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养胃方(孔国辉方)
【药物组成】厚朴13g,苍术13g,陈皮13g,莱菔子13g,白芍16g,黄芪28g,地龙13g,当归17g,川芎13g,丹参16g,甘草6g。
【用法用量】药用水浸泡半小时,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养阴清热,化瘀养胃。适用于腹胀胸闷,大便无常,食纳差。
【加减应用】食纳欠佳,上方加鸡内金13g,山楂、焦三仙各16g。
【病例详解】孙某,男,41岁,2002年1月来医院就诊。
自诉食后腹胀时作1月余,伴见纳差、嗳气、吐酸,多能自行缓解,大便不畅,舌苔腻微黄,舌质淡胖,边带齿痕,脉沉弦细。曾经在门诊做B超检查提示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口服吗丁啉及木香顺气丸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此病乃中医之消化不良症,多为七情、饮食所伤造成的胃肠功能失调,因而经常规检查往往胃肠无器质性病变,此多属胃腑不降,脾胃失和。用上药治疗,7剂即愈。
【专家按语】消化不良一病其病因虽有气滞、热郁、寒凝、湿阻、血瘀、食滞、饮停、阴虚、肝火、气虚等,但其病机要点在于湿(食)、气、瘀、寒四项。因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运行,有赖于肝之疏泄,“土得木而达”。中医认为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消化不良必然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而致停食停湿,影响气机的升降而出现气滞、气逆。因此提出治消化不良四大法则:一为治气,治气者一方面要解郁疏肝,止痛行气;另一方面要注意下气降气,使胃气和降。故理气是治疗消化不良的主要治法,如《景岳全书》中所述:“消化不良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可见治气之重要。二为治湿消食,脾胃互为表里,脾胃失调常停湿停食,使中焦壅塞,气机不畅。故治湿消食之法,与行气解郁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湿食既除,气机通畅,“通则不痛”。三为治瘀,消化不良气滞者多久病者多,气滞则血瘀,久病必入络。《临证指南医案》:“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四为治寒,胃为阳土,贪凉饮冷,过服生冷寒凉,常致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而痛,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药方引自】《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