面制订并宣布合作性的计划已经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是莫迪5月14日至16日访问北京和上海时与中国方面协商的首要议题,因此对印度来说这是表达立场的关键时刻。对印度来说,与中国就“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对印度造成潜在影响进行商议是必要的,包括此项目对印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地缘政治威胁,如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印度为了确保两大目标的实现,需要与中国联合设计“丝绸之路经济带”。此项目需要为印度创造经济机会并促进资产分散积累。最重要的是,此项目能成为21世纪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模式的先驱,与过去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分离的发展模式不同。莫迪可以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这些潜力,并联合本国专家和学者共同设计出相关方案。
编号:20150506A003
印度和中国的安全约定
Sameer Patil[22]
原文标题:India-China Security Engagement
文章框架:莫迪访华期间在安全方面的重要议题;影响中印两国双边关系发展的因素;中巴经济走廊对印度的影响。
观点摘要:
1.中国与印度的边界争端将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同习近平进行会谈时安全方面的首要议题。自2003年以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与中国国务委员已经进行了18轮特别代表级会谈,为了解决边界争端,在这些谈判中双方已经达成了一系列协议。然而由于中国部队反复进入边界,边界管理而非边界争端解决已成为谈判的焦点。
2.中国给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的居民发出纸质签证已经使双方民间的交流项目蒙上了阴影,并减少了两国签署签证自由化协议的可能性。这个问题也有可能在访问期间加以讨论——它的解决取决于边界争端谈判的进展。访问期间的议题也包括反恐。中国当前正在打击新疆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问题。自2007年以来,印度和中国一直在进行联合反恐的训练和演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双边信任措施。
3.中国最近宣布了“一带一路”(OBOR)倡议,其中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济走廊(CPEC)将是一个核心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是印度主要关注的问题,并有可能会在双边会谈中加以讨论。中巴经济走廊将直接影响印度的安全利益,因为它经过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伯尔蒂斯坦地区,而印度坚决反对国际社会在这些事务上有任何参与。
编号:20150512A003
“一带一路”和印度的安全担忧
Sameer Patil[23]
原文标题:OBOR and India's Security Concerns
文章框架:在面对“一带一路”时印度的担忧;印度应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何种态度;中国应如何面对印度的担忧。
观点摘要:
1.当中国希望印度参与到其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时,印度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尽快明确这一项目对印度国家安全事务的影响和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所得到的利益,从而制定出一个确切的政策。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5月14日开始其对中国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第一次在北京之外的地方接见外国领导人,这个地方就是西安——陕西省的省会,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印度对此的反应则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2.印度对此的安全考虑包括与中国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1962年中印之战对印度造成的心理包袱;中国与巴基斯坦密切的关系;印度和中国假想的权力竞争已经在两国之间建立了一个挥之不去的信任赤字。印度的犹豫还包括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此走廊将连接中国新疆喀什与巴基斯坦动荡不安的俾路支省瓜达尔港,它将通过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POK)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这都是被巴基斯坦占领的印度领土。印度坚决反对国际上承认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例如,2011~2013年印度在亚洲开发银行坚决反对巴基斯坦对位于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Bhasha 大坝项目的融资,使得巴基斯坦被迫寻找其他资金来源。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巴基斯坦关系的担忧还与北京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日益增长的实力和影响力有关。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经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系统地与印度周边国家进行了接触,如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等国家。尽管印度糟糕的睦邻政策也有助于中国在南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但印度仍认为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加的参与将成为一个针对印度的“包围圈”。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以及在印度周围发起的基建项目网络使印度更加担忧中国的真实意图。
3.印度一再提请中国关注这些问题,但中国对印度的担忧看似仍无动于衷。也许是因为中国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印度不同,无视印度的担忧也与其如何看待印度作为一个地区大国有关。要想成为一个大国,印度仍需要克服其社会经济问题并增加实体力量。
4.印度将不得不快速地通过评估其安全风险和增加与中国联系的好处来表达一个明确的立场。如果“一带一路”项目产生与基础设施和连通性相关的可观社会经济效益,印度将从这个稳定的邻居和繁荣的亚洲中获益。印度也希望与阿富汗及其西部的中亚地区有更好的连通性,并与缅甸及其东部的东南亚国家增加联系。这些地区都因为叛乱问题和恐怖主义而中断与印度的联系,印度在这些地区开展的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已经停滞。“一带一路”项目任何的资金和基建投入都会增加此区域的连通性。
5.印度必须与中国共同设计“一带一路”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与中国进行真正的合作并充分从中受益。考虑到印度在南亚、西亚和东南亚良好的信誉,与印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中国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中国人知道这一点。如果没有印度的合作,那么“一带一路”所承诺的经济发展将经历动乱,从而威胁着中国的投资和最终的愿景。现在中国要重视印度的担忧并把它当作“一带一路”项目中的平等伙伴来恢复两国之间的互相信任。
编号:20150515A003
莫迪:印度的首席推销员
Manjeet Kripalani[24]
原文标题:Modi: India's Salesman-in-Chief
文章框架:莫迪担任印度首席推销员;莫迪向国际社会“推销”印度的原因;莫迪在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推销”;莫迪此次出访的成果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观点摘要:
1.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为自己定下工作目标并赢得了印度首席推销员的称号。尽管对于印度来说这是第一次如此描述总理的工作,感觉很新鲜,但在国际社会上,从奥巴马总统到习近平主席,都会在出国访问时推销自己的国家,并把贸易和投资带回本国。莫迪仅仅是追赶潮流而已。
2.印度需要一个推销员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投资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其次在于国家安全问题以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性。近13亿印度人没有参与到国际事务中,这些国际事务包括过去宗教激进主义的崛起、全球金融危机、西方主导地位的减弱、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中国方兴未艾的经济发展进程。而印度可以在此方面有所作为。莫迪将国内和国外政策目标进行了战略联系。在过去的十年中,外国机构和外国的直接投资已逐渐远离印度。债务问题和GDP低增长率没有创造急需的就业机会,而印度的国际信用评级也很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都需要吸引外资。同时印度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国家安全问题:北京、华盛顿和莫斯科的行动导致印度现在被危险区域包围。其中,中国在南亚的行动是印度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中国近期提出将穿过克什米尔地区投资总额达46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美国对巴基斯坦几乎无条件的持续援助和军售也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俄罗斯2014年6月宣布对巴基斯坦出售武器并与之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这大概是对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不冷不热态度的回应。通过莫迪的高调外交,他已经使印度摆脱了安全阴影,并向外界清楚地表示印度强硬的领导者将会反击外界的威胁。
3.莫迪的推销是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上进行的。在国家层面,他从当代印度的文明视角出发开展外交(这指的是瑜伽文化,容易接纳新技术的印度年轻人渴望工作和富有成效的生活,这与过去被描绘成贫穷落后的印度形成对比)。莫迪给这个国家制定的国内外政策目标是就业、投资和安全。而从个人层面上讲,引人注目的是莫迪真实的个性、清廉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并且对待各国领导人和印度民众的温和态度。
4.莫迪的此次出访已经获得了近10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承诺,但这些投资也有相当的政治成本。在国外之行结束之后,莫迪需要认真解决国内问题,包括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减少腐败,数字化管理,能源安全和妇女安全,这些都是当务之急。莫迪的“推销”是否奏效将在未来六个月内见分晓。
编号:20150521A003
中国和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背后的战略是什么?
Teshu Singh[25]
原文标题: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What Is the Strategy Behind the Maritime Silk Road?
文章框架:中国在该地区的计划;海上丝绸之路复兴的可能性。
观点摘要:
1.美国缺席在巴厘岛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使中国有机会来淡化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魅力攻势”。会议期间,中国提出海上丝绸之路(MSR)的复兴。中国与东盟有着独特的地理关系:水陆相连,这条路是两者文化和历史联系的象征。东南亚地区在历史上被中国称为南洋。或许,海上丝绸之路可以看作是人们的共同期盼,能唤起他们共同的回忆。从本质上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南亚、西亚、欧洲以及北非之间丝绸贸易的海上航线。海洋历史表明,各国可依靠海上力量充分实现其发展潜力。因此,中国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软实力投射在该地区,以加强贸易联系。综观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其中存在两个问题:中国在该地区的大计划是什么?在当今时代,这个贸易路线是合理的方案吗?
2.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召开前,习近平访问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贸易繁荣之外,中国与东盟的争议在于南海领土争端,而该地区存在权力真空,南海问题不能用军事手段解决。此外,中国的自信举措会造成地区不稳定。该地区的任何异常都将推动这些国家更加接近外部强国如日本、英国和美国等。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已经在会议的间隙进行了会谈,并纷纷发表声明反对任何将改变南海现状的单方面行动。
3.中国在该地区更大的兴趣是东盟的资源和市场。中国希望在其附近和更大的国际空间拥有一个稳定与和平的地区环境以实现其“中国梦”。它优先与东盟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实现该地区长期的和平与发展。为此,中国正试图通过坚持诚信为本,主动分享其发展红利来巩固与东盟国家的和平关系。中国注意到一个好的近邻比远亲更重要。
4.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广泛出访东盟,这反映了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战略观。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似乎很黯淡。早期用于进口宝石、木材和香料的路线如今被用于运送石油和天然气,这关系到很多国家的能源安全。而且,新的地区大国的自信使得区域军事平衡进一步复杂化,这些因素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成为不太可能的前景。
编号:20131015A005
斯里兰卡和中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Asanga Abeyagoonasekera[26]
原文标题:Sri Lanka and China: Towards Innovation Driven Economies
文章框架:中国重视创新发展;斯里兰卡的发展战略以及该国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关系的发展和需要改善的方面;斯里兰卡未来的发展需要关注的领域。
观点摘要:
1.达沃斯论坛于2015年9月在中国天津召开,此次论坛以“推动创新 创造价值”为主题,来自90个国家的1500余名代表将出席该论坛。此次达沃斯论坛将围绕创新如何为我们社会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进行讨论。中国把创新发展作为首要事项。2014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也与创新有关。近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也敦促军队在军事战略和管理方面实现创新发展。这是中国军事实力发展明确的指导方向。而在经济方面,创新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事项。
2.斯里兰卡全国IT大会上也谈到了有关创新的话题,即斯里兰卡如何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会议就此进行了相关讨论,也提出了一些制约因素,如斯里兰卡对研发资金的低预算分配。许多研究机构没有得到适当的资金支持。当斯里兰卡实施五个中心发展战略时,注重提高研发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斯里兰卡发展战略的五个中心分别是使斯里兰卡成为:知识中心、商业中心、航运枢纽、航空枢纽和能源运输枢纽。该战略利用了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优势,希望实现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如腐败问题和事业单位亏损问题等。而斯里兰卡为了实现知识中心这一地位,科伦坡需要改善其教育水平,提高学校基础设施的质量,增强师资力量。斯里兰卡如果在未来二十年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就可能成为高收入国家。所以,保证五个中心发展战略的顺利施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许多区域国家都有其中心发展战略,国际上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3.在中国援助下正在建设的汉班托塔港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汉班托塔港将在建成之后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航空枢纽,斯里兰卡在南部开发了第二个国际机场。中国国家主席和随行的150名中国官员及商界领袖将在9月访问斯里兰卡,这对斯里兰卡而言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中国国家主席访问期间,两国将签署斯里兰卡-中国自由贸易协定,这意味着两国合作关系将实现新飞跃。该协议覆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贸易、服务、关税、中国的市场准入、斯里兰卡出口的多样化和出口潜力的整体提高。斯里兰卡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21亿美元,而进口额达30亿美元。斯里兰卡需要解决极为不利的贸易逆差状况。
4.斯里兰卡正朝着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方向前进。斯里兰卡和中国进行密切的战略合作,以共同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虽然发展重点在经济领域,但斯里兰卡也不应忽视和谐社会的建设。
编号:20140901A005
安倍对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成功访问:两个政治挑战
Delwar Hossain[27]
原文标题:Abe's Successful Visit to Dhaka: Two Political Challenges
文章框架:日本在孟加拉国不断增长的投资;孟加拉国在政治方面作出的让步;日本在孟加拉国的构想和发展战略;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和孟加拉国本国“蓝色经济”构想的阐述。
观点摘要:
1.日本在孟加拉国扩大投资:在安倍对孟加拉国国事访问期间,双方承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强调建立一个“全面伙伴关系”。而不同以往,这次日本在经济方面的承诺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日本承诺在未来的5年内,向孟加拉国提供60亿美元贷款,帮助该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安倍随行经济代表团的人数是日本认真考虑其在孟加拉国投资的重要表现。尽管日本企业在孟加拉国的投资额逐年增加,但为了配合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和日本工业外迁的计划,投资额仍需大幅增加。因此,日本在孟加拉国的投资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日本市场对孟加拉国服装产品的开放将刺激孟加拉国经济发展,减少孟加拉国对外国援助的依赖。
2.两个政治挑战:首先,安倍访问期间,孟加拉国宣布将退出2015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竞选。考虑到其历史,孟加拉国的决定意义重大。孟加拉国从来没有从这样一个全球性机构中退出竞选。而1979~1980年,孟加拉国宁可击败日本也要争取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出任非常任理事国。人们普遍认为,该决定更多地反映了孟加拉国希望与日本发展更深层次关系的迫切愿望。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一决定显示了孟加拉国政府的“治理和信誉危机”。令孟加拉国人感到惊讶的是,在野党特别是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和伊斯兰大会党都对政府的决定表现出不太关心的态度。
其次,日本提出了建立“环孟加拉湾工业增长带”构想。日本政府一直宣传“环孟加拉湾工业增长带”的概念,称此构想将促进两国经济发展,有助于两国的繁荣。对安倍政府来说,“环孟加拉湾工业增长带”是日本与孟加拉国合作的“核心”。为推动工业发展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投资以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区域连通性是“环孟加拉湾工业增长带”构想的三个维度。日本驻孟加拉国大使Shiro Sadoshima认为,日本希望将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区域连接在一起,为日本创造更多的地缘政治空间,以推动经济发展。孟加拉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湾,形成于印度洋东北部。孟加拉国正位于孟加拉湾北部,因此该国是日本“环孟加拉湾工业增长带”构想的重中之重。
3.最近几年,“环孟加拉湾工业增长带”构想和中国支持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及孟加拉国支持的“蓝色经济”构想并行出现。“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基于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跨越中亚、南亚和东亚的古代贸易文化路线。中国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兴盛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现在中国正在试图重振古丝绸之路并且加强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孟中印缅)的合作。此外,孟加拉国于2014年9月在达卡举办了“蓝色经济”国际研讨会。研讨会会集了30多名专家和20个国家的代表。孟加拉国外交部部长指出,“蓝色经济”构想必须具有包容性,并且以人为本。其间,安倍访问达卡时提出的合作框架新想法给两国不平等但长久互信的伙伴关系留下强烈印记。
编号:20140915A005
斯里兰卡:正在使情况改变
Asanga Abeyagoonasekera[28]
原文标题:Sri Lanka: Making a Case for Change
文章框架:斯里兰卡的政治景象;南盟国家之间的争议以及这些国家应该关注的方面;中国与南亚、中东和非洲日益增强的联系;斯里兰卡的未来发展战略。
观点摘要:
1.斯里兰卡的政治景象,正如此前预测的那样。在实施全系统的变化时,必须预见到其后果和评估新制度的实效。需要做的是消除或减少总统现有的权力,而不是改变整个系统,全系统的变化是一场赌博。这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会减缓发展过程并改变现有政治系统。
2.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第十八届南盟峰会展现了激烈的地缘政治冲突。巴基斯坦努力争取邀请中国加入南盟成为正式成员引起了邻国印度的诸多猜测。反思巴基斯坦前总统贾亚瓦迪那在南盟首脑会议开始时所讲的话:“我们今天让这艘船漂浮着,而在这艘船上有可能发生兵变,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海上可能会有暴风雨,但船必须继续航行并进入贫困、饥饿、失业、营养不良和疾病的港口,设法给需要它的人带来一些安慰。”南盟应该专注于提高该地区贫穷落后的生活水平,重点应放在加强贸易往来和增强基础设施上,把经济繁荣置于基底,推动该地区的贸易交流和基础设施建设。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已有三年历史,并召开了十一次会议。成员国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竞争限制了南盟象征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3.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南亚各国的联系日益增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项目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等的预算继续提升。峰会期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女士承诺在南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中国在中东和非洲等地区不断加强其实力和影响力:迪拜有超过4000家中国贸易企业,除石油贸易之外的贸易额已达到400亿美元;中国持续对非洲铁路项目进行投资,这些铁路项目从内罗毕延伸到蒙巴萨,并计划扩展到布隆迪、卢旺达和苏丹南部。据估计,中国的投资将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这些正在实施的经济措施旨在使中国在202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尽管在历史上中国政治上的波动曾使它走出全球视野之外,但现在中国已经回归。中国将3亿公民从贫穷状态转变到中等收入阶层是了不起的成就。国内改革不是突然行动得到的结果,而是随着时间推移通过稳定一致改革得到的结果。
4.斯里兰卡正从要素驱动型经济向效率驱动型经济转变。未来三年它应该集中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创新和人力资源能够促进创新型经济的长远发展。发达的人力资本也能够帮斯里兰卡在全球价值链中挖掘一些发展空间。
编号:20141203A005
解码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外交
Rajeev Ranjan Chaturvedy[29]
原文标题:Decoding China's Silk Diplomacy at Sea
文章框架: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设想与意义;海上丝绸之路的要素;中国领导人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阐述以及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重点;中国针对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做的努力。
观点摘要:
1.中国已经提出要恢复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海上丝绸之路”计划有明确的战略目标,那就是抓住亚洲转型的机会,为中国创造战略空间。
2.如今,中国正处于重塑海上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海洋复兴”:中国不断增长的商船数量、对全球造船市场的扩展、港口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努力发展现代化的蓝水海军,这些情况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对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极为重要,它强调加强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联系并提高连通性,沿丝绸之路建设一系列港口城市,从而形成海上连接网络。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改善中国在世界的地缘战略地位。
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议会的讲话以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文莱召开的第十六届东盟-中国首脑会议上概述了“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中国领导人强调,有必要重新建立百年历史海道,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庆祝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东盟与中国关系发展的重点是加强经济领域合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合作、安全领域合作以及加强海上经济、环境、技术和科学的合作。“海上丝绸之路”有五要素:政策协调、连接、贸易与投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融资发展。
4.为了保证海上安全,中国计划建立一系列海洋站。在经济方面,“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提高海上连通性、港口合作水平和海上贸易水平。它还提供了中国海外企业和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外国商品贸易和服务领域投资的渠道。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推动其制造业发展,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以及刺激国内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5.亚太地区内部对于中国表示出来的善意以及希望加强和平合作的意向存在一些忧虑的声音。中国在南海有争议的领土上安置石油钻井平台,这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并增强了亚太地区“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此外,一些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破裂,并且对中国最近和平友好睦邻的声明产生了怀疑。鉴于中国自信的行为,地区小国对来自北京的任何善意姿态很难不感到怀疑。对中国来说,如果北京的一举一动都遭遇了不信任和恐惧,那么与邻居建立友好关系是很困难的。由于中国本身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以及经济规模庞大,这使得任何它认为微不足道的举动都可能对邻国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需要解决东盟邻国对它的信任赤字。“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有助于加强合作和提升海上合作水平。然而,中国尚未培养和发展出其急需的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
编号:20141211A005
中国的维吾尔问题:新丝绸之路真的有用吗?
Rajeshwari Krishnamurthy[30]
原文标题:China and the Uyghur Issue: Can the New Silk Route Really Help?
文章框架:伊斯兰恐怖主义对中国一系列经济倡议的威胁;对新疆发生骚乱的分析;对中国领导人解决新疆问题的建议。
观点摘要:
1.今天,由于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兴起,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严重,中亚、南亚和西亚的社会也因此日趋呈激进态势。中国正在推进其经济议程,包括西部开发战略和新丝绸之路项目,以及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能源走廊。但是如果与所有上述区域都接壤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不断爆发骚乱,中国的经济项目还能成功进行吗?
2.维吾尔地区自古丝绸之路贸易开始时就发生了几次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北京曾借鉴昔日的苏联模式,这使该地区发生了一些变化。政府对宗教和文化遗产的管制以及大量汉族移民进入新疆,这些因素使维吾尔人感到恐慌。
3.如果不愿承认本地区的实际历史也不愿对其进行细致入微地了解,那么想成功实现国内和国际议程战略就可能会有些阻碍。
4.为了确保新疆的可持续稳定,北京必须重新审视维吾尔族,把他们当作确保地区和平稳定的利益相关者。事实上,对于执政者来说,维吾尔族对于贸易和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中国可以利用亚太地区伊斯兰教的丰富历史来获得综合效益。中国可以在三个领域很好地解决维吾尔问题:社会自由、安全和包容。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待那些进行实际暴力袭击的个体,一旦社会经济问题得到解决,极端组织如“东突”的活动会大量减少,这样一来,极端主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编号:20141213A005
印度洋:为什么印度要寻求非军事化
Vijay Sakhuja[31]
原文标题:Indian Ocean: Why India Seeks Demilitarisation
文章框架:印度的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呼吁“不要升级和扩大在印度洋的军事活动”;其演讲中提到“和平区”;阐述了5个重要原因。
观点摘要:
1.印度的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Ajit Doval)在2014年于斯里兰卡举行的加勒对话上发表讲话并提及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第2832号决议。这项决议宣布印度洋为一个“和平区”(ZoP)。同时,他也真诚地呼吁“不要升级和扩大在印度洋的军事活动”,催促那些大国解除对印度洋的军事管制。促使多瓦尔(Doval)在其演讲中提到“和平区”(ZoP)这一话题的原因至少有5个。
第一,中国潜艇出现在印度洋这一事实无疑已使印度感到恐慌,但是印度没有能力使其邻国感受到这样的海军行为破坏了印度洋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此外,印度认为巴基斯坦迟早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在印度洋行动提供便利和基础设备。近期,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该谅解备忘录的目的在于建设一条3000千米长的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并升级瓜达尔港的现有设施。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的第一个阶段是从2014年至2017年,内容包括在瓜达尔港建设石油储存设备和炼油厂,这将加快中国向内陆新疆输送能源资源的步伐。在另一个层面,瓜达尔港是习近平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点发展区域。在该丝绸之路计划中,中国已表明希望在南亚友好国家发展自己的海事基础设施,这使印度感到不安。
第二,英国已宣布将会在印度洋部署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核潜艇、驱逐舰以及其他后勤支持船只,起点是巴林的米纳苏尔曼港口。据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所言,此部署行为是“扩大皇家海军的足迹”,并会在该海湾“巩固稳定性”。很明显,英国想要重返印度洋,而法国拒绝有关“法国是印度洋地区另一支力量”的说法。法国分别在留尼汪岛、马约特岛、吉布提和阿联酋有4个基地,这些基地被称为“法国四边形”,与法国在印度洋的利益相关。美国是印度洋地区的主要军事大国。经常可以看到美国的海军船只和核潜艇在印度洋进进出出。美国与该区域的国家建立了许多条约、合作伙伴关系和联盟协定,这些国家为美国提供便利和基地。印度洋地区的一些国家认为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是确保该地区稳定的一个因素,也使这些国家避免了其他外来大国的干扰。
第三,大量的海军已被部署在印度洋,这是为了支持美国领导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持久自由行动、全球反恐战争以及打击索马里海岸的海盗。这些行动中有些已完成,外国军舰必须返回各自国家的港口。例如,自2008年开始在印度洋行动的中国海军特遣部队(CTF525)可以从印度洋撤离,原因是索马里海岸的海盗已明显减少。与此相类似,日本、韩国以及欧盟海军可以返回各自的国家。
第四,印度洋充斥着各国的海军活动。国外海军在印度洋的出现使许多印度洋沿岸国家感到不安。印度洋很多国家已成为主权国家并积极保卫自己的主权,也希望通过实行“战略自主”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
第五,印度洋沿岸国家成立了许多地区性机构和机制,此举的目的在于确保海上通道的安全。加勒对话、米兰对话等对话以及双边和多边性海军演习能够维持印度洋地区的海事秩序。
2.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国际社会是否会对多瓦尔(Doval)呼吁的印度洋作为“和平区”的想法作出回应。确实,印度是印度洋地区的强国,拥有能够确保海上秩序的必要能力。此外,印度的领导人将印度看作是在印度洋地区的一个“安全提供者”。然而,区域外的海军力量出现在印度洋,这对于印度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有些人认为这可以对抗区域挑战者,从而应对来自非国家组织的威胁;然而,另外一些人认为这是对印度影响力和区域霸权的挑战。
编号:20141215A005
阿富汗-巴基斯坦:为什么中国在扮演调解者的角色?
Fanny Ragot [32]
原文标题:Af-Pak: Why China Is Playing Mediator
文章框架:中国在阿富汗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区域安全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阿富汗与中国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发展对阿富汗的影响;中国与塔利班的联系;印度在阿富汗事务中面临的挑战。
观点摘要:
1.2015年2月,在中国的协调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举行了新一轮的战略对话。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喀布尔做出的支持其国家安定的承诺。于2014年当选阿富汗总统的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一直在重申他对举行系列谈判的意愿。他希望与巴基斯坦举行谈判以解决关于巴基斯坦对塔利班进行支持的问题。在谈判刚刚开始时,中国似乎要在这些谈判中扮演调解者的角色。很明显,在塑造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未来这一方面,这一次中国介入的程度比以往都大,这表明中国在处理与邻国相关事务时所采取的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过去两年里,中国在阿富汗事务上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主要是提升与阿富汗的双边关系以及承诺加强在该地区的经济参与。
2.首先,中国非常担心其国家安全,特别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恐怖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传播扩散。“东突”分裂势力是一个与国外因素有关的国家安全问题。中国早已制定了一些在境内实行的反恐怖主义的措施。在中国边境地区打击恐怖主义,尤其是对塔利班的打击是为了确保阿富汗不会成为恐怖武装分子的基地。中国仍然感到有必要确保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尤其是在其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周围、与海湾国家的贸易路线附近以及与其经济利益有关的周边地区。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在连续不断地增加,所以中国不能使其能源运输管道网受到恐怖主义和不稳定安全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是否能成功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稳定程度。中国参与阿富汗冲突的解决进程,这也响应了国际层面授权的全球计划。据中国发言人称,中国参与解决阿富汗问题是加强其邻国稳定和安全的“和平发展”计划的一部分。阿富汗过去不在中国区域外交的范畴之内,而确保这一国家的稳定能够给其周边国家带来有利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它想实现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愿望,那么确保周边国家的和平稳定是一个必要条件。
3.中国是阿富汗一个特别有趣的盟友,这是由中国在阿富汗冲突中的立场所致,这也是为什么阿富汗总统选择北京为其正式出访的首站。一方面,中国已与巴基斯坦保持了长期的伙伴关系,这可能有助于喀布尔向巴基斯坦施压使其采取协调措施,阻止塔利班在巴基斯坦找到安全避风港。自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担任总统以来,尽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这使得双方合作的大背景比过去十年中更为合适),巴基斯坦却不愿进行公平谈判。中国实际上有能力通过扮演调解者的角色来影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谈判。
4.中国可以这么做是由于其可以采用一些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措施,打消巴基斯坦拒绝与阿富汗合作的念头。鉴于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计划的出现(中国为此计划投资了460亿美元,约为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巴基斯坦在经济方面将会非常依赖中国。除此之外,在巴基斯坦采取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是中国解决巴基斯坦不关注中国安全利益问题的一种手段,也使伊斯兰堡(巴基斯坦首都)获得驱逐叛乱分子的能力,这对阿富汗和中国都有好处。
5.2014年11月,一支塔利班代表团来到中国。虽然整个谈话的内容仍不明确,但与塔利班不再通过中间者而直接进行谈判这一举动使中国获得与塔利班进行谈话的适当空间。
6.通过对阿什拉夫·加尼(Ashraf Ghani)协调和平谈话的积极响应,中国也表达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意愿。尤其是在美国没能长期安定该地区之后,中国对阿富汗和平进程的参与将会是其新外交政策取向以及外交能力的真正测试。随着中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利班的谈话中逐渐起主导作用,印度会因感到它已退居配角而显得孤立。然而,印度却不大可能退出阿富汗的事务。新德里(印度的首都)仍是喀布尔的一位重要战略合作伙伴,而且,两国双边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印度如何平衡和维持与喀布尔的关系。
编号:20150603A005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超越“经济学”
Gurpreet S.Khurana[33]
原文标题: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 Beyond "Economics"
文章框架:佐科威对“新丝路”倡议的态度和顾虑;“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这一倡议对美国的影响。
观点摘要:
1.在2015年3月底访问中国的前夕,印尼总统佐科威表示希望对“海上丝绸之路”(MSR)计划的细节有更多了解,以便他能够认可这个计划。我们可以回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印尼期间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对北京来说,雅加达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支持在未来的几年将显得至关重要,印度尼西亚可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中发挥关键作用。
2.从汉代时期的古代“丝绸之路”起,“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就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它不仅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时也使用“经济学”作为一种有效的“伪装”,从而实现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国家目标。“海上丝绸之路”帮助中国在“外围”(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传播影响力,甚至可能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对北京来说,因为作为“中央王国”文明起源的各种原因,扩展中国的影响力是当代中国治国要求的首要战略目标。
3.为确保获得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来满足其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也在试图增加其国防武器出口,“海上丝绸之路”可能帮助中国低端国防制造业进入该地区潜在的大型武器市场。“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已经超越了“经济学”,并成为北京的“国家战略”目标,以此来建立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安全依赖。“海上丝绸之路”也有助于抵制西方的“珍珠链”理论。“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很努力地说服世界,说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港口项目是商业性质,而非战略性质,但很少有人相信。“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使大家认识到“总是说”的“真理”的最佳途径。同时,这将增加中国使用海上设施作为军事补给力量时的选择,不管是参与和平时期的海上任务(如反海盗),还是参与短期战争等意外事件。
4.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被视为对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回应,美国这个战略旨在在东亚地区牵制中国。在地缘政治层面,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涉及经济领域和外交领域。前者旨在通过建立美国主导的壁垒区域范围以孤立中国,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者旨在推动与日本等地区盟国或是像印度和其他沿海国家这样的“合作伙伴”的政治外交,从而孤立中国。美国的“再平衡”战略还包括大量的军事战略元素。美国的战略是寻求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围堵,包括在西太平洋地区增加军事力量,以及“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概念”(美国军方称之为“JAM-GC”)。“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可以被看作是对美国“再平衡”战略的牵制和应对措施,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可以将美国军事战略施加的“压力”释放在中国的后院。虽然目前“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阐述缺乏“海上安全”的元素,但“安全”可能会成为中国增加其海军力量的一个可信借口。值得注意的是,对北京来说,由于印度尼西亚处在东南亚海上咽喉点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所以中国想要增加在印度洋海上的海军力量就需要印度尼西亚的支持。就此而言,怎么强调雅加达支持“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编号:20150416A006
“海上丝绸之路”“季风计划”和海运史的动态对话
Adwita Rai[34]
原文标题: "Maritime Silk Road" , "Mausam" and the Dynamic Discourse of Maritime History
文章框架:“海上丝绸之路”和“季风计划”的背景;“海上丝绸之路”“季风计划”和海上历史的动态论述;通过阐述历史演变,联系当今中印两国的海上构想,倡导亚洲两个最大国家通力合作,推动亚洲崛起。
观点摘要:
1.最近印度和中国通过回顾历史,采取新的政策举措来重振文明。中国已开始从现实考量出发,提出“新丝绸之路”倡议,以重塑古代丝绸之路。而印度竭力把古代文化路线和与世界不同地区的海上联系结合起来,提出了“季风计划”。近日,中国驻印大使乐玉成提出中印可以将“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和“季风计划”项目联系起来的合作建议。这两个概念都例证了亚洲的崛起,也都用历史名称展示了其在海外交流网络中的开创性作用。这引起人们对这两个项目的地缘战略、政治和经济基础的广泛调查和分析。尽管“海上丝绸之路”和“季风计划”都联系了历史,但很少有人检视这两个概念在塑造航海史上的作用。这两个概念的目的是“复兴”和“承认”本国的海上历史,分析航海历史的动态变化使我们能认识到过去的问题和当今世界环境下“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和“季风计划”项目发展的轮廓。
2.过去的海上叙事以西方为主导。对海事领域重要性的最初认识是欧洲通过海洋建立了主导地位和霸权。“重视海洋”的意识觉醒于18世纪末期。在此阶段,欧洲开始强调建立海上霸权,而海上优势与西方的崛起联系密切。欧洲殖民主义不再是技术优势的象征,而是海上洲际网络主导地位的象征。19世纪,相关研究学者把海上交流网络当作经济交易网络来看待。然而在20世纪初,海上交流网络的研究涉及了多方面的问题,如宗教传播(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理念、技术、疾病和药物等。尽管对海事领域的研究框架在逐步转变,但其重点仍然是贸易网络。海事领域研究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忽略了海上交流网络中参与者的作用和重要性。
3.“海上丝绸之路”和“季风计划”这两个倡议将重启历史,承认并恢复过去海上的相互合作。这也会使海事领域的研究重点从“交流网络”转向“交流网络的许多方面”。这两个倡议对如何加强各国间海上平等合作,强调海上交流网络参与者的作用有重要影响。它们将重温这两个曾经塑造了全球历史的海洋事件。由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在21世纪发起的倡议将会探索和开发海上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编号:20150421A006
关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维度辩论
Raghavendra Mishra[35]
原文标题:Debating Security Dimension of China's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文章框架: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和“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两个倡议;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维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的考量;印度洋对中国来说的重要性;其他利益相关国家在印度洋上的相关战略。
观点摘要:
1.中国驻印度大使最近提出了一个“海上丝绸之路”和印度的“季风计划”之间的协同方案,这两个倡议虽不是完全相同,但是都建立在相似的基本规则之上。这些倡议方案的两个主要共同点是基于历史回忆,并试图打破亚洲海事性质现有的“陈腔滥调”。中国“丝绸之路”倡议分别从陆地和海洋领域进行开发并扩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议会上做演讲时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的概念,并希望“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联系。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演讲时展示了以陆上土地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的大致轮廓。这两个倡议都借鉴了中国辉煌的文明历史,许多学者都将其视作是植根于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吁,而这个呼吁被称作“中国梦”。
2.中国已经公开强调将经济的中心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区域连通性、包容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为“丝绸之路”倡议的基石。然而,这些概念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方面更大维度的考虑也不能忽视。考虑到历史上曾经崛起过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的所作所为,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重要。通常这些国家都试图让自己的军事潜力与其地理上的全球利益相配。就这一点而言,印度洋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印度洋将成为中国获取能源和战略资源并进入一个更大、更有经济活力的市场通道。有趣的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在其锁定的这些区域中都存在贸易顺差。
3.而当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的报道提及两个分离的地理区域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中国沿海地区经中亚、中东到达欧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中国南部到东南亚、南亚,中东到达欧洲和非洲)时,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呈现了不同的画面。在与欧亚大陆延伸的边缘地带国家进行讨论时,中国领导人鼓励其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除了这些国家之外,被鼓励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的名单中还包括一些印度洋沿海地区的国家如孟加拉国、印度、科威特、马尔代夫、缅甸、阿曼、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而且,一些中国学者最近提出非洲也应成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一部分,以此形成更全面的跨区域合作。
4.虽然分析界大多数论述已经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两个不同的独立概念,但这两个倡议在地域上扩散延伸的联系已经表明“一带一路”(OROB)的理念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网络。这个网络连接涵盖了从中国到西欧包括海洋、大陆和混合区域(陆海或滨海接口)的广大范围。据评估,鉴于印度洋的多湾地理形态,当解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的战略需要时,沿海地区将与该项目有更大的相关性。
5.作为最古老的全球公域,印度洋的国际性质和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处在像今天这样局势不稳定和发展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加大了印度洋新兴的海上军事安全范式的复杂性,也凸显了印度洋作为关键海域地位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6.利益相关国家在印度洋上的战略框架。
(1)澳大利亚——对术语“印度-太平洋”(Indo-Pacific)的强调,并把印度-太平洋区域作为国家安全战略和学说出版物上既积极又消极的关键地理区域。
(2)中国——采取“西进政策”以尽可能抵制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3)印度——“东进政策”跟进其“东望政策”。
(4)印度尼西亚——在总统佐科威的“全球海洋关系”视角下,印度尼西亚可能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的支点或“轴心”。
(5)日本——“双对冲策略”加强其与美国的安全伙伴关系,同时寻求加强与南亚和东南亚的战略联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07年在印度议会发表题为《两海汇合处》的讲话也值得回忆。
(6)俄罗斯——最近在地中海和其附近地区(尤其是在叙利亚或乌克兰等地)的自信姿态。此外,俄罗斯近期公布了其在太平洋海岸提升海军能力的战略,即战略重心东移,这可以看作是俄罗斯一个重要的政策转变。
(7)美国——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再加上包括新地理构造的海上战略设施间的强健衔接。
7.无论上述理论框架是怎样的,中国在印度洋上有重要的战略利害关系这个事实已经是确切的。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强调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孟中印缅)和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两条重要动脉。总之,中国需要增强影响力并加强海军力量。对印度来说,仔细分析印度洋上的趋势并在此区域继续努力建设具有包容性和多部门合作的架构是非常重要的。
编号:20150428A006
大陆中国
C. Raja Mohan[36]
原文标题:Continental China
文章框架:中国成为海上大国和陆上大国的有利因素;中国在海上遇到发展阻力以及大国在中亚的角逐;中国的“西进”战略和安全概念。
观点摘要:
1.近年来,中国海军的迅速现代化和美国计划重新平衡其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已经吸引了全世界对亚洲海事的关注。即使中国成为公认的海洋大国,北京也无意放弃其陆上大国的地位。在过去一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中亚访问之旅表明中国将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中亚地区加强其存在感。过去的大多数大国要么是陆上大国,要么是海洋大国。英国和美国主要是海上强国。而俄罗斯和德国是陆上大国。中国能够成为第一个打破这一经典分界的国家吗?地理位置优势、财政资源积累、先进的工业基础和一个非凡的权力意志可能已经为中国同时成为陆上大国和海洋大国创造了条件。
2.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王朝几乎都是被陆上的入侵者打败。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中国安全的外部威胁来自海上。同时北京希望确保太平洋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中国的崛起已受到来自日本和美国等海上强国的阻力。而中国在其西部周边地区并没有受到如此束缚。中亚的传统主导力量俄罗斯,不愿与中国在此地区竞争。美国对该地区的兴趣是短暂的,并且当美国军队2014年底从阿富汗撤军时,美国的兴趣将进一步减少。印度是亚洲内部的一个潜在大国,而与巴基斯坦的长久冲突阻碍了印度进入中亚地区。有利的区域环境,再加上北京具有目的性的政策,提升了中国在中亚的地位。在次大陆西北部的发展中,中国将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外部推动力量。
3.西进:北京进军西部的核心一直是希望加强中国西部地区如新疆和西藏同中亚、西南亚和印度次大陆的联系,形成一体化区域。北京迫切需要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使得北京希望快速推进跨境连接项目,将石油和天然气从亚洲内部输送到中国工业心脏地带的东部地区。北京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定理有两个政治推论:通过快速的发展稳定中国敏感、遥远的边疆地区;获得跨国界的战略影响。
4.安全概念:习近平主席签署了中亚战略合作协议,他强调了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重要性,并呼吁中国及其邻国之间更密切地推进政治合作。在比什凯克召开的中亚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很可能会倡导“亚洲新安全观”。全世界都关注着中国推动2014年后阿富汗内外走向稳定的新想法。
编号:20130919A007
印度还是中国大放光芒?投资计划说明了一切
Vikram Sood[37]
原文标题:India Shining or China? Investment Plans Say It All
文章框架:印度和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对比;中国在中亚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印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观点摘要:
1.大概因为国家热情突然高涨,或者是因为对即将到来的选举而感到恐慌,大约六个月前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大胆但不切实际的举措,加快清除了各地各部门没有开始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现在,事实证明,这些项目中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资格初审。这些项目包括东部外围高速公路和孟买瓦拉道尔高速公路。在奥里萨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超大型发电项目也已经错过了最后期限。印度储备银行2012年6月发布了相关报告并评论说:“2012年基础设施的投资下降到原先的52%,从2.2万亿印尼盾下降到1万亿印尼盾,今年秋天电力和电信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占了大部分。”电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减少,而在公路、港口和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大幅放缓,这在经济领域中产生了连锁反应。
2.中国有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不仅是道路、桥梁、隧道,还有港口、水坝、核电站、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机场、铁路线路和站点。而中国的一百多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从1.02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不等,其中包括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项目。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秦山核电站和南水北调等项目的总价值接近40万亿美元。
3.中国将很快成为影响中亚地区的主要经济大国,因此,曾经在此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俄国人和美国人已经落后。中国人努力与中亚地区建立联系,1994年,当时的总理李鹏首先访问了该地区,在以后的几年江泽民和胡锦涛也到此地区访问。习近平主席也访问了四个中亚共和国。沿着中亚到中国的丝绸之路的管道和从中国开始穿越中亚到欧洲的公路将有相当大的中国资金注入。中国将很快成为中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影响力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现在输入中国,到2020年约6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将输入中国,而我们什么都没有。
3.2012年中国用于研发的费用达到2968亿美元,而我们2011年的研发费用只有361亿美元;中国有50万所职业技术学校,而我们只有1.1万所。我们与中国的贸易赤字也很令人尴尬。在2012最新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我们表现不佳。所有的社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指标均远低于中国。
4.我们甚至没有小规模的相似项目。改善基础设施的决心是我们在21世纪向前发展的依托和基础。我们建立了只使既得利益者受益的印象,而不是给我们数量众多的人口创造机会或者利用我们的人口红利优势。我们又担心中国计划通过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在附近包围我们。我们不妨在巴基斯坦或是瓜达尔港参与建设与中国类似的管道。当斯里兰卡寻求我们的援助时,我们没有表现出兴趣,但当斯里兰卡选择了中国的援助时,我们又感到震惊。五十年来,我们带着对中国人超越我们的担忧一直故步自封,没有利用自由世界的优势,也没有发展东北部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当机会来到我们身边,目光短浅和缺乏自信使我们后退,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们需要建立我们的秩序,增强我们的政治领导力,调整我们机构的状态,并改进我们的治理能力。
编号:20131019A007
安东尼访华和印中安全缺陷
B.R.Deepak[38]
原文标题:Antony's China Visit and India-China Security Deficit
文章框架:印度国防部部长到中国访问;罗援将军对中印关系的看法;中国与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争议。
观点摘要:
1.为了改善脆弱的防御能力,以及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安全环境,印度国防部部长A.K.安东尼先生于2015年7月4日至6日率领国防代表团访问中国。他与中国国防部部长常万全、边界问题特别代表杨洁篪就国防安全相关问题举行会谈。会谈议题包括在边境建立信任措施(CBMS)和军事关系,以及将于2015年10月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他还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中国的一些防御设施。自2012年梁光烈将军访问印度后,安东尼的访问是印度国防部部长时隔7年的回访。
2.梁光烈的印度访问打破了一些坚冰,并推动了双方的安全联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印度访问也曾恢复了一些双方的互信。安东尼此访能巩固这些访问的成果,但在安东尼到访中国前几个小时,少将罗援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互动中的讲话使访问蒙上了阴影,它再次提醒我们印度和中国永久的安全和信任赤字的本质。罗将军以强硬言论著称,在战略领域反印度的言论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讲话的内容令人遗憾,尤其在此时双方重申媒体不应该再火上浇油,提到过度敏感的话题。他告诉记者:“仍有90000平方公里领土被印度占领。我认为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用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待这些问题。特别是印方不应该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部署,引发新的问题。”
3.中国与印度沟通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外交部进行谈判,用这么长时间来解决僵局也证明了这一事实。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中国通过边防合作协议(BDCA)机制来冻结印度的这些措施和沿边基础设施建设,印方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尽管这些机制防止了德普桑类似事件如滚雪球般变成武装冲突,并且有效地促成了边界的和平与安宁,但是边防合作协议像其他一系列边界协议一样对边界问题的解决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各个层面不信任是边界问题尚未解决的根本原因,双方都认为对方已经在拉拢第三方来遏制对手。另外,中国与巴基斯坦有“全天候友谊”,并为后者提供先进的军事武器,包括导弹和核技术,已经对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正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印度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如此关注南海的边界争端,但对印度与巴基斯坦有争议的敏感地区无动于衷。
编号:20130709A008
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通往稳定的道路
Muhammad Nawaz Khan[39]
原文标题:IP Gas Pipeline: A Road to Stability
文章框架:巴基斯坦的能源危机;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项目良好的发展前景;巴基斯坦不容乐观的能源现状以及其国内能源生产存在的问题;美国的插手;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项目对巴基斯坦的有利影响。
观点摘要:
1.巴基斯坦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且在能源需求和供应上有巨大的缺口。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承受着来自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由于气体是最廉价的能源产品,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项目将解决巴基斯坦的社会经济问题。那么问题来了,巴基斯坦如何更好地利用其地缘政治优势以及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项目的经济影响力呢?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项目跟和平项目类似,将能使巴基斯坦走出困境。
2.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项目的未来前景非常好。但是这里说的并不是伊朗-巴基斯坦关系的未来,而是巴基斯坦的未来。事实上,巴基斯坦未来是陷入困境还是处于光明之中,这是有选择的。这个项目并不是只对巴基斯坦有利,对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也是十分重要的。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协议上提及的伊斯兰堡可以通过第三方来取得相应权利从而延伸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这一做法也是值得的。如此一来,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延伸至中国和印度的前景也是光明的。巴基斯坦按照其严格的地理战略定位可能成为这个地区的“能源城堡”。巴基斯坦高度依赖天然气,其天然气能源的34%被用于发电。
3.现在巴基斯坦的能源现状是非常不乐观的。巴基斯坦每年基本用油量为6300万吨,其中其全部能源的28%、石油的78%来自进口,只有22%是来自本国。巴基斯坦国内的产量只能供应其所需要的44%的天然气、15%的电能、11%的煤炭资源,以及15%的液化石油气。因此,巴基斯坦主要的能源是天然气,在最近5年内天然气消耗增加了7.7%。也就是说,巴基斯坦对天然气有很强的依赖,其能源的48%也都来自天然气。2011年到2012年燃料油的进口量达到120亿美元,且在第二年有望达到130亿美元,到2020年可能会达到450亿~500亿美元。2021~2022年对能源的需求将达到1.22亿公吨。这意味着能源需求将增加三倍,并且6300万吨的油将在本国生产。也就是说,未来15年,大概38%~40%的能源将依赖进口。巴基斯坦仍然没有改进其原来的商业模式,比如,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政策去生产新的能源,且效率不佳,加之能源危机,给其带来了经济动荡和政治不稳定因素,所以巴基斯坦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挑战。现在,巴基斯坦每天消耗7000千万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在年末将增加到15000千万立方英尺。现在巴基斯坦面临着5000兆到6000兆瓦特的能源缺口。
4.美国信息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07~2008年巴基斯坦开采了28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可供未来20年使用,但是据现在的情况预估,巴基斯坦很有可能在2020年就将这些天然气全部消耗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四种选择可供巴基斯坦考虑:能源生产、国内能源、成本效率以及管理。例如IPI-IP陆路,TAPI陆路,卡塔尔-巴基斯坦海运以及液化天然气。最灵活和便宜的选择是伊朗-巴基斯坦管道运输。伊朗-巴基斯坦项目讨论起始于1995年,在2008年正式达成协议。起初的预算成本是40亿美元,现在达到了80亿美元。并且,考虑到伊朗的经济状况,在2010年签署的协议中双方在伊朗-巴基斯坦输气项目上达成了一致。这也将成为巴基斯坦的能源生命线。这个项目签署之后,伊朗政府达成了如下协议:如果这个项目在2014年底不能完成的话,巴基斯坦必须支付100万美元给伊朗政府作为补偿。
5.另一方面,美国最近几年插手阿富汗事务,如果没有巴基斯坦的参与,美国就不能成功从阿富汗撤退。因此,美国必须意识到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并且应该帮助建设伊朗-巴基斯坦输气项目而不是反对它。
6.伊朗气体储备达到了51000亿立方英尺,为世界第二,且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缺口,巴基斯坦通过伊朗-巴基斯坦输气管道项目可以满足其75%的能源需求,且可供其使用20年。通过给俾路支和信德的人们提供工作,这个项目也有助于降低巴基斯坦的失业率。自其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之时,巴基斯坦就应该使这个项目具体化。巴基斯坦如果不为这个输气管道项目好好努力的话,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危机。那时,伊斯兰堡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国家利益。
编号:20130819A008
中国注视着印日关系
Pascal Roy[40]
原文标题:China Watching India-Japan Relations
文章框架:中国对印日关系发展的态度及对策;中国党报对中印日三国关系和局势发展的评估;中国对日本行为的担忧;巴基斯坦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影响;中国国家大战略的转变;中印日三国未来发展的复杂局势。
观点摘要:
1.中国对印日关系的发展一直持谨慎和克制的态度。2013年1月上旬日本天皇和皇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月24日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并参加了东道主印度的共和国日庆祝活动。去年早些时候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也访问了印度。除了安倍访华期间签署和发起的贸易和经济协定,中国还将会对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总理去年五月的日本之行进行综合考量,当时中国在印度西部边陲德普桑驻扎军队已经激起了印度人的怒火。前总理辛格博士推迟了他对东京的访问,以满足日本商界领袖的要求。对于中国的战略家而言同样重要的是,当辛格博士在2007年访问日本时,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与辛格确立了日印战略与全球伙伴关系。在人物性格上,中国把安倍晋三视为一个右翼强硬派,因为他极力想要打破阻碍日本军备发展的战后和平宪法和“自我防卫”的限制性军事条款。
2.在短暂的思考后,作为中国共产党喉舌《人民日报》的分报——《环球时报》2月19日发表了研究南亚及中亚问题的权威专家王德华的观点。他是上海市国际研究中心南亚和中亚研究所负责人,他提到了安倍晋三关于建立囊括澳大利亚、印度以及美国夏威夷的“亚洲民主安全之钻”的建议,中国认为这是对其进行的包围。王德华分析说,中日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大,但即使爆发,印度也不会支持日本。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开始在有关海上领土争议的军事问题上显示出自信,并开始察觉到由美国主导以及由日本、印度或澳大利亚支持的包围圈对自身所构成的威胁。在对印度开展的宣传中,中国官方媒体也多次提到,印度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太可能加入针对中国的联盟。
3.中国人用自己独特的逻辑来为一些事件进行辩解。《环球时报》文章提到,1962年的战争对中印关系的改善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障碍。2013年,印度指责中国在有争议的领土上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人员,搅起了在实际控制线区域的纠纷。而中国敦促印度不要激化这一边界矛盾。但沮丧的印度发射了烈火-V导弹,这一举措被认为是针对中国。《环球时报》的文章似乎在暗示其他一些中国人对印度和日本新合作关系的担忧。日本正试图与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事务上进行竞争。日本大规模进入印度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并涉足工业领域将会为其进入像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甚至阿富汗这样的国家争取到巨大优势。直到最近几年,日本才满意其对劳动力丰富的中国的投资。由于两国领土争端问题的产生,安倍经济学开始发挥作用。
4.缅甸开始改组军事政府时才勉强意识到世界正开始发生改变。除非国家变得更为民主更为开放,否则下一次的人民革命运动将不可避免。缅甸几乎完全依赖对外贸易、外交支持和军事物资,同时也开始厌烦中国的“压迫和剥削”。在美国的倡议下,日本早已经对缅甸采取了干预手段来扩大其活动和援助。东京已经对尼泊尔、斯里兰卡和阿富汗表现出更多的兴趣。中国担忧其在孟加拉国通往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孟中印缅走廊计划”将会被日本破坏。这一走廊计划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也表明了中国在孟加拉国吉大港建设深海港口的浓厚兴趣。最终,这些设施可以投入中国正在援建的瓜达尔港的军事用途中。
5.北京对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和“东突”分裂势力之间的联系表示愤怒。巴基斯坦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其是中国通往中东伊斯兰世界的走廊,而且二者的共同利益仍然是对抗印度。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援助项目将继续下去,这是确切的事实。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中印关系将仍旧复杂。
6.印日关系的新倡议被中国看作是东京为了打破其战后约束的一种严重的欺骗行为。印度看似冷静,实则不然,它在鼓励日本的激进行为。安倍首相访问印度期间,双边经济的倡议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中国错愕。也许对于中国,最困难的是接受印度和日本之间的核协议。北京用尽一切方法试图把印度排除在核供应集团之外。北京并不愿意与日本发生军事对抗,但想通过向日本施压来迫使其放弃武力建设和挑战。中国怀疑新德里与美国、日本甚至澳大利亚合作来形成对其的包围。因此,对北京而言,很难与印度保持并延续一个真正富有成效的关系。
编号:20140227A008
中国和印度的双边经济纽带:问题以及前景
D.S.Rajan[41]
原文标题:India-China Bilateral Economic Ties: Issues and Prospects
文章框架:中印综合国力的差距及领土争议对双边经济的影响;中国在经济上的优势;中印双边贸易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印度应当如何应对未来经济的发展。
观点摘要:
1.印度和中国国力增长的不对称可能影响双方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和印度的双边经济纽带存在不平等关系,与强大的中国相比,印度处于弱势的地位。中国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在该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印度的经济形态表现为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混合的经济模式。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现居世界第二,而印度的经济却排在全球第十位。中国现在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印度。2012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印度经济总量的四倍之多。2013年中国的官方军费预算比印度38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高三倍之多,同年,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7%,而印度的只有3.2%。在扶贫方面,中国似乎比印度取得了更好的成效。只有在人口数量方面,印度与中国相似。2012年,印度的适龄劳动人口增长了1200万,而与此同时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却缩减了300多万。
2.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的出口国(2013年的出口额是2.2万亿美元)。中国现在的制造业主要依赖于手机和个人电脑,是世界的生产车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日益蓬勃发展。在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万亿美元,达到了4.16万亿美元。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美元。其国外投资正在发展壮大,现在中国是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投资国。就外商直接投资(FDI)而言,中国在世界上处于第二的位置。2013年,中国吸引了创纪录的1176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财富》世界500强的美国公司中有450家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生产线并且开展业务。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9月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这对加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纽带起了很大的作用。印度对习近平此行的普遍看法是习近平的访问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却并没有那么好。印度和中国双方都同意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并巩固两国的经济纽带。但是没有迹象表明会有尽早解决战略问题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对边境问题的解决。印度和中国只是一味地重申它们承诺将寻求一个公平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但没有任何有效的实际行动。
4.从经济角度来看,双边的合作包括实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领域。中国和印度在双边贸易的再平衡以及解决现存贸易结构失衡的问题方面达成一致,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在于通过采取推进对药品的监督等措施,建立更牢固的联系,加强印度科技公司与中国企业的联系,增加旅游、电影、医疗保健服务、信息技术以及物流方面的服务合作。莫迪和习近平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国内的发展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印两国都渴望建立互惠互利的对外经济战略。
5.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合作水平并不高,贸易范围仅局限于有限数量的产品。2008年,中国已经代替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增加了将近10.5倍。双边贸易额在2011年达到740亿美元,2012年达到667亿美元,2013年达到654.7亿美元。2012~2013年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印度卢比贬值、印度对铁矿石出口进行限制从而导致在全球范围的出口减少等。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设定目标,希望两国在2015年的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印度和中国在经济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贸易不平衡,从目前看来这一问题也不可能得到快速解决。中国已经承诺要在印度投资200亿美元,并准备向印度开放制药、农产品、信息技术以及服务领域。印度同意中国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印度对中国的贸易赤字。2013年印度的贸易赤字额为314亿美元。
6.对于印度而言,贸易赤字问题上的进展将取决于其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推销新产品的能力。目前,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有铁矿石、矿渣及矿灰、钢铁、塑料、有机化学品和棉花。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涉及制造业,更精确地讲,涉及的领域有化工、机械、机械用具以及基础金属。专家研究表明,印度在中国市场上可能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因为它在多个行业的价值链中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包括零部件和组件行业。印度在这一领域对中国的出口可能比东南亚一些国家更加具有竞争力。在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结构方面,印度应该调整其进口需求模式。印度正在调整其经济结构,并将经济注意力转离出传统的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印度坚持从中国进口中等科技以及高科技密集型产品,并且从中国进口商品形成的最终变化对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贸易增长同时也使得中国和印度的双边投资突飞猛进。
7.影响印度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前景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汇率制度。中国当局人为地低估人民币的价值,目的是为了应对世界市场的发展。这一措施对其在世界范围的出口有好处,尤其是对邻近的亚洲国家的出口。印度可能不得不仔细研究人民币汇率对其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国家出口的影响,这两个地区是印度与中国竞争的市场。印度与中国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力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影响这两个国家经济关系的另一个因素。印度支持东亚峰会(EAS)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进程,印度希望东盟国家以及另外六个国家(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在东亚峰会(EAS)上发挥领导作用。此外,中国希望东盟以及另外三个国家(中国、韩国和日本)在东亚峰会(EAS)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看作是东亚峰会(EAS)中的“次要”成员。
8.区域合作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2012年11月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议程。印度和中国全程参与了谈判,至今已举行了五轮谈判。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成立一个工作组,专门研究在亚太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中国现在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的观察员国,特别希望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目的是为了扩大其在南亚地区的参与度,中国的目的似乎是为了签署中国-南盟自由贸易区。中国认为印度与中国可以作为“双引擎”,一起努力促进区域发展。中国正在寻求印度对于其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正式成员的支持。
9.习近平曾表示,中国欢迎并支持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SCO)的正式成员,也希望印度支持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建立积极的关系。中国认为促进中国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有利于相关的南亚经济体以及中国本身的发展。为了实现此目标,中国将会遵循“维护正义,追求利益”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举措包括中国的四点提议,分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以及“孟加拉-印度-中国-缅甸(孟中印缅)走廊”。
10.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由印度主导,另一个阵营由巴基斯坦主导。其中,印度在南亚地区扮演着“大哥哥”的角色。对中国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所提出的倡议,印度的回应是远远不够的。如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将继续面临来自中国公司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等的挑战。
编号:20150119A008
美国转向亚洲的下一阶段:来自中国的回应
B. R. Deepak[42]
原文标题:Next Phase of the U.S. Pivot to Asia: Responses from China
文章框架: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对“再平衡战略”的阐述;美国为此采取的行动和中国一些观察家的担忧;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推出;中国分析人士对美国这些策略的质疑。
观点摘要:
1.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Ashton Carter)在访问日本、韩国以及位于檀香山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之前,于2015年4月6日,在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麦凯恩学院发表演讲,宣布他将监督美国对亚洲“再平衡战略”的下一个阶段。“再平衡战略”加深并拓宽了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参与度。卡特或许是在安抚美国亚太地区的盟友,虽然美国在中东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冲突中越陷越深,但是美国对转向亚洲的政策非常重视。如果美国转向亚洲地区的第一个阶段比不上中国的宏伟倡议(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丝路基金、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话,那么美国转向亚洲地区的第二个阶段的目标就会是在亚太地区发挥其领导作用。卡特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比作一艘“新航母”,这也是奥巴马政府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亚太地区所采取的措施中主要的部分。他敦促国会授予奥巴马总统完成此项协议的权力,这些协议对发展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有巨大保障。
2.据卡特所言,美国转向亚洲有三个基石:先进的高科技武器,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三边同盟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他说,最先进的武器将被部署在亚太地区,60%的美国海军舰队也将被部署在亚太地区。有趣的一点是,2011年,美国曾指出其海军舰队的60%将被派驻在太平洋,但是到了2013年以后,美国将印度洋也包含在这一概念里。
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分析师担心印度会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这是因为印度去年与美国在亚太问题上发表了联合声明。包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在内的许多人认为,印度可能不会愿意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中。另外,中国的专家认为在印度从南亚地区向东南亚地区扩大其影响力的过程中,印度的“东进政策”(Act East Policy)将面临“碰撞和摩擦”。对于美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三角同盟而言,中国认为这三个国家之间的防务合作水平提高了,与此同时安倍晋三通过放宽宪政约束试图扩大日本自卫队(SDFs)的作用,特别是集体自卫队的权力。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日本自卫队很有可能会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援,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与美国进行合作。该同盟还在考虑弹道导弹防御,为此,美国正在试图说服韩国部署“萨德系统”。
4.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该地区经济和贸易合作的象征,被称为是“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中国被排除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外时,日本和韩国随后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中国已发出信号,可能不愿意加入此协议。同时中国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服务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同时,也旨在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并遏制中国在该地区以及全球经济中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国还认为,由于美国和日本在贸易和关税方面的分歧极为严重,这样的谈判也可能停滞不前。
5.卡特的声明被中国视为“新瓶装陈酒”。中国认为美国的这些措辞都表明美国从来没有脱离冷战思维,美国只是想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在遏制中国的同时维护其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中国认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新阶段”表明,该战略没能遏制中国的崛起,也没能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美国为此感到沮丧。而且,美国也未能安抚其在该地区的盟国。美国的老盟友菲律宾甚至宣布从TPP谈判中撤出。中国分析家表明,美国与日本、韩国等其他盟国加强关系的原因是美国当局感到了一种“无力感”。
6.中国的分析人士认为,“再平衡”不仅不能为亚太地区带来安全和繁荣,反而会为该地区带来灾难。他们质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能否像“一带一路”倡议那样公平地向各个国家敞开大门?中国认为,亚洲的事务应留给亚洲国家解决,这些事务只能在相互尊重、共识和双赢局面的基础上得以解决。亚洲并不需要“外国和尚”来背诵“经文”!
编号:20150419A008
中国国家主席访问“铁哥们”巴基斯坦(4月20至22日)
Bhaskar Roy[43]
原文标题:Chinese President's Visit to "Iron Friend" Pakistan(Apr 20-22)
文章框架:中巴关系的新阶段;中巴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对于中巴关系的重要性;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南亚和平对中国战略的意义。
观点摘要:
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前夕,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我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但我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已为巴基斯坦发明了一个“独特”的新名字“巴铁”。这是对中巴两国特殊的、友好的以及坚固的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因此被称为“铁哥们”。对于中国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还有另一种描述:“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比山高,比海深”,并且被再三述说。“战略”一词在中国意味着更高层次的合作,也意味着国与国关系的深度。
2.战略性合作在习近平访巴行程结束时所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中被双方反复提到。中国和巴基斯坦将进一步加强战略性的交流和合作以保护它们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说,中国希望巴基斯坦政府对恐怖主义采取严厉措施,并与中国分享有关恐怖主义的情报信息。《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巴基斯坦将继续合作,坚决抵制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恐怖主义组织。联合国禁止恐怖主义在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其他中亚国家接壤)发动袭击。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联合会议上发表演讲,称赞巴基斯坦为打击恐怖主义所做的努力,以及为维护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做出的贡献。习近平在与巴基斯坦陆军、海军和空军参谋长的会面中提到了恐怖主义问题,并对巴基斯坦反恐战略表示支持。中国政府对于“东突”分裂势力在巴基斯坦获得非政府组织的支持非常担忧。这些分裂分子可能已将攻击目标设定在新疆以外的地方,包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自杀式袭击。
3.“东突”问题早在1992年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布托(Benazair Bhutto)访问中国时就被提到。据报道,中国告诉贝娜齐尔·布托(Benazair Bhutto),说中方理解她受到的制约,因为对抗她的力量太过强大了。中国指的力量是伊斯兰宗教组织支持的宗教右翼势力以及武装力量。中国试图拉拢巴基斯坦的宗教团体,但没能达成目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前夕,一些中国官员公开指责巴基斯坦窝藏新疆恐怖分子。在中国的压力之下,几个维族人在巴基斯坦被捕并被移交给中国。这些人中包括一个“东突”领袖。然而,中国的担忧未能就此结束。中国在巴基斯坦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受到了攻击。大多数攻击不是来自“东突”分裂分子,而是来自俾路支的一些激进组织。随着宗教激进主义的蔓延,伊斯兰国(ISIS)已与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建立了联系,中国感知到的危险成倍增加。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个合法目标。
4.习近平之前两次推迟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一次是在习近平访问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时,当时主要是由于巴基斯坦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次是中国拒绝了巴基斯坦邀请习近平出席其2015年3月举行的国庆阅兵。巴基斯坦本想以同样的方式平衡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1月作为首席贵宾出席印度共和日阅兵和庆祝活动。巴基斯坦可能成了中国的“铁哥们”,但还没有学会国际外交的技巧——习近平计划于9月访问美国,中国和美国已经处于或正处于一种大国关系中。
5.“中国梦”在巴基斯坦的表达是“一带一路”双子计划——“新海上丝绸之路”(MSR)(基本上涵盖陆地和海洋,包括东南亚、南亚、印度洋等地区至非洲和波斯湾,然后到欧洲);“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些经过中亚至欧洲的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都经过“铁哥们”巴基斯坦。“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是一条长达3000公里的陆地路线,起始于新疆的喀什,穿过巴基斯坦占据的克什米尔地区(POK),最后到达瓜达尔港。建成之后,运往中国和来自中国的货物就多了一条穿过波斯湾、西亚和伊朗的通道。起始于瓜达尔港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会经过一些不稳定地区,最终到达喀什。与从中国到非洲、中东和伊朗的现有路线相比,这项宏伟的工程将会缩短9000公里的路程。现有路线承载着超过50%的中国石油进口量。虽然中国已经和非洲、中亚达成了重大协议,但是来自中东的石油对中国来说依然很关键。
6.“一带一路”以及利于进出口贸易的瓜达尔港工程都涉及阿富汗。中国的战略似乎在转移,从而创造一个自己控制的枢纽,使阿富汗、中亚国家等内陆国家甚至俄罗斯能够借此取得通往阿拉伯海的渠道。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俄罗斯一直在探索通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通道。这导致了阿富汗战争。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已经迅速改变。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崩盘拉近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新协议可能正在酝酿之中。阿富汗和俄罗斯在反恐和经济利益方面也站在一起。伊朗亦是中国想要拉拢的一员,伊朗-巴基斯坦石油管道可能成为现实。为了这些发展,上海合作组织(SCO)可能会有新成员的加入,但不一定是印度。
7.瓜达尔港是中国斥资16亿美元建成的,而且中国拥有该港40年的控制权,该港最终会起到军事作用。中国的海军舰艇和潜艇将更频繁地出现在该港。中国已经加紧向巴基斯坦转移武器和军事设备。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场,但中国不支持巴基斯坦与印度开战。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战争对中国没有好处,会严重影响到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中国邻国的外交局势以及与印度精心建立的关系。
编号:20150424A008
莫迪访问中国——孟加拉国怎么看
Kazi Anwarul Masud[44]
原文标题:Narendra Modi Visits China——View from Bangladesh
文章框架:中印两国一些观察家对中印关系的阐述;两国贸易的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潜在意义;中印两国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观点摘要:
1.在国内外,关于世界领导人高层互访的结果,既接受支持者的热情赞扬又遇到反对者的尖锐批评,这是不寻常的。纳伦德拉·莫迪最近对中国的访问也不例外。在他于今年五月访问中国前,胡志勇,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曾在《环球时报》(该报通常被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喉舌)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写道:“印度精英对于他们的民主盲目自信和自大,而印度普通人很自卑,很少有印度人能够准确、客观和合理地对待中印关系。”接着,他说:“更糟糕的是,一些印度媒体不负责任地夸大双方之间的冲突,给公众的敌意火上浇油。”印度媒体,像以前一样“敏锐”,发现这篇文章反映了北京权力人士的“野蛮和批评的意见”,挑出了文中的观点结构和时机方面的毛病。
2.不出所料,人民党的盟友,湿婆神军党(意为湿婆的军队是印度的一个民族主义政党,成立于1966年6月19日,由现任党主席巴拉·萨克莱创立。该党的宗旨为:基于“土地之子”的理念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其喉舌Samaana中描述,中国是一个对印度领导人“表面上”拥抱的国家。莫迪在访问期间,指责中国从印度地图抹去克什米尔和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人们应该毫不奇怪地意识到中国持这种立场的背景。
3.尽管安全和主权始终是世界领导人的重要话题,但这两个术语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生变化。全球经济走过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糟糕阶段,当领导人相遇或在区域组织会议中见面时,贸易在对话议程中占据着更重要的位置。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接近700亿美元。但是,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从2001年的10亿美元猛增到2012年的400多亿美元。当然,纳伦德拉·莫迪在访问中国期间,尝试寻求印度商品进入中国的更多渠道,以使两国的年贸易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
4.但困难在于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设置了非关税壁垒。其中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商品主要以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为主,主要出口制成品包括电气机械、运输设备、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等(2014~2015年达到160亿美元),其他商品大多是工业产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2015年,印度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国在2014~2015年对印度出口总额为558亿美元,而中国从印度的进口额为109亿美元。2012年,印度进口额为194亿美元,出口额为139亿美元。由于产品位于生产链的底层,这使印度面临受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风险。
5.几年前印度储备银行的一项研究挑战传统的项目指出,从传统上讲,印度从中国进口商品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相比其他来源,中国商品价格更低廉。例如,2012年,印度进口了价值97亿美元的“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占总进口额的20%。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问中国期间,中国承诺向印度提供价值达220亿美元的项目,我们也必须看到,2014年莫迪访问日本期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承诺提供35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改善印度基础设施。而美国则希望本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额从目前的1000亿美元增加至5000亿美元。
6.人们已经注意到,自2009年以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一直在审议中,如果实现的话(关键在于美国国会通过贸易促进授权法案,简化贸易立法流程,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会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人们可能会对某些国家的加入感到疑惑,它们既不属于第一世界,也不依赖于单一的有限资源,更没有强大的经济。有人可能会怀疑美国所谓包围中国并保持它太平洋大国地位的计划。毕竟,现代技术已经铺平了开发海底丰富资源的道路,所以,拟议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一些成员一直在与中国就南沙群岛问题进行争吵。
7.人们担心,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资源丰富的阿拉伯国家也将需要依托自己的石油来支撑国内经济,而没有多少可以用于出口。Ifthikar Gilani在2015年5月6日发表的《纳伦德拉·莫迪的中国之行——外交的严峻考验》中指出,政治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向印度抛出一张大网,这也会使美国感到头疼。中国的东海和南海战略,使华盛顿实施政策的成本变得更高。并且在其西线,北京把该地区与边境省份整合起来,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依赖中国。
8.我们并不惊讶,毕竟,这是反对派政党对于政府工作的负面看法。政策研究中心的Brahama Chillaney教授也没有找到太多理由来赞美莫迪的中国之行。他发现中国在莫迪访问结束后的两国联合声明中持“居高临下”的态度,中国“注意到”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愿望”,表示“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9.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这很令人惊讶,不应该是这样。没有什么事情在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的政策。同样,印度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核心举措保持沉默,这一举措是指建设公路、铁路、港口交通体系,意在将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及欧洲连接起来,这被称为“一带一路”战略。
10.在中国,将近一半的劳动力留在农业领域(印度约60%)。此外,尽管人们会谈论印度软件工程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中国工程专家,但是,印度有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文盲,中国也有大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劳动力,他们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持续挑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印度的文盲率将近40%,而中国为将近10%)。此外,世界银行统计显示,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为23亿左右,其中,将近15亿人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
11.这两个国家的机会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制造国,而印度排在第十二位。然而,印度具有英语优势,这是国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外国企业也发现,在印度建立工厂很安心。而且印度还有人口红利优势,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受过教育的人加入劳动力市场。前美国外交官克里斯托弗对印度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他曾认为,到2008年,印度的经济增长将大致等同于中国的10%(事实证明这太乐观了),随后将超过中国,而中国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低于两位数。
12.印度将逐渐取代中国,成为低端出口和劳动力密集型项目的生产基地,印度公司也将以快于中国同行的速度继续推进全球化,每个公司都需要印度战略,无论是采购,还是潜在的工厂搬迁,抑或是作为长期销售基地。
13.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将保持该国处在信息时代的中心位置,而现在信息时代有了网络的补充。同样,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代表人物,多次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百位思想家”)认为,美国的孤立主义会使关乎全球贸易切身利益的海上通道不安全,应该提高为日本和韩国提供核武器的可能性,使它们得以应对中国的潜在威胁。要不是美国拥有防止战争发生的影响力,全球大国之间可能会爆发一场战争,从而造成一个不太稳定的、不太自由的世界。总之,指望任何峰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现实的,在项目发挥实用价值之前,任何合同的签订都伴随着官员无休止的会议。
14.我们应该对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分层级外交政策表示祝贺,在上任的第一年,他先是邀请南亚领导人出席他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出访不丹和尼泊尔,还将访问孟加拉国、日本、韩国及美国。
编号:20150525A008
中国制定强硬的军事战略
D.S.Rajan[45]
原文标题:China Formulates Assertive Military Strategy
文章框架:中国2015年国防白皮书的构成和对中国军队提出的新任务;白皮书指出的外来挑战;对未来国际形势的预测和对中国国家战略的阐述;印度对此的关注和应对策略。
观点摘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5月26日(星期二)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这本约9000个汉字的25页文件,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发表的第九部国防白皮书。与2013年的版本不同,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没有给出确切的事实或数字,而是只关注中国的军事战略应该是什么,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2013年度国防白皮书曾指出,中国将建立与它国际地位相称的强大国防和军队。这样的表述引起了中国分析人士的怀疑,拥有强大政治和现代化军事的中国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会扮演什么角色,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还是实行霸权主义的大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新的文件没有这样的术语,只是强调在新形势下建设强有力的军队,并且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用将是“维护世界和平”。这可能反映了中国在这个节骨眼的意图,即消除国外对于2013年度国防白皮书中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任何疑虑。
2.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分为前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共六章,包括国家安全形势、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军事力量建设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安全合作。正如前几年那样,它为中国的武装力量确定了重大战略任务。其中最突出的是,要求军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发展利益”的使用很引人注目。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重点关注“新形势”下指导“强军建设”的军事战略。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新形势”?这个术语首次出现在2013年度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中,它讨论了“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它指出,中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它还指出,中国的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不同于2011年度国防白皮书,2013年度和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中对于中国利用战略机遇能力的信心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新形势”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由这样的信心带来的形势。自信的领导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引领着该国大胆创新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目的在于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这些政策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的信心。这些构想确实标志着中国政府在国际关系问题上背离了过去“韬光养晦”的做法。
3.可以说,随着中国能力的稳步提升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领导人的信心也在增强。尽管如此,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政府似乎也意识到,在“新形势”下,国际环境可能仍然不能完全有利于其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因此,针对这一点,中国重在发展“强军”战略,并作出了一些有力的外交努力。在不同时期,中国国防白皮书中的威胁认知总是会给中国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可能走向留下线索,那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就国家安全形势说了什么,就显得十分重要。该白皮书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爆发世界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国际形势有望维持总体和平。然而,中国面临多重复杂的安全威胁。它列举了来自“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新威胁。这些都是中国的专门术语,特指美国和其他盟国的干预。它也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恐怖活动很令人担忧,而且如种族、宗教、边界和领土争端等问题又是非常复杂多变的。
4.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把美国和日本看作中国安全挑战的来源。它倾向于质疑以下方面背后的理由,包括美国“再平衡”战略和它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同盟,以及日本的军事和安全政策改革。中国首次在国防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的一些海上邻国”已采取挑衅行动并加强其在“非法占据”的中国礁石和岛屿上的军事存在。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还指出其他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来源,在台湾问题上,它承认,近年来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但影响台海局势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在“积极防御战略方针”这一章,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军队应该发挥作用的三种方法——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在“军事力量建设发展”这一章,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将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的转变。该白皮书同时指出,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它还比之前任何公开发布的文件更多地谈及中国的海外利益,指出“有必要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参与海洋国际合作”。
6.这一章还提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将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就第二炮兵而言,它将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该白皮书还补充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将密切跟踪掌握太空态势,应对太空安全威胁与挑战,保卫太空资产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太空安全。随着网络空间对军事安全影响逐步上升,中国将加快网络空间力量建设。
7.毋庸置疑,中国的军事战略将加剧南海的紧张局势;这样的评价来自设想中“循序渐进”的转变,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重点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以及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并做好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发布了2015年度国防白皮书。中国在四个地方进行了建设工作,包括南沙群岛永暑礁的跑道建设。它也正在保障其领土内的建设工作,意在帮助海上搜救和导航研究。而美国关注的是复垦工作的军事层面,这可能会削弱其在太平洋的海军和经济实力。
8.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东盟和印度,都与中国有尚未解决的领土争端,它们有理由担心北京方面在海陆空和第二炮兵战略转移背后的意图,转移分别涉及“多维战斗”“近海防御”“攻防兼备”和“信息化”。这些国家可能会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该中国战略,并且相应地对他们的军事计划进行审查,对于中国军队在网络安全和外太空领域所预计的积极作用,全世界可能会认为他们应该适当地作出回应。
9.印度应该意识到,中国海军的“近海防御”可能会引起南海的紧张局势,进而对其“东进”政策造成负面影响。印度在南海地区有经济利益,南海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影响两国关系。此外,北京对印度在南海的任何积极角色抱以警惕。因此,新德里方面可能必须依靠其外交方案来减缓南海的紧张局势。针对中国的海军“近海防御”计划,印度表示关注并采取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印度洋地区肯定会成为中国保护其“海外利益”的关键地区,同时印度洋地区对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也很重要。这迫使其通过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的方式积极争取印度的邻国。
10.不论双边经济关系如何改善,只要与中国的边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德里方面就将继续面临来自北京方面的战略压力。就中国的局部战争概念而言,一个广泛的共识是,这样的战争会在中国周边发生。
编号:20150601A008
中国的海上“丝路”提议:印度必须谨慎应对
Amb Kanwal Sibal[46]
原文标题: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Proposal: India Must Tread Cautiously
文章框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侧重点;中国这一倡议对印度的可能影响以及印度在此倡议上的犹豫;中国与邻国在领土上的争议不利于其倡议的实施;外来因素的影响。
观点摘要:
1.中国提出的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向世界宣布其和平崛起的一部分。古老的“丝绸之路”表明了中国的经济优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世界最大出口国,现在的中国希望重获其经济优势。“丝绸之路”是中国连通外部世界的象征。中国当前的经济和贸易战略主要围绕着连通性进行。在西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连接起来;中国也建立了与东南亚地区、缅甸以及巴基斯坦的连接通道。
2.中国试图通过连接云南省和印度的东北地区的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BCIM)走廊将印度加入其连通战略中。印度一直在发展东西走向的连接通道,该通道经过缅甸、泰国直到越南,目的是为了平衡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南北走向通道。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BCIM)走廊工程与我们的战略对立,但我们却支持着这一走廊工程。我们忽视了将印度东北地区暴露给中国的危险。印度东北地区的部分地区被中国称为是其自己的领土,也是过去中国参与的发生过暴乱的区域。然而,我们的政策是进一步加大与中国的合作,我们更愿意不公开反对中国提出的这项计划。
3.美国提出了连接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新丝绸之路”的概念,当看到这个丝绸之路概念在亚洲大陆进展顺利后,中国现在提出了一个将中国与亚洲连接在一起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是为了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展现中国那种纯粹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的海事战略。中国在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巴基斯坦建立的港湾设施使得印度担忧在地理上和政治上会被中国包围,这样会改变中国和印度的关系等式,从而使得印度处于不利的位置。因此,公平解决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问题会更加困难。
4.不可避免的是,中国将会继续在印度洋地区建立商业据点和海军据点。中国海军壮大的目的是为了在太平洋西部创造战略空间,接着再逐步将其转移到印度洋。这是中国为了在远离其海岸线的地区比如拉丁湾采取行动而做出的准备。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局势紧张的海域。中国与日本争夺尖阁诸岛(中国称其为钓鱼岛)的主权,并在覆盖该岛屿的东海宣告了防空识别区(ADIZ)。中国已经宣称了南海的大片地区的所有权,这使其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发生了冲突。中国现在称也将在南海建立防空识别区(ADIZ),这恶化了其与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局势。中国首先必须友善地解决此类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其“海上丝绸之路”提议拥有政治信誉。
5.印度受到中国丝路提议的邀请。如果印度加入该提议(印度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邀请),那就意味着印度在印度洋地区赞成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提议,包括该提议在瓜达尔以及对斯里兰卡进行大量投资的战略目标。中国也巧妙地试图反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印度-太平洋概念。当美国对亚太地区实行“再平衡战略”时,其在印度的利益与海事有极大的关联。这不仅反映在印度和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频繁的海军演习上,也反映在美国劝解印度要把注意力放在“东进”的政策上。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提议过于谋求私利,这不会得到我们的支持。
编号:20140226A010
巴基斯坦与塔利班和平对话:在极端冲突中有解决办法吗?[47]
Sushant Sareen
原文标题:Pak Peace Talks with Taliban: Is There a Method in Madness?
文章框架:巴基斯坦与塔利班举行和平对话的实质;巴基斯坦政府与塔利班武装力量的冲突和对峙;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进行谈判的目的;塔利班武装分子进一步扩散的有利条件;对巴基斯坦政府的建议。
观点摘要:
1.巴基斯坦政府与塔利班举行和平对话。从之前的谈判经验和双方的立场来看,似乎巴基斯坦政府与塔利班断断续续的对话实际上已经触礁。然而,这会使巴基斯坦政府更加怀疑对塔利班是否应该主动寻求和平,其认为与伊斯兰恐怖分子的谈判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陷阱。这里大概有三四种情况——简单的、困惑的、凶险的、复杂的——来解释与塔利班的所谓的和平对话。这种简单化地解释在巴基斯坦的公开讨论也是相当普遍的,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就塔利班犯下的罪行而言,与巴基斯坦的谈判是一根救命稻草,然而他们却得寸进尺地提出了不合理也不能接受的要求。这将为他们难以捉摸的全国共识创造条件,但是也为巴基斯坦政府根除塔利班的基地以及消灭其主力并将其驱赶出阿富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找到合法借口。
2.在对抗塔利班的过程中推动“国家意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太可能与反对者达成和解。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有许多对抗塔利班的民族情绪出现,但他们的支持者和同情者没有改变立场。这场争论还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效果。巴基斯坦政府的失策在于没有将自己提出的观点从一而终地贯彻下去,这就为再次与塔利班发生冲突埋下了伏笔。
3.在塔利班对安保人员进行报复性恐怖袭击之后,巴基斯坦政府出动轰炸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塔利班发动了进攻,但是塔利班的火力巨大,使得巴基斯坦政府不得不向反对派寻求和解。促使塔利班急于与巴基斯坦政府达成协议的是一则备忘录及相关报告,即美国和巴基斯坦军队将在“锤子和铁砧”行动中协调一致共同打击巴基斯坦塔利班。面对不利的政治军事环境,塔利班正在通过与巴基斯坦政府努力达成有优惠条件的协议以作明智的选择。对于巴基斯坦政府而言,其也愿意在不付诸武力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但是这种解释的麻烦在于,它更多地是基于巴基斯坦政府一厢情愿的幻想和思考,而不是在实际情况下的确凿事实。其一,没有真正的证据表明阿富汗塔利班要切断或有可能断绝与巴基斯坦的联系;其二,巴基斯坦政府与塔利班之间没有任何战争疲劳的迹象,双方既没有在空袭中遭受任何损失,也没有由于死亡过多而增加兵力补给。
4.最重要的是,虽然有可能是自我扩张的因素刺激了巴基斯坦和塔利班领导层,但塔利班背后的真正驱动力是弥赛亚和千禧年宗教狂热,并且没有相反的论述。塔利班的伤亡情况只有学术研究意义而没有真正的军事价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塔利班过度依赖空袭使其错过了最好时机。巴基斯坦在许多地区使用空中武力并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尤其是在奥勒格宰地区,同时还索求大量赔偿。然而,尽管遭受大规模的空袭,奥勒格宰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被巴基斯坦政府控制。
5.那么很显然,只要塔利班未到最糟糕的时候,他们就不会遵循当局提出要强制执行的和平协议,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军事上。当然,除非是获得一些战术上的优势。一个符合他们目的的交易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时间和空间,可以用来在这些他们已经占领的地区巩固自己的控制权,并且在新占领的区域拓展新领域的影响力和进一步分裂敌人的队伍。
6.和平对话是圆满结局的一部分,在针对美国的“9·11”事件之后,巴基斯坦采取了打太极的政策。“9·11”恐怖袭击后,巴基斯坦对美国表达了同情以及悲痛,但没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而且仍然没有冻结圣战者的资产。现在,美国人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出路,已经到了游戏该结束的时间了,并且与塔利班的对话也是这个游戏的一部分。我们的想法是要解决巴基斯坦境内的事务,并使他们为征服阿富汗而创建伊斯兰冲锋队。可以肯定,一定会有一些不愿意接受政府意见的反抗者。这个解释的最大的麻烦在于,请神容易送神难,塔利班已经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并且巴基斯坦明显地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塔利班有许多机会,他们的野心和目标已经远远超越了巴基斯坦的建立对他们产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如果巴基斯坦人玩双重标准的游戏,那么塔利班很可能也对巴基斯坦人玩双重标准的游戏。
7.这次对话是谢里夫没有任何其他原因的一次赌博,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除了赌一次以外他也没有其他选择。这需要从长远考虑来使一切逐步恢复正常,要有慢慢扼杀塔利班威胁的耐心和毅力。基于巴基斯坦不同地区各种各样的庞大的发展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都能实现,前提是该战略的第一部分是成功的。假设FA-TA的问题被解决以及暴力冲突显著减少,纳瓦兹·谢里夫认为他会很好地通过吸引外国投资,搞活经济,来促进国内投资环境的回暖,并得到来自友好国家的巨额援助。扎尔达里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希望通过用1000亿美元将巴基斯坦拖出泥沼,谢里夫希望成为提出这个想法的人。高级部长正想在未来五年使这一数字达到200亿~500亿美元。美国人可能在2014年没有多少经济贡献,但他们都表示会控制资金的流向。欧洲人也出现了鼓励与英国一起投资的声音。中国人正在忙着签订各种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就连日本人都表现出为一些大型项目提供资金的兴趣。一旦印度洋地区开始蓬勃发展,自然会在跨印度洋地区呈现缓慢但积极的效果,那就是巴基斯坦政府开始可以扭转乾坤,慢慢淡化那份协议的影响直至消失。此外,缓和已经根植于社会许多领域的极端主义思想。
8.当然,仍然会有一些深陷“圣战”激情的顽固分子存在,他们可能会失魂落魄并需要慢慢调整。对于他们来说,谢里夫政府能找到新的战场——叙利亚是一种可能性,克什米尔是另一个热点,在这些战场他们可以继续兜售自己的“圣战”。至于巴基斯坦的其他地区,谢里夫总可以通过法律和宪法“改革”来迎合许多毛拉都要求的伊斯兰法律。纳瓦兹·谢里夫将会看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计划是他作出的最好的选择。鉴于目前的局势可能会屈从于整个战争局势而做出一些不好的动作,所以复杂的政策可能是相对来说最好的选择。但是很显然,这个计划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它并没有考虑到野兽的本性,即塔利班或伊斯兰极端分子。这些人不能局限于一个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地理区域内。根据伊斯兰教的定义,他们将世界看作是他们的游乐场,而据他们说,这个游乐场也不能仅限于人为的边界。因此,他们自然要在他们自己控制区以外兜售自己的宗教信仰。其次,政府可以以购买和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塔利班并不缺乏资金,甚至现在也非常有钱。走私、绑架、勒索以及资助他们的慈善机构带来的资金都足以让他们继续前进。塔利班成功抵御了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迫使自己给予当地分支机构一针强心剂。更重要的是,如果塔利班真的实现了控制阿富汗的全部或部分,他们不会忘记曾经给予过他们帮助与支持的人,也不会忘记曾经巴基斯坦的情报收集者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9.上述内容很可能是指导谢里夫与塔利班对话的总原则。巴基斯坦政府可能必须发动对塔利班的战争。但这些都不可能使巴基斯坦彻底崩溃。在把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之后,巴基斯坦按照目前的政府结构,如果要生存就必须把国家权力的所有因素都放到对塔利班发动的“全面战争”中去考虑,而且越早更好,因为越是拖延,就越难以赢得这场战争。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否已经有点晚了。
编号:20140325A010
习近平的访问联合了不同派别,引发了自由活动分子的不和
Ahmar Mustikhan[48]
原文标题:Xi Visit Unites Disparate, Feuding Freedom Activists
文章框架:习近平主席在访巴期间提出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俾路支地区分离组织对该走廊建设的负面影响;外来势力的干预;巴基斯坦政府长期以来对俾路支地区的忽视;巴基斯坦政府将加大俾路支地区的军事化。
观点摘要:
1.在习近平主席抵达巴基斯坦时,伊斯兰堡、拉合尔和卡拉奇都热情高涨。这是近十年内中国国家主席对巴基斯坦的首次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的目的是签署价值460亿美元的项目,以使得广为宣扬的“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运作起来。“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主要是将喀什与瓜达尔港连接起来。瓜达尔港市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北端,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前哨。
2.除了双方宣布的一些成果外,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的访问还凸显了争论不断的俾路支武装支持者团结的表象,俾路支自由积极分子开始关注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各个俾路支武装组织的支持者一直在进行无聊的口水战,这些口水战主要围绕着“Muddee”或者马里消息报道的苏联红军在离开阿富汗斯坦时给予马里(Marri)部落成员的武器。在这些武装组织的口水战中也发生了人员的伤亡。
3.现在,伊斯兰堡因习近平的访问而人气高涨。然而,很明显,在瓜达尔的未来方面,伊斯兰堡与民族主义者在瓜达尔之间没有折中的办法。在俾路支民族主义者声称自己是瓜达尔港的合法拥有者的同时,巴基斯坦坚持认为自俾路支成为巴基斯坦的省份,瓜达尔港就是该国的一部分,而且在1973年宪章中,港口是属于联邦的合法财产。然而,由于俾路支人的家乡在1948年3月27日由于巴基斯坦军队以军事入侵的方式而将其占据,再加上俾路支与其他三个省份的情形不同,俾路支人对巴基斯坦这样的表述提出异议。
4.让我们再回到“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的问题上。Baloch War-na曾在2月预言,由于“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的原因,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有史无前例的增加。俾路支解放军网站称,由于俾路支省将会被定为一个“自由贸易区”,成千上万的外国人会涌至瓜达尔以及其周边地区,这就会使得俾路支人在自己的家乡成为少数人群。
Baloch Warna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巴基斯坦和其合作伙伴中国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俾路支武装力量的抵制。该文章还提到,巴基斯坦和中国已经达成了一致协议,在该协议之下,巴基斯坦将会给中国提供40年租约期的2281英亩的土地以供中国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分析家认为中国不仅会为其经济利益而利用瓜达尔,而且也会在印度洋建立一个海军基地,以获得比印度和美国更大的主导地位。Baloch Warna称,654英亩的土地早已获得批准成为中国的海事基地。
5.自2004年,俾路支解放阵线(BLF)在瓜达尔首次发动攻击造成3名中国工程师死亡以来,俾路支武装力量已在过去十年内损害了中国在俾路支的利益。卡克尔·阿里(Kachkol Ali)曾说过,俾路支解放运动是在联合国1960年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的框架之下而运行的。该宣言称,所有人民都有民族抉择的权利,这必然包括自由决定他们政治状况和自由追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权利。他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巴基斯坦和中国在支持联合国法方面都不诚实。他回忆说,中国负责的山达克铜金项目使其大跌眼镜,该项目只为俾路支提供2%的利润。然而,实际情况是巴基斯坦连那么低的一点份额也没有给俾路支人民。中国拿走了75%的利润,巴基斯坦拿走了超过23%的利润。
6.虽然俾路支运动(BNM)组织与俾路支解放军(BLA)在战术和战略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领导人在种族泛滥这一问题上却持相同的态度。卡克尔·阿里(Kachkol Ali)说:“其实,巴基斯坦的关注是旁遮普。旁遮普人口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个大问题,旁遮普人长期恶意地谋划使俾路支人口趋于边缘化,将庞大的人口从旁遮普转移至俾路支。改变俾路支人口统计数量是他们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已成功实现将大量阿富汗斯坦难民汇入俾路支人口的计划。”
7.卡克尔·阿里(Kachkol Ali)说,在库兹达、本杰古尔和图尔伯德发现的万人乱葬岗、杀害并抛尸政策、无理由毁坏房屋并杀害无辜的俾路支人民的景象,都证实了巴基斯坦在进行战争犯罪并对俾路支人进行种族灭绝。
8.前俾路支参议员Sanullah Baloch在《论坛快报》(The Express Tribune)上发表文章称,扎尔达里(Ali Zardari)总统领导的政府于2013年2月,在没有走任何透明程序的情况之下,匆匆将瓜达尔港口转交给了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COPHC)。虽然,最高法院已经禁止将此类转移转至新加坡港口管理局(PSA)。Sanullah Baloch在文章中继续写道,“此外,除了违反国际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守则》修订案也未被顾及,巴基斯坦在没有通过应有程序的情况下,将战略珠宝给了中国”,他说:“该合同没有透露给媒体任何细节,也没有在瓜达尔港管理局网站上公布。”
9.俾路支解放阵线(BLF)首领安拉·纳扎尔(Allah Nazar)认为中国在俾路支省扮演的是“帝国主义性质”的角色,因为中国在军事上和财政上支持巴基斯坦打击俾路支自由运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政体,印度以及文明世界必须意识到俾路支自由的重要性。没有自由的俾路支,印度就永远不会获得海域优势。被认为是俾路支共和党官方领导人的谢尔·穆罕默德·布格蒂(Sher Mohammed Bugti)也持有相同的态度,他发表言论称:“中国的投资将只会鼓励巴基斯坦加强对俾路支民族的军事行动和残暴行为。”
10.现在,有报道称,巴基斯坦军队正在计划扩大针对俾路支地区所谓的Zarb-e-Azb行动。陆军参谋长谢里夫(Raheel Sharif)将军近日与南部军团司令纳西尔·卡恩·詹久阿中将以及边境兵团督察长谢尔·阿夫干少将(这是俾路支地区的三头政治)会面。谢里夫(Raheel Sharif)将军警告道:“外国政府以及情报机构”试图通过支持俾路支地区的恐怖分子来破坏巴基斯坦的稳定。”除了印度,巴基斯坦情报和安全分析家还对伊朗、阿富汗、美国、以色列甚至挪威提出在俾路支地区安放间谍进行指责。
11.中国似乎也对这种容易破碎的安全局势感到担忧。似乎是为了减轻中国的担忧,军方发言人巴依瓦(Asim Bajwa)少将发表言论称:“中国-巴基斯坦经济项目将受到由少将指挥的9个军营部队和6支民间武装力量的保护。”很显然,俾路支省地区军事化的进一步加强是不可避免的。
编号:20150422A010
与中国的艰难过招[49]
Nitin A.Gokhale
原文标题:Playing Hardball with China
文章框架:莫迪将对中国进行访问;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地区的争议;莫迪政府对此采取的策略以及传递的信号;印度对中国处理边境问题的描述;对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提出的建议。
观点摘要:
1.莫迪5月14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期间莫迪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亲切愉快的交谈,这里必须强调两个重点:一个是中国外交部部长在新德里被传唤表明了印度对横穿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的中巴经济走廊(价值460亿美元)项目的抗议;第二是中国学者在一份半官方的报纸上发表文章中伤莫迪,称莫迪在边界争端和安全问题上,为了提高在国内的声誉和增加与中国谈判的筹码而“玩一些小把戏”。这两个情况提醒我们不管中国与印度有多少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有争议的边界问题和中国努力想把巴基斯坦变成伸向南亚的一只触角的企图都会使中印关系蒙上阴影。莫迪的国家安全小组应当特别注意中国在处理与邻国关系的两面派倾向。
2.最近几年,中国有两次于重要访问的前夕在边界问题上下赌注。2013年4~5月期间,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新德里的前两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排穿过达拉克的达普桑盆地的LAC(实际控制线)驻扎了三周,直到外交和解化解了这次小危机。2014年习近平访问印度的时候又上演了同样的戏码。在他抵达印度不到6个小时里,1000名中国士兵试图重复在达普桑盆地的行动。然而,这一次印度作出了强烈而迅速的反应来回击中国。虽然习近平试图平息这次冲突,但很明显,这次是两国领导人事先都知晓并且已经提前作了全面部署的行动。
3.鉴于印度在这次事件中果断坚决的反应以及不断对美国和日本示好的态度,类似的边界冲突再次发生似乎是不可能了,但是中国的智囊团里的“好战分子”以及尖刻的学者仍然发表了很多激进的尖酸刻薄的评论。因此《环球时报》、英国鹰派报纸在北京发布的评论也跟随这种言论。新德里另一方面通过官方渠道发表评论来应对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PoK)日益增多的中国人,并对中巴经济走廊作出回应。
4.中国的外交人员已经明显知道印度对中国的政策发生了一点微妙而坚定的转变,在需要的时候,莫迪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强硬的词语来向中国传达印度的不满。印度也坦承一直在与不同国家结成非正式联盟,目的就是让中国摸不着头脑。在此可以举两个例子。2014年9月莫迪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在东京对日本商务部官员说:“现在世界被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在扩张势力,另一个阵营在发展经济。我们必须决定是要将这个世界推向扩张的阵营还是发展的阵营,并创造机会将其推上一个新高度。”然而,他没有点出中国,但是这个信号很明确:中国已经被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南边与东边的邻国认为是正在扩张的国家。之后在2015年1月,印度和美国进一步评论了中国南海的局势,印美战略前景联合文件特别指出:地区繁荣依赖于安全稳定的环境。我们重申维护海上安全的重要性,确保海军及飞机在这一地区自由穿行,特别是在南海。
5.给中国释放的一个明确信号是:相同的声明增加了两国“呼吁各方避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而且通过所有和平的方式来寻求领土及海上争端的解决方案,这是符合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则的,包括联合国海洋公约”。
6.中国的现任领导人非常明确地意识到,印度最近正在努力调整其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中国试图努力确保印度不会加入反中国阵营,在边界问题还没有得到预期的大突破时,中国将给印度提供丰厚的经济投资以确保削减两国之间刚刚出现的贸易赤字。
7.印度外交部部长斯瓦拉吉今年2月访问北京时宣称“另辟蹊径”的解决方案仍有可行性。由于历史原因,边界问题很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印度在拉达克偶然发现了中国在阿克赛钦修建公路,而毫无疑问这条公路的唯一目的就是成为连接新疆的纽带,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启发。1959年12月26日,北京照会印度,就阿克赛钦问题进行会谈,中方表示:该地区是连接新疆到西藏西部的唯一大动脉,因为新疆的大戈壁在其东北部,穿过大戈壁与新疆连接是根本不可能的……该地区整个属于中国。现在,近55年过去了,印度在面对中国穿过克什米尔地区(PoK)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时,中国用了同样的说辞——这是为了经济发展不得已而为之,但不是对印度的战略包围等。
8.很显然,中国根据情况继续保持关乎其“核心”利益的政策。中国制定决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印度也在根据个人及政党力量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虽然印度军队已经从1962年战争失败的伤痛中走出来,但是民间的决策制定者在处理中国问题的时候仍然陷于过去的负担中。当然,这些官僚只有在危急情况下才会步伐一致,就像面对1987年的桑多洛河事件时那样。2009年,更多的武力制裁和不断加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随着不断增多的LAC(实际控制线)地区的战地报道接踵而来。
9.因此必须增强新一轮的能力来驱动进程。同时印度必须重新审视和重新调整对中国的政策。例如,必须坚持让中国立刻交换包括所有区域的地图,以让各方都知道对方宣称的LAC(实际控制线),这样边界问题的协商就可以重新启动。
10.在军队的实际控制之下,印中边境警察可以确保边界管理的平衡性,同时确保通过他们和印度媒体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在危急时刻让印度人民而不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发出和谐的声音。要教育印度人民并且时刻准备着在将来的边界问题谈判上要平等交换。
11.印度的政策制定者必须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军事备战和加强外交关系并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印度很明确地表示了其对中国持续支持巴基斯坦的关注,莫迪总理向中方释放信号表达了想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的愿望,并且推进两国关系更上一个台阶是重中之重。印度不能忽视其邻国的发展。但愿,在莫迪访问北京的24小时内会让中国清楚地明白这个意思。
编号:20150513A010
强调印度在全球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Amb Kanwal Sibal[50]
原文标题:Putting India Emphatically on Global Map
文章框架:莫迪上任以来采取的措施;南盟在莫迪政府中的重要性;中印关系发展的前景和阻碍;美国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影响;中印两国之间的领土争议;莫迪的邻国政策;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的描述;中国和巴基斯坦双边关系的发展;莫迪政府加强与美国的联系;莫迪政府对世界其他大国的政策,如俄罗斯、日本和法国。
观点摘要:
1.毫无疑问,莫迪上任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政策,这使他的国民以及外部观察家都感到惊讶。自他掌权以来,连同即将对中国、蒙古国和韩国的访问,他已经出国访问16次以上,这么多次的出访同时也意味着莫迪对国内事务鲜少关注,从而也招致了一些批评。但这些批评也是对莫迪的误解,因为在当今外交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各国政要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以现在各国高层政要之间的频繁互动以及个人联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些领导人有时会直呼对方昵称。有时甚至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以这种非正式的特别交往方式而解决。
2.莫迪似乎在这方面还很缺乏经验,因此他不得不在一上任就开始蹚这“外交浑水”,因为他所在的位置要求他必须这么做。但是没人想到莫迪具有天生的外交潜质,并且他也展现了令人吃惊的想象力和自信。从一开始他似乎就清晰地知道自己国家的利益着陆点在哪里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以往所有新上任的印度总理都会最先考量处理与邻国的关系,这是因为在此之前印度比较忽视与邻国的关系或者对邻国的态度比较冷漠傲慢,这些情况导致了印度被孤立,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外部势力对印度利益的干预。因此,莫迪以一种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方式开始走出国门出访邻国。他也邀请了所有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参加他的就职典礼。
4.毫无疑问,这样的信号释放将会带来南亚关系的新时代。在一个所谓的民族主义政党的选举中获胜并没有使得印度对邻国变得强硬,相反,印度开始打算与这些国家共同推动整个区域的和平与繁荣。而这一姿态对印巴关系意义巨大,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参加莫迪就职典礼的决定就是对两国关系的支持。
5.为了不断强调与邻国的关系,2014年6月莫迪选择不丹作为首个出访国家,选择不丹的原因在于不丹是唯一一个和印度没有边界争端并且也没有政治利益冲突的国家,随后8月莫迪出访尼泊尔并且以善意的姿态给尼泊尔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尼泊尔政坛带来了深刻影响。莫迪在尼泊尔国会的即兴演讲是一篇杰作,他在访问中巧妙地处理敏感问题,并且大打文化和宗教牌。印度外长Sushma Swaraj在2014年6月访问孟加拉,这次访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2015年5月印度国会通过了孟加拉提出的《陆路口岸协定》。2014年11月莫迪出访缅甸参加东亚峰会,并且和具有战略地位的邻居——中国的双边讨论蜜月期正在接近尾声。
6.南盟一语道破了莫迪外交政策的目的,他邀请所有南盟成员国参加他的就职典礼,这是前所未有的。南盟是这一地区区域集团经济最有话语权的团体,这是事实,所以莫迪的这一邀请就意味着这一地区的潜力还能进一步开发,同时也意味着南盟这一比较松散的团体很容易被外部势力插足。就莫迪在这一地区的抱负而言,他认为南盟组织的成员关系其实并没那么松散,这一想法是正确的。但是面对巴基斯坦的对抗,印度做这件事情的能力是有限的。加强南盟关系也就意味着印度想在其中发挥强大的作用,这对巴基斯坦想要打击印度在南亚的霸权来说是一个噩梦。如果不与印度对抗,那么巴基斯坦的实际重要性也就削弱了,这也是为什么巴基斯坦一直坚持对抗印度的政策。至于阿富汗能否顺利加入南盟组织,这要看巴基斯坦是否愿意帮助这个内陆国家。
7.2014年11月,南盟峰会在加德满都举行,莫迪鼓励各个邻国积极抓住印度这次发展的机遇并从中受益,并承诺由印度提供专项基金给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同时宣布到2016年在这一地区发展卫星基地。莫迪在加德满都峰会上发出警告说,无论你们是否参与进来,区域一体化的推进都是不可阻挡的,这也暗示了即使巴基斯坦不合作那么其他国家也会继续参与,虽然根据《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其他国家不可能采取支持孤立巴基斯坦的战略。
8.莫迪似乎对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非常佩服与羡慕,因此给予中国极高的评价也就不奇怪了。他在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时候有过几次出访中国的经历,毫无疑问这些经历使得他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并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国的脉搏。莫迪认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关键是开展经济上的合作。
9.所有国家都在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不是不停地制造冲突,这种趋势明显地影响了莫迪的对华政策。在傲慢的态度成为历史之后,莫迪上台后很快就向中国抛出橄榄枝,并且首要目标就是加强经济的联系与合作。中国拥有强大的财政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现在急于为某些地方的过剩产能寻找外部市场,这些条件可以使印度与中国的合作达到理论上的双赢效果。
10.中国外交部部长是莫迪接见的第一个外国政要,他邀请中国主席于2014年9月,也就是他在艾哈迈达巴德过生日期间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而这种非正式的个人邀请也是前所未有的。此时印度仍然不确定中国的意图而且对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政策举棋不定,但在此过程中必须接受这对中国是有利的这一事实。
11.这样的冲突对于中印关系来说就好比美丽的脸上长了一颗粉刺,而不同于之前政府对这样的冲突表现出胆小怕事的态度,莫迪和习近平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将边界问题搬到了台面上,表达了“对于发生的一次又一次边界冲突问题的高度关注”。莫迪呼吁恢复已经停止了的重新确定实际控制线(LAC)的进程,并提到了印度对“中国的签证政策和跨境河流的关注”。莫迪和习近平一同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明印度不再像过去一样不敢表达,而是开始公开向中国表达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
12.中国一直在努力推动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战略,而莫迪则非常小心谨慎。首先非常困惑的是我们为什么要接受讨论这样一个战略计划,和中国的关系不应该是当中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伤害了我们的利益时,我们还甘心被牵着鼻子走。由于中国现在正在推广自己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并且在寻求和亚欧各国扩大经济联系,由中国控股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来为中国公司在这一地区承包大项目创造机会。
13.从更乐观的方面来看,习近平访问印度期间,双方就进一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一致,认识到双方的发展互相依赖,并且将这种发展关系列为所有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曼莫汉·辛格执政期间,中国人居然成了我们战略合作伙伴,这是不符合逻辑的。这样的和解掩盖了中国的真实目的,并且一旦达成就不能反悔。根据与上一届政府商讨过的协定,中方宣布在习近平执政期间将在印度建立两个工业园区,一个在古吉拉特邦,另一个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并且未来五年在印度的不同工业领域和基础设施项目上努力实现200亿美元的投资,包括铁路建设。
14.在莫迪5月14日访华之前中国总理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正在为这些投资寻找优惠政策和投资便利,这表明承诺给印度的这些投资不会很快上马。习近平访问印度期间双方就继续执行曼莫汉·辛格执政时期达成的继续防守的协定进行了讨论,这有助于中国军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且增强民用核能合作的可能性,也有助于中国与巴基斯坦核能合作的合法化。
15.尽管莫迪作了最大努力加强与中国的整体利益捆绑,但他并没有回避暗示中国的“扩张”企图,不仅在印度本土时是这样说,访问日本的时候也是坚持这样的言论。2014年9月莫迪访问美国以及奥巴马于2015年1月访问印度期间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就南海和中国领海内的亚太地区作出回应。
16.奥巴马访问新德里期间就亚太及印度洋地区发表的声明也不同于印度以往的沉默态度,而是和美国一起表明了对中国的步步紧逼态度。印度现在已经接受了将“东进政策”和美国直指亚洲的“亚太再平衡”政策相连接。中国对这一联合声明选择了不回应,因为中国想要使印度从美国那里断奶。2015年2月印度外交部部长斯瓦拉杰访问中国并致电习近平,似乎是想推动两国尽早打破框架解决边界问题,早日实现各自的繁荣,同时也呼吁中方不要将边界问题留给下一代。
17.目前尚不清楚她所说的“打破框架”是什么意思。2015年2月是阿鲁纳恰哈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建邦28周年纪念日,莫迪前往阿鲁纳恰哈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中国对印度提出的这种说法没有作出激烈反应,并打算在这一地区设立两个发展项目。由于这一说法是我们提出的,因此我们的压力很大。中国明确表示关于阿鲁纳恰哈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没有“争议领土”,只有中国的主权领土。尽管莫迪5月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但中国依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18.就边界问题进行的第18轮特别会谈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这并不奇怪,鉴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前几天中国总理又在谈“尽可能早的解决”这样毫无意义的官话,并用“落在两国头上的历史责任”来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作为。与此相反的是,印度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上选择保持沉默,因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会穿过印度的合法领土,而这片领土在1963年的中巴边界协定中被认为是“争议领土。如果中国尊重印度的地位并且把“争议领土”的这种说法用在阿鲁纳恰哈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的问题上,那么中巴经济走廊则不能在印度这里实现,为什么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屈从于中国,这是一个谜。
19.2015年3月莫迪访问赛舌尔、毛里求斯和斯里兰卡,表明了印度高度关注自己在印度洋的利益,我们的对外贸易中总价值77%和90%的部分是通过航运进行,莫迪是34年来首个访问塞舌尔的印度总理,这表明了我们一直以来在印度洋地区高度的政策失误,也显示了莫迪这次政策调整的战略意义。这次对塞舌尔的访问主要聚焦于以海岸监视雷达项目为主的海洋安全议题和另一个多尼尔轰炸机的供应问题。在毛里求斯,莫迪签署了阿加莱加岛的开发协议,出席了梭子鱼的投产仪式,承诺将为毛里求斯提供不少于1300吨印度制造的为国家海岸保驾护航的巡逻舰。莫迪出访塞舌尔和毛里求斯的目的是要整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三边海上合作关系。
20.在巴基斯坦方面,莫迪似乎不确定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是等待巴基斯坦彻底改变之前的政策还是在未来做出一定的改变。莫迪宣布在纳瓦兹·谢里夫来新德里参加他的就职典礼时与巴基斯坦进行了外交司长级会谈,即使巴基斯坦没有对哈菲兹·穆罕默德·赛义德以及圣战组织的活动采取措施。
21.巴基斯坦方面宣称纳瓦兹·谢里夫在此时大胆访问印度并不会得到任何政治上的回报,因为时机不对,他可以选择不去,然而他选择来了,这对印度是没有好处的。就在巴基斯坦高级官员在德里会见《自由报》领导人之际,外交司长级会谈被取消了。
22.对于巴基斯坦年内违反停火协定并且穿越LOC(实际控制区)以及国际边界的行为给予强硬回击,表明了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挑衅行为忍无可忍。同时我们也指出和恐怖主义没什么好谈的。
23.巴基斯坦认为,由于美国要求印度采取行动,这促使外交秘书贾伊尚卡尔于2015年3月3日访问巴基斯坦,就印巴双方克什米尔近期的局势进行讨论。印度外交秘书的巴基斯坦之行及美国的操纵,是印度一直不妥协的原因。印度外交秘书访问之后,巴基斯坦不仅把克什米尔地区作为筹码,并且也将印度卷入俾路支地区和FATA(联邦直辖部落地区)的争端,使双边议程更具争议性。从我们这边来说,我们提出了跨境恐怖主义问题,孟买的非法审判以及LOC的违法行为。而巴基斯坦对这些问题只有负面陈述。自那时以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指责印度在巴基斯坦煽动恐怖主义,在进一步的对话中,巴基斯坦高级官员在德里公开表示怀疑:我们之间有巨大的分歧与鸿沟,基于我们各自的立场,我们不能“找到共同点,缩小分歧”。
24.尽管印度已经习惯了巴基斯坦这样强烈的敌意,但是在奥巴马访问印度之后,谢里夫外交顾问的强烈的指责仍旧是不合情理的。他对美国支持印度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及加入核供应集团表示反对,并严厉批评印美核协议,特别强调这份协议主要是针对巴基斯坦,同时威胁说在必要时将会采取一切措施来保障巴基斯坦的安全,换言之,巴基斯坦将继续扩大核武器库。
25.201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冒着巴基斯坦可能会更增加对印度的消极态度的风险访问巴基斯坦。中国穿过POK(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进行大量投资,这将成为印度的主要安全威胁。中国正在提高军事上的主导地位,恐怖分子上蹿下跳,由圣战分子主导的宗教冲突核武器库以及核武器技术的迅速发展都没有引起西方过多的反应。阿富汗总统对各方力量对比的假设,包括他倾向于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态度,以及西方支持在巴基斯坦帮助下的阿富汗塔利班组织都将进一步促使巴基斯坦采取不利于印度发展的负面战略政策。
26.莫迪毫不掩饰地将目光转向了美国,迅速而果断。虽然9年来美国以宗教自由以及法律政策为由一直拒绝莫迪的访问签证,但是莫迪并不计较,仍然作出了这样让人措手不及的决定。许多分析家认为他在等待美国修正过去的政策,作出适合目前局势的决定,如果美国真的做出改变,那么莫迪第一次对美国的访问将是巨大的成功。毫无疑问,他执政的信念就是与美国结成牢固的同盟关系来使印度在战略关系上有更强的战略空间。他的这一决定对将印度的发展提上日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7.相比于对其他国家的政策,他对美国则是直接延续了上一届领导人纳拉辛哈·拉奥的对美策略。拉奥发起了经济改革以及促进美国在关键领域的投资。瓦杰帕伊将美国和印度描述成“天然盟友”,莫迪在2015年5月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也引用了这一说法。曼莫汉·辛格曾因为被认为是亲美派但莫迪不是而遭受过批评,这表明公众相信莫迪才是领导印度向前走的人,并且他的“印度第一”的口号也使人民产生共鸣。莫迪的执政有一点特别之处就是他的外交政策有着很强的个人风格,他的能力决定了他在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交往中形成了很强的自信与平等的气场。2014年9月访问美国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大力推荐印度社会,这件事使他好像变成一个摇滚明星,从那以后,他的访问模式就发生了改变,无论是在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甚至是在北京,他都按着这种风格来进行外交活动。
28.莫迪与美国对未来关系的议程有些是可以实现的,但有一些是不可能实现的。并且在这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可避免的观念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包括在未来5年贸易额增加五倍,美国公司在印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一般的投资,以及在三个一线城市和美国公司进行合作解决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莫迪邀请美国企业参与印度的国防工业,使印美防卫关系在2005年所形成模式的基础上至少有了10年的跨越。为维护两国共同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包括发展印度海军、增强与美国的技术合作关系以及在DTTA(国防科技和贸易倡议)指导下制订联合制造计划,也就是在适当范围内美国提供航母技术。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在曼莫汉·辛格执政期间,由美国主导的国防贸易实现大跳跃,有所不同的是莫迪想要在“国防制造”计划中推动“印度制造”。
29.由于莫迪在华盛顿访问时的外交政策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做了一个大胆而富于想象力的举动——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1月26日访问印度。很明显,奥巴马与莫迪已经在个人交往层面达成了友好关系,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想要疏远,2014年9月莫迪访问华盛顿期间奥巴马史无前例地与莫迪一起出现在马丁路德金纪念馆就是最好的证明。奥巴马的这种姿态在2015年1月访问印度期间得到了莫迪给予的回报:观赏到了华美的印度传统舞蹈艺术表演。
30.此外还有很多实质性的回报,在奥巴马访问期间,莫迪果断地将核问题拿到台面上来,并且承诺与美国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在印度人民党一直反对核协议并且宣布如果该协议生效那么会尽一切努力对协议进行修改的情况下。在这次访问期间,印美两国就“核责任”问题达成“突破性谅解”。莫迪呼吁将核合作问题作为印美关系的核心点。然而,莫迪也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暗示了美国提供的商业支持的可行性问题。总之,不管这个问题还有多少模棱两可的地方,把这个有争议的问题从双边日程中取消是莫迪的明智之举。
31.防务合作是另一个美国试探印度是否愿意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试金石。在奥巴马访问印度期间这一领域的进展没有预期那么快。紧随而来的是,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来一起研究航母技术并且美国想借此机会将海军使用的F35飞机卖给印度。虽然这次访问在DTTA的原则下达成了包括精尖技术在内的4个“探路者”项目,并且达成航运工程以及航母技术开发的合作项目,但是仍未取得预期进展。
32.在奥巴马访问期间印美还达成了亚太及印度洋地区的战略结盟,并且单独发表声明强调两国之间不断加强战略合作,重点说明这种关系可能怎样被其他国家介入,尤其是中国。声明明确了“保卫海上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一地区尤其是南海的海军航行自由和空军飞行自由。这是释放给中国的直接信号,反映了印度和美国对中国的共同抑制。在声明中印度更加肯定了自己在西太平洋的位置,以及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印度、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利益。同时印度政府还决定执行“东进”政策来加强和日本、澳大利亚以及越南的战略纽带关系,不断增加与美国的双边军事活动和与日本的双边海军行动。
33.在访问时奥巴马也表示已经与莫迪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并同意在2015年4月的《时代周刊》杂志上对莫迪作一个简短的文字素描,这对莫迪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政治宣传。这种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白宫对印度的行政政策进行监管,而经验表明这将大大有利于构建双边关系。
34.反恐问题一直是印美合作关系中就地区议题讨论的重点,因为恐怖主义的威胁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大家都深受其害。新德里发布的联合声明中非常突出地强调了21世纪印美的伙伴关系将对这一地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然而,除非美国采取强硬态度来打压巴基斯坦对印度的恐怖主义行动,否则印美反恐结盟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但美国不愿意打压、制裁巴基斯坦以及宣布塔利班为恐怖主义组织,因此在阿富汗塔利班就变成了合法组织,这将无法彻底解决印美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
35.奥巴马在新德里斯里夫特剧院举行演讲,内容则参照《印度宪法》第25条提出的宗教自由问题,这一具有争议性的演讲表明奥巴马有对付印度的撒手锏,就演讲内容来看显然是受过基督教徒的指导和点拨,但还是显示出了奥巴马对印度宗教传统的明显的无知。印度政府对此选择无视,因为与这次成功的访问比起来这根本不足挂齿。在返回华盛顿途中奥巴马一直在观察印度教徒对他这次关于宗教问题的夸张演讲的反应。奥巴马宣称美国可以是印度的“最好的伙伴”这一说法在美国还有许多政策与印度的利益是冲突的情况下还有待检验。莫迪将面对如何处理与美国亲密战略关系的考验——在某些问题上与中国产生对抗的同时与其保持亲密的伙伴关系。这棘手的外交活动面临的挑战是可预见的,虽然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远远大于印度,但是如果真的有危险情况发生的话,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要比印度与美国的关系更牢固。
36.重要的是在和美国建立牢固的同盟关系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因为俄罗斯仍然是我们维持外部平衡的重点,更加重要的是由于乌克兰危机,西方国家已经对俄罗斯采取外交和金融上的打压。普京已经感觉出来与印度的关系正在淡化,因此他在2014年12月访问印度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强调俄罗斯与印度仍然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提高印美关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急剧恶化的印俄关系,这对莫迪来说是一个释放国际信号的机会。在普京访印期间,莫迪表现出了与俄罗斯扩大联系的极大热情,强调俄罗斯是“增强印度发展、安全以及国际关系的重要支柱”,双方的友谊有着“无与伦比的信任和友善”,双方拥有“无可比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肯定地指出国际关系的变化不会影响“印俄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俄罗斯在印度外交政策中的特殊地位”。
37.俄罗斯因在最近的几次防务合同项目的竞争中都失败而很不开心。虽然今天俄罗斯与印度防务合作的选择面已经扩大,莫迪在谈到观点摘要时的遣词造句仍然小心翼翼。在谈到新的防务项目时,莫迪对普京表达了“俄罗斯将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防务伙伴”的态度。印度要求结成“包括‘印度制造’在内的印度优先”的印俄防务同盟关系。俄罗斯提出“完全在印度制造俄罗斯最先进的直升机”的计划也表明这种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制造项目为印度急于替换法国猎豹直升机提供了机会。现在,俄罗斯在经历了两次投标失败后找到了出路。莫迪提议:在印度不停抱怨俄罗斯的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最应该考虑的是将制造国防设备的生产机器及工厂移到印度来,在印度进行生产。尽管何时能解决这一恼人的问题还是不确定,但普京仍“非常积极”地回应了莫迪的这一提议。
38.俄罗斯已经领先其他竞争者考虑到与印度民用核能上的合作。经过艰苦的谈判,与会者一致同意俄罗斯在印度的库丹库拉姆建立至少10个以上的核反应堆(印度现有2个)。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印度与俄罗斯在敏感战略地区的合作是有保证的。
39.虽然俄罗斯是碳氢化合物的顶级生产商,而我们也是其最大的进口商,但莫迪在与俄罗斯有限的碳氢化合物的合作中的表现没令我们失望。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巨大的障碍,两个国家之间地理位置相距太远,不像俄罗斯与中国这样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
40.莫迪继承他的前任总理们的对日政策,也继续与日本保持友好互动。前总理纳拉辛哈·拉奥的“向东看”政策也将日本纳入其战略范围,前总理曼莫汉·辛格也认为与日本保持良好的经济往来十分重要。另外,莫迪也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2014年9月莫迪访问日本期间,安倍宣布在印度进行价值350亿美元的公共投资和个人投资。日本在推动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在印度建立制造工厂,因为日本有足够的资金、技术以及政治利益。不过,日本正在等待政府承诺的经济改革。同时日本也将印度视为新的利益伙伴,因为印度是亚洲唯一能制约中国的国家。同样,莫迪也面临着微妙的外交挑战——在加强与日本关系的同时不让与经济正在增长的中国的往来变得复杂。
41.虽然日本想要将US2两栖救援机卖给印度,以此作为两国防务合作的开始,但是印度想在防务合作上再放开一点,特别是在日本先进的特别防御技术方面。在莫迪访日期间,双方就升级防务关系达成一致,并签署《防务合作交流备忘录》。同时决定进行定期的双边海上演习和在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进行印度-美国-日本三边军事演习。印度国防部部长帕里卡尔于2015年3月访问日本,并站在一艘日本军舰上拍照留念,对这一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政治讯息。
42.在核问题上,日本不准备和印度签署协议,这对印美关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或者说得详细一点,印法民用核能合作是美国西屋公司的关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归日本所有,阿海珐集团(AREVA)生产的重要零件也是由美国西屋公司(WE)和美国通用公司(GE)提供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会削弱我们名副其实的战略伙伴关系。与日本的合作对于加强印度东北部与印度其他经济带和东亚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应当不断深化。
43.莫迪在2015年4月对法国和德国进行迟到的访问,改变了之前欧洲不是重点的外交政策。不重视欧洲的外交政策是莫迪的错误判断,因为其他的外交政策一开始或者是针对与其接壤的邻国,或者是致力于和其他重要的国家恢复正在冷却的关系。印度和欧洲重要国家的关系是十分牢固的。据说,在莫迪访问欧洲以推动印欧对话的进程中,欧盟在意大利的压力下错过了邀请莫迪访问布鲁塞尔的机会。莫迪很好地推动了与法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敲定了在关键地区的防务合作与核能合作的具体进程。
44.依照他的习惯做法,莫迪在访问期间出人意料地宣布,鉴于空军的关键业务需求,他已要求法国总统通过政府间协议迅速向印度供应36架处于整装待发的“阵风”战斗机,该协议的条款比通过中标“作为一个单独行进过程的一部分”的条件还要优越。因为有政治层面的保证,所以即使由于过分拖延和缺乏决策透明度导致“阵风”战斗机交易中断,其仍将有助于减轻法国政治和国防制造界与印度做生意的挫折感。这一协议增强了莫迪作为一个有能力突破拖沓决策过程的果断领导人的声誉。
45.在莫迪访问过程中,法国核能巨头阿海珐集团(AREVA)与印度最大的工程技术公司拉森特博洛(L & T)签署谅解备忘录,在其他战略领域——包括核领域的合作受到了莫迪的大力支持。这一备忘录以及阿海珐集团(AREVA)与拉森特博洛(L & T)前期工程研究协议的签订将扩大两国产业合作范围并且增强印度自主能力。与拉森特博洛公司(L & T)签订这一协议的目的是在印度制造高技术设备,从而降低成本并且使该项目在经济上更为可行。
46.2015年12月的气候变化峰会将在巴黎举行,印度在面临其他国家压力之前的挑战是,需要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顶住西方国家一致作出的关于减排承诺的压力,同时不会被认为是不合作。美国决定在这一点上对印度施加压力,莫迪与奥巴马共同努力达成一致的决议使得印度在会议上更占有主动性。
47.总之,莫迪在上任第一年就制定了非常清晰明确的外交政策,他已经将印度放在全球战略的重要位置,由于莫迪的自信与信念,印度将成为其他国家守信用重承诺的合作伙伴。
编号:20150523A010
坚持公平公正将有助于对中印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Amb Prabhat P.Shukla[51]
原文标题:Firm Correctness Will Yield Positive Results with China
文章框架:从经济合作、边界问题以及外交战略上分析了莫迪访问中国的积极意义;只有坚持公平公正才能促进中印关系发展。
观点摘要:
1.印度总理莫迪2015年5月14~16日对中国进行访问。对于这次访问,一个明确评价是它一定会附带一些额外价值。但是同样有一些消极影响需要引起关注。这次访问将有三个方面的细节需要讨论:边界问题、经济合作以及两国更广泛的战略合作。在这之前,还应该讨论其他几个关键词。或许在印度领导人尼赫鲁之前就有了这种程度的公开宣传、相互关注以及热度,而这都完全在控制之中,并且都得到了官方认可。
2.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讽刺的声音,这些声音大都来自《环球时报》,该报一贯坚持对印度持怀疑以及强硬态度。它指责莫迪在边界问题上的小动作小把戏。虽然莫迪因为此事而在印度国内很尴尬,但是从中方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件好事。2013年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以及2014年习近平访问印度时,在边界地区都恰好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冲突。从媒体的新闻报道来看,这是因为双方都正在积极筹备访问计划,而且正在边界地区频繁地进行友好接触。
3.在一些关于如何拉近中国领导人与印度领导人关系的政策争论中,很多建议并不是牵强敷衍的。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前外交部秘书长拉库·尼赫鲁(R.K.Nehru)曾于20世纪50年代任外交大使并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一直积极应对这些事,在随后的几年里承认印度错过了与中国领导人内部和解的机会,并且没有预见到1962年战争的到来。
4.尽管面对许多的非议,但是毫无疑问这次访问给莫迪先生带来的结果是拉近了与中方两位最高领导人的私人关系。并且除了不可知因素以外,双方会在未来至少四年里利用这种关系来解决包括双方边境问题在内的许多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两国高层领导人不断升级的互信程度,而且将不断推进访问期间发表的联合声明所强调事项的落实。然而,莫迪的豪言壮语并未兑现,莫迪单方面提出要求以至于中方领导人采取“有求必应”的政策,习近平主席与李克强总理几乎用一模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对印度的期许,“中国比过去更希望和印度在国际及区域组织中成为伙伴”。
5.中国同意(积极支持)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但只欢迎印度作为观察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多年前就已同意印度的加入,并拒绝了巴基斯坦的加入,同时呼吁巴基斯坦做出改变来吸引其他安理会成员的关注,以获得广泛的支持。中国与巴基斯坦发表的联合声明里也阐述了亚洲新安全观。巴基斯坦在预防活动方面还有:印方提出了在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对抗中国的行动方针。
6.巴基斯坦在之前的访问活动中也提到过:印度方面想在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采取对抗中国的行动,尤其是在最近筹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关键时期。同样重要的是,美国也在莫迪访华前夕发表声明称,中国不断地向巴基斯坦提供核反应堆违背了其对核供应国集团的承诺。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西安或北京的会谈中将提及此事。中国和巴基斯坦发表联合声明以促进该地区的和平。
7.就在莫迪访问西安前的一个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巴基斯坦,在此期间,他提出这个问题到底具有多大的可操作性。中巴经济走廊概念已经提出,这也为中巴联合声明中提到的巴基斯坦应当促进这一地区和平提供了借鉴意义。这次还新增了一个关于气候问题的独立声明。中国进一步提出峰会年概念,但也仅此而已,甚至没有将其定性为峰会年。然而,两国都致力于在10月之前为2015年12月上旬即将举行的巴黎缔约方大会作出一些承诺。然而在环境问题上,对于跨境河流的持续讨论依然是新闻媒体和联合声明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计划将一些河流改道是更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在任何一份公开发布的政策材料中提到过。
8.基于以上背景,该是时候引出这次访问的最重要的三个结果,最重要是对经济和商业纽带的关注,此外,与巴基斯坦的商业贸易关系已经变成了我们海外贸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2014年的联合声明中,双方领导人都同意确立发展关系中的核心部分,即和平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9.首要事实是中国在经历了过去三十年的超速发展之后,其经济增长放缓。朱镕基在位时,中国领导人一直致力于改变这种基本状况,转变为依赖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来发展经济。但是没有什么太多改善。财政投资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这导致国债达到28万亿美元,外债达到1.6万亿美元。总之,这样一种状况不断加剧的同时缩减了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从最多的4万亿美元下跌到3.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主要用于提高对外融资的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而美国政府所持外汇储备刚刚超过1万亿美元,在政府资助的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中增加了一些。中国(包括民营部门)大量增加其在非洲、南美、巴基斯坦、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会中所持的股份,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真实现状。
10.在现实经济中,这种情况也是中国领导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各行业的效益都在下降,房地产产业同样不景气,效益下滑。现在对企业来说,初期的贷款违约行为是十分危险的,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中国人民银行三次降息,并降低各银行的准备金率。出口业也出现了疲软停滞不前的迹象,虽然进出口贸易仍保持平衡,但是也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其中之一是营业额正在下降,进出口能够保持平衡只是因为进口贸易营业额比出口贸易营业额减少更多。
11.对于现在中美贸易呈现的顺差势态,中国追求的整体贸易平衡对全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将会产生消极影响。而对于美国政策的转变,尤其是对于中国目前更高利率的发展前景,中国希望减弱对美国的依赖。中国与印度的贸易额逐渐增加,相反,巴西和俄罗斯与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则在下降。有人估计,如果不及时扭转这种势态,到2018年印度的财政赤字将会达到60亿美元。
12.这些对中国经济的简单分析并不是对现状的一个清晰明确的评估,但是也表明了我们需要对这种变化所呈现的新的态势做出改变。中国正在不断对世界格局产生主导影响,这必然会压倒世界的其他国家。这一变化的积极作用是仍然有可能通过内部拉动和内部施压使领导者采取强硬的纠正措施,只是这些都还没有发挥作用罢了。因此,我们应该调整未来的方向。
13.最后作两点总结:第一,上述观点不否认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对印度来说是有利的,这对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安全保障非常薄弱的地区;第二,我们这些年面临的贸易赤字问题应当及时加以解决,近十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讨论中,但一直没有制定出解决方案,甚至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在努力保持其原材料进口国家的赤字状态。但是,如果赤字是由于非关税贸易壁垒导致的,比如对印度的制药及农产品出口,那么我们有权进行合法投诉。
14.下面就要说到边界问题。首先,要讨论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个是边界本身,第二个是实际受控制边界,而后者很容易处理。虽然印度在不停地与中国纠缠边界问题,中国却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甚至在2006年胡锦涛对印度进行访问之后,中方没有在任何联合声明中提及边界问题。莫迪主动提及边界问题,但并未得到中方回应。
15.就边界问题而言,我们在2005年达成了有关政治参考及指导原则的协议,这其中就包括了对这一问题的指导解决方案。而该协议背后还有复杂的历史纠葛。2005年这一主要矛盾都在持续面临着不同形式的挑战。如此一来,在需要的时候就会提到阿鲁纳(即中国藏南地区——本书主编注)的归属问题,有时中国会暗示中印之间只有2000公里长的共同边境线,最后,中国也对此作了一些反击辩论,称中方没有做任何超出正常权利范围的事。中方完全有可能没有报道并且没有公开展示国际频道中所呈现的中巴及中印地图。2005年签署的这份协议已经变成了中印之间所有高级外交声明中的一个代表性协议。然而,这也是中印之间第一次没有提到2005年的那份协议。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习近平对印度的访问——而同时莫迪也成为印度的领导人——2014年9月的联合声明不仅仅包括了往常的内容,同时变得更加强势。这次联合声明重申了2005年的那份协议的内容,并表示解决协议里涉及的问题会成为下一个战略目标。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习近平与莫迪补充说这次会晤又达成了尽快找到好的解决方案的一致性目标。习近平访问澳大利亚并在澳大利亚发表演讲时称中国已经和14个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边界问题,并且希望和剩下的两个国家也能和平友好地解决边境问题。
16.由于2005年那份协议有纰漏,所以需要更加仔细地斟酌和进一步审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习近平已经结束了西安之行回到北京,但是这一次的谈判者仍然是李克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进一步解释这一不同寻常的现象。其中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些活动进行的同时印度正在巧妙地改变其对西藏的立场,以此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的关系。而自2010年以来,印度方面已经不再提及“一个中国”的口号以及“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的说法。印度一直感谢中国西藏自治区开辟了其可以进入玛旁雍措湖和冈仁波齐峰的道路。
17.对中国来说,加大与印度合作最主要的目的是阻止印度加入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的最大经济竞争对手,从而形成太平洋的新格局。去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归来后回到家乡西安,在解放军高层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郑重申明并告诫各负责人要时刻把握中国周边的战略格局,并说明中国在这一地区不断被外交孤立。莫迪访华时这一内容被重申:习近平与李克强敦促两国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据《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呼吁中印两国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双方关系,加强在全球和区域性事务中的合作。
18.在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挑战方面,中国领导人做了更多的努力。为了应对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为了应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被排除在外——所带来的挑战,中国发起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而这一自由贸易区受到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支持。虽然美国和日本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不愿意让中国加入。
19.习近平主席在与莫迪的会谈中表示印度的“东进”政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有着相似之处。但是这一点没有反映在联合声明中,而对此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只有在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形成链条的前提下,印度才可能划入“一带一路”计划中,这样就提升了“一带一路”项目的主动权。除此以外,印度实在无法理解中巴经济走廊除了会使巴基斯坦非法占有印度领土以外,还会切断印度与阿富汗及其他国家的许多联系。中巴经济走廊将这些国家连接起来,这是中国希望实现的战略意义。俄罗斯也同样关心这个问题,但是俄罗斯正努力在重要位置上发挥其作用,必要时发挥重要作用——至少目前这个目标还没达到。至于在海上,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在印度洋的行为侵害了我们的利益。
20.这些年来,特别是2012~2013年新一届领导人上台期间,亚太经合组织的共同利益开始减少。2013年,李克强总理出访期间就这个问题作过详细阐述,包括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从2014年开始,这一概念逐渐开始被搁置,并且现在在联合声明中已经完全没有被提到。中国对印度的这种政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出于恐惧,印度应当投靠美国并且加入“再平衡”战略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如果在今年奥巴马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印度选择了这样做,那么这将会对中国产生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莫迪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宣称结盟时代已经过去,还补充说当今的情况是:“中印双方都可能被拉拢或成为别人计划中的一部分。”
21.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国家被遗漏了,这个国家就是阿富汗。同样,中方采取了相同的策略,李克强在结束了2013年的出访活动之后,我们就提到了解决阿富汗的特殊问题的重要性,虽然莫迪在与李克强的联合发布会中提及此事,但是中方却没有提及。阿富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也令人坐立不安。中国与巴基斯坦在西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正在试图发挥主导作用,并且想要同阿富汗政府共同解决塔利班问题。2015年4月,习近平结束了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之后,中巴发表联合声明,该声明中提到中巴将联合起来加强阿富汗以及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解决边境问题、阿富汗问题、河流改道问题、阿富汗的非法交易问题以及两国之间的贸易赤字问题。尽管中印双方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努力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但是一直没有进展。
22.最后,这份声明的形式也值得注意。此次声明的整体文风比较轻快,而早期的声明则比较严肃沉重。这一改变顺应历史潮流,是势在必行的改变。两国不断加强双边关系,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行动。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抛开2005年那份声明中的陈芝麻烂谷子,两国希望在未来的联合声明中重建双方的关系。
编号:20150525A010
勇士国家:当代世界的巴基斯坦
Sushant Sareen[52]
原文标题:The Warrior State: Pakista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文章框架:对保罗教授的著作《勇士国家:当代世界的巴基斯坦》的介绍;对其著作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分析巴基斯坦在当代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保罗教授对巴基斯坦如今所面临的经济和宗教问题的分析;保罗教授对巴基斯坦人民意识形态的探究;巴基斯坦这个勇士国家的政治现状和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巴基斯坦当前所走道路的错误性。
观点摘要:
1.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描述巴基斯坦以及其相关问题的书。但是也有一些书,即使难以令人信服,也试图辩解说,巴基斯坦的问题并没有消除。
2.一些书不仅仅是为巴基斯坦辩解,更像是被称为有偿新闻现象的学术版本。还有一些书则倾向于处理巴基斯坦内部及其周围的事件,以解释所发生之事和缘由。
3.《勇士国家:当代世界的巴基斯坦》一书通过应用政治理论和观念另辟蹊径,探究了巴基斯坦当前局势的形成缘由。除了一些结论、比较和理论,这本关于巴基斯坦的书中有许多值得人们争辩和质疑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趣味,甚至令人惊讶。
4.保罗教授是麦吉尔大学的一个印度裔学者,在最近的图书讨论节目中,他的书名受到了质疑。他足够坦诚地说出了这本书原来的名字是《巴基斯坦悖论》,但是出版商想要一个更加吸引人眼球、更加扣人心弦的书名,因此加上了“勇士国家”这个词。
5.虽然保罗教授的确在此书中为这个书名提供了理论性和实际性的解释,但是把巴基斯坦描述为一个勇士国家很好地表现了其扭曲的心理和外在面貌。或许描述为“一个偏执的国家”“一个有害的国家”“一个反常的国家”“一个背信弃义的国家”“一个掠夺型的国家”和“一个精神分裂的国家”更为合适。
6.的确,要理解并清楚巴基斯坦是怎样思考和行动的,就必须了解旁遮普人的内心,而仅仅靠政治理论是无法实现的。
7.保罗教授称,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军事力量和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事物的自然状态。事实上,巴基斯坦并不是那么渴望赢得战争,但是为自己而战却十分重要。
8.印度在一定程度上犹豫不决,甚至对对手采取防御和非进攻战略。印度一直在采取压制巴基斯坦的行动方面缺乏自信。这使巴基斯坦相信,即使当它在与印度的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时,也不会让印度收复失地——甚至包括受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但是印度认为这一地区的主权归自己所有。换句话说,印度会因为历史原因而担心受到西方的统治,但是巴基斯坦并没有这样的担忧。
9.在新作中,美国学者克莉丝汀·费尔写道,巴基斯坦现状的原因不是安全问题,而是意识形态问题。在国际社会中,安全问题是遮挡巴基斯坦表明其立场的面纱。
10.保罗教授也强调了意识形态在推进安全政策中的应用使巴基斯坦转变成了一个“勇士国家”,但是他也列举了巴基斯坦对印度会吞噬他们国家的种种恐惧。
11.保罗教授非常巧妙地指出了巴基斯坦的战略方针(不仅仅是军事方针,还包括其与中国等国家的联盟关系)给印度造成了一个安全方面的困境,这一困境又进一步增加了巴基斯坦对于印度的恐惧。
12.保罗教授提出了一些人民能够参与的事务。他认为,巴基斯坦税收不足是使该国无法改革的主要问题。坦率地说,西方对巴基斯坦的学术著作和分析有点夸大了税收问题。
13.虽然有大量的逃税和避税问题,但是如果巴基斯坦不人为地夸大税收增长数字和它的GDP数字,那么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会比当前合理很多。
14.保罗教授也谈到了在巴基斯坦境内发生某种革命的可能性。他淡化了任何国家(像美国、沙特阿拉伯或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外部冲击,因为这些国家或多或少地发现解决巴基斯坦问题比他们所认为的要简单许多。
15.在巴基斯坦国内有很多关于改革的讨论,但大多数是空话大话,唯一真正的改革力量是塔利班或伊斯兰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保罗教授想知道为什么伊斯兰没有成为巴基斯坦的凝固剂。
16.显然,这样做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出现了多种派别的分裂,而非融合。每个派别都认为其他派别是异端。这样又反过来使宗教成为促使国家分裂而非团结的因素。
17.最后,本书给读者留下了一个问题,即巴基斯坦成为勇士国家的意图何在?巴基斯坦施展了一个国家所能施展的所有伎俩。但是,看看巴基斯坦人把他们的国家建成的模样,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开始了自毁的道路,并且没有任何前进的迹象。
编号:20140613A010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促进双边经济发展
Ashok Sharma[53]
原文标题:PM Modi's Visit to China Develops Economic Bonhomie
文章框架:莫迪在中国访问期间签署了总额达220亿美元涵盖广泛领域的协议;分析了澳大利亚与印度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揭示了中印两国正在寻求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密切联系。
观点摘要:
1.当中印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时,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尝试就变得尤为重要。
2.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最近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以推动印度通过其“东进”策略增强印度在该地区的存在感。莫迪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顾了自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之后所取得的进展,并签署了24项协议。
3.在长期未解决的边界争端、巨额的贸易逆差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地缘战略竞争的背景之下,中国和印度领导人再次强调中印两国的历史和文明联系,并同意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和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在同一年内召开两次峰会意义重大,中印两国正准备在21世纪的亚洲中发挥其作用,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决定性作用。
4.莫迪访问中国期间,中印两国签署了总额达220亿美元涵盖广泛领域的协议。自2008年以来,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和投资流通大约为700亿美元,并有望在2015年底达到1000亿美元。但是,据估计2015年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赤字将超过400亿美元,这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印度一直要求中国对印度的医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公司开放国内市场。铁矿石出口量占到印度总出口量的一半,这不仅去掉了印度出口成品的附加值,而且有助于中国成长为世界性强国。双边贸易的蓬勃发展已经促使双向投资扩大。两国都同意在2015年6月21日组织与国际瑜伽节相关的活动,并签署了一项扩大教育交流项目的协议,该协议中也概述了新的合作领域。显然,在这些事务上中国和印度不存在任何争议,两国可以进行合作。
5.然而,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造成的怨恨甚至持续到了今天。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印双方作出了很大努力,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的背景下,两国关系取得进展并且两国过去的各届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改善关系,但是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仍然停留在典型的“安全困境”之中。在这方面,中印在联合声明概述了加强政治对话和战略协作通信的措施,包括领导层频繁的交流和对话机制以及军事人员保持长期交流和反恐合作,从而推动双方增进信任并树立信心。
6.印度-中国边境见证了重型军事基础设施逐步建立的过程。印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全天候友谊”表示担忧,最担心的是它的两个竞争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形成敌对印度的防务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最近计划为经济走廊投资460亿美元,这条走廊通过巴基斯坦和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这将使中印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此外,中国担心印度与美国和日本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有争议的南海壮大军事力量,增强经济活动。印度不断与该地区那些对中国持警惕态度的国家发展关系,也都令中国担忧。
7.两国都在争夺地区影响力,而且在很多事务上都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中国和印度通过在岛屿国家加强战略存在从而在印度洋地区展开竞争。为了以一种相互支持和避免冲突的方式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和印度领导人表示希望以合理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早日解决边界问题。
8.中国对印度希望在联合国(包括在安全理事会)发挥更大作用予以认可,对印度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表示公开支持,欢迎印度加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联系,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和上海合作组织。
9.在融入亚太地区以来,澳大利亚期待与印度形成一个全面的关系。印度对资源和投资的需求以及预计明年将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使其成为澳大利亚更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近日,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伯特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签署了一项民用核协议,同时两国决定在一年内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使搞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关系成为两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澳大利亚一直支持印度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因此中国对印度认可的立场是很重要的。改善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将有助于两国在全球共同事务上实现更大的区域协同合作。
10.然而,在战略问题上,澳大利亚和印度更倾向于支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大战略以及如“四边形”倡议的战略安排,这其中将包括日本。虽然这些沿海民主国家之间战略安排的目的是阻挠中国对亚太地区的控制,然而印度与中国不断提高的经济依存度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11.这两个文明古国同时发展壮大以及作为增长最快的两个主要经济体为中印两国提供了合作与竞争的机遇。中印两国在一年之内举办了两次中印峰会,这在经济伙伴关系的背景下对促进中国和印度双边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依存度有望缓解两国的边界争议和安全担忧,两国可以在双边、多边和全球事务上实现合作,并强化这一全球体系。
编号:20150603A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