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听懂世界超级名曲:世界名曲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世界名曲密码No.11 《安魂曲》

莫扎特的《安魂曲》创作于1791年,它是19世纪初最著名的一首安魂曲。莫扎特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第一部、第二部的合唱和弦乐,第三部、第四部只完成了合唱。莫扎特去世后,主要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将此曲全部完成。

1787年底,已经名满天下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被指派担任皇家宫廷作曲家,虽然薪水微薄,但至少有了生活来源。然而,就在莫扎特的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他的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他的妻子康斯坦采也卧病在床,莫扎特只好向好友借钱,把妻子送到巴登温泉去疗养。

1791年,莫扎特与妻子一起到布拉格参加自己的歌剧《狄托的仁慈》的演出,动身之前的一天夜晚,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男人突然登门造访。只见这个男人的脸色铁青,就像是个鬼魂,他丢下一些钱,对莫扎特说:“请你为我写一首《安魂曲》。”说完,这个人就转身离去了。这一年的八月底,莫扎特夫妇回到维也纳后,这个神秘人再次现身,催逼莫扎特交稿。

莫扎特误以为那个男人是死神派来的,因为自己的死期将至,所以死神才派人要他写《安魂曲》。于是,他决定按照那个黑衣人的要求,把《安魂曲》写出来。像往常一样,他一旦开始写作,就进入了狂热的状态,但这一次他的心情变得非常烦躁,感觉郁闷,而且疲惫到了极点,《安魂曲》的创作进展缓慢,时常中断,莫扎特只是在其他作曲活动的间隙中才写上几段。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这样写道:“……你知道,创作对我来说至少不比休息更累,况且我也不能无事可做。我预料有些事情将在我身上应验。钟声响了,我只能用标点符号向你表示……”1791年12月初,重病缠身的莫扎特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不愿意将未完成的作品留给后人,于是强打精神又写了几段《安魂曲》的音乐,并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向弟子苏斯迈尔做了交代。莫扎特去世前还挂念着这部作品,他的最后一口气,就是试着发出《安魂曲》中的鼓声。

有关《安魂曲》的疑点非常多,历来争论不断,但最大的疑点还是集中在那个黑衣人身上。莫扎特不至于撒谎,凭空编造出一个神秘人物来,但是他在去世前那段时间里,身体状况非常糟糕,而病中人是很容易产生幻觉的,谁敢保证莫扎特说的黑衣人不是出自他的幻觉呢?

这个解释并非没有道理,但经过莫扎特传记作家的考证,那个黑衣人有名有姓,叫莱特杰普,是弗兰茨·冯·瓦尔泽格伯爵的邻居或仆人。瓦尔泽格伯爵颇通音律,而且喜欢附庸风雅,经常隐名埋姓订购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冒充是自己的作品,然后填上自己的名字,在家庭音乐会上演奏。1791年2月份,瓦尔泽格伯爵夫人不幸去世,悲痛之余,伯爵想用一部音乐作品在亡妻一周年时演出,于是就如法炮制,请莱特杰普跑腿,向莫扎特约稿。如果瓦尔泽格伯爵没有生出这个念头,莫扎特也许不会死得那么早。

这个黑衣人的背后指使者会不会另有其人呢?也就是说,会不会有人跟莫扎特有仇,便设计了一个阴谋,派人假扮成地狱使者的模样来吓人索命呢?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后世的一些莫扎特的崇拜者根据浩繁的史料,找出了暗害莫扎特的三个“嫌疑犯”。第一个“嫌疑犯”是维也纳宫廷大臣豪弗梅尔特,他是莫扎特情妇的丈夫,对莫扎特一直怀恨在心。莫扎特下葬那天,他先用剃刀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割喉自杀。据认为,豪弗梅尔特因为良心不安,才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

第二个“嫌疑犯”是宫廷乐师安东尼奥·萨列里。莫扎特里程碑式的歌剧作品《魔笛》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正式公演后,激起了惊人的狂热,无数观众如痴如迷,像是着了魔。萨列里外表看上去很冷静,内心深处却像遭到毒蛇噬咬一样痛苦。1791年10月的一个晚上,他盛情邀请莫扎特去他家吃晚饭。赴宴回来后,莫扎特突然头晕眼花,接着是呕吐和胃部的剧烈疼痛,后来竟昏厥了过去。那天的饭菜是萨列里一手烹制的,而席间他只吃了很少一点,在餐桌旁观看别人吃饭的时间要比亲口吃的时间多得多。莫扎特怀疑萨列里在饭菜中下了毒,曾就此一再询问过医生:“我是不是中了毒?还是在萨列里那里吃了败坏的食物?”假如萨列里真的想要毒死莫扎特,那么他就完全有可能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第三个“嫌疑犯”是莫扎特的弟子苏斯迈尔。莫扎特对他并不欣赏,多次流露出对他的不满,这让苏斯迈尔非常恼火。说不定一气之下,他就会利用自己在莫扎特身边的机会,用计策夺去老师的性命。也许他没有想真的害死莫扎特,只是想吓唬他一下。

莫扎特的《安魂曲》共分八个部分,他完成了第一部分“进台咏”和第二部分“求主垂怜”的合唱和弦乐,第三部分“继叙咏”除了最后一段“落泪之日”外都完成了旋律谱和配器,“落泪之日”莫扎特写了八小节。他还完成了第四部分“奉献经”的合唱。其中第三部分“继叙咏”是全曲的精华。“继叙咏”中的第六乐段“落泪之日”是全曲中最感人肺腑的乐段。莫扎特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绵绵不绝地表现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催人泪下。在谱曲过程中,莫扎特曾经亲自和三位当时有名的男女高音及男低音歌唱家排练过这一段,莫扎特本人被深深打动,痛哭不已。

莫扎特去世后,他的妻子康斯坦采就开始请人续写《安魂曲》。她首先想到的是著名作曲家约瑟夫·艾伯勒,艾伯勒欣然允诺,可是他只完成了“继叙咏”中“震怒之日”和“落泪之日”的配器,就把莫扎特的原谱还了回来,表示无法完成这个重任。万般无奈之下,康斯坦采只能求助于莫扎特的弟子苏斯迈尔,最后由他续写完成了整部《安魂曲》。

苏斯迈尔才情不足,连莫扎特本人也认为他比较笨,但是他在续写《安魂曲》时还是忠实地执行了莫扎特的临终要求,使这部作品在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割裂之感。不过,《安魂曲》的续写部分在分量上显然不足,莫扎特所写的部分表现出了深刻的矛盾冲突乃至挣扎,时有喷涌之势,而续写部分则侧重归于宁静冲淡的境界。

知识链接

安魂曲

安魂曲又被称作“追思曲”、“慰灵曲”,它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用在罗马天主教超度亡灵的特殊仪式上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只是删除了普通弥撒曲中情绪欢快的“荣耀经”和“信经”,代之以“愤怒之日”、“永恒的光辉”等曲。它之所以被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第一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意思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