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极地英雄:红旗猎猎 先遣连远征誓师 战马嘶鸣 铁骑兵勇闯阿里
从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那里领回任务的何家产,细细端详骑兵师的全部家底,最终挑出以起义官兵为主体的一团一连,先遣进藏。
何师长看重的,是这个连能吃大苦、耐大劳。在当年5月至7月修筑新藏公路时,全连指战员日夜奋战,不畏艰险,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筑路任务,被师里评为“筑路尖兵连”,并荣获两面锦旗。
1950年7月28日,进藏任务下达到一连。
一连指导员李子祥回忆说:“进藏之前,连队的任务是修新藏公路。一天,何家产师长来到连队对我们说:‘把工具都交到团部,你们另有新的任务。’”李子祥说,师里之所以选择一连做先遣连,一是因为他们连的战士改造得最好,二是他自己曾多次立功,彭青云又是特级战斗英雄。
原来,这个一连,是1949年9月25日跟随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将军通电起义的旧部队。时年23岁的山西人李子祥,虽然军龄只有两年多,却曾经参加过延安保卫战,立有战功。他随王震的部队一路向西,到了新疆,在二军四师十团一营一连担任指导员,任务就是对起义人员进行改造。他所在的这个连,便是后来极地英雄进藏先遣连的前身。
听说得到了最光荣的先遣任务,全连一片欢腾,决心书像雪片一样飞到连部,全连上下一致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蒙古族战士昂尕因患病正在医院治疗,一听到这个消息,心如火燎,不顾医生劝阻,偷偷从一百多里外的医院赶回部队,坚决要求进藏。
通信员王万明曾在战斗中肺部受伤,组织上考虑到他负伤未愈,不宜进藏,让他留下来跟后续部队一起行动。但他说什么也不肯,还咬破指头用鲜血写下了一份决心书:
革命战士意志坚,不怕艰苦不怕难。
山高路远何所惧,铁脚踏开昆仑山。
革命战士忠于党,越是艰险越向前。
党和人民需要我,粉身碎骨也心甘!
一些刚刚起义参军的战士也坚决表示,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争取为党为人民立新功。
一连如同一锅沸腾的开水,蒸蒸冒着热气。
有了好兵,还得选一个好将。
兵靠将带。常言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选将比选兵更难。
王震司令员的要求很具体:“派先遣连进军阿里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行动,选配的干部一定要懂政策、守纪律、作风过硬。”
当第二军军长郭鹏提到李狄三时,军部首脑王恩茂、左齐,加上师长何家产都点了头。
李狄三出生在河北省无极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参加了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1939年6月正式参军到贺龙领导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他作战勇敢,聪明好学,紧张的战斗之余,抓紧时间学文化,能写能说能唱,吹笛子是他的拿手好戏。1940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三五九旅任指导员。抗战胜利后,李狄三先后任保卫干事、民运股长、联络股长、保卫股长,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历次重大战役,9次负伤,3次荣立大功。
虽然久闻其名,左齐副政委还是亲自到团里了解了这位得到贺老总和郭军长欣赏的人物。经过考查,左齐放心了。
受领任务铿锵简短。李狄三以“一定不辜负党的希望,坚决完成任务”作为回答。
考虑到先遣连远离部队机关,孤军深入,单独执行任务,会遇上各种意料不到的险情和困难。独立骑兵师党委研究决定,任命第一团保卫股长李狄三同志任先遣连军政首长、总指挥兼党代表,并同参谋周奎祺、干事陈信之三人组成团机关进藏前线指挥所,随先遣连进军阿里。同时,又抽调了部分通信、医务力量给先遣连,并加强了其武器装备。其配备包括翻译、机要、通信等专业人员和钉掌工、卫生员等。
彭青云回忆说,根据我们三次到昆仑山侦察的情况,新疆军区决定派一个加强连到藏北执行先遣任务。这个连是以独立骑兵师一团一连为基础组建的,由汉、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7个民族的干部战士136人组成,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军西藏阿里的“英雄先遣连”。老八路、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李狄三任总指挥兼党代表,随连进军阿里;连长是国民党起义的军官,叫曹海林;指导员是李子祥;我除了继续任侦察参谋外,还兼任副连长,主要负责连队军事工作。
彭青云说,27日当天晚上,何家产师长从和田赶回于阗,在途中了解了彭青云三进昆仑山侦察得到的情况。
等我们赶到于阗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多钟了。连里所配备的电台、翻译、兽医和各单位调来的30名骨干全部到齐,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后来我们知道,这30多名骨干中,多数是共产党员。
彭德怀司令员从西宁给先遣连调拨的150顶皮帽子和两名藏族翻译,也已到位。
深夜3点,王恩茂政委从军部打电话来,询问准备情况。当他听说只差一部分防寒物资时,当即表示全部由军里解决,还让何师长抓紧最后几天,认真组织部队学习政策。
据王恩茂身边工作的同志后来回忆说,那天晚上,政委放下电话后,马上找来后勤部的干部说,一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先遣连每个人至少要有两件防寒皮衣,也就是除每人一件皮大衣外,必须要有一件皮裤或一件皮背心;二是要保证每人有一条毛毡或一条毛毯;三是把军师级干部配发的翻毛皮鞋全部收回,连同库存的,全部发给先遣连,另外还给每个人发了一双毡筒;四是先遣连所需要的帐篷,全部换成棉制的。并规定在30日之前,必须送到先遣连手里。
但是,库存皮大衣不够数,还差20多件,赶制也来不及了。李狄三来向军部请示,王恩茂说,这个好办,军首长不是都有皮大衣吗?每个人捐送一件,另外还可以发动机关干部捐几件,不就够了嘛。他当场就把自己的皮大衣脱下来,送给李狄三,并宽慰说,军里其他领导的大衣,有我老王来要,你明天派人来取就是了。
李狄三是在1950年7月27日带着参谋周奎祺和干事陈信之,从驻地和田赶赴于阗的先遣连连部的。他和连长曹海林、指导员李子祥、副连长彭青云交谈后,立刻下到各班排,仔细检查干部和战士的行装。
准备工作就绪后,李狄三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曲调,填写上自己编的歌词,取名为《挺进歌》。
晚上,李狄三集合全连战士,一句一句教。歌词很简单,旋律也不复杂,但唱得大家热血沸腾。
为了支援先遣连进军阿里,二军和新疆于阗地方政府组织900多个民工、4500多头毛驴,成立了9个运输大队,每个民工负责5头毛驴,为先遣队驮送粮食、马料和其他军用物资。
支援大军浩浩荡荡奔赴昆仑山以北至新疆于阗一线各地。
在各级领导的满心关切中,经过多方协调、配合和齐心协力的努力,先遣连顺利组建,待命出发。
先遣连编制一、二、三、四排和事务排,共计136人,分别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11个省区,有汉、蒙、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战士占40%。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族兄弟连。
李子祥是极地英雄先遣连指导员,他特别注重起义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连队党支部召开各种会议,认真讨论和传达战斗任务。李狄三、李子祥和连队干部便深入各班排,向战士们讲解解放西藏的伟大意义。
李狄三在小组讨论会上说:“人民战士就是要有革命的硬骨头精神,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在战场上不怕掉脑袋,在平时不怕苦和累。我们一定能胜利翻过昆仑山,早日解放阿里,就是爬也要爬过去,要在行军中争取立功、争取入党。”
极地英雄先遣连官兵废寝忘食地修理鞍具、学习骑术,准备出发。
8月1日,在新疆最南端的于阗县普鲁村一个靠河边的麦场上,临时搭起了一座检阅台。台子两侧,几十面红旗在风中猎猎起舞。对面几十米处,还搭建了一座欢送出征队伍的彩门,披红挂绿、彩旗招展,真是红旗如林、锣鼓喧天。
骑兵师就在这里举行了进军藏北誓师大会。
事隔52年后,极地英雄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仍然能详详细细地回忆起出征藏北誓师大会上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一神圣时刻,牢牢地刻印在他的脑海中,永远无法抹去。
10年前,我与李子祥并肩坐在山西省闻喜县他那个农家宅院中。初看起来,他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但和他交谈,一股英雄气概就会慢慢显露出来。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年轻时的胆气和豪气。他声音洪亮,说话干脆,语速很快,还带着50多年前的习惯用语。
他回忆50多年前从于阗出发时召开的誓师大会,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亲切。
他对我们讲述说:主席台正中坐着喀什军区第二军副政委左齐和骑兵独立师师长何家产等新疆军区和师团首长,两侧坐着部队代表、政府代表、各阶层代表、各民族代表、宗教界代表,会场右侧站满了欢送的群众。普鲁村各族人民穿着盛装,过节般地赶到会场,把一朵朵鲜艳的大红花挂在战士胸前,把一篮篮熟透的葡萄送给战士,千叮万嘱,要战士们胜利归来。普鲁村小学的学生和于阗县的学生代表,捧着一束束香气扑鼻的新疆鲜花,站在主席台前面,把主席台装点得既漂亮而又朴实庄严。
上午10点,师政治部主任肖林达宣布:进藏先遣连出征誓师大会,现在开始。
乐队奏起国歌,主席台一角的三个工兵,摇动了手摇发动机,轰轰轰,三声礼炮轰鸣。正在山间筑路的部队,也鸣响劈山开道的重炮,为先遣连踏上征途喝彩,祝愿指战员一路平安,早日完成任务凯旋。
礼炮争鸣,大地和天空都在震颤,就像这解放西藏的钢铁洪流,浩荡向前,不可阻挡。
极地英雄先遣连指战员振臂高呼:
“誓死完成党和毛主席交给的任务!”
“不怕艰难困苦,解放藏族同胞!”
“一定要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西藏!”
又瘦又矮的独臂将军左齐,挥动着他那刚劲有力的左手,呼呼地带着风响;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位先遣连战士;响亮的带有浓重江西口音的话语,在空中震响:“同志们!战友们!勇士们!你们满怀解放西藏百万农奴的革命激情,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胆识,将告别战友,奔赴进军阿里、解放西藏的新战场。你们是我二军的开路先锋,你们应该为承担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而自豪。全国都解放了,西藏是中国大陆上唯一还没有解放的地方,你们能参加最后这块土地的解放,能佩戴上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枚纪念章,并且是作为解放大军的先遣,你们应该感到荣幸和骄傲!”
左齐将军铿锵有力的讲话,引来了一阵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他继续说:“先遣连的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很多的,但你们是从全军抽调出来的最英勇善战的勇士,是任何困难、任何敌人都压不垮、吓不倒的英雄连队,相信你们不会辜负毛主席的希望,保持和发扬我二军打日本鬼子、打蒋介石的那种拼命精神,到西藏这块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开辟革命的新天地,把你们的热血和青春献给西藏的解放事业。我代表军首长祝你们一路平安,圆满完成进军西藏的先遣任务!”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圆头虎脑的彭青云,是这次誓师大会上最出彩的人物。
何家产师长代表王震司令员举行授旗仪式。他说:“请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彭青云同志接旗。”
万众瞩目。彭青云骑着披红挂花的高头大马,跑到主席台前,从何师长手里接过写着“向西藏大进军”的旗帜,然后骑马举旗绕场三圈。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极地英雄先遣连官兵接受了党和人民的重托。136人的队伍,高高举起拳头,向战旗敬礼,向战旗宣誓:“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为解放西藏而战斗!一定把红旗插上藏北高原。”
当乐队奏起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时,全副武装的先遣连指战员气宇轩昂,正步走过主席台,接受首长检阅。总指挥李狄三神情庄严,连长曹海林威武骁勇,副连长彭青云如下山猛虎,136名英勇雄壮的战士,每个人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明明知道这是一次生死未卜的远征,也许是有去无回,但大家还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运输队的民工们牵着骆驼、马匹、牦牛,跟在队伍后面,绕场一周。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阳光普照,进藏先遣连7个民族的136位官兵和400多匹骡马,组成了一个威武的钢铁方阵,整装待发。
战士们挺胸昂首,意气风发。战马全副武装,鞍辔整齐,坚实的肌肉在光亮的皮毛下兴奋地轻轻抖动。
排在方阵里的战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专心致志于饲料,偶尔善解人意的湿漉漉的大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一切。马不时打着响鼻,偶然振鬃长嘶,悠长尖厉的嘶鸣似饱含沧桑的感慨,大概它们也明白,扬蹄跃马在今朝。
这些马多是汗血宝马的后代,自有一股不凡的气质。
是啊,全副武装的军人和驰骋如风的战马结合为一体,就会形成一个无敌的战斗团队,按照严格的军纪、军规,去实现一个目标,其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马背上不仅可以再造乾坤,还诞生过数不清的英雄史诗。
彭青云说,阅兵结束,何师长举起手来,正要宣布出征命令,却又突然放下手臂。原来,他看到师部机要参谋举着电报,人马透湿地跑进会场,大声喊着:“军区来电!”
原来是王震司令员的紧急电报。
于是,在宣布出征命令前先由田星五副政委宣读电报。
王震司令员在电报中向先遣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进军藏北,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此去阿里高原,山高路遥,任重道远,困难重重。你们要在没有地图、没有向导、没有道路的情况下孤军深入,用双脚为西藏人民踩出一条解放之路、自由之路。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十分光荣的任务。你们不仅是一支侦察队,还是一支探险队、战斗队和工作队……”
最后,王震司令员预祝先遣连征程顺利,出师大捷。
何家产师长大声宣布:“现在我命令,进藏先遣连出征!”
李狄三向主席台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翻身上马。他胯下的那匹战马高大雄壮,马脖子强有力地弓起,马头略低,马胸微张,马的右后腿悬空提起,马尾如一束顺风飘动的火焰,向后平展。李狄三身材高大魁梧、健壮威猛,骑在马上,如一尊英雄雕塑。
龙气豪奋鬃,嘶啸龙精神。闻鼓思战斗,蹴踏雪山风。
极地英雄先遣连指战员的战马们怒目圆睁,鬃毛直竖,欲脱羁绊,驰骋疆场,兴奋之状,难以形容。此时此刻,东风劲吹,红旗猎猎,战鼓齐鸣,战马嘶叫,欢送场面,一片沸腾。
极地英雄先遣连官兵扬鞭跃马,高唱着由李狄三临时改词的战歌,威武地驰出“出征门”。如一柄利剑,直指昆仑。
钢铁的洪流,步履整齐,歌声嘹亮。
那首战歌,后来就成了进藏先遣连的连歌,指战员们称之为《挺进歌》,用的是人人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曲调。多少个风雪严寒之夜,指战员们唱着它激励士气,唱着它奋战在雪山之巅。
挺进!挺进!挺进!
向西藏,向阿里,
向祖国的边疆进军。
那里的穷苦奴隶,
多年来受着剥削和压迫,
早就盼着人民的军队去解放他们。
挺进!挺进!挺进!
人民的军队到藏北,
赶走帝国主义势力。
为了祖国的统一,
我们是藏家的亲兄弟。
汉藏平等,
团结一致,
永不分离。
直到那共产主义,
把西藏建设成美好的土地。
歌声中,官兵们高举“向西藏大进军”的战旗,告别了战友和百姓,沿着蜿蜒曲折的克里雅河,走进了冰峰林立、千山万壑的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走上了自古罕有人迹的藏北高原,去接受九死一生的苦难考验。
李子祥说,南疆的八月骄阳似火,一面面红旗朝霞般鲜红。
这正是——
天戈万里下风霆,无边雪海接天穹。
走马西进赴阿里,红星闪闪蹄印踪。
昂首阔步赴高原,天涯深处新长征。
铁骑先遣上昆仑,饮骥冰河战旗红。
猎猎军威拂天宇,战马倒毙随飞鸿。
甘洒热血远征路,远播英名定太平。
农奴解放迫在眉,十万火急驰不停。
前方纵有千般苦,愿将九死拼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