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有利于打造中俄经贸关系升级版
伴随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构建,中俄在经济贸易、基础设施投资、能源投资方面的合作意愿在增强。而美欧制裁事件无形中又进一步促成中俄加强经贸合作。当然,制裁可能是偶发的、不可持续的,两国更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为契机,着眼长远,做好长期的贸易渠道建设、制度化安排,培育双边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实现两国互利共赢。
首先,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促进中俄两国贸易合作升级。由于中俄贸易具有互补性而非竞争性的特点,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将扩大两国的利益交汇点,两国官方和民间对于拓展相互贸易愿望强烈,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由原来单纯的互补性贸易伙伴关系向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普京在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期间表示,中俄经贸“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中俄将努力实现贸易额2015年扩大到1000亿美元,2020年扩大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俄罗斯目前仍保持对外贸易顺差,2013年俄罗斯实现对外贸易顺差2086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0.5%,其中对欧盟实现顺差1489亿美元,占到顺差总额的71.4%。俄欧关系恶化后,俄罗斯为摆脱对欧洲能源进口市场的依赖,正在积极拓展亚太能源出口市场。中国作为地处东北亚的俄罗斯最大邻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与俄罗斯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3月,俄罗斯宣布将增加投资开发东西伯利亚油气田,目的是扩大对亚洲国家的油气出口,其中位于东西伯利亚北部的万科尔油气田的开发,则主要针对中国市场。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经历了十年谈判后,2014年5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订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期限为30年、金额达4000亿美元。据此,中国将获得可靠的天然气供应,俄罗斯产品也将获得稳定的出口大市场。此外,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商也表示可能会扩大对中国镍、钯的出口份额。而中国对俄出口的机电产品、纺织品等随着俄罗斯关税的下调,商品数量将大幅上升,同时随着俄对汽车关税的下调以及非关税壁垒的减少,中国汽车企业也有机会进一步开拓俄汽车市场。
其次,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带动中俄投资合作。近年来,虽然中俄两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相互投资,包括2009年5月两国政府签署《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同年9月签署《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等,但中俄相互投资一直较少。主要原因在于:俄自身对外投资热情较低;俄国内针对外资的政策法规多变;俄在市场准入、劳动力输出、土地、签证以及税收方面有较多限制;双方缺乏互信。俄罗斯入世后,其国内情绪转向欢迎外国投资,涉外法律特别是经贸领域的法律将逐步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进行规范和健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世贸组织规则为《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保障,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将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乌克兰事件后,美欧等国对俄直接投资锐减。此时,中国提出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构想势必为俄罗斯所欢迎,也为中国扩大对俄投资、弥补俄罗斯产业资本缺口提供了良机。中俄之间在机械制造行业、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以及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具有广阔投资前景。2014年9月,俄罗斯最大工业集团之一俄罗斯国有工业集团将与中国神华集团共同开发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Ogodzhinsky煤矿区,发展工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发电设备以及可向中国出口电力的高压输电线路,预计项目总投资额将高达100亿美元,矿产经济潜能预计可达4000亿美元;同年9月,全球三大运输企业之一俄罗斯铁路第一副总裁Alexander Misharin称,中国企业计划吸引和投资约4000亿卢布(约合662.7亿元人民币)在俄罗斯境内修建首条高铁线路——莫斯科至喀山线路,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首的中国银行准备募集该项目所需的资金。中俄投资合作的推展源于两国根本利益需要的内在驱动,而美欧对俄制裁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构建则提供了外部动力。
再次,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带动两国服务贸易升级。随着中俄两国互信增强,民众友好情绪上升,两国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将得以拓展。在旅游、文化、教育、金融、物流、通信、建筑、分销、健康与社会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贸易规模都将不断扩大,中国对俄罗斯服务贸易出口,以及自俄罗斯的服务贸易进口,都面临良好发展前景。
最后,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加快中俄金融合作步伐。随着美欧对俄罗斯制裁的进一步升级,数家俄罗斯银行被禁止向欧盟公民和公司发售期限超过90天的新债券或股票,使得俄罗斯面临的中长期融资限制从美国资本市场扩大到欧洲市场。至此,每年可收获上百亿美元的融资市场对俄关闭了,这对正处于转型中的俄经济构成巨大压力。为解决大规模建设计划的资金缺口,寻求资金替代来源,俄加快“去美元化”的进程,同时转向亚洲,特别是寻求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合作。
目前,俄多家企业正在准备用其他货币替代美元进行资金交易,而人民币是其中首选。俄部分面向亚洲业务的公司也将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也有一些公司的现金储备及流动资本除以卢布形式持有外,其余均兑换成港元,存放于几家中资银行,以避免资金出现危机。与此同时,美欧制裁后,中俄两国高层互动频繁,金融合作随之取得新的进展。201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将大大降低双方融资和兑换的成本,同时也跨出了“去美元化”的重要一步,对两国的实体经济带来极大便利,另外也有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全球金融秩序。诚然,中俄金融合作早已随着两国贸易合作的深化不断推进,但新一轮的美欧制裁无疑加快了中俄金融合作步伐。长期来看,金融合作将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提速升级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