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2016-12
【案号】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第2826号提案
关于推进国学教育的提案
【提案缘起】
这一提案是刘大钧委员草拟并作为第一提案人提交的。尽管我对此提案高度重视并一直呼吁重视国学,但因专业领域有别,深感国学功力不足,不敢罔提。与大钧委员十多年的神交使我耳濡目染了不少,每天晨练夜行中我们也在不断讨论。这次由他提出案由,我欣然赞同,一起讨论修改,完成此案。
【提案正文】
所谓“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也可以称之为“中学”。它指涉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之整体,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之根本所在。面向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国学教育,是全球化时代下挺立中华文化自觉性的必然要求,是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尊从而走向文化自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古代经典教育之经验和对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就当前如何深入推进国学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设立国学一级学科,确立其在现代学科体系中的正当身份
国学是综合性的人文学术系统,既有经、史、子、集之分野,也有儒、释、道三教之并立,又有义理、考据、词章、艺术、经世之多种面相,与现代西方学术主导下的学科体系迥然有别。以作为国学之根基的“五经”之学为例,《诗》《书》《礼》《易》《春秋》共同构筑了博大精深的经学系统,既包含了哲学思维、制度建构、伦理关怀,又包含了人格教育、性情培养和艺术熏陶,是整体性的人文教育,但在当今学科体系之下,五经之学被割裂到各个学科,处于从属、割裂和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近年来尽管许多高校自主设立“国学院”从事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但国学在现行学科体系中没有合法身份,使得专业性国学教育的成果不能与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和学科建设体系相契合,培养的国学人才也得不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应有的评价和认可。
多年来,学术界诸多同人一直在呼吁设立国学一级学科,我们表示强烈支持。设立国学一级学科,将其纳入现行学科体系之中,对于深入推进国学教育,培养国学人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也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 适应各层面的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探索建立全方位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大、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基本上都处在自发的状态,缺乏统一的教学指导,既没有系统的课程设置,更没有编选系统性的教材。我们认为,应该着眼于中华历史文化之实际,以儒家元典为主,组织专家编写系统的国学教材,制定系统性的教学纲要,探索适宜于国学的教育方法,明确国学教育在各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和目标。
传统国学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生命的体悟和实践,其指向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可以说,国学教育恰好能弥补当今教育只注重“知识”而忽视“人格”的严重缺陷。所以,在大、中、小学教育中,国学应该处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起码应像目前作为必修课的英语一样,也成为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在高考中适量增加国学考试内容,以高考为杠杆撬动广大中小学从事国学教育的积极性。
三 加强国学人才培养,建立系统的国学人才培养制度
目前开展国学教育的一大难题是师资力量的匮乏。当前许多中小学的国学教师,多由语文教师、历史教师或政治教师充当,不得不承认此类教师中多数国学修养并不高甚或没有国学修养,很难真正胜任国学教育工作。因此,推进国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在于国学教育人才的培养。
培养国学人才,除设立国学一级学科、在高等院校成立国学院以培养国学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外,还应加强对广大中小学国学教师的培训,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现有师资的国学素养。探索建立国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设定从事国学教育的门槛,并形成一套与国学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和国学学术评价体系,保障国学教师的正当权益。
四 重视民间国学教育,建立相应制度法规,加强思想指导
近年来,在正规院校以外,民间国学团体日渐增多。据调查,民间国学团体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文化程度不一,各个年龄段皆有;其教学旨在通过国学增进人们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理解,重视生活实践。多数学习者认为学习国学后自己的性情有了向好的变化,人文素养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可见,民间国学团体对于优化社会风气、提升社会道德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受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民间学术团体的组织者对团体的健康发展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其物质条件也是限制因素之一。
对此,政府可以组织学者智囊团开展与民间国学团体的交流活动,对民间儒学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积极宣传民间国学的学习模范并加以表彰与鼓励,让大众了解国学、学习国学。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让民间国学团体制度化、规范化,使合格的民间国学团体得到官方的认可。
五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村国学教育有效实施
农村中小学历来是教育发展不平衡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由于相应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缺乏,广大农村中小学目前能够开展国学教育的尚属少数。因此,在国学教育问题上,政府应特别关注农村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国学教育师资、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农村中小学的国学教育不落在城镇中小学后面。
【提案结果】
该提案提交后,很快得以立案。推进国学教育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积极意义,也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响应。2016年11月7日,教育部针对提案内容作了答复。首先,关于设置“国学”一级学科的问题。教育部认为,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一般应有若干可归属的二级学科,并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在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时,对设置“国学”一级学科进行过论证,在学位授予单位和学术界中存在着较大争议。主要意见是,当前需要加强的是国学教育,而不是设立“国学”一级学科。从目前情况看,这些争议仍然存在,学术界尚未取得共识。我们将在下一次学科目录修订时,将有关建议提请专家研究,并在学科体系顶层设计时认真考虑。教育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国学研究方向或交叉学科,开展国学人才培养。其次,关于加强国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教育部称,国家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专门设置语文、历史、德育等学科,系统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当前义务教育中的多项课程均对国学教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还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安排课程内容。许多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发出如经典诵读、文化专题研究、茶文化、京剧、国学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育人效果。同时,教育部还通过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再次,关于以高考为杠杆撬动广大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积极性的建议。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引导作用,在高考命题中加强了“一点四面”内容的考查,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内容的考查。在试题命制过程中,注重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不同试题中,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最后,关于国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教育部高度重视国学师资队伍建设,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国学教育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范生国学教育素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同时,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师教育课程的进一步融合。
2017年3月,网易新闻转载了《齐鲁壹点》刊发的题为《国学教育迎来春天 传统文化强势复兴》的文章。文章指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明确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2021年中考考试大纲也将修订,其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