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1.1 技术在换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 except change”。正如先哲所言,唯有变化是永恒的。

改变一直在发生,而技术的发展与换代无疑是最具价值,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改变之一。

18世纪60年代,人类社会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蒸汽技术把人类社会从手工业时代带入科技时代。传说中蒸汽技术的发明者瓦特,实际上只是蒸汽技术的改良者。在瓦特的改良下,人类社会有了更为便利的动力,蒸汽纺织机、蒸汽火车、蒸汽轮船的出现“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和双脚,机器也开始普及与发展。

19世纪70年代,新技术与新发明不断涌现,而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改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此展开。在这次技术变革中,我们迎来了“电气时代”,更明确的工厂分工,大批量的生产流水线,明显提升了生产力,汽车、飞机的应用也让人有机会去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20世纪40年代,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再次爆发,航空航天、原子能、化学、电子计算机等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技术突破。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超乎想象的技术飞跃,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被彻底颠覆。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发展所引发的改变,每个现代人都切身体会着。

计算机在发明之初,纯粹是为军事科技服务的。1943年,为破译德军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第一台名为“巨人”的电动机械式计算机。“巨人”虽然只是一台用于解码的假想计算机,但却开创了计算机技术的先河。

1946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个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的“大块头”,每秒可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运算。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ENIAC”已经相当“聪明”了。

之后,在冯·诺依曼教授的理论指导下,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再到如今,可以随时随地为我们所用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大脑,它的运算速度与逻辑计算能力,帮助人们实现了无数技术领域的突破。从此,人类的“碳基”大脑,开始有了“硅基”大脑这个新伙伴。

现在,我们每天都会使用计算机,可是,你真的知道我们是如何与这个“聪明”的家伙互动沟通的吗?

键盘?鼠标?触摸?语音?……

无论表象如何,由于结构的限制,电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其实只是以“0”和“1”为代表的数字开关信号,在经过一定层次的抽象简化后,变成人类赖以与计算机沟通交流的计算机“语言”。作为普通使用者,我们能够通过键盘、鼠标以人类的“语言”与计算机沟通,完全是计算机程序员的功劳。程序员通过计算机语言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开发出便于普通人使用的系统、软件,之后我们才能得心应手地与计算机“对话沟通”。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员”名叫阿达·洛甫雷斯(Ada Lovelace),看到她的画像你可能会感到吃惊,没错,阿达不仅是位女性,而且她还是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技术先驱,美国国防部甚至在1980年将一种计算机语言就命名为“阿达”。就像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语言用于沟通交流一样,在电子计算机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中,人类也发明了很多种特征各异的计算机语言,以实现不同场景、不同目的的计算机编程任务。与人类的语言一样,计算机语言其实也很难用好坏来评价,每种语言都有每种语言的特点,程序员一般都会根据需求的不同,采用相对最有效的程序语言来完成不同的工作。以本书后面所附的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云计算和智能设备关系的实训项目为例,就采用了多种计算机语言来完成最终的任务。其中包括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调度效率比较高的C语言来实现对智能硬件设备的编程,而针对云端数据的操作,又采用了适合数据库的T-SQL语言,而为了实现微软Azure云端的微服务程序开发,我们又使用了微软专门为面向对象编程开发的C#语言,最后还使用了MarkDown语言完成静态网页的编写。大家在本书后面会看到,我们就是希望利用这种方式,让有兴趣的读者能够对貌似高深的计算机编程能有全面和切实的体会,这也算是另一种启蒙作用吧。

在了解了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的基本理念后,我们再来看看互联网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军方实验室,最初只是很简单的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讯,用于研究机构之间共享传递情报。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一批科学家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概念,而同时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TCP/IP协议组也日趋成熟[业界惯用的TCP/IP名称实际上是一个协议组,命名来自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即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这为全球计算机联网通信制定了统一标准。至此,互联网得以向全世界扩展。虽然互联网、万维网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词汇,但读者还是有必要理解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体会技术的演变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影响。由于这些内容不是本书重点,读者可以自行在网上查找有关互联网、万维网、TCP/IP、 HTTP、IPV4/IPV6,以及域名主根服务器的关系问题,在此就不多做展开。

在第一个大规模商用浏览器“网景”诞生之后,互联网的商业化大门被彻底敲开。从此,不仅互联网企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人类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也因此而彻底改变。

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学者、中国科学家可以说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但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之初,更多中国人开始投身其中,1998年,马化腾在深圳注册“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李彦宏在北京创办了百度公司。同年,马云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已经超出当时大多数人的预料,新的技术日渐成熟,新的产品层出不穷,新的公司不断崛起……在互联网高歌猛进的当下,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在变化中,人工智能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就像隐世的高手一样,带来憧憬与希望,但又散发着神秘与危险的气息。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将带我们去哪里?

这个问题开始让人们产生困惑,接下来本书就希望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2 消失的行业和新兴的“贵族”

改变就是一个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这既是一场革新,也是一场革命。

技术的发展与改变,在带来更实用、更先进工具的同时,必然会淘汰那些旧有的工具和过时的关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技术的使用,几乎改变了整个社会形态,而这种改变最初就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

当蒸汽机投入使用后,机器生产开始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力出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此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大型工厂被建立,掌握新技术的工人开始集中生产,就这样,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诞生了。

工业革命的影响最先作用于纺织业,在英国纺织工厂里,懂得如何使用机器的工人,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也让整个纺织业快速进入腾飞期。1840年左右,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传统手工业,与此同时,使用机器者和拥有机器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就此形成。

高效的生产力和全新的生产关系,带来的是焕然一新的社会形态。而在新事物推动人类向前时,必然会将旧有的事物留在身后。就拿纺织业来说,那些不愿意改变、不适应改变的手工劳作者,依然固守着陈旧的工具和生产方式,而他们所创造的价值远不及充分利用机器的工厂,这就好像汽车与步行者比快慢,结果可想而知,输掉的人最终只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技术的进步是强大而又残酷的,我们无力抵抗,更没有必要抵抗,而应善加利用。在机器面前,手工业者不堪一击,在技术面前,注定有行业会消失。总而言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些行业的消失,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从哲学上讲,旧的事物必定将被新的事物所取代,所有跟不上技术发展的必将被淘汰。

在时代发展的历程中,技术的更新换代,给商业领域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我们都知道,商业竞争的关键,无非是在时间、成本、质量和用户体验之间取得一个有机的平衡。技术恰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神奇的是,技术发展带来的突破,又赋予了产品更好的使用体验。所以,因为技术的更新换代,这一刻还具有价值的产品,下一刻,也许就会被同等甚至更低成本下更新颖、更便利、体验更优秀的产品所代替。

当你想听音乐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拿出手机,插上耳机,你马上就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可你知道吗?从黑胶唱盘到录音带,从CD播放器到MP3播放器,虽然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但音乐的呈现形式一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如今,数字音乐的出现,几乎已经让CD唱片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CD唱片一起消失的,还有胶片相机与胶卷。1991年,消费数码相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在与传统胶片相机竞争纠缠了一二十年之后,目前已将对手牢牢地锁定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更令人警醒的是,随着智能手机摄影技术的进步,数码相机又有可能步胶片相机的后尘,很快被更加方便的手机摄影所取代。

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我们看到旧的事物消失,我们见证新兴事物的崛起,我们还目睹了曾经的新生事物又迅速地沦落为明日黄花。这就是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的特征。

微软和英特尔,是计算机时代的王者,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的“让每个人的桌面都有一台计算机”的愿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二十年前有人告诉你,有一天手机将成为你形影不离的“伙伴”,你大概会不置可否。时至今日,如果让你一整天不碰手机,你很有可能会不知所措。没错,智能手机行业的迅速崛起,就像若干年前计算机的崛起一样,正在又一次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随着通信技术与移动网络的发展,我们的衣、食、住、行,统统可以依靠智能手机来完成,出门打车,外卖叫餐,日常购物,生活缴费……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最为依赖的“伙伴”,与此同时,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制造厂商,也成为商业领域的“贵族”。但是,随着以“万物互联”作为愿景的物联网技术的崛起,这些曾经的技术“革命者”,还能再辉煌几年呢?常言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当我们见证了从电传机、传真机、寻呼机、手机、计算机、智能手机的迭代变化,当我们了解了过去几百年人类所经历的数次工业革命的历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也会很快因科技的发展而再次改变,一个巨变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社会随时在进步,改变随时在发生,要想顺应时代的潮流,避免成为新时代的弃儿,每个人都需要开始去了解改变将从哪里开始,又正在向何处演变。我想强调的是,在这个以“科技”为特色的时代,这里说的每个人,不只是学习研究技术的专业人士,真正是“每个人”,因为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众化”,英文也称作“democratization of technology”。在英文中democritization这个单词有民主化的意思,但在这里其本意更接近于平民化和大众化,《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目前这个全球一体化时代,有三大“大众化”特征,即技术、金融与信息的“大众化”,其中尤以技术的大众化影响最为深远,是另外两个领域大众化的基础。技术的大众化,会极大地推动普及原来仅由专业人士独享的专业知识与工具,也因此改变普通民众积极获取与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能力。试想一下,在家中就可以通过搭建IT环境建成“大户室”炒股,个人在家中建立Maker Lab(创客实验室)开发智能产品,这些从前不可想象的情景,今天已成为现实。如果作为读者的你尚未察觉这一点,最好不要相信这是不可能的,只可能说明你已经落伍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