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文学到国别区域:专业外语教学新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跨文化交际中的汉日得体表达及日语教学

王源

摘要:在言语交际中,什么样的行为被认为是恰当得体的行为,什么样的表达被称为是得体的表达,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不同。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双方语言文化中的得体表达在某些方面有很大差异,甚至完全不能接受,那么即使双方认为自己使用了恰当得体的话语也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汉日道歉及拒绝言语行为中得体表达的差异来探讨汉日得体表达规则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中应该如何掌握和运用日语的得体表达形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和摩擦,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汉日得体表达日语教学

1 引言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是遵循着自己生活中一定的社会规范来实施言语行为的,汉日不同文化环境存在各自不同的社会规范和言语表达。笔者在日本留学时经常会听到中国留学生说,很难和日本人结交为很要好的朋友。有时觉得大家是好朋友,开开玩笑,却会导致对方莫名其妙的生气。例如,有一个中国留学生觉得日本朋友最近变漂亮了,开玩笑的说了一句‘最近、きれいになったね!整形でもしたの’,结果遭到了认为是很要好的日本朋友的冷脸。此外,从内心想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正确地使用了敬语,但让日本老师觉得很奇怪的例子也不少。言语交际中的得体表达是指人与人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避免冲突,调节和维护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关系,根据具体的场面,交际对象而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人与人在进行交际时,什么样的行为被认为是恰当得体的行为,什么样的表达被认为是得体的表达,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不同。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语言文化中的得体表达在某些方面有很大差异,那么即使双方认为自己使用了恰当得体的话语也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了解在言语交际中,汉日得体表达的差异及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接触到与自己行为不同的表达时有何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2 关于“得体表达”的研究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 .H .Leech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3.(1983)在“人际修辞”的礼貌原则中列入了“得体准则”,指出“得体”是礼貌原则所包含的一种具体的规则。何兆熊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9)指出“礼貌地使用语言是得体地使用语言的一个因素,得体的语言是受社会因素制约的,因此,语言的礼貌程度也同样受到社会的制约。”李瑞华李瑞华:《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1994)同意何兆熊的观点,指出“得体”一词在汉语中的确切含义是,言行恰如其分。要言行恰如身份就必须要看对象,要注意言行的时间和场合,要注意言行的准则(包括谨慎、礼仪等),还应注意言语的表达和效果。李瑞华还提出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都是“得体”的具体表现形式。因为合作原则要求交际各方说话真实、切题、简明而不空洞,做到了这些,交际就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而礼貌原则强调说话要看对象,看场合,要恰到好处。因此说话太随便就会冒犯他人,而过于有礼又会让人感到不是讽刺就是虚伪。

此外,Brown和LevinsonBrown P, Levinson 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London: CUP, 1987.(1987)从面子的角度提出了具有普遍性原理“Politeness”(‘ポライトネス理論’),即说话者为了顾及和维护话语者双方的面子,往往会采取一系列策略手段。Brown和Levinson(1987)认为每个人有具有两个方面的面子:一是积极的面子,即希望得到别人的接受、赞同、喜爱,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二是消极的面子,即要求独立,希望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有自己选择行为的自由。交际活动中存在不少潜在的威胁面子的行为,这就需要说话者使用积极礼貌策略来维护听话者的积极面子或使用消极礼貌策略以维护听话者的消极面子。

传统的中国礼貌,得体原则有两个基本准则:1.亲近准则。亲近准则的特点是,在一定的关系网内,把对象定位定得离交际主体越近,在亲属关系坐标上的位置越高,就越礼貌、得体。在具体的使用语言过程中,选择的词语越表示亲近,所给的面子就越大,也就相应的越有礼貌、得体。2.社会关系准则。该准则的特点是,把对象在社会关系坐标上的位置定得越高,所给的面子就越大,也就越礼貌、得体。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选择抬举对方的词语,抬得越高,就越礼貌、得体。

人与人在进行交际时,什么样的行为被认为是有礼貌、得体的行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不同。本文在李瑞华(1994)的研究基础上,把为了调节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根据具体的场面,对象而使用的礼貌表达称为“得体表达”,并从言语行为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和考察汉日得体表达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3 调查的方法

3.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能够在设定的某一特定情景语境下有效的收集大量数据,因此本文以173名日语母语大学生和181名汉语母语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设定了道歉和拒绝两个场景。为了考察根据不同对象而使用的得体表达,本文又设定了交际对方分别是自己的朋友和老师。道歉场景的具体内容是“你为了写论文向对方借了一本书,可是不小心把书给弄脏了,你见到对方时怎么说?”拒绝场景的具体内容是“对方约你今天上完课一起去吃饭,你有事去不了,这时候你怎么和对方说?”

在道歉场景中,由于说话者损害了对方的东西,引起了对方在利益关系上的不均衡,需要采取各种礼貌得体的表达策略来修复双方利益关系上的不均衡。同样,在拒绝场景中,由于说话者拒绝了对方的邀请,引起对方心里的不均衡,也需要采取各种礼貌得体的策略来修复双方关系上这种不均衡。两个场面都由于某种原因给对方带来了不利,出现了双方利益关系上的不均衡,需要采取各种礼貌得体的策略来恢复双方利益关系上的不均衡。

3.2 采访调查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笔者分别对10名汉语母语者和10名日本母语者进行了采访调查,通过在相同语境下中国人遇到日本人的言语表达及日本人遇到中国人的言语表达时所产生的不同反映,来研究探讨汉日得体表达的规则及其背后产生差异的原因。

4 道歉言语行为中汉日的得体表达

在道歉场景中,根据交际对方是朋友还是老师的不同,日语母语者在语言表达和道歉用语的选择上出现了不同。而汉语母语者则在言语行为的构成成分的使用上出现了不同。下面分析的同时举出几例问卷调查中的例子。

日语母语者问卷调查中的例句:

对朋友:

1)ごめんこの前借りた本なんだけど、ちょっと汚しちゃったんだ!本当にごめんね

2)ごめん借りた本なんだけど、汚しちゃったんだ今度新しいのを買って返すから本当にごめんね

3)ごめんレポートを書くのに借りてた本なんだけど、汚しちゃって本当にごめんね

对老师:

4)申し訳ないのですがお借りしていた本を自分で不注意で汚してしまいました本当に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5)すみませんこの前お借りした本を不注意で汚してしまいました…新しいものをお返ししますせっかく貸していただいたのに、本当にすみません

6)すみませんこの間お借り本なんですけど、うっかりしていて汚してしまったんです本当に申し訳ありません

例句中“___”表示使用道歉语进行道歉,“粗斜体”表示诉说过失的内容,“蓝色字体”表示提出补偿。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考察发现,日语母语者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老师,言语行为的构成成分及顺序都相同,几乎都是使用“道歉语”先表达自己的歉意,然后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过失,最后提出补偿或再一次使用道歉语进行道歉。只是在语言表达和道歉用语的选择上出现了不同。对老师使用敬体;对朋友使用简体的表达方式。在道歉用语的选择上对老师主要使用‘すみません’或「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对朋友主要使用‘ごめん’。

汉语母语者问卷调查中的例句:

对朋友:

7)真是对不起把你的书弄脏了不好意思哦我给你擦了

8)亲爱的我把你书弄脏了咋办啊

9)真是太抱歉了我不小心把你的书给弄脏了实在太不好意思了再给你买一本吧

对老师:

10)老师对不起了这书被我弄脏了真不好意思我另买一本给你

11)老师不好意思用书的时候不小心弄脏了我又给您买了一本新的不管怎么样,真是对不起啊老师

12)老师对不起啊我把您借给我的书给弄脏了明天我就去买一本新的给您送去,好吗

通过对汉语母语者问卷调查的考察发现汉语母语者无论对朋友还是对老师除了第二人称的使用,使用的语言表达和道歉用语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对朋友很少使用称呼,即使使用也是如“亲爱的”、“哥们儿”等表示相互之间关系亲密的称呼。而对老师90%左右的人使用了称呼语“老师”。輿水優輿水優:《中国語における敬語》,《岩波講座日本語4敬語》,岩波書店,1977年,第271页。(1977)提出在现代汉语中,汉语没有日语那种一系列的敬语表达方法,而是通过对对方的称呼或自己的称呼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笔者在采访调查中也采访了汉语母语者为什么使用称呼语“老师”,基本上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称呼“老师”是对老师的尊敬。证明了汉语中使用称呼语“老师”是对老师表示敬意的一种手段。此外,对老师并没有使用而对朋友却使用了表示“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如我们可是好朋友啊!/就凭咱俩谁跟谁啊,你说是不是?)和“开玩笑”(如为了证明这书我用过,给你留了点记号当纪念吧。嘿嘿!/我给你的书留了点记号,以后恐怕你看这本书时就会想起我!)的表达。

5 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汉日得体表达

和在道歉场景相同,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根据交际对方是朋友还是老师的不同,日语母语者同样是在语言表达和道歉用语的选择上出现了不同。而汉语母语者则在言语行为的构成成分的使用上出现了不同。

下面是日语母语者问卷调查中的例句:

对朋友:

13)ごめんね今日は用事があるから行けないや今度またさそっ

14)ごめん今日は用事があって無理なんだごめんね

15)あっごめん今日は〇があるから行けないんだよね~また今度行こうねごめんねっ

对老师:

16)申し訳ないんですけど今日は用事があるんで行けませんまた今度機会があればお願いします

17)すいません今日用事があって行けないんですけど本当すみません

18)すみませんが今日は用事があるので行けませんせっかく誘っていただいたのに本当にすみませんまたの機会にぜ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以上例句中“___”表示使用道歉语进行道歉,“粗斜体”表示有事拒绝,“蓝色字体”对今后的阐述。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考察发现,同道歉场景相同,日语母语者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老师,言语行为的构成成分及顺序都相同,基本上都是先用道歉语表达歉意,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提及今后从而来维护双方的关系。

日语母语者在语言表达和道歉用语的选择上出现了不同。对老师使用敬体;对朋友使用简体的表达方式。在道歉用语的选择上对老师主要使用‘すみません’或「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对朋友主要使用‘ごめん’。

如下汉语母语者问卷调查中的例句:

对朋友:

19)这次有事去不了了你们好好玩下次我们再聚

20)不好意思啊今天我有急事,可能不能去吃饭了等改天好吗?我请你吃一顿大餐

21)抱歉临时有事去不了了改天吧你们多吃点,把我那份也带出来。对老师:

22)老师实在太抱歉了我今天临时有事。实在去不了改天找机会,我再找您。今天实在是太不凑巧了,下回我一定去

23)老师对不起今天晚上不能和您去吃饭了,因为一件很重要的事希望您能谅解有机会我请您吃饭

24)老师今天恐怕要错过您这顿美餐,家中有点事,着急回家真不好意思有机会我一定请您

通过对汉语母语者问卷调查的考察发现汉语母语者无论对朋友还是对老师除了第二人称的使用,使用的语言表达和道歉用语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对朋友很少使用称呼,而对老师81.6%左右的人使用了称呼语“老师”。86.8%的汉语母语者对老师使用了道歉语,而对朋友使用的道歉语不到60%。王源王源:《“詫び”と“理由説明”から見た断り行動》,《日本語教育研究》,2011年,第57号,第83页。(2011)提出汉日语中道歉语的语用功能不同,日语中的道歉语主要向对方表达道歉的心情,而汉语中的道歉语除了表示道歉的心情还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拒绝言语行为中汉语母语对老师没有使用的构成成分,对朋友却使用了表示“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开玩笑”的成分。对朋友使用表示“希望对方能玩好”和谈及今后的构成成分也比对老师使用的多出20%左右。

由此可见,对待老师,日本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都用了礼貌,得体的表达,但表达的方式不同,日语母语者的礼貌,得体的表达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即敬语的表达和道歉语的选择上,而汉语母语者则在言语行为的构成成分的使用上出现了不同。汉语母语者主要是通过使用称呼语和道歉语来表达礼貌。

6 言语行为中汉日得体表达规则

在两个场景中,汉语母语说话者和日语母语说话者对老师都表达了敬意,但表达的方式不同。日语母语者主要是通过语言形式即敬语的表达和道歉语的选择表达礼貌,而汉语母语者主要是通过使用称呼语和道歉语来表达礼貌。

根据Brown和Levinson(1987)理论可知,道歉和拒绝言语行为都是交际者的积极面子或消极面子产生威胁的言语行为即面子威胁行为,为了尽量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减少威胁程度,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补救策略。对待朋友,无论是道歉言语行为还是拒绝言语行为,日语母语者主要使用道歉语这种消极的礼貌策略来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即使使用了积极的礼貌策略,也只是提及从对方得到的恩惠(如‘せっかく貸してくれた本なのに’)和感谢(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这样的积极礼貌策略。而没有一例是像汉语母语者使用的提及朋友关系(如‘我们可是好朋友啊!(私たち友達だよね!)’‘你说咱俩这关系这些根本就不是事,是不?(私達の関係ではこんなことは大したことじゃないでしょう?)’)或开玩笑这样的积极礼貌策略。为什么对待朋友汉日会出现这种礼貌表达策略上的差异呢。

问卷调查中11%的中国大学生对要好的朋友既没有使用道歉语,只用了开玩笑的策略。就此,在采访调查中问到如果你的好友在道歉场景中,和你开玩笑地说“我给你的书留了点记号,以后恐怕你看这本书时就会想起我!(あなたの本にちょっと印をつけた、これからこの本を見るたびに私のことを思い出すかも!)”你有什么感觉?10名中国调查者中5名男生回答能接受,自己有时也这么说,有幽默感。10名日本人的回答都很不舒服,以后不会再借给他了,甚至有的人回答不想和他再做朋友了,很生气。以下是日本人的回答的例子:

25)僕は友達やめます。すごい親しい友達だったら、もう本を貸しません。

26)こんなのは凄い腹が立つ、友達だってそれはこんなことを言うもんじゃない。私が言うならいいけど、汚した本人が言うのが凄い失礼だと思います。

27)絶交だよ、これ。怒ります。大きなお世話だ、この冗談はいらないね。

28)怒ります。私の言うせりふであって、相手のせりふじゃないな、許せない。

日语母语者使用的积极礼貌策略,即从对方得到恩惠和感谢,都是表示自己站在比对方地位低的位置上,并承认对方比自己地位高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符合藤原安佐藤原安佐:《日本語教育における配慮にかかわる表現の指導》,《北海道大学 大学院教育学研究院紀要108》,2009年,第85页。(2009)提出的日语的礼貌表达规则,即说话者不可使用把听者与自己放在同等地位的语言表达方式。说明在双方面子受到威胁的面子威胁言语行为中,即使对方是朋友关系,也不能使用把对方与自己放在同等地位这种表达方式。而汉语母语者所使用的积极礼貌策略,即提及朋友关系或开玩笑等,都表示自己和对方是同等地位的一种表达方式,双方是朋友关系。在言语交际中,对方是朋友时,日语的礼貌表达规则是,“说话者不可使用把听者与自己放在同等地位的语言表达”。如果不按照规则使用了开玩笑等策略,日本人会很生气。更有甚者会影响到两人的朋友关系。与此相对,汉语对朋友的得体表达规则是:“说话者可以使用把听者与自己放在同等地位的语言表达”。

7 言语行为中汉日礼貌,得体的表达差异的原因

在道歉和拒绝两个场景中,日语母语说话者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老师,都使用了道歉语。根据Brown和Levinson(1987)理论可知,使用道歉语是满足了对方面子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面子。熊谷智子熊谷智子:《依頼と謝罪における働きかけのスタイル》,《言語》,2008年,第37巻,第1号,第26页。(2008)指出日本人在交际中,不是自己去保护自己的面子,而是通过交际的对方来补救和维护自己的面子。日语的礼貌,得体的表达规则中“说话者不可使用把听者与自己放在同等地位的语言表达”也是因为日本人在交际中,自己不去保护自己的面子,而是通过交际的对方来补救和维护自己的面子这一言语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模式而来。

彭国躍彭国躍:《‘謝罪’行為の遂行とその社会的相関性について-中日社会語用論的比較研究-》,《大阪大学日本学報11》,1992年,第63页。(1992)指出,在同样条件下,中国人比日本人更在意自己的面子是否受到了威胁,有保护自己面子的倾向。因此,汉语的礼貌,得体的表达中“说话者可以使用把听者与自己放在同等地位的语言表达”。

8 日语教学中的启示

不论任何社会,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都有使用得体的表达以使交际顺利进行的意识,这一点中国和日本没有什么不同。但民族文化不同,言语交际中的得体表达存在差异。笔者在日本留学时经常听到中国留学生说,很难和日本人结交成很要好的朋友。有时觉得大家是好朋友,开开玩笑,却导致对方莫名其妙的生气。中国高校日语教学中大部分还是以翻译为主,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常常通过日译中或中译日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由此,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对母语的依赖性很大,在母语的基础上记日语。上述汉日中出现的差异,得体表达的不同会使学生在会话中出现失误,在跨文化人际交流时就会出现误解或摩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日语表达方式的教学,指出汉日表达方式的特点。例如,在道歉言语行为中,对待老师日本人和中国人都表示敬意,但日语母语说话者表现在语言表达和道歉语的选择上,而汉语母语说话者表现在称呼语和道歉习惯用语的使用上。日语中如果对方是要好的朋友,道歉的一方在表达道歉时一直要表示出自己处于比对方地位低的位置上,通过不停地表示自己不好意思的心情来得到对方的原谅,挽回自己的面子。如果使用双方在同等地位的表达(如提及双方是朋友关系或开玩笑),则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表达比较多样,常会用“请你原谅啊!(許してね!)”“你别生气啊!(怒らないで)”“你别介意啊!(気にしないでね)”来表达歉意。如果对日本朋友不使用道歉语而使用这种表达,同样会招来反感。相反,在道歉言语行为中对中国朋友不断地使用道歉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时,也会被中国人误会太见外。

在日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汉日表达不同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出现失误后对方的感受,切身体会并掌握不同语言文化中的得体表达及使用原则,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减少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会和摩擦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