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教材与机考题库:会计基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一般出题量在3~4道,涉及的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一般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考生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分析后答题才能得分。重点是会计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学习建议:理解记忆本节内容,一方面要对4 项会计基本假设的概念进行理解记忆,可以采用对比法进行理解;另一方面要重点掌握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含义,学会通过这两种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可以通过做相应的练习题来帮助记忆。

1.3.1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会计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要使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必须对会计工作提出一定的前提条件,即设定某些假设,从而使会计工作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计量4 项内容。

1.会计主体

(1)定义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具体意义如表1-5 所示。

表1-5 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但它们存在看一定的关系,具体如表1-6 所示。

表1-6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B.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C.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

D.会计主体有可能是单一企业,也可能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答案】BCD

【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都是法律主体,故A选项说法错误。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单一企业,或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故选B、C、D选项。

专家提点: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甚至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分部。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集团公司、分公司、工厂分部等。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否则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以便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企业的正常生产将无定期的进行下去,要正确地核算盈亏,理论上应当从企业成立开始经营起,到企业终止结束经营止,将企业存续期间全部收支相抵才能确定盈亏,这样会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相应的价值。因此,为了及时提供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我们假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人为地分隔成若干相等的、较短的时间段落,这就是会计分期。由此可知,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补充,它同样是会计核算时间范围的规定。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通常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一般按照公历起讫日期来确定。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之所以选择货币为计量单位,是因为货币可作为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表,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5.会计基本假设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①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②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会计分期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后三者称为会计中期

B. 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都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C.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的限定

D.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时间范围的限定

【答案】ABD

【解析】会计主体是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而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都是界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故C选项表述错误。

1.3.2 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会计基础按其是以应收应付还是以实收实付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标准,可以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类会计基础。

企业的资源流动会引起相应的现金流动,但由于存在会计分期,现金实际的收付期间和资源流动的发生期间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时,就可能出现两种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例题·判断题】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

【答案】 ×

【解析】由于划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的定义、核算原则、适用范围以及优点如表1-7 所示。

表1-7 权责发生制概述

【例题·多选题】某企业本月销售货物5 000元,并且该批货物所有权已转移给购货方,本月实际收到货款3 000元,余款将于下月收到。该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企业应于本月确认的销售收入金额,不正确的是(  )元。

A.5 000

B.3 000

C.0

D.2 000

【答案】BCD

【解析】企业销售货物并将货物所有权转移给购货方,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可确认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已经发生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均确认为本月的收入,所以本题中企业应于本月确认的销售收入金额为5 000元。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的定义、核算原则、适用范围以及优点如表1-8 所示。

表1-8 收付实现制概述

【例题·单选题】某单位6月份预付第三季度财产保险费1 800元;支付本季度借款利息3 900元(其中5月份1 300元,4月份1 3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广告费30 000元。根据收付实现制,该单位6月份确认的费用为(  )元。

A.31 900

B.31 300

C.33 900

D.35 700

【答案】D

【解析】收付实现制下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所以 6月份应确认的费用为 1 800+3 900+30 000=35 700(元)。

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实例

甲公司2014年6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①3日,收到上月应收销货款40 000元。

②5日,收到购货单位预付款30 000元。

③8日,计算并缴纳本月应负担的设备维修费2 000元。

④30日,收到6月份银行存款利息收入1 800元。

⑤30日,预付下一年度租用办公室租金12 000元。

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

本月应计的收入=1 800(元)。

本月应计的费用=2 000(元)。

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

本月应计的收入=40 000+30 000+1 800=71 800(元)。

本月应计的费用=2 000+12 000=14 000(元)。

专家提点: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相对的概念:①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②收付实现制的核心是根据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依据,来确认发生期间的收入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