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现代奥林匹克体育文化
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举办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现在的20多年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现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据国家对外公开统计数据,2008年北京奥运会参加的国家与地区达到205个,报名参赛运动员为11526名,裁判员1万多名,俄罗斯总理普京、法国总统萨尔科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美国总统布什等8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北京奥运会,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通用汽车总裁瓦格纳、法国家乐福集团总裁迪朗、麦当劳总裁吉姆·斯金纳、沃尔玛连锁公司CEO斯科特、摩托罗拉总裁格里格·布朗等1000多位世界著名企业家与CEO观看奥运会,加上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官员、记者、会议代表、技术代表、赞助公司的客人等达到9万多人(一说7万多人);城市与场馆的志愿者队伍达数十万名。收看奥运会人次达到40多亿。可见,奥运会的“影响确实是空前的,没有任何一项具体的社会运动能像奥林匹克运动这样,在短短的二至三个星期内,把全世界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它身上”。它对世界的和平、全世界经济、教育、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人类思想文化的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
公元前776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革新宗教仪式,并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为此,他在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这就是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人入侵希腊后,古奥运会逐渐衰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征服了希腊,此后,罗马人数度修改奥运会比赛规则,使得奥运会面目全非。到公元394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禁止异教活动,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4年间共举行了293届、历时1168年的古奥运会画上了句号。
文艺复兴以后,从15世纪开始,西方的教育家们开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古奥运会也逐渐引起了许多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的关注。1450年,意大利政治家捷奥·帕尔维叶里(1405—1475)就提出了应当将古奥运会的精神贯穿到人们的社会生活意识之中的主张。英国人吉尔贝尔特·维特斯(1703—1756)于18世纪首先提出了复兴奥林匹克的思想。1792年,法国著名记者吉尔伯特·罗姆建议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1776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勘察中发现了古代奥运会遗址;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亚遗址发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
希腊独立以后,商人扎巴斯(Evangelis Zappas)向希腊国王提出了重新举行奥运会的具体建议,1858年,希腊发布了《奥林匹克令》,并于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举办了第一届泛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来,又分别于1870、1875、1888、1889年举办了四届奥运会,虽然其范围始终没有超出希腊,但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热爱体育,擅长足球与曲棍球,对希腊的历史非常感兴趣。青年时的顾拜旦志在教育和历史,1888年,他出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并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全法学校体育协会”,设立了“皮埃尔·德·顾拜旦奖”,以表彰最优秀的运动员。1890年,他访问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萌生了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的想法。1891年,顾拜旦出任法国田径协会秘书长。1892年11月25日,法国田协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成立5周年纪念大会,顾拜旦首次在大会演讲中发表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正式提出恢复和创办现代奥运会的想法。接着他又遍访欧美诸国,游说各界人士,宣传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1894年6月,由法国、英国、希腊、瑞典、美国等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代表团、79名代表参加了巴黎郊外索邦大学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并在6月23日的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业余与职业运动员、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成立国际奥委会(IOC)三项决议,并决定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办首届国际奥运会。于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告成立,希腊人维凯拉斯(D.Vikilas,1835—1909)担任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任秘书长。会议批准了由顾拜旦起草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
1896年4月5日,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开幕式上,希腊国王乔治高度赞扬了顾拜旦的贡献。雅典奥运会后,维凯拉斯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顾拜旦当选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上,顾拜旦针对当时体育竞赛中的一些弊端,发表了著名的诗作《体育颂》。
1913年,顾拜旦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徽、会旗。会旗图案白底、无边、上面有蓝、黄、黑、绿、红5个环环相扣的彩色圆环,象征着5大洲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比赛和友好精神相聚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外,他还倡议燃放奥林匹克火焰、设立奥林匹克杯等。在确定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的问题上,顾拜旦最初觉得应以“团结、友好、和平”的口号来指导比赛。后来,他的一个朋友狄东神甫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得到顾拜旦的赞赏,认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以后便倡议把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1925年顾拜旦辞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在他任职期间(1896—1925),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增加到40个,并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他卸任后被终身聘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在瑞士日内瓦去世,随后被安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瑞士洛桑。作为国际杰出的体育活动家、教育家、历史学家的顾拜旦,为现代国际体育运动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特别在他的祖国法国,有以顾拜旦命名的街道、体育场馆。法国国家奥委会总部就设在皮埃尔·德·顾拜旦大街1号。在法国国家奥委会的大厅里,矗立着顾拜旦的铜像。1999年12月17日,他获得由《奥林匹克杂志》评选的“世纪体育领导人”称号。
图3-1 五环会旗
二、现代奥林匹克主义
1991年版的《奥林匹克宪章》总则第二条对奥林匹克主义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所要开创的人生道路,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作用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尊重为基础的。”
由此,奥林匹克主义成为一种人生哲学,它要使人们的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都得到和谐发展,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萨马兰奇先生说过:“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最广泛、最完全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一个完善的人。”国际奥林匹克学院负责人奥托·西惹蜜泽克进一步地说,“奥林匹克主义是一个普遍概念,所有使人变得更好的原则,都包含在它的光环里”,“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在于促进人的精神发展,以此来达到造就协调匀称、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从广义上来讲,奥林匹克主义就是指奥林匹克的文化体系,包括哲学基础、理想、精神、原则、运动系统等。
(一)奥林匹克哲学基础
人,永远是哲学研究的主题。不管人类发展史上有过多少种人生哲学,其中关于人的身体与精神、肉体与心灵等的认识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奥林匹克哲学的基点是确认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多元统一,主张‘身体、意志和思想的统一’(1897年第二届奥林匹克大会规定),认为完善的人生是身体、智慧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是身体机能、意志品质、智慧、道德等要素的协调、和谐和均衡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体复杂开放巨系统各因素或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最优化,而且是在动态、不断发展变化中通过旧态势的破坏向更高势态跃进的最优化。所以,奥林匹克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
为什么说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呢?如果说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为了和平——神圣休战,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又为了什么?事实上,不论是古奥林匹克还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始终都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人的进步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休战仅仅是对古希腊时期不断发生的民族战争的一种厌倦情绪,奥运会的举行可以暂时缓解民族间的矛盾,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和平谈判的机遇,但它不应当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主题。奥林匹克运动是古希腊人在对人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人是理性与感性的和谐体。古希腊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认识到了人不仅有理性,能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且人还能够认识自己,特别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人不仅仅应该发展理性,还应该发展自己的感性;人不仅发明了人类文明,发展了自己的智慧,发展了各种社会组织与种种制度,而且还应该发展自己;不仅应该发展自己的智力,还应该发展自己的体力;只有智力与体力完美结合的人才是完整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去参加身体运动,参加奥林匹克活动。也由此,身体运动不仅仅是人的生理需要,也就成为人的发展的需要,从而就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文明是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古希腊人指出了一条文明之道,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把这种文明道路更加拓广。
韩丹先生认为,奥林匹克人生哲学的要点为:
(1)基本点是确认人体生命大系统各因素的和谐均衡,和谐统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都要在体魄、心智和精神方面,也就是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完美的人。
(2)关键点在于自觉奋斗。要在不断地奋斗中,向榜样学习,超越自己,达到新的高度。
(3)奥林匹克的人生道路是人们在奥林匹克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不断体验、认识与领悟中追求自我完善、社会完善的道路。这无疑是对奥林匹克哲学基础的正确解释。
(二)奥林匹克理想
顾拜旦在1908年的一次讲话中说:奥林匹克理想,它一部分建立在你们如此向往并称为“公平竞争”的骑士精神,另一部分建立于对优美与崇高狂热崇拜的美学思想,对奥林匹克的理想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框架。奥林匹克理想可以综合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体育锻炼与体育教育,培养身体优美与全面发展、道德高尚的理想社会公民
如上所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最根本的追求,当然它也成为奥林匹克的理想之一。所谓理想的社会公民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体育锻炼,发展人的体力,锻炼人的意志,激励人的奋斗精神,使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二是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熏陶人的美感,锤炼人的品德,锻造人的性格,使人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坚持体育运动是社会成员的神圣权利,不仅是国家、民族强盛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命活动的需要,要求所有社会成员不分种族、国家与政治制度,都参加到这一运动中”,“经由体育与教育造就高尚的、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用奥托·西惹蜜泽克的话说,就是造就“既在身体方面达到尽可能高的程度,同时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从而能在其身处的社会环境或更大的范围内生存,并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2.通过体育“公平竞争”的教育与影响,建立公平、有序的理想社会
所谓通过体育活动来建构理想社会有三层意思:其一,体育运动建立了严格的竞赛准则,因而能够培养“公平竞争的”的骑士精神,并通过这种公平竞争的影响与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人们公平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进而培养公正、民主、有序的公民的优秀社会品德;其二,“由这些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来改造社会,使社会变成没有道德败坏、没有弱肉强食和腐败的美好社会”以及“建立一种可控的、合理的社会竞争机制”;其三,由于体育活动是一种“公平竞争”的活动,人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享受到体育的快乐,人人享有自己的尊严,也尊重与维护集体的尊严,并通过这种熏陶以期实现社会的公平,实现《奥林匹克宪章》中所讲的,“建成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
由上可知,奥林匹克理想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这是一种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国界的社会大同的理想。当然,理想与现实并非完全统一,但是,奥林匹克理想确实是一种崇高的理想。用顾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中的说辞,奥林匹克理想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没有“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理想能产生力量,理想能促使人们奋斗,理想能催促社会不断进步。
(三)奥林匹克精神
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宪章》中关于“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可以看出,《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顾拜旦在1936年的一次演讲中也对奥林匹克精神做出过自己的阐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最基本的特点是贯穿其中的宗教精神”,“奥林匹克的第二个特点是杰出人物,精英至上”,“休战思想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基本特点”。综上,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述奥林匹克精神。
(1)宗教精神——超越阶级与政治的世界大同精神。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的理想是一种世界性的没有歧视、民主的、公平竞争的人类大同的理想,所以,它应是完全独立的。因此,从一开始它就不允许任何来自政治、经济或社会的因素对其进行干涉,而且,“它必须寻求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的支持,这就是有信仰的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社会群体,其模式便是宗教”。古奥林匹克运动会怀着对宙斯大神的无限崇敬而举行的祭奠仪式启发了顾拜旦,为此,他在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保留了一些古奥运会的元素,如“圣火”的取法与传递(图3-2、图3-3);同时,他又结合现代国家与民族意识,设想“运动员可以在他们自己国家的旗帜前,同时也面对其他国家的旗帜庄严宣誓”并与现代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他所理解的“宗教体育的思想”。这种古代宗教神灵思想与现代爱国思想的结合,就是顾拜旦的宗教精神。他希望用这样的宗教精神来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超越阶级与政治的影响的目的,同时体现古奥运会和平、爱国的思想。为此,他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奥委会,并规定其主要职责是用其忠诚和献身精神来保证奥林匹克理想的实现。当然,这仅仅是顾拜旦的一厢情愿,而现实是体育运动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
图3-2 奥运会圣火的传递
图3-3 萨马兰奇与何振梁欣赏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精英精神——培养社会精英。“精英至上”,就是号召人们崇拜精英,学习精英,勇于克服困难,勇于超越自己,勇敢面对社会与自然的挑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不断提高自己与发展自己。人类必须勇于超越。这与顾拜旦经常强调的“骑士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精英精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人们要勇于奋斗,不但要向精英学习,而且要有超越精英的决心与信心。为了奥林匹克理想,为了人类进步,为了自己的发展,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挑战精英,生命不息,拼搏不止,通过公平竞争达到超越自己、超越精英,人人成为社会精英的目的。图3-4就显示了接力运动员的风采与奋力拼搏的精神。
图3-4 奥林匹克精神
(3)公平精神——灌输公平竞争的社会原则。社会要进步,就必须有竞争。但是,如何竞争,却是人类应深刻思考的话题。奥林匹克运动是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形式。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对抗与竞赛。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制定一系列规则约束运动员的行为,进行公平竞争,既避免对运动员身体不必要的伤害,又使运动员的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同时,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社会竞争意识与公平竞争准则的教育。所以,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基础上的竞争才有意义。公平竞争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通过运动,让运动员与观众学习如何在社会竞争中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竞争,既要向优胜者学习,也要向那些面对比自己强的对手也敢于奋斗与竞争的“失败者”学习;既体会在社会竞争中胜利的喜悦,也体会在竞争中失败的滋味。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也是公平竞争的应有之义。
(4)和平、相互理解与团结友谊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不同文化间的各种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来自世界各个不同地方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观众生着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的服装,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会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种族的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冲突而强化。差异就会产生矛盾,矛盾就可能引发冲突。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公正对待和理解,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新的世界大同文化氛围——奥林匹克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可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人们看到的不是因为文化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而是全人类在同一种文化(奥林匹克文化)下的公平竞争;同时,人们也会看到全世界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动因。所以,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既有相同的文化内容,又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由此,促使人们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文化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实现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歧视的社会,培养人们之间真诚的理解、合作和友谊、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的国际文化环境。当然,这也是对古奥运会和平、休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与超越。
(四)奥林匹克活动形式
如何把奥林匹克精神贯穿于社会活动中去,这就要通过奥林匹克活动去实现。一般地说,奥林匹克活动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两种形式。
奥林匹克运动是指一般的体育活动。一般而言,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运动是对大众而言的,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运动水平高低,面向社会的所有阶层,旨在动员所有的人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学习奥林匹克精神,体验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会公平竞争的社会法则。其目标不是少数人去竞争金牌,而是为所有的人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包括一切运动和竞技项目。在这里,体现的就是“参与原则”与“友谊原则”。“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项原则。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精神与教育。“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一位主教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时,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后来,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时也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原则。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广交朋友,促进了解,联络感情,交出友谊,进而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实现世界大同。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奥林匹克的另一种活动形式,这是一种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竞技活动。奥运会期间,全世界所有的顶级选手都来到同一舞台竞技,展示世界最高水准的体育竞技。奥运会是对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运动员而言的,旨在检验与展示4年来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其中也包括体育科技的发展水平。运动员来这里的目标是夺取奖牌,展示水平,当然,也包括互相学习与共同进步。这里体现的是奋斗原则、竞争原则与公平原则。
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当然也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要竞争,就必须去奋斗。没有奋斗,当然也就不会有竞争。所以,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而竞争原则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倡导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活动。人类在竞争中,勇于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另外,各项竞技运动成绩和运动记录,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部分社会文化的积累、更新和创造过程中,奥运会起了重要作用。
公正原则是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社会竞争必须有所规范,竞争才是有意义的,才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所大学校,就必须教育所有参与者遵守社会竞争的基本准则,这就是公正原则。公正原则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极大魅力与教育意义。
强调奥运会的竞争原则,并不是说奥运会就没有友谊,不讲友谊。恰恰相反,奥运会就是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公正竞争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来增进友谊与团结的。如果没有奥运会这样一个竞技、交流的平台,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如何能够齐聚一堂、同台竞技,相互了解与学习呢?竞争过程中的了解、学习,也是友谊的体现与实现过程。
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保证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现,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实践。
(五)奥林匹克格言或口号
奥林匹克格言有两种:“更快、更高、更强”与“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亨利·马丁·狄东提出的。1891年他在巴黎创办了一所体育学校。1895年他把上述格言作为该校的校训。顾拜旦对此非常赞赏,也得到当时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称道。后经顾拜旦提议,并在1913年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批准,将上述格言正式写入《奥林匹克宪章》。1920年在第6次国际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把“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构成部分的决定,这一格言便正式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
“更快、更高、更强”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与不畏困难、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奥林匹克的奋斗原则与竞争原则。对于运动员来讲,格言有两层意义:在运动场上,面对强手,发扬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直面胜利;在生活中,对自己则应永不满足,要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
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奥林匹克新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新格言是针对奥运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言的,例如,兴奋剂问题、黑哨问题等。“更干净”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言的,体现了人类弘扬体育道德规范的坚定信念和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的决心;“更人性”则体现了对至高无上的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奥林匹克运动就是要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得到完美的体现和高扬;“更团结”是人类对奥林匹克和平理想的深切呼唤,寄予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在新世纪以更加空前的团结去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顾拜旦本人在推崇“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又大力主张把“团结、和平、进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标。“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现今已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世界体坛的宗旨,而且是全人类所需要、向往和追求的共同目标。奥林匹克新格言体现了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以人为本、公平竞争和文明、团结、进步的意义。
奥林匹克还有一个格言是“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甚至还产生过“更快、更高、更强”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争论。何振梁先生指出,新版本的《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奥林匹克格言只有一个——“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运动主张辩证地看待参与与取胜的关系,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取胜,所以参与是基础,我觉得参与的目的就是为取胜,就是要怀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去奋进,这才是真正的参与。
对于“参与”与“取胜”,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这就是参与适用于所有奥林匹克运动,参与是为了锻炼身体,为了学习,为了友谊,为了团结;而“取胜”则只适用于奥运会等竞技场地,在竞技场上就是要抱着取胜的目标去奋力拼搏。参与奥运会等奥林匹克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交流与学习,为了友谊与世界和平,另一方面当然为获取奖牌,去展示自己的身体风采,去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可以看出,对于奥林匹克的三个格言,实际是从不同侧面来说明不同的目的。同时,通过以上分析,显然,“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是由针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一个理想。事实上,无论是古奥运会还是现代奥运会,“干净”(主要是公平竞争)、人性(主要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团结都是其奋斗理想或目标。所以,它并不适宜于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也需要“参与”,但它更需要的是激励人们去奋斗、去拼搏、去提高、去发展。“干净”——公平竞争应是为了保证“更快、更高、更强”。只有在拼搏与奋斗中的“干净、人性、团结”才是奥林匹克运动所需要的。
另外,“更快、更高、更强”的含义不仅仅是为了“奖牌”。“奖牌”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但这不是奥林匹克格言的全部意义。“更快、更高、更强”体现的是奥林匹克的一种奋斗、拼搏的精神,是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面对一切竞争对手,去竞争、去奋斗,并争取胜利。所以,不能把“更快、更高、更强”理解为仅仅是“争取奖牌”。参加奥运会应当去争取奖牌,更应该通过奥运活动学习拼搏、奋斗与公平竞争的精神,这才是“更快、更高、更强”格言的真谛。
所以,对于奥林匹克格言,这里没有绝对的谁是更适合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场景去做不同的理解与实践。但是,总体上说,“更快、更高、更强”应当是更适合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