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本书所涉及的时代

所谓古代的“事实”为何物

众所周知的“事实”

本书所涉及的时代是所谓的“三代”——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以及春秋战国时代。夏王朝为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朝代,商王朝则是其后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战国时代随之落幕。

按照大多数人熟悉的历史观,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皆始于英明神武的真命天子,最终毁于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西周末期,昏庸无能的周幽王断送了西周王朝,其子周平王迁都至现今的洛阳一带,自此春秋战国时代便拉开了序幕。周王朝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割据,群雄争霸。这个时期就是大家所说的春秋战国时代。

根据这个历史观,夏王朝始于禹。大禹之德不仅恩泽中华,还远播周边的野蛮之地。这个天下的王朝也渐渐衰败,直至暴君夏桀出现,夏王朝灭亡。推翻夏桀,建立了新王朝的人是商王朝的成汤。成汤的圣德不仅恩泽中华,也远播到周边的野蛮之地。而这个天下的王朝也日益衰败,直到出现了残暴的纣王,最终商王朝走向灭亡。夏桀和商纣后来成为无道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一词也广为人知。

推翻商纣统治,建立新王朝的人是周武王。在武王之前得天命的是周文王。此后,周文王、武王之德恩泽中华,还惠及周边野蛮之地。然而这个天下的王朝也逐渐没落,出现了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周王朝也走向毁灭之路。

周幽王被杀之后,周平王将王都东迁。都城东迁之后,周王朝恢复了短暂的威望,但大势已去,没能改变不断衰亡的命运。代替周王朝统领诸侯的是各大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五霸(说法之一),赫赫有名。然而这些霸主皆行霸道,却未兴王道。最后以此霸道统一天下的是秦始皇。

说明上的遗漏

相信以上事实对于许多读者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前文的说明中有着很大的遗漏。

第一,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其中有这样一个时代:联系中央与地方的文书行政开始出现,而支撑这一制度的律令也在不断成熟完善————这个时代就是战国时代。在此之前,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尚无文书行政的联系,更不用提支撑这一制度的律令存在了。也许许多人都在无意识中想象这种制度的存在,并在这一前提下谈及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然而三代并非这样的社会。

战国时代催生出了新的社会形态,其原因在于铁器的普及。铁器出现的时间其实还更早一些,不过说到普及还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我们从出土文物的形态和城市增加的状况可以看出这点,但大家对于这一点还普遍认识不足。

直到春秋时代为止,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都是独立存在的“国家”(城市国家)。不断有物资从地方小国纳贡到中央大国,而成为中心的大国与地方小国在军事上也是同盟关系。中心大国口头发令,而附属国则盟誓效忠。

第二,战国时代所谓的天下之中,有多个中央政权并存。人们对此存在着误解。这些若干中央政权都是以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化地域为母体形成的。这些文化地域都有着与日本国土差不多广阔的范围。日本有绳纹文化与弥生文化。正如弥生文化与续绳纹文化并行存在一样,这些文化地域也有着一定的广度及其界限。正如日本形成了以邪马台国与大和朝廷为中心的体制一样,中国的这些若干文化地域中,也出现了以“大国”为中心的体制。商就是这类“大国”之一,周也一样。商的领土范围是中原地区东部这一文化地域。周从中原地区西部崛起,将比邻的商所统治的领地纳入了自己统治之下。

由于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情况,在他们的印象中商周的领土脱离了实际,变得无比广袤。因此便产生了一种误解并流传开去,即认为商周的疆域可以和现在的欧盟相媲美,是将天下收于囊中的大王朝。然而,实际情况却如上所述,商周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大国将周边小国纳入统治范围,其疆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其大小也只不过跟日本等现代的国家领域差不多而已(尽管如此,这个范围还是很大的)。

形成于这种文化地域母体上的则是战国时代的领土国家。这些领土国家在规模不及商周疆土的领域内,把小国变成县,开始实施了官吏统治制度。

征服了多个这种规模的文化地域,有史以来第一次建立统一帝国的是秦始皇。这时“皇帝”这一君王的专称首次出现,开始使用。这是公元前221年发生的事。

如果大家对上述内容不能充分理解,则会对以下事实感到迷茫。例如,秦的爵位在秦国盘踞陕西一带时分为十七个等级,在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爵位被重新制定,增加到了二十级。正是由于统治疆土的规模范围的扩大,爵位制度才不得不进行重新修改。

另一方面,在秦始皇的统一战争过程中,据说有数十万人被斩首处死。如果我们不从由于文化地域相异导致了激烈抵抗这点来考虑,则无法理解这一现象。

第三,汉字最初只是城市中使用的文字。对于这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很多人都没有充分理解。

3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地域

这些文化地域都非常广阔,完全可以和日本、韩国这些现代的国家领域相媲美了。我们也可以把中原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来考虑。请参考严文明的《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科学出版社,2000年)、西江清高的《从史前时代到初期王朝时代》(松丸道雄等合编的《世界历史大系 中国史Ⅰ》,山川出版社,2003年,第1章)

商的文字——汉字得到周王朝的继承,逐渐传播到各诸侯国,最后传遍了全天下。我们通过对系谱资料保留情况以及各诸侯国君主在位年代的记录进行研究,可以得知汉字圈开始急速扩张是在春秋时代。直到西周时代,汉字圈大小也仅仅停留在一个还谈不上广袤的范围内。因此周以外的系谱资料都明显缺少对具体年代的记录。

就像汉字是从商传到周一样,商的汉字也当是从某国传来的。但到底是不是从夏传来的,就不得而知了。而汉字是如何从商或周传到其他国家,这点实际上也并不清楚。

4 新石器时代的各个文明

各具特色的文明在不同文化地域上百花齐放。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具体情况由本书来进行说明。请参考《世界美术大全 东洋篇Ⅰ》(小学馆,2000年),西江清高的《从史前时代到初期王朝时代》(松丸道雄及其他人合编的《世界历史大系 中国史Ⅰ》,山川出版社,2003年,第1章)

5 汉字的继承与传播

汉字到底是在哪里发明的?至今也无人所知。商代后期,就已经开始将汉字用于祭祀。在山东等地虽然发现了一些刻有汉字的甲骨,但数量还是很少,无法证明汉字在山东等地已生根发芽。也许是跟随商王田猎的某个负责祭祀的官员成为俘虏,才把汉字带到了这么偏远的地方。周克商之后,继承了商的汉字。周天子将刻有汉字铭文的青铜器赠与诸侯,渐渐地诸侯也对汉字熟悉起来。西周末年,局势动乱,把汉字铸刻到青铜器上面的特殊技术也随之流传到各地。其结果就是春秋时代出现了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包含在内的广袤的汉字圈。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铁器普及,耕地激增,城市也迅速增加。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些国家灭亡,变成了别国的县。战国时代便开始了文书行政制度。列国以各自君主为最高权力,制定了律令法律体系,以此解决由文书行政制度引发的种种问题

如果大家不能正确理解这一事实,就会对前文“第一”的内容中提到的文书行政开始的时间产生错误理解。人们认为传说中的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的时代早已开始了文书行政制度。之所以有这个错误认识,是因为他们误以为文字一出现后就自动地、迅速地传遍天下的各个角落。

第四,随着战国时代开始施行文书行政制度,汉字的属性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换。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汉字作为城市的文字,最早用于祭祀活动。与此相对,自从文书行政制度开始后,文字就成了行政的工具。自从文字成为行政工具后,便有了史书的出现。

祭祀是城市国家的祭祀。文书行政是用来联系领土国家中央与地方之物。因此史书中所论及的是领土国家的历史,绝不可能是城市国家的理念。

领土国家是以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化地域为母体建立的。因此史书赋予这些文化地域特别的定位,以其为天下之中,并加以讨论。天下就是汉字圈。

如果我们以上述内容为前提来谈历史,则此历史绝非彼历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