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商与中国经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海外华商的分布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商。他们大多数从“三把刀”(切菜刀、裁剪刀、剃头刀)白手起家,现今则在房地产业、制造业、旅游业、商业、金融服务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等领域相继崛起,有的甚至在本行业领域举足轻重。

海外华商几乎散布世界各洲所有国家或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与推断,世界海外华商的总资产高达50万亿元。仅前1000家在亚洲上市的华商企业里,境外的华商企业便拥有超20万亿人民币的总资产。海外华商逐渐从以往单一的制衣业、中餐业开始过渡到高科技、电子、外贸、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华商经济体系日趋展露科技化、多元化以及资本密集型等态势。但总体来看,世界海外华商大多仍从事一些竞争力弱、资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技术程度低的餐饮服务业、零售业等行业。目前,中餐业仍为海外华商所从事的最为普遍的行业。从地域分布状况来看,海外华商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是亚洲,亚洲在全球海外华商的经济结构中占70%以上。在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新马泰等国家或地区,华商更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华人的上市企业在东南亚的股票市场中占70%左右雷东瑞:《全球海外华商总资产已达50万亿 已成全球第三经济群体》,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8-09/27/content_10119729.htm。

1.3.1 人口分布

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中国自秦汉之际便开辟“丝绸之路”西连西域,同时也有船只东航可达日本,当时便有百姓留居海外。时至唐朝,定居海外的国人数目不断攀升,这一历史时期也被视为中国华侨史的开端。1300多年的中国华侨史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唐朝(618年)至南宋(1270年),海外华侨渐渐出现。封建社会时期,东南亚的国家或地区较为落后,与之相对,中国有着十分发达的商品经济,因此前往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从事对外贸易的中国商人大量涌现。其中部分中国商人定居当地,中国第一代华侨由此诞生。第一代华侨有十多万人之多,大多定居在今天的印尼、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第二个阶段,从元朝(1271年)至清朝中期(1840年),这一阶段华侨的数量大幅增长并逐渐在居住国确立社会经济基础。由于这一阶段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并且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进一步发展。加之西方国家将东南亚部分地区变为贸易中继地或殖民地,中国的手工业品以及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量随之攀升,极大地吸引了当时的破产农民、手工艺人、渔民以及中国商人前往。此外明成祖朱棣派遣太监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两万多人的大型船队远航亚非30多个国家或地区,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友谊,同时更为出海经商以及移居海外的国人提供了更加便捷有利的条件。在这一阶段华侨人数已超百万之多,足迹随处可见,向东可达朝鲜、日本等国家,向西南可抵印度东海岸、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南下可抵印尼群岛。

第三个阶段,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这一阶段可谓华侨大批量移民海外的高潮。在这一阶段,出国的华侨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遭遇之苦、分布之广,均是空前。深究原因,无外乎受国内外双重因素作用。当时的中国政治环境十分黑暗,经济也面临破产危机,战乱更是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不苦苦谋求一条生路;此外由于帝国主义各列强在殖民地正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开发工作十分紧迫,廉价劳动力极度缺乏,“契约华工”由此而生,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猪仔”。他们一批批被贩卖出国,也成为此阶段中国人主要的移民手段。这一现象始自18世纪末,高潮时期是19世纪中期,直至20世纪初逐渐衰落。近百年时间中,大约有700万中国人被贩卖至世界各地,为今日华侨华人散布世界各地的局面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已有1200多万华侨移居海外。

第四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此阶段华侨大规模移民的历史基本落下帷幕。但由于东西方经济固有的差异,加之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调整了移民政策,不乏国人采取留学或与亲人团聚等途径移居海外。港澳台等地区移民的民众也不在少数。因此伴随蒸蒸日上的华侨华人经济以及不断扩大的人口规模,华侨华人旅居国外的数目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高达3000万人。华侨华人数量实际上也仅有300万人左右,约有90%的国人已经加入了居住地的国籍。

世界五大洲总共160多个国家或地区华侨华人随处可见。除去一小部分内陆国家以及偏远岛屿外,环球可寻炎黄子孙的踪迹。根据五大洲的分布状况统计,亚洲的比例为83.7%,约有2125万人;欧洲的比例为3.9%,约有125万人;美洲的比例为9.9%,约有245万人;非洲的比例为0.3%,约有9万人;大洋洲的比例占1.2%,约有32万人。

按照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来划分,东南亚地区集中了84.5%华侨华人,印度尼西亚(约600万)、马来西亚(约509万)、泰国(约465万)三国便有1574万人之多,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中占60%。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如下:尼泊尔约为2万;沙特阿拉伯约为4万;印度约为11万;日本约为13万;柬埔寨约为30万;缅甸约为71万;越南约为96万;菲律宾约为110万;新加坡约为200万。

现今世界上有100万以上华侨华人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美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有超过10万且低于100万华侨华人的国家有10个,分别是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印度、柬埔寨、缅甸、越南;有1万以上,但不足10万华侨华人的国家和地区有33个,分别是韩国、朝鲜、老挝、文莱、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阿根廷、秘鲁、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尼泊尔、巴拿马、毛里求斯、土耳其、墨西哥、牙买加、马达加斯加、留尼汪、危地马拉、南非、厄瓜多尔、特立尼达、苏里南、多巴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西萨摩亚、塔希提、圭亚那、巴拉圭、多米尼加等;有1000人以上,1万以下华侨华人的国家和地区总共有26个;有100以上,1000以下华侨华人的国家和地区总共有29个。除上述的共计104个国家和地区外,剩余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合计不超2千个华侨华人,最多的仅有几十人,而最少的只有三五人。

按照华侨华人的祖籍地分布来统计,广东籍占54%,位居首位;福建籍约占25%,位居第二位;海南籍比例约占6%;包括台湾、新疆、广西、云南、山东在内的其他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比例合计占15%。广东籍、福建籍以及其他省份祖籍在东南亚地区的比例为5 ∶ 3 ∶ 2;在柬埔寨、泰国、越南,粤籍的比例位居首位;马来西亚的粤籍妇女占58%;菲律宾、文莱则以闽籍为主;缅甸的闽籍华人占50%,粤籍华人占30%;在新加坡与印尼,粤、闽籍比例不相上下。粤籍在亚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占绝大部分。

根据方言的类型来划分,广府(主要指广州)语、闽南(主要指泉州)语、客家话、潮州话这四种方言占绝大多数,高达80%左右,其中使用客家话的华侨华人约有300万人,使用其余三种方言的人数,每一种都不止500万。

在亚洲各个国家,大部分华侨华人居住于城市,这和城市的形成机理以及华侨华人的经济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在亚洲,尤其在东南亚,居民总数中一半是华侨华人的城市很多,如新加坡、诗巫、槟城、槟港、勿里洋、山打根等城市均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华侨华人;而吉隆坡、董里、普吉、合艾、巴眼亚比、古晋、安顺、怡保、马六甲等城市也有一半以上的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天地:《世界华人华侨概况》,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613/20/11567645292655823.shtml。

近些年来,中国新移民大幅增加,外加海外传统华社人口自然增长,海外华侨华人总数有了较高水平的增幅。相对于老一代移民来说,新移民的经济实力与教育水平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新移民之中,近乎三分之一为来自港台以及中国内地的留学生群体及其家属,与彼时老移民大多是农民有本质区别。

表1.1 海外华人分布情况

续表

1.3.2 资产分布

海外华人资产或资本到底有多少,是大多数人研究海外华人经济实力或经济成就时所感兴趣的主题。在此需要强调,海外华人资本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言,而是各驻在国或地区民族资本当中的一部分。其经济总量大体与韩国相当,资产总额大约2.5万亿美元。

海外华侨华人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国家,相应的海外华商的企业和资本也聚集在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于1995年8月曾发表一份海外华人经济网络研究报告,篇幅长达350页,报告指出超过70%的东南亚上市公司是海外华商的资本控制的。与此同时,日本的富士通研究所也曾深入调查过亚洲地区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资产额当中华人占了绝大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报道和研究探讨了世界华人资产或资本的总量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俄亥俄大学的海外华人问题中心以及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估算,当时的中国海外华人资产额超过1.2万亿美元,但不高于2万亿美元;另外2000年9月一篇来自台湾媒体的报道称,一份有关海外华人状况的研究报告估算得出当时的海外华人所得一年约在2.65万亿美元以上,所得最高时达3.09亿美元左右,这一经济总量可与韩国相媲美。

2007年香港的《亚洲周刊》报道指出,从华商集团首脑的个人以及家族财富拥有量发现,世界华商富豪500强2007年的财富额总值约3.95万亿元人民币之多,折合美元约5076亿,共计46位东盟华商富豪拥有超过12亿元资产,合计总资产4.4万亿元,占比例高达71.32%。《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态势》指出,世界华商企业集团拥有高达3.9万亿美元的资产总额,较2008年的2.5万亿美元约增长了56%,相比2007年3.7万亿美元则小幅增长5%。在此期间,东南亚地区华商经济总额约在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之间。此外《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指出,东南亚股票市场仅华人上市企业便占据了70%左右。“杰出华商大会”在京举办第四届,会上公开发布的《2008年全球华商发展报告》曾提出,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对于海外华商经济实力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区域不同划分来看,海外华商的实力在亚洲地区相较其他地区仍然处于优势,其在海外华商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止70%。东南亚国家尤为突出,华商甚至是居住国或地区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黄耀东:《东南亚华商:中国与东盟交往合作的桥梁》,《广西日报》2010年12月3日第6版。

尽管以上仅仅是通过推断得出的结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证明东南亚华商群体经济实力不容小视。而作为中外经济贸易交流的活跃参与者,海外华商凭着自身实力与韧性,逐渐演变成世界商团当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劲旅。这支引人注目的劲旅之中,不乏白手起家甚至功成名就之辈,他们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并成为一方富豪,不过占大多数的则是做着小本生意,从事“小商贩”职业的民众。

关于海外华商资本的构成,有研究者经过分析得出,海外华人资本主要是由两大类构成,第一类主要是华人在所在国或地区不断积累的资本。前文已提及,早期的移民在移居各国之时并没有携带资本,其中一部分人通过多年的奋斗与艰苦劳作,甚至历经了几辈人的不懈努力,才终于累积了今时的资产。可见,华人的资本积累过程同所在国家的民族资本积累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东南亚国家许多华侨陆续成为当地的公民,而他们的资本也自然而然变成所在国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类华人资本主要始于二战前后,中国一些企业家,包括港澳华人企业家在内,开始在海外有小规模投资行为。约20世纪60年代后,港澳台地区的华人企业家的海外投资额更是大幅增长。这部分华人企业家的投资被视为一种资本输出行为。它们对于投资接受国来说,无可厚非地被当作外国资本看待,而非本国民族资本。然而,华人企业家在海外所建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通常会在投资接受国内注册成立,那么它们创造的生产总值也同样会被投资接受国计算进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它们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投资接受国的民族资本不断融合。故此,这部分华人资本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的研究专家——单纯博士提出,海外华人在政治上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经济上则可以看作当地主流经济当中一个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补充部分,他们可以充分运用民族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济合作。

1.3.3 行业分布

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而世界华商经济日渐发展成熟,全球华商经济转型倾向逐渐呈现,这一转变趋势不单单显现在从业领域,就连经营方式也展现出从粗放型转向现代化的趋势,直到2007年为止这一转型态势不但没有停止反倒有不断加速的趋势。然而就总体而言,世界华商近99%的依旧在低技术程度、小资产规模、经济效益差、竞争力弱的行业就业,诸如餐饮服务、中医针灸、零售业等领域。其中华商最普遍选择从事的职业当属中餐业,在美国境内,中餐馆数已超过5万,华人从业数目有30多万人。另因为中国货远销世界各国,从事小商店经营的华商也十分普遍。

传统华人经济诞生在华侨移民海外后,彼时的华侨华人缺乏资本和技术,又苦于生存压力,故大多可选择的谋生职业都是最简单的,也就是被称为“三把刀”的切菜刀、裁剪刀以及剃头刀。经过时代不断变迁,大规模新一代华商以及新移民流入,他们不再固守单一化的制衣业以及中餐业,而是逐步踏足更为广泛的高科技、电子、外贸等领域,经营范围遍布律师、金融、会计师、高新技术、房地产等各个行业。至此华商经济不断朝资本密集型以及科技化、多元化等态势发展。现今,海外华商在以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为代表的新移民国家或地区,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已经经营出较有潜力的高科技电子产业。

(1)美洲华商行业分布状况

美国华商所经营的产业或从事的行业基本与中国密切相关。2006年5月由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开发布的关于亚裔企业的数据统计指出,美国在2002年共有华人企业(特指华人拥有51%以上股份的非农场企业等)27.6万家,华人企业雇用的员工人数近65万,创造收入总值高达1050亿美元。其中批发贸易业是华人所从事经营最多的领域,约占40.5%,其次为科技型企业、制造业、零售类企业、食品型企业以及旅馆,比例约为32.5%。华人企业80%以上集聚在纽约、加利福尼亚、新泽西、佛罗里达、夏威夷等地,其中纽约集聚了约6万家华人企业,共计创收102亿美元,而加州的华人企业则高达11万家,收入额共计562亿美元。进一步来说,华人企业聚集密度最大的大都会区有洛杉矶—长堤—河边、纽约—纽瓦克—桥港、华盛顿—巴尔的摩—北弗吉尼亚、圣荷西—旧金山—奥克兰中国新闻社课题组:《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中国新闻网,2007。

加拿大华商所经营的行业呈多领域扩展的局面。加拿大华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经营食杂店以及小本生意如餐馆和洗衣店为主;在那之后,华人的主要经营领域扩散到旅游、金融保险、石油、房地产、国际贸易、能源、计算机等行业。而传统行业如杂货零售业、餐饮服务业以及服务于华人的旅游、职业介绍、移民等也因满足了几十万华人新移民新兴需求而得以繁荣发展。在加拿大众多行业之中,华商经营增长速度最快的当属房地产,这也是他们投资额度最高的一个行业。

在中南美洲地区,华商大多从事小企业经营。中南美洲华人以往经营的主要是洗衣店、杂货铺、中餐馆等。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华人不断扩散经营领域,经营领域遍及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制造和现代化农场等行业,随之中南美洲地区华商经济实力得以快速发展。老一代华人移民历经几代人的苦心努力经营与日积月累,大多成了商铺、贸易公司、餐馆、银楼、钱庄等的大老板,更有一些人的家族企业发展规模巨大。不单单老一代华商,就连中南美洲的新移民华商的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然而传统的中餐业依旧是中南美洲华商所从事的主要行业领域。

(2)亚洲华商稳健发展各行业

以东南亚华商为代表的亚洲华商,几十年来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加上后辈几代人的日积月累,发展步伐一直十分稳健,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根据国家划分,新加坡的制造业中外资占据了主导位置,而大型企业更多被政府的资本所控制,华商的资本主要集中于旅游业、房地产、金融等领域。2006年,刊载在香港《亚洲周刊》上的《国际华商500强》提供了佐证数据,文章报道指出,500强当中新加坡华商从事酒店业和旅游业的有良木园酒店集团等;从事房地产的有花莎尼集团、城市发展集团等;从事银行业的有华联银行集团、大华银行集团、华侨银行集团等。泰国华商主要在金融、商业、钢铁、纺织、农产品加工、运输、制糖业等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其中泰国华商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当属谢国民领军的卜蜂集团,该集团在水产业、家畜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在金融业之中占据领先位置的有李智正领军的大城银行,伍挽图旗下的泰华农银行,陈有汉名下的盘谷银行。

自1970年伊始,马来西亚施行了新经济政策,对马来人重点扶植,马来人也得以握住了本国的经济命脉,致使华商企业在政策约束下仅能在部分行业占据优势位置。从行业分布状况来看,华商企业主要集中于木材、农产品加工、造纸、电力、房地产、汽车零件制造、娱乐休闲与酒店业等行业。以郭氏兄弟的企业集团为例,他们拥有200多家企业,被冠以“酒店王”和“糖王”之称。著名的丰隆集团则是马来西亚建筑材料生产供应商中规模最大的。与马来西亚类似,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命脉主要被政府企业控制,华商企业仅能在某些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总而言之,东南亚华商备受世界瞩目,是国际资本当中一股令人难以忽视的重要力量,泰国和新加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则聚集了经济实力最强的华商。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壮大,为东盟国家的华商资本同居住国当地资本以及国际资本等实现资本多样化融合推波助澜,使得华商经济拥有了更丰富的资源黄耀东:《东南亚华商:中国与东盟交往合作的桥梁》,《广西日报》2010年12月3日第6版。

而日本华商多数仍处于创业时期,综合实力并不突出,并且华商企业大多只处于中小规模水平,主要涉足的行业包括贸易、餐饮、旅游、金融、房地产、教育、艺术、文化、医疗等,其中有7000多家餐馆。日本华侨华人中1/3从事餐馆行业,其中不乏华商因经营有道成为一代富豪,财产总额累计高达数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如众所周知的“日清食品”便是由华人吴百福经营,其以制造方便面起家,在日本市场几乎拥有垄断地位,发展规模十分巨大。根据日本中华总商会的记载,在日本共计有226家华商企业,仅是与贸易相关联的企业便有70家。在日华商当中,从中国进口贸易的品类大多与服装、食品、物产相关;向中国出口贸易的品类则大多与电子零部件、废旧物资类等相关。日本华商企业之中,IT业所占比例超过20%,有数百家。然而根据业内人士的描述,它们尽管名为软件企业,但不过是将产品在企业间倒来倒去,90%以上的软件企业并不开发或生产产品,生产产品的企业其实寥寥无几。但是,华商高新技术企业,以IT业为代表,正呈现渐进成长、渐进强大的趋势,其中已经有3家企业上市,分别为在创业板Jasdaq上市的SJ Holdings企业以及在东证一部上市的EPS与SoftBrain两企业。这足以证明华人IT产业实力已在日本市场得到认可。

(3)欧洲华商以传统餐饮业为主

欧洲华商当中从事传统餐饮业的占大多数,这使得餐饮业成为欧洲华侨华人当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数据显示,法国的中餐馆约有8000家,仅巴黎便有6000家左右;英国的中餐馆大约有9000家;西班牙的中餐馆目前已有3000家,单单巴塞罗那已有600余家;华人在德国开办的中餐馆以及速食店在7000家以上,以餐饮业为生的华人占90%;葡萄牙的中餐馆超过600家;奥地利的中餐馆不下800家;荷兰的中餐馆则有2200余家。华人所经营的大型酒楼、餐馆具有豪华的装潢、考究的菜式,并且设置卡拉房,主要因为他们大多是由香港餐饮财团投资经营。由华侨华人经营的中型餐馆主要以菜式的可口多样而闻名。小型餐馆与外卖店则行大众化路线,通过小食以及便宜套餐赢得普通大众的欢心。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支柱产业还有杂货业,经营范围遍及亚洲水果、蔬菜、食品等,同时还兼顾经营家庭所需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除以上所提及的行业之外,传统行业不可忽略的还有皮革业,以从中国批发进口皮革产品为主,目前在法国有600多家华商企业从事皮革业经营;欧洲华人从事的旅馆、旅游业大多为中小型旅馆、旅行社以及旅游礼品店等;在运输业方面,主要为小型的运输公司以及出租汽车公司;在贸易业方面,以经营亚洲土工艺品及特产等为主;在文化及娱乐业方面,有一些较大规模的夜总会,但占绝大多数的则是卡拉OK以及录像带的出租店。华侨华人在欧洲经营的工业侧重于轻工业,食品厂、成衣厂、皮制品厂等均包含在内。近几年来,中医中药行业在欧洲各国当中也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针灸师及中医师人数近12万,每年不下500万病患者应诊。

欧洲地区的华商产业结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巨变。领域遍布教育、科技、文化等,行业涉及贸易、海运、金融等。以法国的华商陈克威和陈克光兄弟两人创办经营的陈氏兄弟百货公司为例,作为亚洲食品与用品商场,它已经是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每年创收高达10亿法郎以上,因此也是法国500强企业之一。英国“荣业行”也同样是典型,它是由最初的一间杂货铺发展而成,现今已经是大型集团企业,资产过亿英镑。再比如丹麦的范岁久,素有“春卷大王”之称,他所开辟的自动生产线共计14条,其冷冻食品厂平均日产春卷达50万只,产品产量不仅能够满足丹麦地区消费者需求,还销往法国、荷兰、德国等周边国家,甚至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企业格局多样化也彰显了欧洲的华侨华人经济迈上了新的阶梯。

(4)其他地域的华商行业分布

非洲华商多从事矿产业、制造业与小商品经营。非洲华商主要由三种类型组成:第一类是大型企业以及中字号大型国企,典型代表有华为、中兴,它们在国外的主要业务是承接大型工程;第二类是制造企业,受劳动力价格以及税率等因素影响,它们将工厂迁至非洲地区,以此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巧妙避开西方国家设置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等;第三类以一般商贩为主,这些商贩大多是将中国商品打包运至非洲销售。

澳门大力推动会议展览业为华商提供了商机。澳门人中祖籍为广东的占了绝大多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大批福建人移民澳门,他们日渐成为澳门重要商人群体之一,现今祖籍为福建的澳门人已不下11万,其中不乏佼佼者,许健康、陈明金、颜延龄等均是杰出代表,他们在澳门和内地的旅游、房地产、贸易、酒店、高科技等行业进行大量投资,同时在社会事务上积极参与。

澳门的会议展览业可谓当地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通过博彩旅游业联动会议展览业一并发展的经营之道放眼国际也有先例,如以博彩业闻名世界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更是北美首屈一指的会议展览中心。与此同时,澳门政府给予会展业的推动与支持更是给华商的未来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新机遇。

台商以制造业、服务业等为主。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领域也正在进行调整,虽然他们仍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但从2007年的前三个季度来看,已经明显对大陆的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大大提高了投资力度。在建筑业上的投资增长高达97%,在房地产业上投资增长32.4%,在农林牧渔业方面的投资增长约34.2%,在公共设施管理、水利以及环境领域的投资增长更是迅速。

就目前来看,在台商在大陆地区的投资行业中,服务业成为新起之秀,其中在工商以及生产服务业等领域尤为突出。继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石化与重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轻纺业等)之后,以服务业为典型代表的第四波台商投资热潮正在初步形成中国新闻社课题组:《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中国新闻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