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进取。我国全方位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的提出,进一步推进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搭建了新舞台。因此,加快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国家和人民对教育赋予的重任。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中国与沿线国家全方位的务实合作,形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语言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基础和前提。2015年10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这句话精辟地阐释了语言在了解世界、人类文明互鉴和人类和谐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亚非地区众多国家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其中还有很多是我们的邻国,语种丰富、文化多样、合作需求强烈,加快培养既掌握当地语言,又熟悉双方国情、历史和文化的各领域专业人才尤显重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和深化,针对亚非地区非通用语言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实力显著增长,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多语种、复合型、中外联合培养、本硕博连续攻读等模式相得益彰,初显成效。同时,扩大向亚非地区派遣留学生,既有利于民心相通,又有利于培养国际急需的专门人才,是非通用语言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形式。选派留学人员也不仅局限于语言学习,还要注重将语言学习与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工程科学等相关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为各领域输送急需人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亚非地区非通用语言留学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服务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各方面资源优势和积极性,释放办学活力,构建有效支撑质量提升的非通用语言留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陈盈晖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