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水利名人(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西门豹:兴建引漳十二渠

翻开卷帙浩繁的史书,人们不难发现我国古代最早的多首制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是西门豹主持开凿的“引漳十二渠”。这是以漳水为水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内设拦河低坝溢流堰12道,各堰均在上游南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渠道灌溉农田约10万亩,使盐卤之地尽为良田,邺地因此富庶起来。

img

西门豹画像,「西门豹治邺,民不能欺」

天下之腰脊 河北之襟喉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都力图一统天下。战国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一是选贤任能,严明赏罚,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推行“重地力”等兴农、重农之策,发展农业。三是重法纪,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由于魏文侯励精图治大胆任用人才,大力发展农业,巩固边防,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初期七强中最强大的国家。

其中,大胆任用人才西门豹,兴利除弊发展水利,促进了邺地的发展,对于魏国的迅速崛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门豹担任邺令,实施的“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地民富兵强,邺成为战国时期的东北重镇。邺地的发展也促进了魏国的强盛和繁荣。

西门豹的起用,正逢李悝变法的机遇,魏文侯为了巩固、发展东北边陲,正急切地延揽人才。魏国东北边陲——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与赵国、韩国毗邻,时常受到赵、韩两国的军事威胁。邺又位于今河北临漳县和河南安阳县交接处,是中原地区进出华北平原的重要之地,有“天下之腰脊,河北之襟喉”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了巩固东北边防,必须选派杰出人才去治理邺。选派什么人合适,成了魏文侯颇费思量的事。这时候,魏国的重臣核璜力荐西门豹,他说西门豹精明能干,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又懂得水利,是难得的人才。贤明的魏文侯思贤若渴,立即将西门豹召到宫廷,特委以重任,任为邺令,让他担任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希望他能将邺治理好。

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魏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

悲天灾频仍 叹人祸相逼

邺地处于漳河出山后形成的冲积扇平原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本是一片富饶之地,但因漳河时常泛滥成灾,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漳河发源于太行山脉,自西向东流淌,与卫河汇流,折向东北,注入渤海。它源远流长,衔接东西,沟通山海。现代诗人阮章竞有诗句“漳河水九十九道湾,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写的就是漳河在崇山峻岭间曲折穿行的情况。有高山阻挡,漳河水不得不蜿蜒前行,但当它冲出高山,进入邺地平原地带,水流就分散开来,沉淀的泥沙日积月累形成扇形冲积平原。泥沙富含有机物质,特别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但这里时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每当洪水暴发,万壑奔腾,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冲出高山,向平原一带横冲直撞,摧毁房屋,吞没土地,邺地的百姓呼号奔突,四处逃荒。

这里除了天灾外,更可怕的是人祸。当地的“三老”“廷掾”等地方官吏、土豪劣绅和一些装神弄鬼的巫婆们勾结起来,趁机造谣惑众,巧立名目榨取钱财坑害百姓。他们说漳河发洪水是“河伯显灵”,只要每年选送一位漂亮的女子给河伯送去做媳妇,就能使水灾不兴,百姓平安。

每年春天,他们就开始张罗给河伯娶媳妇的事。巫婆挨家挨户地挑选漂亮姑娘。地方官吏和土豪劣绅们则忙着搜刮为河伯娶媳妇的钱物。他们每年搜刮的钱财多达数百万钱,除去给河伯娶亲所用的二三万钱外,所余皆落入他们的口袋。

天灾人祸逼得百姓无法生存,特别是那些有女儿的人家,每到给河伯娶亲的日子,更是惶恐不安。于是百姓们纷纷背井离乡,去寻求生存之路。

以其人之道还致其人之身

魏文侯二十五年(公元前422年),西门豹来到邺地。眼前是一片荒凉景象,土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深入民间,询问百姓疾苦。当地长老们一致说:除了洪灾的威胁,最怕的是给河伯娶亲。年年的河伯娶亲闹得百姓一贫如洗,鸡犬不宁。西门豹究其缘由。百姓说:“巫婆只要看上谁家的姑娘长得漂亮,便强行为河伯订婚聘娶”。他们为姑娘缝制新衣,并在漳河水边修建一所干净的新房,张挂起华丽的帷帐,让姑娘住在里面沐浴斋戒三日。等到给河伯娶亲那天,巫婆将挑选来的新娘梳洗打扮一番,抬放在一张铺垫新席的木床上,然后将木床和新娘放在水中,随水漂流而下。木床漂浮数十里,便连同新娘一起沉了下去。所以有女孩子的人家都怕自己的孩子被巫婆选中,纷纷逃往外地,所以邺地的人家越来越少,田地也就慢慢荒芜了。

西门豹知道这是巧立名目搜括民财的勾当,他沉思半晌,想出了一个“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妙计。他不动声色地对长老们说:等到下次给河伯娶亲的时候,请你们告知我一下,我也来给河伯送亲。

到了给河伯娶亲的日子,西门豹和当地的父老乡亲都来到河边给河伯送亲。“三老”“廷掾”等地方官吏、土豪劣绅也一早赶到这里。围观的人群多达两三千人。巫婆是一个70多岁的老妇,后面站立着10多个弟子,都穿着华美的服饰。娶亲仪式开始,西门豹说:“把新娘领过来让我看看。”巫婆连忙将打扮一新的新娘领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新娘,便说:“这个新娘不漂亮,河伯一定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给河伯说一下,本官要亲自给河伯选一个漂亮的新娘,过两天再给河伯送去。”说罢便不由分说地命令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扑通”一声丢下河去。只见那个巫婆在水中扑腾了几下便沉入水中。众人在河边肃立了片刻,不见河中有什么动静。西门豹又说:“老巫婆怎么这么久还不见回来?派个弟子去催她一下。”话刚说完,只见卫士又抱起巫婆的一个弟子投进河中。人们在河边又等了一会儿,也不见动静。西门豹说:“这个弟子怎么办事也如此磨蹭,再派个弟子去催催!”就这样一连投了三个弟子仍不见动静。于是西门豹说:“看来巫婆和她的弟子都是女的,不能将事情讲清楚,还是麻烦‘三老’去跟河伯说说。”于是又将“三老”投入漳河之中。周围的人看到这个情况全都吓坏了,只见西门豹神色不动,依然面向漳河水严肃恭敬地立着。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要派“廷掾”和一个豪绅去给河伯送口信。他们都早已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头都磕破了鲜血直流。西门豹沉静地说:“看来河伯要长久地留客了。你们回去吧!”邺地的官吏豪绅们惊恐万状,再也不敢提给河伯娶亲的事了。

img

西门豹治邺,将巫婆投入漳河,揭穿巫术迷信

发民凿渠 引漳灌田

西门豹揭穿了巫婆及乡绅用河伯娶亲诈骗百姓的勾当后,就请来治水的能工巧匠,察看邺地的地形和水情,设计规划治理漳水的水利工程。工程建在漳河出山口,即冲积扇的上端,修建12道低堰,呈梯级层层拦截流水。再在每个低堰的上游的南岸修建一条水渠。枯水时12道低堰能拦蓄水流,供给渠道足够的水量。洪水时水流从低堰滚过,经12道低堰层层拦截,水流自然变缓,分杀了洪水的水势,保证了渠道的安全。

工程设计完毕,接着西门豹便“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具体的作法是“二十里作十二磴,磴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就是在20里的漳河河段上,修建12道低溢流堰,每道堰的上游均开一个引水口,设闸门控制。每口开凿一条水渠,共开凿水渠12条,使邺地的农田都得到灌溉。

据历史记载和新中国成立后对工程遗址的考察,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多首制大型引水渠系。因漳河多泥沙,泥沙淤积常使河道主流摆动迁移,多首引水可避免主流因淤塞与渠口不能对接而无法引水。多首引水也易于清淤修护。引水口均开在河流的南岸,这里地势很高,便于控制整个冲积扇灌区,形成自流灌溉。再者,这里土质坚硬,河床稳定,引水方便。每个引水口又设了闸门,可根据需要调节水量。可见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引漳十二渠”。

“引漳十二渠”洪水时可以分杀洪水,调节并蓄积水量,枯水时可以利用蓄水灌溉十万亩土地。“漳河十二渠”除了可以解决灌溉用水外,漳水多泥沙,泥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淤沙肥田,排盐卤,于是邺地两岸广大的盐碱地得到改良,使昔日的盐碱荒滩成为膏腴之地,粮食亩产较修渠前提高了8倍以上。“引漳十二渠”的修建,使生灵免受水害,百姓乐业安居,当地人民将西门豹敬奉为“神”。西门豹又实施了“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地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的东北重镇,后来魏文侯将邺作为魏国的“陪都”。邺地的发展也促进了魏国的强盛和繁荣。

千秋功罪 自有评说

西门豹在兴修“引漳十二渠”时征集了大量的民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起了一些怨言。特别是他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得罪了不少权贵。如开凿沟渠占用一些本地富豪、官宦们的土地、房产等,西门豹兴利除弊时,又断了那些土豪劣绅的财路。他们对西门豹恨之入骨,于是乘机向魏文侯大进谗言,罗织了无数罪名,千方百计陷害西门豹。

水利工程本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开凿渠道时要付出长期艰辛而繁重的劳动,甚至付出血的代价,又要花费大量的钱物,但它的效果要“假以时日”才能体现。魏文侯见西门豹治邺未有立竿见影之效,又听信了谗言,于是决定收缴西门豹的官印。西门豹真是百口莫辩,他为治邺终日勤勉,兴利除弊,为民除害,特别是“引漳十二渠”的修建,可谓千秋大业,没有论功行赏,反倒罢官问罪,真是天理何在?但西门豹不想为自己辩白,他相信,天长日久天下自有公论。他只是要求魏文侯再给他一年的时间,让他在邺地继续执政。魏文侯答应了他的请求。

西门豹回到邺地一年里,不再问政,闭门休养生息。不再过问百姓疾苦,富豪乡绅、官宦贵族们为非作歹,他也充耳不闻。满一年后,他去见魏文侯,没想到,却得到魏文侯的赞扬和奖赏。魏文侯将官印授予他,让他继续担任邺令。没料想,西门豹却将官印交还给魏文侯说:“不为国家和人民办事的官,不如不做!”魏文侯得知了事情的原委,感到十分惭愧,也为西门豹的浩然正气所感动。他请求西门豹继续留任,西门豹答应了魏文侯的要求,继续造福于邺地的百姓。但魏文侯去世后,他儿子魏武侯继位,刚正不阿的西门豹仍然惨遭杀害,含冤而死。

img

西门豹祠

西门豹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事迹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传颂。司马迁在《史记》中赞颂他:“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留后世,无绝已时,几可为非贤大夫哉!”

西门豹在世时,邺地的人民就曾为他建造了祠堂,将他敬奉为神。汉代起,在漳河流域的河北临漳县和河南安阳两地先后建有八座西门豹大夫庙,并建造了投巫池。2008年,临漳县文物部门发现了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后赵石虎时期的西门豹祠的奠基石,上面字迹清晰地记录“赵建武六年(340年),岁在庚子,秋八日庚寅造西门豹祠殿……”

前几年,被吵得沸沸扬扬的曹操大墓的发掘,也让河南安阳的西门豹祠火了一把。曹操的墓地一直是个谜,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得到确认,其位置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带。依据是《三国志》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六日令(指曹操下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高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曹操的大墓位置正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与文献记载一致。

img

西门豹治邺石刻

在南阳汉画馆时还保存有一块罕见的汉画石刻——西门豹治邺。这幅汉画石刻中,西门豹着广袖长衣,头戴冠帽,右手持剑高举,中间有两吏抬一女巫正准备将其投入河中。女巫长发垂散,作惊惧、哀号、挣扎状。

世代人民用各种方式记载2400多年前这位治邺者的丰功伟绩,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感念。

千年邺城 六朝风云

日月流转,时空变换,“引漳十二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东汉末年(公元25—220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将“引漳十二渠”依照原形进行整修,将它改名为“天平堰”。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天平堰”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世称为“万金渠”。渠首在今安阳市北40里,漳河南岸。隋代(581—618年)、唐代(618—907年)以后这一带形成漳河、洹水(今安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10万亩以上。清代(1644—1911年)、民国还有时修复使用。

img

魏邺城周边图

“引漳十二渠”世代哺育着中原东北方一带的人民,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特别是紧邻漳河的邺城,临水而建,依水而兴,发展成为了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华的大都市之一。远在战国时,魏文侯就以邺为陪都。东汉末年,邺为东汉冀州治所,为河北平原的统治中心。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破踞邺城的袁氏残余势力,领冀州牧,即以邺为根据地经营河北,继而为丞相,封魏王。此后东汉名义上的都城在许昌,实际政治中心是魏都邺城。曹操除了整修“引漳十二渠”外,还先后修凿了一系列运输渠道,把许多自然河流连接起来,形成以邺城为中心,北达幽燕,南通黄河的水运交通网。当时的王粲在《从军行》一诗中描述道:“朝发邺城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连天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北魏时期的崔光等人也说:“邺城平原千里,漕运四通。”曹魏之后,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也先后在此建都,邺城成为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魏都赋》里,用华美辞藻极力铺陈魏都邺城的繁华和富丽,其中写到引漳十二渠:“西门溉其前,史起灌其后。磴流十二,同源异口。蓄为屯云,泄为行雨。水澍粳稌,陆莳稷黍。黝黝桑柘,油油麻苎。均田画畴,蕃庐错列……”真实地描绘了引漳十二渠的形胜以及在它的浇灌下流域一片丰饶、美丽的景象。

“引漳十二渠”无愧是利及千秋的丰功伟业,“饮水不忘掘井人”,西门豹的故事世代传扬,西门豹在人们心中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