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问:财务语言的“三化”指什么
1.财务语言的国际化
财务报表是“国际化的商业语言”,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所遵循的规范是会计准则。经过1992年、1999年和2006年三轮会计改革,中国会计从接轨到趋同,成功实现了国际化,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国会计准则已在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同等效应。
语言是用于交流沟通的工具。企业间融资、投资,如果没有通用的商业语言,各说各话,就没法打交道、做生意。计划经济年代,“政出多门”“行业区隔”在财务语言上也留下了烙印,使我们丧失了许多引进外资的机会。也许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1992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是从1993年7月1日起生效,同一个年度,下半年、上半年分别执行新旧两套制度,年报还需要按新制度调整汇总,这么大的执行成本,推迟半年不行吗?回眸“两则”颁布掀起的举世瞩目的“会计风暴”——那时,会计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成千上万的财会人员主动参加培训——答案便显而易见了。
2.财务语言的统一化
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行为,也是经营者管理财务的一项主要内容。财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成果,是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并指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一部《会计法》提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达24处,可见统一财务语言、避免各说各话的重要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沿革变化如表1-10所示。
表1-10 我国统一会计制度沿革简表
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主要形式经历了制度形式、制度与准则并存形式的阶段,形成了目前与国际趋同的准则形式。在准则形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是《企业财务通则》。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3.财务语言的标准化
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其本质是报告财务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利润分配的一整套技术标准。会计准则也是政府规范经济秩序和从事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内统一保证了企业财务报告所使用的财务语言的国际化和一致性。
我国用会计准则统一财务语言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可比、有用。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促进资本有效流动,推动产业升级,避免无效投资和资源浪费。
•促进企业投融资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为投资者决策服务。
•应用科学有效的评判标准评价企业财务绩效。
•有利于扩大开放,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问题】
会计准则作为企业会计记账、算账、报账的规范,有没有给予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的选择余地?
【解答】
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会计“应当”怎么做,“可以”怎么做,“不得”怎么做,但并不是处处“一刀切”。比如,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可以从“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中选定一种方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