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要求公民参与

城市治理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例外。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林琳、顾春:《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人民日报》2012年11月4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病。交通拥堵、城市安全、人口管理、环境污染、城市灾害、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利用不合理等现代城市问题,都证明了城市化发展的集聚效应是一把双刃剑,也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如今社会急剧转型、人口日益增加、社会事务不断增多、城市问题日益凸显,仅仅依靠政府单一主体的力量,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正是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大量问题,迫切要求城市政府探索现代城市运行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而且,城市管理决策的及时性、针对性及适应性不强。这里主要是说如果公民不参与城市公共管理决策,那么对于处理城市公共事务和解决公共问题而言,无疑是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此外,城市管理政策的透明性、开放性、民主性也严重不足。在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城市病暴发时期,城市管理陷入双重困境,政府作为单一的城市管理主体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需求。为此,一个重要选择就是公民参与城市治理。

破解城市化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不仅要转变原来的粗放型的规模简单扩张的增长模式,还要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给予更多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政府在更大程度上让公民和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创新公民参与机制。城市化的升级发展离不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这种认同和共识离不开城市居民通过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产生的对城市的感情和责任感。

除了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对于城市不同群体来说,还存在个性问题。城市人口类型的复杂性、城市收入差距导致了城市人口需求多样化,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对城市管理的需求。例如,城市白领阶层,对于城市秩序、城市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就比较高,而那些下岗工人、城中村的失地农民或低收入群体,则是需要在基本生存条件方面得到满足。这些不同层次的利益诉求,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给城市管理政策如何客观全面反映这些利益诉求带来了挑战。由于对待不同的城市管理问题,不同的公民群体有不同看法和观点,存在着不同需求,因此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征求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更加合理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合法利益诉求。

城市化高速推进,使得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具有现实重要性。没有规划的管理是混乱无序的。城市规划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行政职能,涉及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因此,公民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应得到法律保障。而且,城市规划还必须通过公民参与来提升其质量与合法性。此外,还有城市生态管理问题,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是否增加了居民福利,不应仅仅从城市美观等外在形式来衡量,而应由城市居民来参与评判。要维护和落实公民的环境权益,通过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监督有关企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等,在某些领域会减轻政府的负担,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城市中存在的社会协调问题,也需要通过有效协商和参与机制,使社会利益诉求的表达和交流纳入合法可控渠道,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实现对当前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总之,变革城市管理模式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对原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管理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转统治、控制为治理,提高社会的自主治理水平,形成多元治理的格局”。孙荣等:《城市治理:中国的理解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26页。公民参与是可持续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