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栽培技术
1.品种
生产中大面积栽培的人参,仍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群体,但由于我国栽培人参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已形成了一些优良的农家品种。
(1)大马牙。叶卵形,叶端渐尖,叶基楔形;茎基部扁,有粗棱,近地面处呈紫色;果红色;主根粗短,有腿的很少,须根多,根皮黄白色,纹浅;芦头短粗,芦碗数少,肩头齐。生长较快,产量较高,抗病力较强,但体形较差。
(2)二马牙。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端渐尖,叶基楔形;茎与大马牙相似;果红色;主根比大马牙稍粗且较长,腿明显;芦头较长,肩头尖。体形较美,产量稍次。
(3)圆膀圆芦。叶倒卵形,叶端骤凸,叶基歪斜或渐狭;茎多为圆形;果红色;主根长而圆,丰满,近肩处圆柱形,根皮黄白色,纹较深;芦头长而圆,芦碗较明显。体形美,有所谓“圆膀圆芦,紧皮细纹,体灵芦长,须带珍珠”的美誉。但生长较慢,产量较低。
(4)长脖。又名线芦,叶长卵形,叶端骤凸,叶基渐狭;茎多细棱,茎近地面处多为青紫色或青灰色;果红色;芦头细长,横纹较深,芦碗清楚;主根细小,类似野生人参体形,有腿,根皮黄色或褐色,纹深。体形较美,产量低。
(5)黄果人参。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59年在吉林省抚松县第一国营参场的人参栽培田中发现了1株绿茎黄果人参,后经系统的选育和繁殖,现已初具生产规模。黄果人参与生产上普遍栽培的混合群体的红果人参相比,出苗期晚1~2天,开花期和果实的成熟期提早1~2天。单根重及产量略低于红果人参。人参总皂甙含量高于红果人参0.39%~0.44%;人参挥发油、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红果人参。因此,黄果人参是具有较高人参皂甙含量的中高产品种,但尚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
2.选地与整地
(1)选地。不同的栽参用地,在选地上有所不同。
林地栽参:是我国传统栽培人参的用地方式,常出现毁坏森林的现象。建国以来,逐步推行了林下栽参,把参业和林业结合起来,不伐林,减少水土流失;不搭荫棚,节材省工,降低成本;还培育了树林,增加了林业资源。要选择腐殖质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不宜栽参;生长杨树、柳树的土地,阴湿积水,也不宜选作栽参地。选作栽参的林地,坡度不能超过20°。将林下的杂灌、野草砍割干净,俗称“伐场子”。在栽参前一年秋季翻土,并将林下(地内)的残余树根刨出,用生黄土填平掘坑并踏实。
农田栽参:或称熟土栽参,即利用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或宅旁的菜园地栽参,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要通过种植绿肥,多施有机肥加以改造。菜园地虽土壤肥沃,但病虫害较重,要对土壤进行严格的消毒。还应注意,凡种过茄科蔬菜的地不宜栽参。
老参地栽参:人参忌连作,种过一茬人参的地俗称老参地。过去一般认为,老参地需休闲60年后,才能再栽人参。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利用绿肥作物紫穗槐、胡枝子、苏子、沙打旺等轮作,绿肥生长4年,翻压休闲1年,第五年再栽参,人参长势良好,生长健壮,与新林土栽参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只要措施得当,老参地是可以缩短在10年以内再利用的。这有利于逐步实现栽参的产业化和科学化。
总之,栽参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农田和老参地栽参,必须增施有机肥作基肥,进行土壤消毒。
(2)翻土整地和土壤消毒。栽参的前一年进行翻地,使土壤充分风化。翻地深度,以翻起腐殖质层或熟土层即可,避免翻起生黄底土,一般深15厘米以上。熟土或土壤肥力较低的林地,要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作基肥,可每平方米施入腐熟猪、牛等厩肥15~30千克,与土壤拌匀后翻入土中;在播种或移植前,还可配施尿素35克,过磷酸钙100克,硫酸钾70克,与畦土拌匀。熟土和老参地,需在整地时,每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克,或多菌买50克,或甲基托布津25克,或五氯硝基苯8~15克拌细土,均匀撒于土表,翻耙入土,进行土壤消毒。在播种或移栽前5天,每平方米参床用瑞毒霉或甲霜灵锰锌10~15克拌土,施于床,或用40%多菌灵1000倍液,喷于作好的畦面进行土壤消毒。也可在播种或移栽前半月,将畦土耙松,按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5千克,浇在畦土上,用薄膜覆盖4~6天,揭开覆盖物,再耙松畦土,待药物挥发后使用。地下害虫多的田块,可每平方米用3%米尔乐颗粒剂1.5~2克于播种或移栽前7~10天撒施畦面。
3.作畦、搭棚
翻土以后,根据地形划定畦向和棚向。因各地气候不同,畦向和棚向的确定也不相同,如东北产区人参畦多为南北走向,棚为东北向,使棚的前檐朝东或东北,即所谓东北阳,早晨的阳光由东或东北射入畦内,称之为“露水畦”。较寒冷的地区光照时间要适当延长,东阳合适;北京地区采用北阳,棚下光照为露天光照的18%左右,不能高于30%;南方山区则应根据不同海拔高度有所选择,海拔较低的地区可选择阴坡或半阴坡搭棚栽参;海拔较高的地区则可选择半阳坡搭棚栽参。总之,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北阳、东阳、东南阳或西北阳。以整日畦内保持约8小时左右无日光照射即可。
(1)作畦。畦向确定后,按畦高20~30厘米,畦面宽100~13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一般长20~30米为宜。两畦间作业走道宽50厘米以上。在作畦时,最好能用建筑用筛砂的铁筛将畦土过筛一遍。
(2)搭荫棚。人参需光,但怕暴晒和直射光;喜湿,又怕暴雨袭击与积水;需要搭棚遮荫和防大雨。
搭棚时间。应根据播种与移植的要求,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搭好。如果是播催了芽的种子,应于播后3~4天内搭棚;播未催芽种子,可在出苗前搭棚;秋播或秋植,可在翌年4月出苗前搭棚;春植,则应将棚搭好后再移栽。不论何时搭棚,都要在整地碎土作业时,将立柱埋好,入土深达50厘米左右,要埋牢固。
棚架种类。①偏棚:又叫一面坡棚,为传统的搭棚方式,棚的高低依参龄大小和当地的气候情况而定,一般一至三年生参,荫棚前檐高1米,后檐高0.67米;四年生以上的参棚,前檐高1.1~1.2米,后檐高0.8~0.87米,前檐与后檐一般相差33厘米。②人字棚:适用于多畦遮荫,并排设3行立柱,中行立柱高1.2~1.5米,两侧行立柱高1~1.2米,整个棚架呈屋脊形。③凸形棚:又叫拱棚,可用4米长的小圆竹或树条,弯成弓形,两端分别插入畦两边,每隔1米远插一根,弓顶距地面高1.2米左右。
荫蔽方式。①全荫棚:多覆盖在偏棚上,覆盖严密,棚顶部不透光,只能让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的阳光斜射入棚,但棚内光太弱,影响了人参的光合及产量,不过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南方山区,用全荫棚,有助于防止高温、强光和紫外线对人参生育的不良影响,也还是可用的。②单透棚:用双层苇帘或竹帘,帘的透度(苇把或竹片等编织物∶缝隙)一般为2∶4~6,两片帘之间夹薄膜,透光而不透雨,故称单透光棚,相对照度约20%~30%。上午9时以后至下午2时以前,仍能受到一定程度的直射光照,提高了人参的光合作用强度。③双透棚:用苇把、竹片、树枝或作物秸秆等编织而成的遮荫帘,苇把、竹片等,宽1~1.5厘米,隙缝0.5~1厘米(不可超过1厘米),既透光又透雨,采光效果比较好,但在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防雨调光。
4.育苗
人参多用种子繁殖。
(1)选种。每年6月,选择植株粗壮、无病虫害的四年生以上的参株,于果实膨大时,将花序中的小果摘除,使留下的果实得到充足的养分。果实采收后,将种子搓洗出,选择子粒大而充实饱满,色白而无病斑和无黑、黄、褐色的种子播种。如准备贮藏,将种子洗净后,阴干即可。
(2)种子消毒。上年采收经贮藏的种子,先用清水浸泡36~48小时,晾干水气后,进行消毒处理;当年采的种子,淘洗干净,适当晾晒后,消毒。消毒方法是种子与细沙的比例为1∶3(体积比),用种子重量0.5%的福美砷、敌菌灵或五氯硝基苯拌入细沙,然后将种子与细沙混合,沙的湿度以捏之成团,触之即散为宜。也可用50%代森锰锌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或1%福尔马林浸种13分钟后,再进行催芽处理。
(3)催芽。人参种子有胚后熟的特性,在自然状况下,一般要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才能发芽出苗,而且发芽率低,出苗不齐。可采取以下方法催芽。
室外催芽:6~7月份,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建催芽坑,坑的大小视种子多少而定,坑的四壁压实,底部铺约5厘米厚略粗的沙子,并用敌菌灵或五氯硝基苯200倍喷洒消毒。然后将混合好的种子放入坑内,堆放厚度10~15厘米,上面再盖厚约5厘米的生土,保持25%~30%的湿度,坑上架设凸形塑料棚,要经常检查温、湿度变化情况,每隔7~10天翻种一次,发现有霉变种子,可以取出适当晾晒或用0.5%的高锰酸钾药液消毒后,再放入坑内。若1个月以内出现霉烂,属种子质量问题;1个月以后出现霉变或霉块状,属催芽的技术问题,多因湿度过大造成,经90~110天,种子逐渐裂口。此时要注意调查种子的裂口率和胚率(胚长与胚乳长的百分比),要掌握在进入冬季0℃以下的低温时,种子的裂口率达到95%以上,胚率达到90%~95%,春季播种后出苗率和成苗率都高。如果进入冬季低温之前胚率在65%以下或达到100%,也都会影响出苗和成苗。所以,要随时注意采取相应的有效调控措施,保证催芽顺利进行。
室内催芽:以2/3的腐殖土与1/3的沙混合均匀,湿度同前,然后将种子与混合好的土、沙按1∶3的比例拌匀后,装入木箱,盖13~17厘米厚的腐殖土,置于能控温的室内,温度从20℃到10℃,由高到低,待种子95%裂口后,降至0~5℃低温贮藏,进行生理后熟期,播种。
应用植物激素催芽:催芽时,首先用1×104赤霉素浸泡人参种子24小时,然后埋入湿沙中,可使形态后熟期缩短到1~2个月。然后采用激动素7.5×105,处理96小时,或1×104~2×104处理24小时,浸泡完成形态后熟的种子,可使生理后熟时间平均缩短1/2。这就可根据不同的播种期来进行种子催芽。也可用赤霉素2×104+激动素2×105+乙烯利5×104,浸泡24小时,埋于湿沙中,约80天完成形态后熟,种子裂口率达90%以上,胚率达83%以上,此时再进行低温处理,即能使种子顺利发芽。用激素处理过的种子,在埋入湿沙后,要经常检查,防止水分过干、过湿和种子霉变。
(4)播种。春、夏、秋均可播种,以春播最好,当日平均气温达10℃时,耙松并平整床面,即可进行播种。按行距5厘米,株距3.3厘米点播,每平方米用种45克;也可按5~7厘米行距开浅沟条播,每平方米用种45~50克。播后,覆土约7厘米。在出苗前要搭设好遮荫棚。
5.移栽
(1)确定栽培制。我国长期以来多采用“3、3”或“3、2、3”栽培制:即苗田3年,本田3年;或苗田3年,第一次移栽本田2年,再第二次移栽3年。“3、2、3”制移栽法,花工多,浪费土地和棚材,也不利人参的正常生育,应积极推广直播法、少移和早移栽培法。气候温暖、土壤湿润、年生长期长的人参产区,可采取“1、5”制;气候冷凉、土壤干旱、年生长期短的人参产区,可采取“2、4”制或“3、3”制。
(2)移栽季节。春植于3月下旬至4月份,在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以上,越冬芽萌动前进行;秋植,在9月下旬至10月份土壤结冻前栽下即可,一般来说,以秋栽较好,翌春出苗早,长势较壮,生长期较长,但栽后必须注意防寒。
(3)选苗分级和参苗消毒。在栽参前,将病株选出,并将同一年生的参根,按越冬芽及参根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分级栽植。栽前用1∶1∶80波尔多液或12%绿乳铜500倍液浸参根10分钟,或以咪唑霉400倍液浸15分钟,或10%的蒜汁浸4小时消毒,注意不要浸泡芦头。晾干水滴后栽植。
(4)栽植方法。
平栽。将参栽横摆在畦厢上,2~3人作业,前面摆参,后面接着覆土,工效较高,适合高纬度、高海拔、气候冷凉湿润、土壤保水性好、不易出现干旱的地方。
斜栽。将参倾斜30°~45°栽于土中。一、二年生及三年生小栽子适宜斜栽,可适度覆土,有利越冬芽萌发出土和根系吸水抗旱。栽植时,要注意将人参芽苞向上摆放,栽后,出苗率高,茎基直立,生长快,健壮;栽时芽苞向下摆放的,茎基呈弯曲状态生长,有的下弯后再返向地面,延长了小苗出土时间,出苗晚,出苗率低,植株生活力差,据刘云章等试验,栽植时芽苞向下摆放的较向上摆放的,少出苗近10%,茎矮4.5厘米,花轴短2厘米,叶片短0.9厘米,叶片窄0.4厘米。
(5)栽植密度。一年生参栽,行距15~20厘米,株距5~6厘米,每平方米栽83~133株;二年生参栽,行距20厘米,株距6~7厘米,每平方米栽71~83株;三年生参栽,行距20~25厘米,株距6~8厘米,每平方米栽50~83株。各年生参根都要根据参根的等级,一级栽植稀,二级栽植稍密,三级可更密些。栽后覆土3~9厘米,小栽子覆土稍浅,大栽子覆土稍深;林地、土质疏松,覆土可深些;熟土、土质较黏结的,覆土适当浅些。栽后,畦面盖防寒草或防寒土,保持土壤疏松、湿润,防止雨水冲刷。
6.田间管理
(1)调节光照。人参叶片的光合能力,受温度条件及参龄大小的影响,当温度较低时,要求较强的光照,温度较高时,要求较弱的光照。因此,应根据不同栽培地区的温度条件来确定,并根据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加以调节,例如在使用单透棚时,4~5月份只需覆一层膜,6月份覆一层膜加一层帘,7月份两层帘夹一层膜,8月份一层膜加一层帘,9月份又只需覆一层膜了。覆盖全荫棚和双透棚的,也应根据不同季节,增添覆盖物或拉稀覆盖物来调节光照。夏季阳光强烈时,还可以在参畦的周围插上树枝(俗称插花),或在荫棚的前后与侧面挂草帘,防暴晒。人参幼苗期不耐强光,3年参龄的人参光合能力提高很快,6年参龄的人参光合能力开始衰减。因此,生产上还应随参龄的变化调整荫棚的透光度。人参生长向阳性较强,每年生长季节,畦边缘2~3行参株,多向畦外倾斜生长,应注意扶苗培土,使植株直立或向内生长,免受强光和大雨危害。总之,人参生长期的调光,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和人参的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合理调控,既保证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人参光合效率,又要防止光照过强,烧灼叶片,影响人参生长。
(2)畦面覆盖。参苗展叶后,畦面覆盖7厘米左右厚的树叶或稻草、麦草等,以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和被雨水冲刷,并抑制杂草滋生。翌年开春后要将覆叶撤除,以免影响出苗,待展叶后再覆盖,每年如此进行,直到收获。
(3)晒畦。每年春季和秋末,可把荫棚揭开进行晒畦,以增高地温和杀死病菌,特别是地势较低、潮湿、阴暗的畦,更应多晒。出现霜冻和降雨,则应立即盖上。
(4)松土除草。人参松土次数宜少,要浅锄,以免损伤参根,传播病菌。一般只能在出苗前、土壤板结、畦面杂草较多的情况下,适时进行。
(5)防旱排涝。调节土壤水分,是人参栽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多雨季节和南方多雨山区,要开好排水沟,使水流通畅,勿使雨水浸入参畦。在旱季和北方少雨地区,则应注意防旱保墒,特别要注意防春旱和秋旱,春旱会影响人参整年的生长发育,秋旱则会影响人参根部积存养分。应尽量利用天然的降雨和露水防旱,叫放雨和放露。放雨,就是在降雨时(降大雨时不可)将全荫棚和单透棚揭开,让雨水落入畦面,以土壤渗透为度,不可放得太多,而且必须掌握好温差,春季放雨,要在下雨后2~4小时才能揭开荫棚,夏秋季,要在降雨半天后再揭开荫棚,使地温、气温、水温基本一致,以免温差太大,损害人参。放露,就是在夏季晴天的晚上,把荫棚揭开,翌晨5~6时再盖上,使人参叶片可以吸收到露水。
(6)施肥。栽培人参的土地,都较肥沃,一般不需追肥,更不能过多的施用化学氮肥,否则,会影响人参的生育、产量和质量。但据兰进等试验,施用微肥,可以调控人参生理过程,促进人参生长发育。可每平方米施硫酸锌3克作基肥,两年后起参时调查,增产21.58%,氨基酸总量增加18.9%,总皂甙含量增加1.39%。每平方米施硫酸锰3克作基肥,两年后起参时调查,增产5.97%,氨基酸总量增加14.38%,总皂甙含量增加5.56%。还可用稀土浸种、浸参根和叶面喷施,用3×104稀土溶液浸种,一年生参根平均单株重增加12%。用0.05%稀土溶液在栽前浸根半小时,增产26.28%,氨基酸总量增加7.71%,总皂甙含量与对照相同。用0.03%稀土溶液喷施人参叶面,一至三年生参增产10.7%~25.9%。四至五年生人参产籽率提高84.6%,参籽早熟4~5天;增产12.56%。
(7)科学使用生长调节剂。据吉林省靖宇县镇郊林场参场和辽宁省清源县英额门参场等单位试验:用3×103B9溶液喷施三至五年生人参植株,从5月份起每月一次,共喷4次,可促使人参根增重10%~40%,用45克人参增长素溶于10千克水,可喷施60平方米,在人参展叶期喷在茎叶上,一般参园喷1次,旺长参园喷2次,增产19.42%。用人参幼苗增根剂1000倍液,在一、二年生人参幼苗展叶期喷施,可生产出优质大苗,能提前1年移栽,平均根重增加60.71%。
(8)摘蕾。对二年生、四年生、六年生及不留种的五年生人参园(一般五年生人参留种),应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掐去花梗。
(9)越冬管理。在秋末,人参地上部分枯萎后,土壤封冻前,清除地面残枝、落叶,盖土7~10厘米,并覆盖树叶、稻草、麦草等,保温保墒,翌春出苗前撤除。在初春时,也要注意防冻,如果天气骤变,未出苗的,在畦上仍需覆盖草帘,已出苗的,则应在棚架周围挂草帘防寒。还应注意清除积雪,防止雪水渗入畦土中,引起根部腐烂。
7.病虫鼠害及其防治
(1)立枯病。春季幼苗未出土时发病,发生在距表土约3~5厘米的干湿土交界处的地下茎部,苗不能出土;出土后的幼苗发病,大多在近地面的茎部表现黄褐色,软腐,缢缩变细,使地上部茎倒伏,造成大片死亡。三年生以上植株受害后,病茎呈撕裂状。当土下5厘米温度为15.4~16.7℃,土壤含水量27.3%~32.6%,立枯病蔓延极为迅速。防治方法:①播种和移栽前,进行种子、参栽和畦床土壤消毒(已于前述)。②春季遮帘前,用98%恶霉灵300倍液(或加甲霜灵)喷施床面,若床土干旱,要接雨,使药渗入土层。③发病初期,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挖除病土,撒生石灰消毒,再用600倍百菌清或500倍高枯灵防治;也可用40%立枯灵200倍液,或50%利克菌,或45%复方百菌清,或70%土菌消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喷浇床面,以渗入土层4~6厘米为度。控制病害蔓延;用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浇灌,也可起到灭菌保苗的作用。
(2)猝倒病。苗期病害,土壤湿度过大,棚内通风透气不良,易发生此病。多发生在近地表处的参苗茎部,像热水烫过一样,成暗褐色,病部缢缩软腐,苗即倒伏死亡。防治方法:①松土,并在畦面撒干草木灰吸湿,降低土壤水分。②调节荫棚,增加棚内通风透光,降低湿度。③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在病区喷12%绿乳铜600~1000倍液,或600~800倍百菌清、多菌灵液,喷到参苗根部。也可浇灌65%代森铵500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2.2%普力克400倍液,控制病情蔓延。
(3)黑斑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人参的芦头、茎、叶、果实及根皆可发生。芦头染病后,初呈水渍状,后渐变成黑褐色腐烂;叶染病后,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或暗褐色病斑,病斑常汇合在一起,致使叶片枯萎脱落;茎上病斑初为淡黄色条斑,后逐渐上下扩展,使茎秆折倒枯死;果实、种子受害时,表面产生棕色斑点,逐渐干瘪;根部发病,初呈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变黑褐色腐烂。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较重,阴雨多,空气湿度大,气候温暖,光照过强,有利于该病蔓延。防治方法:①播种和移栽前,进行种子、种栽和畦土消毒。②拔除病株烧毁。③参园不能建在低洼积水地,要求土壤排水、透水良好。④注意调节光照。荫棚的透缝以不大于1厘米为宜;畦面的覆叶要覆盖均匀。⑤早春用100mg/kg多抗霉素或1%硫酸铜,对参畦及参棚进行全面消毒。⑥发病初期,特别是进入雨季后,用12%绿乳铜500倍液(也可用1∶1∶120波尔多液)或敌菌灵500倍液,或代森锌锰800~1000倍液,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80%大生600倍液,或味唑霉4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喷3~5次。
(4)疫病。是人参地上部和根部常见的主要病害,发生较普遍,雨季,特别是林下栽参和全荫棚漏雨之处,发生较重。发病时,叶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大斑,迅速扩展到全叶,致使叶片萎蔫;茎及叶柄受害后,呈水渍状暗绿色凹陷纵长斑,严重时,造成地上部倒伏;根部受害,病根呈淡黄褐色软腐。据研究,气温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98%以上,有利该病的发生和扩展。防治方法:①增加荫棚的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注意参畦土壤的排水透气;②栽参园地要在夏天多次翻耕暴晒,不能选用前作为茄科作物的农田。③秋季要及时清除畦床上面的枯死茎叶。④在进行松土除草等田间管理作业和起挖参根时,不要损伤参根。⑤发病后可用瑞毒霉6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500倍液、代森锰锌500倍液、乙磷铝5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40%代森铵10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交替使用,均匀喷布植株和畦土上,7~10天喷一次,喷3~5次有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5)锈腐病。主要危害人参的根、芦头及茎基部,是发生较普遍的人参根病,感染此病的人参,地下各部呈黄褐色至铁锈色病斑,发病重的,可导致根部干腐,植株倒伏死亡。主要是带菌的土壤和参栽传播病害,参根伤口极易发病,土壤湿度大时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对参栽要进行严格挑选,避免用带病及带伤的参栽。②栽前进行种栽及土壤消毒。③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水。④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灌病区。
(6)斑点病。在阴雨连绵时发病较重,发病时,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黄褐色斑,在花梗和茎上出现暗褐色长斑,病斑在空气湿度大时,长出暗绿色绒毛状物,常造成早期落叶。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死株。②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12%绿乳铜600~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4次。雨季还可增喷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
(7)菌核病。发生不普遍,以四年生以上参根发生较重,一旦发病,根很快烂掉,仅剩参皮,损失比较严重。人参出苗前后的早春低温、多湿地块易发病。菌核由灰色变为黑色,有如菜籽。防治方法:①防止参畦低洼、冷凉或积水。②及时挖除病株。③发病初期,每10平方米用22%克菌灵可湿性粉剂2.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克,或40%菌核净1.5克,对水1.05千克,喷植株中、下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8)炭疽病。常发生在7月气温比较高时,危害人参叶片,病斑近圆形,黄褐色,后期在病斑表面长出灰黑色的霉斑,干旱时,病斑质脆,易破裂穿孔,多雨时易腐烂。病菌可在病叶上越冬。防治方法:①冬季做好参园清洁,清除枯枝落叶,对参畦及参棚进行全面消毒(如前述)。②染病后喷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60%退菌特600~800倍液,也可用80%炭疽福美或60%克菌丹。5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大生M—45600倍液,晴菌唑5000倍液,三唑铜500倍液,太盛600~800倍液,安泰生400~600倍液。
(9)红皮病。是我国人参主要产区长白山区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长白山溶岩台地的白浆土上,土壤持水量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罹病参株除根系周皮变红外,茎、叶、花、果实形态及株高等与健株无显著差异。病根刚从土中取出时,呈黄褐色,水洗后变成红褐色,病斑呈不规则状,仅限周皮组织,不凹陷,病斑上常有纵裂,无腐烂或特殊气味。发病植株在田间呈均匀分布,没有由发病中心向周围逐步扩展蔓延过程。因此,为生理性病害。病参内在质量严重下降,总皂甙含量比健根减少11.33%,总氨基酸含量,病参根比健参根减少19.8%,必需氨基酸减少9.7%;而对人体有毒的铝元素含量却显著增加。使人参商品等级下降2~3级,影响人参商品的销路和市场信誉,给生产厂家和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措施:①栽参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暗棕壤和沙壤土。②栽参土壤翻耕后,要经过一冬一夏的休闲与暴晒,促使土壤熟化和有机质分解。③清沟排渍和松土,增强土壤通气透水性。④施石灰,增加土壤钙、镁含量,提高土壤pH值,使铝浓度下降。
(10)蛴螬。在成虫盛期,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洒参园附近的树木和农作物,在幼虫低龄阶段,用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或50%辛硫磷15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灌根。
(11)蝼蛄。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15毫升,拌入煮好的粟谷或炒香的豆饼、麦麸、米糠300~500克,在蝼蛄活动盛期,于傍晚施于参株附近诱杀,每平方米用毒饵5~7克即可。也可用辛硫磷1500倍液灌根。
(12)金针虫。在幼虫危害活动盛期,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或碎草30份十敌百虫1份拌匀,或1千克敌百虫拌炒熟麦麸20千克诱杀;或用50%辛硫磷20毫升拌细土3000克,每平方米用药土50~70克开沟或穴施。
(13)地老虎。在幼虫低龄阶段,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50%一嗪农1000倍液喷雾。在幼虫高龄阶段,可以用这三种药液灌根。也可以用切碎鲜草2.5~3千克,加90%晶体敌百虫15克,拌匀,于傍晚撒于参株基部诱杀,每10平方米用配制的药草50克左右。
(14)鼠害。有松鼠、田鼠等。松鼠咬食人参种子;田鼠咬食人参根。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②毒饵诱杀。用0.5千克磷化锌,炒熟豆粉15~25千克,大油0.5千克,配成毒诱饵或0.35%杀鼠迷追踪粉、0.0375%杀鼠迷毒饵,也可用溴联苯杀鼠迷诱饵,投放于鼠经常活动的场地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