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不平等的挑战
在最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社会不平等并不是主要议题。但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不提高社会平等程度,很难实质性地推进可持续发展。其实,社会不平等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几乎同时被提出来,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一个小高潮。1971年,约翰·罗尔斯的著作《正义论》一经出版,引发了对社会不平等的讨论和反思。1973年,阿马蒂亚·森在《论经济不平等》一书中指出,不平等导致的阶层分化将越来越被社会所不能容忍。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不可避免地需要直接面对社会不平等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关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讨论再次出现了高潮。2012年,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其《不平等的代价》一书中,系统性地阐述了减少社会不平等的紧迫性,认为社会、国家为不平等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价,这不仅仅体现在道德层面,更导致经济不断恶化。2013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指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形势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这种预言所带来的担忧迅速在国际范围内蔓延,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讨论和共鸣。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就不平等问题连续发表评论,强调减少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性。显然,当今世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存在以及恶化,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而言,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
全球经济总量在增加,但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在加大,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陷阱。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自1990年以来,全球经济总体呈逐步增长趋势,GDP总值有了明显的增加,从22.5万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8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这25年中,全球经济的总量增加了近2.5倍。但是,从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增长速度放缓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GDP增长率为4.26%,到了2012年,这一数值降到了2.26%, 2009年还出现了-2.06%的负增长。由此可见,尽管近些年全球经济总量还在增长,但是,增长的驱动力在减弱。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世界经济要在合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使用资源以及不以牺牲后代发展为代价的方式下发展。但是,一旦全球经济发展出现动力不足,各国为了追求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可能会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政策,从而损害本国及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当世界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时,各种矛盾暂时可以得到缓解,可见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是有现实基础的。但是,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时,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就会显得更为严峻。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而且还需要在经济结构上不断优化与完善。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世界银行在统计GDP数据时,依据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将全球各国分为不同类别国家,并分别统计它们的经济情况。为了进行比较,本书在此选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欧洲及中亚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这三类国家的经济数据。如图1-1所示,总体来看,这三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都在上升。这说明,发展中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在提升,在国际经济中的分量也在加重。但是,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很显著。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得比较快,2010年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了16%,相当于10年前的5倍。相对而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有所发展,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依然很弱,2010年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到3%。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世界经济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也比较明显。这些特征和潜在的发展风险,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了障碍。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时,各种世界性、全球性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就会从可持续转换为不可持续。
图1-1 2001~201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网。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世界各国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要求世界各国都能够从全球经济的全局出发,在不损害后代人需要以及别国人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合理地发展本国经济。世界各国要想实践这种全球视野的经济发展观,需要改革本国的相关经济政策和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曾经指出,“了解经济变革过程的关键取决于参与者实施制度变革的意向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当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时,各国政府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就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对其产生怀疑。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可持续的背景下可以实现本国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即获得全球经济可持续框架下的帕累托最优解。但是,当世界经济与本国经济增长缓慢时,一些国家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利益,会在全球经济可持续议题上互相博弈。结果是,很难真正达成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 经济不平等的加剧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等有两个层次。其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加大;其二是一个国家内部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数据可知,2004~2014年,有199个国家提供了这些年完整的相关数据。计算这些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标准差,就可以用它们来体现这些年世界各国彼此之间的差距。如图1-2所示,2004年,这199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标准差为12467美元,而到了2014年,此标准差变成19285美元。从趋势线的走向来看,除了少数年份之外,该标准差总体增长的趋势很明显。这说明,近10年以来,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等程度在加剧,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加大。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发展趋势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是个难题。国家之间差距的加大往往会成为地区纷争和矛盾产生的源头,会加剧地区的不稳定性,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差距越大,要实现国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如何控制和缩小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任务依然很艰巨。
图1-2 2004~2014年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标准差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官网。
除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加大,一些国家的内部不平等也在恶化。以基尼(Gini)系数为例,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美国1986年的基尼系数是0.377,而到了2013年上升为0.411;俄罗斯联邦1988年的基尼系数是0.238,而到了2012年上升为0.416;巴拉圭1990年的基尼系数是0.408,而到了2013年上升为0.483;哥斯达黎加1986年的基尼系数是0.344,而到了2013年上升为0.492。在这些国家中,国内收入差距在增大,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而这会消耗社会资源,不利于本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他一些国家,都或多或少面临类似的问题,社会财富日趋聚集到占人口比重很少的富人手中,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却挣扎在基本生活保障线上。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强调说:“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收入不平等在发达国家显著增加,尤其是美国,其在21世纪头十年的收入集中度回到了(事实上甚至略微超过了)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种局面使得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忙于处理和协调本国内部的社会矛盾,很难有更多精力来实质性推动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当国际发展和本国内部发展存在一定的优先取舍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一般会首先保证本国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国家间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等,会加剧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容易使国家间形成非合作博弈关系,从而带来全球性自然和社会的动态非均衡发展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还会受到各国国内矛盾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当各国国内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时,国内社会矛盾就会凸显出来,这会加剧国际经济的动荡,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世界市场逐步统一,正在形成一个互相关联和互为补充的全球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命运也越加休戚与共,不仅需要考虑当代人的发展,而且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全球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项使命,更是一项针对子孙后代所应承担的责任。但是,各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持续不平等,会给全人类的未来累积庞大的治理成本,使得全球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影响其推进的速度。当然,面对不平等,人类不可能是无动于衷和束手无策的。安东尼·阿特金森在其著作《不平等,我们能做什么》中,就提出过减少收入不平等的15条具体政策和措施。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出台相关政策以减少收入的不平等,国际社会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一切,都为减少不平等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了基础。
三 世界贫富差距明显
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而言,世界贫富差距是个全球性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当今世界贫富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据世界银行数据,从总量上来看,2014年,欧盟国家的GDP总量达到18514亿美元,最不发达国家的GDP总量仅为887亿美元,欧盟的这一数值为最不发达国家的近21倍。可见,这两类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是很显著的。再看人均GDP, 2014年,世界平均水平为10739美元,相比之下,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仅为952美元,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9%,而欧盟地区的人均GDP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36448美元。此外,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甚至高达43697美元,而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仅为640美元,连世界平均水平的6%都不到。从人均GDP来看,OECD中的高收入国家居然是低收入国家的68倍多。这种差距可谓触目惊心,在令人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令人深省。当世界贫富差距无法获得有效控制时,它不仅会让全球可持续发展成为泡影,而且会导致世界经济的崩溃。全球化在带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让贫穷的国家更加贫穷,让穷人的生活更为窘迫。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果,应该是实现财富在世界人口中的分配尽可能的均等化。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财富在世界人口上的分配越来越呈现两极化的趋势,有钱的人更加有钱,而穷人更穷。2001年,全球化社会层面世界委员会对73个国家进行了调查。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让全球化造福全球》一书中谈到了这个调查,他指出:“1990~2002年,除去南亚、美国及欧盟。世界其他地区的失业率都在上升。全球失业人数已经创下了近1.859亿的新高。该委员会同时发现,世界上59%的人口生活在不平等日益严重的国家,只有5%的人生活在不平等逐渐降低的国家。甚至是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富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富裕,而穷人却时常不能维持生计。”近些年来,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相反强化的趋势却很明显。根据国际发展及救援的非政府组织乐施会(Oxfam)于2015年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16年,占全球人口1%的最富有人士将比其他所有人更富有,其财富超过其余99%的人的财富总和,其财富占比将由2014年的48%增至50%以上。所以,从财富的全球分配来看,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势必会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负担。
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为一种全球性趋势,成为一种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全球性问题,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和其中的各国经济的命运。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更加明显,由此也引起社会治安状况明显下降,社会管理成本陡然上升,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局部战争,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严峻风险隐患。这个问题如不予以严重关切,不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则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无法挽救的后果,从而会严重威胁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贫富差距问题的加剧不利于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意味着有不少低收入者将陷于贫困,不利于整个社会减少贫困。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不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会降低人们对国际社会以及当地政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所做的各项努力的信任,从而使他们对这些活动产生消极甚至抵触的心理和行为,进而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推广与深入发展。所以,世界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在当前阶段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世界经济的发展会受阻,社会发展也将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