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别让他太难,别让他认输
哀莫大于心死
有句话叫作“哀莫大于心死”,说的是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愚钝,麻木不仁。这句话对于职场或许也适用。
相信你也碰到过这样的人,你给他创造了条件,配备了一切可能用到的资源和支持,人家就是无动于衷,你拿枪顶着他的脑袋,他还是那副心如死灰的模样。
这是什么情况?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作“习得性无助”。
是什么让精英变成了垫底的?
阿布原是公司的销售精英,他所在团队的成员都很信任他,常常听到同事笑眯眯地和他说:“阿布,这个月的奖金就靠你了!”虽然知道是玩笑,阿布心里还是很受用,做起工作来干劲十足。
快到年底了,公司给阿布的团队布置了一个大单子,并承诺只要完成,全队人一起去海南度假。这下所有人都沸腾了。
由于重视这次任务,团队决定民主投票选出个“头儿”带领大家,阿布自然当选。阿布调兵遣将,使出浑身解数,为了鼓舞士气,还多次在会议上向大家保证一定拿下单子,让大家准备好太阳镜。
就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对方突然宣布有一家公司的方案更完善,已将单子签给了他们。阿布坚信这里面有暗箱操作,要找对方理论,被同事拦了下来。可他像一下子被抽去了精气神,顿时萎靡下去了。
大家都没有把海南之旅泡汤的责任算到阿布身上,阿布自己却觉得抬不起头,有同事像以前一样和阿布开玩笑,阿布竟然对他大打出手。
从此,阿布很少和同事交流了,大家也不敢靠近他,只觉得他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致,也再没有签过一个单子。
公司的管理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想失去阿布这个精英,又不知道该怎样去帮助他。
一个本来很有潜力的员工,突然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甚至是拖后腿的人,这应该会让所有的管理者都感觉惋惜和失望吧?
有什么办法能够挽回一个优秀员工呢?正所谓“对症下药”,要想治病,当然首先要弄清楚员工得的是什么病。
是什么让员工消极悲观,一蹶不振?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 塞里格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塞里格曼以狗作为被试,他把狗关在了笼子里,对狗进行电击,每次电击之前都会有一个蜂音器响起。开始,狗上蹿下跳,试图逃出笼子以逃避电击。这当然不可能。
经过多次反复的尝试后,狗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逃出笼子。于是,只要蜂音器一响,这只狗就战战兢兢地趴在那里,等待着被电击。后来,塞里格曼把笼门打开,然后打开蜂音器。结果,这只狗依然没有逃出笼子,反而倒在地上呻吟、颤抖着,等待着再一次被电击的命运。
在1975年,塞里格曼以人作为被试,进行了相似的研究。他首先让一组被试听一种噪声,这组被试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使噪声停止;另一组被试听相同的噪声,但不同的是,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使得噪声停止。
做完这个实验后,被试马上进入下一个实验——“手指穿梭箱”实验。当被试把手指放入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噪声;放到另一侧时,噪声停止。塞里格曼观察这两个小组被试的表现,并进行了记录、统计和分析比较。
结果,第一组被试没有做出任何的努力,仍把手放在原处,听任噪声一直响下去;第二组被试则将手指从箱子的一侧移到了另一侧,使噪声停止。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人会对痛苦的情感体验上瘾,进而形成一种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这种心理让人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用到企业员工身上,那就是员工的某些失败经历,会让其产生“不管我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什么”的心理,他就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安排而不采取任何措施。这颇有点听天由命的味道。
而这个“听天由命”还是负面的,他只相信命运带来的肯定是失败,而不会有什么幸运女神光顾他。
如案例中的阿布,他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他人的暗箱操作,而不是自己的方案确有不如他人之处。于是阿布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所以开始自暴自弃,彻底陷入悲观。
咸鱼也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说,要想帮助员工打破“习得性无助”的陷阱,最重要的就是把员工从悲观失望中拉出来。
我们常说一段趣话: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一不小心掉进坑里了,你该怎么办?当大家都在积极构想各种逃生手段的时候,有人来了这么一句:“还能怎么着,掉下去了再爬上来呗!”
这个回答看起来拙劣,其实却是最直接的答案。不管用什么方法,能爬上来才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抓的主要问题就是“爬上来”,一针见血,简单明了。
怎样才能爬上来呢?
咸鱼翻身是有前提的。一次失败,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动力,可如果把鱼放在盖盖子的罐子里,无论它怎么努力,都被盖子挡住,它就会绝望。这时候,它就习得了无助感。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员工心里还有没有希望。管理者就要帮员工树立这样的希望:“你还是有机会的,别那么看不开啊。”
创造成功的经验
习得性无助无疑会对员工甚至整个企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怎样避免员工在失败后陷入习得性无助中?最有效的莫过于给他制造成功的机会,避免失败。
我们可以给员工一些易完成的任务,让他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成功的,这能给他建立希望。
当然,热情恢复后管理者还要“重提旧事”:你看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你还怕个啥?
但这样做总归是被动的,我们最好是让员工能自觉地避免陷入绝望的心理境地。帮助员工学习将失败归因,就是一种手段。
凡事有果便有因,很多员工之所以陷入习得性无助,就是因为没有将失败的结果正确归因。维纳将个人成就归为四个主要原因:
有的人错误地把失败原因归结于不可变更的外部因素,从而丧失希望。如果我们的员工能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失败的原因,事情就不是那么不可控了。既然有转机,当然就有希望,成功不是遥不可及的。
至于外部环境,就要依靠管理者为员工塑造了。任务一定要在员工能力范围之内,不能给员工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