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针对现有主流技术创新理论对供给方力量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忽视,本书从资本利用技术创新控制农业经营角度出发,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农业技术创新的两条可能的路径:机械化和标准化。同时,系统研究了农业的价值目标变迁如何影响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因此,本书弥补了当前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供给层面的缺失,形成了技术创新的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框架,这可能是本书最重要的创新之处。以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为指导的农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开辟了一条技术创新研究的新思路。
现代生产要素进入传统农业,推动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但是,农业发展导致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系统梳理农业发展的价值目标演变基础上,我们明确指出,农业发展过程的环境破坏源于农业的经济价值目标、生态环境价值目标与生活价值目标的不统一。因此,从农业的综合价值目标的实现角度出发,本书阐述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构建了相应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系。
借用舒尔茨“农民的时间的经济价值的提高”的概念,揭示农业资本深化进程背后的微观机理——农户投资结构的转变。根据目前农户技术需求诱致力的不均衡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应该构建公私并存、竞争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结论。我们对技术创新需求层面的分析,有效拓展了现有研究,是本书的创新点之一。
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因为,劳动节约型农业技术创新的使用将有效释放农村劳动力,推动“刘易斯转折点”的动态化。农民工加班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是,随着劳动力工资上涨,农民工加班意愿降低。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基于农业技术创新视角讨论“刘易斯转折点”的动态化,也是本书的创新点之一。
现有研究表明,农户技术的采用除受规模影响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本书忽视了这些因素对农业技术采用,进而对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这是本书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