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无敌于天下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俊杰:通指才智出众的人,《春秋繁露》记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即才能超过百人的叫杰,才能超过千人的叫俊。

②士:在古代书籍中,“士”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或者以其知识本领言,或者以其道德修养言,或者以其社会地位言,或者两者三者兼而有之。总之,它是古代的一个阶层,虽大部分出身于庶人,但经常为统治阶级服务,而立于庶人之上。

③廛(chán)而不征:指货物储藏于市场中而不征税。廛,市场中储藏或堆积货物的货栈。

④法而不廛:指官府按照一定的法规收购长期积压于货栈的货物,以保证商人的利益。

⑤旅:出行在外的旅客。

⑥助而不税:指“耕者九一”的井田制只帮助耕公田,不再征收额外之税。

⑦廛:这里指民居,与“廛而不征”的“廛”所指不同。

⑧夫里之布:古代的一种税收名称,即“夫布”“里布”,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劳役税、土地税。布,钱。

⑨氓(méng):特指从别处移居来的人。

⑩天吏:顺从上天旨意的执政者。

〔译文〕

孟子说:“尊重贤能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乐于在这样的朝廷担任一官半职了。在市场上提供空地以储藏货物却不征税,把滞销的货物依法收购不让它长久积压,那么天下的商人都乐于在这样的市场做生意了。在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都乐于在这样的路上旅行了。对耕田的人只按井田制助耕公田而不再征税,那么天下的农民都乐于在这样的土地上耕种了。人们居住的地方没有额外的劳役税和土地税,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乐于成为这里的居民了。真正能够做到这五点,那么就连邻国的百姓都会把他当父母一样仰慕。(如果邻国之君想要率领这些百姓来攻打他,就好比)率领儿女去攻打父母,自有人类以来就没有成功过的。像这样,就会天下无敌。天下无敌的人就可叫作‘天吏’。如此而不能够统一天下的,是从来没有过的。”

〔解读〕

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现在治国的多个方面,此章节是他提出的实现王道、无敌于天下的“天吏”五条,除了第一条是在说明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人才之外,其余的四条——对商贩不征收货物税、对旅客只查问不收税、对农民只助耕不征税、对普通百姓也免去额外的劳役税和土地税,其实都是仁政思想在征税政策上的表现。

以上是从具体内容而言,如果从施行的对象来看,孟子的“天吏”五条涵盖了士、农、商、氓等不同的阶层和人群,特别强调对待士人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因为贤能的人才是施行仁政的前提和保证,是国政之首。而对于庶人、商人,则要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增加徭役和赋税。做到了这五点,就可以无敌于天下,便是“天吏”了。然而这不过是孟子仁政的理想境界而已,真正地推行开来还是困难重重。

另外,孟子的这些论述,运用了“因—果”和排比的论辩策略,表现在论证结构上的一致性,都是“如何,则如何”的形式,句式整齐又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