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手术疗法
第一章 鼓膜切开术和置管术
由于抗生素的不断增新和广泛应用,大部分急性中耳炎得已治愈。但亦有相当一部分病儿的鼓室积脓,临床经过严重,如不及时引流,则病情恶化,倘能及时切开鼓膜,放出脓液,既可改善病情,又能预防严重后患。
及时切排鼓室积脓,伤口很快愈合,听力迅速得到改善或恢复。
鼓膜切开术的适应证
(1)耳痛剧烈,鼓膜红肿膨出且伴头痛、高热者,特别是在痉挛出现时。
(2)上述症状虽轻微,但有迷路或脑膜刺激症状者。
(3)鼓膜穿孔引流不畅,热不退,头痛等症状不见改善者。
(4)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小儿,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可疑中耳炎并发现鼓膜光泽消失等改变者,也宜行切开鼓膜。
(5)经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后,局部和全身症状不见好转者。
(6)分泌性或卡他性中耳炎时行鼓膜切排积液或置放引流管(图1-1(1)(2))。
图1-1 鼓膜切开术和置管术
手术方法
1.麻醉 通常用2%丁卡因肾上腺素液、加薄荷(结晶体)各0.5 g、石炭酸结晶体0.3 g,混合制成的麻醉液,进行鼓膜表面麻醉。先用乙醇清拭消毒外耳道,务使麻醉棉条接触鼓膜,经5分钟后取出。小儿吵闹不安者可在无麻醉或全麻条件下切开。
2.操作方法 一般取卧位,由助手固定头位,患耳朝上。也可在坐位条件下进行。轻轻放入大口耳镜(可在手术放大镜或显微镜耳内镜配合下施术),右手持刀,要求动作迅速熟练。通常以切开鼓膜最膨出点为宜。一般选切鼓膜紧张部后下区,其优点有三:① 鼓室前部因与咽鼓管直接交通无需切开也有良好的引流道;② 此区无重要结构,不易损伤鼓室内壁,危险性很小;③ 按重心规律,炎性积液多聚该处。切时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意外。
3.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效果 按正规操作不会发生任何并发症。如切开位置不当或过深,有时可损伤位置异常的颈静脉球,发生出血。可行填塞压迫止血。偶或切断鼓索神经。切破外耳道后上壁皮肤,未切穿鼓膜,切口不大,引流不畅,常见于初学人员。
切开后立见脓或血性液等流出,说明施术正确;如切开后数小时不见脓液等流出,或流的甚少,指出操作可能有问题。鼓室内压不高,开始可见流出少量稠脓,继之有大量黏液脓不断排出。
4.术后局部护理 置放无菌干纱条一根,浸湿后要及时更换,每当换药时均应清擦外耳道并涂油膏保护皮肤。
流脓数天或1周后,自行停止,穿孔闭合而痊愈。听力恢复。待鼻部及鼓室炎症消失后,可行咽鼓管吹张术。
切开鼓膜置放引流管者,待耳干后再取出引流管。
经切口或引流管可定期注入抗生素、激素、糜蛋白酶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