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无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离娄上》)

〔注释〕

①离娄:也叫“离朱”,相传是黄帝时人,视力极好,能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②公输子:名班,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木匠。

③规矩:规是画圆形的工具,矩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④师旷:晋平公的乐师,是中国古代极有名的音乐家。

⑤六律:指阳六律而言,分别是: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筒,以筒的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即依以为准则,分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合称十二律。

⑥五音:古代的音阶之名,即宫、商、角、徵、羽。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

⑦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出自《诗经·大雅·假乐》,这是一首赞美周成王的诗歌。愆,走样、偏离。率,遵循。

⑧员:同“圆”。

⑨道揆:以义理度量事物。道,义理。揆,度也。

⑩完:坚牢。

⑪天之方蹶(guì),无然泄泄(yì):引自《诗经·大雅·板》。蹶,动乱。泄泄,同“呭呭”,多言,议论。

〔译文〕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敏锐的视力,有公输班那样精巧的手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的听力,如果不根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把天下治理好。现在有些诸侯虽有仁爱之心、仁爱之誉,但百姓却未能受到恩惠,也未能被后世效法,就是因为不实行先王之道的缘故。所以说,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国政,仅有法度不能使之自行实施。《诗经》上说:‘不要有偏差也不要有遗忘,一切都依循传统的旧章。’遵守先王的法度而犯错误的,这是从来没有的事。

圣人既已竭尽了视力,又用圆规、曲尺、水准、墨线,来画方、圆、平、直,这些是用不胜用的;既已竭尽了听力,再加以六律以校正五音,这也是用不胜用的;既已竭尽了心思,再实行仁政,那么就可以使仁爱遍布天下了。所以说,筑高台一定要凭借山陵,挖深渊一定要凭借沼泽。如果治理国政不凭借先王之道,怎能说得上有智慧呢?因此唯有仁者适宜处在领导地位。不仁而处在领导地位,就等于把他的恶行散播给大众。

在上者没有道德规范,在下者无法则遵守;朝廷之士不相信道义,百工不相信尺度;君子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法,国家还能生存下去的,那真是太侥幸了。所以说,城郭不坚固,武器不充足,并不是国家的灾害;土地没有开垦,财物没有积聚,也不是国家的祸害;在上者没有行为规范,在下者没有教育,作乱的小人都兴起了,那国家的灭亡就快了。《诗经》上说:‘上天正在震怒,不要多言。’多言就是啰嗦。侍奉国君没有道义,进退之间没有礼仪,言谈诋毁先王之道,就是喋喋多言。所以说,用高标准责求君主才称为恭,陈述善良抵制邪恶才称为敬,认为君主不能为善称为贼。”

〔解读〕

此章节孟子论述的主题思想是法先王之道。之所以要法先王之道,是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纵使是能工巧匠、异士能人,不借助一定的工具或准则也不能有所作为。先王之道是历代贤明君主的经验所在,是被事实证明的保国安民的可行之法,所以对于治理国家而言,君主要行先王之道,把仁爱之心推行下去,泽被百姓,平治天下。

除了强调法先王之道,孟子还主张“惟仁者宜在高位”,上行下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若是不仁者居于统治地位,只能是散布罪恶于万民。所以,于一国而言,城郭、军备、田地、经济的不完备都不是最大的祸害,没有礼仪道义,没有法纪纲常,才是导致国家灭亡的最根本原因。这就要求君主与百官皆有仁者之心,法先王之道。总而言之,尧舜之道,仁爱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