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理气药
一、杨贵妃与荔枝
历史溯源
杨贵妃是一个绝代佳人,她丰满性感,充分体现了唐朝推崇的那种雍容之美。杨贵妃是清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小字三环,始为唐玄宗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因容貌美,晓音律,善舞蹈,迎人意,被唐玄宗看中,于是授意她出家做女道士,号太真,并为寿王另娶妃子。不久,玄宗将其召入宫中,异常宠幸,正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说:“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姊妹皆显贵,堂兄杨国忠亦因此得到重用,操持朝政。
杨贵妃平生最喜食荔枝。在我国,荔枝一般生于岭南,据白居易《荔枝日序》所言,这种水果“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则香味尽去久”。岭南距杨贵妃居住的京城长安有千里之遥,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鲜荔枝,只得派人将刚摘下的荔枝,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换乘快马于当日送到京城,因此杨贵妃看到快马荡起的尘埃,知道是有人送她爱吃的荔枝来了,故喜形于色。对此,有唐朝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绝句为证。
中医观点
荔枝,又名离支、丹荔,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果实。中医认为,荔枝性味甘、酸、温,入心、脾、肝经,有补脾止泄,养肝益血,理气止痛,补心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虚久泻,妇女血虚崩漏,胃寒腹痛,气滞呃逆不止及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本草纲目》言其“补脑健身,开胃益脾”。《食疗本草》言其可“益智,健气”。《玉楸药解》言其“暖补脾精,温滋肝血”。《本草从新》言其“解烦渴,止呃逆”。
尽管荔枝有如此美味及令人称奇的滋补治疗作用,但其临床应用远不及荔枝核普遍。荔枝核为散寒祛湿上品,肝经血分良药,能行血中之气,温散经络之寒,治疗因风寒所致的疝疾、睾丸疼痛、坠胀,胃寒疼痛等。另外,荔枝壳还可治疗妇女血崩及小儿痘疮。
中医认为,荔枝甘温,热性很大,历代医家有“血热宜桂圆,血寒宜荔枝”的说法,可见血寒的人可以吃,血热的人不宜吃。若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性反应时,不适宜吃荔枝,以免加重病情。现实生活中常见有人吃荔枝后出现流鼻血的现象,就是因为荔枝性温,易助火生热的缘故。同时,恣食荔枝还可以得“荔枝病”。
荔枝病实际上是低血糖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轻则恶心、易饥饿,出冷汗,四肢无力,重则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甚至产生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抽搐,突然昏迷等表现。一旦出现荔枝病后,轻者可口服糖水,或用荔枝壳煎汤送服,一般都可缓解。重者应立即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或送医院治疗。因此,荔枝味美莫贪食,更不可让儿童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