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职业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发展很快的行业,很多产品形态会被新的产品形态淘汰,比如个人主页产品曾经被Blog取代,Blog如今又被微博和社交网络上的个人页取代了。2009年4月Yahoo!宣布关闭旗下著名的个人主页产品GeoCities(参见图1-2-1),标志着个人主页这一产品形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同一产品形态下,竞争到最后也剩不下几款具体的产品,比如OMMO、PICQ、MICQ等即时通讯产品,就在与OICQ(QQ曾用名)的竞争中被淘汰了。
图1-2-1 “很抱歉,GeoCities不再接受新账号的申请”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软件下载站曾经红极一时,甚至有种说法是“上网就是下载”。下载对于当时的中国网民来说,不仅仅是获得软件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有点类似于现在尝试各种App。搜索引擎的出现逐渐改变了用户的上网方式,用户开始通过搜索寻找想要的东西,一些擅长通过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牟利的人发现了“商机”,他们制造了大量的伪下载站,不提供真正的下载链接,只是把用户骗进来然后再骗他们去点击广告。这些伪下载站的出现扰乱了下载站市场,让用户不再相信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与此同时,装机市场热了起来,“番茄花园”等打包了常用软件的盗版XP系统盘很受欢迎,用户用其安装好操作系统就有了绝大部分常用软件,软件下载的需求大大降低。“番茄花园”通过软件预装和导航站预设牟利,越滚越大,终于惊动了微软,整个模式在微软的诉讼下偃旗息鼓。360安全卫士提供的软件管理器程序接手了这一块用户需求,用户装好系统后通过软件管理器可以一键下载安装想要的软件,多了选择的自由,省去了搜来搜去的麻烦。我们可以看到,用户获取软件的方式一直在变化,他们会快速地迁移到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这不是软件下载站自身可以左右的。
互联网是一个智能网,可以承载无数种产品形态(包括我们目前还无法想象的)和无数种具体的产品,这使得它就像一个快速变化的信息宇宙,新产品不断涌现,旧产品逐渐消亡,由图1-2-2可以明显地看到叱咤一时的MSN在近几年已经走向了没落,Facebook和Youtube成了抢占用户时间的新贵。
图1-2-2 Internet网民在不断地重新分配自己的上网时间
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讲产品形态的更替和产品的竞争,是因为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轨迹与其所负责的产品的发展轨迹息息相关。产品经理负责的范围越是具体(比如是只负责某一个表单),这个产品就越容易在变化中消亡,进而导致产品经理需要更换工作内容甚至工作岗位。如果产品能在竞争中获胜,或者及时地进化到最新的形态,把握住新的机会,产品经理也就踩在了新的浪潮上。
在拥抱变革方面,Pony是典型代表。Pony从QQ这一款聊天软件起家,到现在拥有的中国第一流量新闻门户、第一游戏平台、第一SNS社区、第一邮箱、第一移动IM……彻底脱离了单一产品生命周期的限制,变成了多条腿走路的巨人。创建Craigslist的Craig Newmark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多年以来他只专注于一款产品,固执地拒绝产品进化,但他创造了方便大家交换信息的分类目录,并且让Craigslist的生命周期超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堪称以不变应万变的典范。
不管你是准备踩在每一次变革的浪尖上,还是想修炼以不变应万变的神功,都需要牢记两条法则:
创造用户价值是第一要务;
机遇只光顾能力上做好准备的人。
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绝大多数人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和他人或机构进行价值交换才能维持日常生活。交换的前提是自己能够创造价值,所以在考虑回报之前,要先想想自己付出了什么,给他人提供了哪些价值。只有在童话里才能出门左拐就捡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放弃不劳而获的想法是走上社会的第一步。
个人能力方面,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产品经理而言至关重要。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需要很多灵感(这一点和艺术家非常类似),需要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有效地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点点滴滴,将这些细节积累为“阅历”或“经验”,为灵感制造一片土壤。在观察生活的时候,不光要用眼睛和耳朵,更要用脑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形成有效的记忆。比如我们看到年轻人走在盲道上发短信这样一个情景,经过思考可以得出,盲道不仅能够帮助盲人还可以帮助注意力不在道路上的正常人,这种思考就是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年轻人走在盲道上发短信”是个别性知识,“盲道可以帮助注意力不在道路上的正常人”是一般性结论,记忆一般性结论可以帮助我们去识别更多的个别性知识,甚至包括没有看到过的情景,比如一个小孩走在盲道上看漫画,我们可能没有亲眼目睹,但是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合理的情景。
怀疑一切的精神,对于提升观察能力非常有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填鸭式教育,导致我们很容易去接受已经存在的事物,缺乏怀疑精神。吴镇宇自导自演的电影《自从他来了》中有一段情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老师在考试的时候没有按照常见的填空方式考学生古文,而是让学生自己选一首李白的诗,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考法可以说没有什么难度,自由发挥即可,可是学生们却不买账叫苦连天,他们已经习惯了在缺几个字的古诗上填空,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诗到底有什么含义。当我们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怀疑一切,世界就不一样了,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值得怀疑的问题:为什么触摸屏要用一支笔来进行输入?是人们喜欢用笔,还是硬件和软件的限制强迫用户只能用笔?花生米是怎样长大的,花生米和花生壳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参见图1-2-3),它不需要类似脐带的东东获取养份吗?在城市中很难看到未成熟的花生,却几乎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图1-2-3 花生米与花生壳的连接
我就这个问题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嘲笑我的问题太古怪,却又回答不出来,这真是很有意思的反应。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我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磨灭了,现在想去怀疑一切但是做不到,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对这个观点表示怀疑,好奇心真的会磨灭吗?恰好,我身边有案例证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是可以被再次激发出来的。有一位从编辑岗位转过来做产品经理的同事和我说:
“以前听你们讨论网站体验的时候,我完全不明白,什么叫用户体验好,什么叫体验不好?为什么这里做成这样体验就比较好?为什么你们可以看到这些地方我却看不见?工作了这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变了,现在我在餐厅吃饭、看电影,甚至乘电梯的时候,都能看到很多细节,并且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没有什么地方的体验是完美的。”(有点像广告文案,但她的确是这么说的。)
请注意一点,观察和细节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观察到细节的观察是不能称之为观察的。西方有句谚语:“魔鬼在细节中。”(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什么是魔鬼,魔鬼就是让人跌倒的陷阱,如果我们不了解足够多的细节,就等于迈入了雷区。现如今山寨横行,一不留神就会买到周佳牌洗衣粉或是康帅夫方便面,提升观察能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那么上帝在执行“要有光”项目之前,做了什么?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他需要规划这个项目的所有细节:产品目标,是照亮行星还是照亮房间;产品本身的细节,光源的尺寸、形状、原料,等等;产品的使用环境,温度多少、压力多少……所有这些细节,一旦有所遗漏,轻则导致项目超出预期时间,重则南辕北辙照明灯泡造成储蓄罐。我在面试产品经理的时候通常会考察面试者对细节的关注度,一方面可以确定他是否有真实经验——滥竽充数的人虽然能说出个大概,但是很难了解足够多的细节;另外一方面可以判断他的观察能力——他是否认为细节是重要的,并且在观察中捕获了所有关键的细节。
互联网产品经理所要面对的产品与真实生活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生活中积累的阅历经常要在推理之后才能运用到产品中。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书签,可以对书签归纳推理,得出用户喜欢对感兴趣的内容作标记以便检索的结论,因而我们可以设计出网络书签,再揉合网络的一些特点,网络书签可以有tag,并且可以分享给好友。生活中我们会将一些东西锁起来,可以对锁归纳推理,得到保护机制,在网络中我们可以用加密来保护重要的东西。
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对推理有很大的帮助。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在想接下来的章节要怎么写,或者要说明某个问题可以使用哪些案例,在这些问题的带领下,我身边的任何东西都变成了写作的素材。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的网页,吃花生时看到的花生米,甚至在洗澡的时候都有灵感闪现。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过去在,现在在,未来也在。不同的是,此时此刻,我是带着问题去看待它们的。一些想了很久都没有办法串起来的个别性知识终于碰到了可以解释它们的一般性结论,一些没有合适案例进行展现的一般性结论终于碰到了恰到好处的个别性知识。这样的碰撞帮助这本书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建议产品经理使用支持云同步的记录软件,例如苹果出品的备忘录或Evernote,在灵感闪现就马上记录下来,养成这个习惯之后对于记录自己承诺过的事情也很有帮助。
当你想着“这个能不能搬到互联网上”,“能够通过互联网提升这里的效率吗”,“这个可以用到我的产品中吗”,你的手就已经放在了仙境之门的门把手上。比如我们想了解网站的色彩应该如何运用,四周望一望,是不是能想到参考一下室内设计?
案例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依据
(1)功能需要
居室空间色彩选择与配置首先满足功能要求,分析空间的使用性质、使用功能和使用对象,决定色彩的选择和配置。如不同的卧室设计因为使用者的不同,存在着色彩需求的差异,主卧的色彩应充分考虑温馨浪漫的气氛,儿童房色彩应该体现活泼可爱的气氛。
(2)空间需要
居室色彩配置要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与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在进行居室色彩设计时,首先要根据空间的性质确定色彩的主色调。其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只统一而无变化,或只变化而无统一,都是不可取的。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要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背景色常常面积较大,起到烘托的作用,其色彩的选择不能过分鲜艳。作为主体色彩也要运用适当,注重色彩的节奏感和规律性,避免色彩杂乱无章。
我们常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调整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改善空间效果。
(3)个性需要
色彩的选择应注意人群类别及个人偏爱,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规律,如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对色彩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区别,色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另外,色彩对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相同,应该合理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需求。
摘自《现代居室空间设计与实训》,黄春波、黄芳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
在产品团队中,产品经理经常处于风暴的中心,需要警惕非此即彼的陷阱,务必要多运用开放和融合的思维方式。销售团队出于收入的考虑,可能会要求向用户发送广告邮件,客服团队立即否定了这个提议,认为这样做会招致大面积的投诉,损害公司品牌形象。遇到类似的问题,产品经理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真的只有这两个选择吗,是不是还有皆大欢喜的方案?有时候两个或几个过于鲜明的观点彼此激烈碰撞,会让人觉得这就是所有的选择。其实不然,非此即彼的情况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可以引入新的方案或者融合不同的意见。如果让用户主动订阅一份新闻提醒邮件,在邮件中适当地插入广告,并且允许用户退订,是不是满足了销售团队创收的需求,又不会遭到用户投诉?产品经理在面对各种难题的时候,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简单地做选择,而要先跳出来,看清楚这到底是不是选择题,想想如何创造用户价值。
怎样才能把一款产品做好,让它能够创造用户价值,让它能有好的市场表现?让我们进入Alpha部分,“创建互联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