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伍就是带人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 员工屡教不改为哪般

管理者不是封建统治者

封建社会的帝王崇尚威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威权之下只有皇命,没有是非对错。

有的管理者似乎也“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

我们往往埋怨员工不守规矩,认定了他们是问题员工,但是从来没有人考虑过自己是不是“问题管理者”。这种情况在员工犯错误的时候表现更是明显。

有的管理者不问缘由,上来先是一通大呼小叫。员工还不能插嘴,否则挨批的时间会更久。

批评之后,管理者倒是大显神威了,没准还心情舒畅,但是对会给员工造成什么影响却很少关注。

我们讲,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批评不得当、不合理,很易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其中一种情况便是:员工从此屡教不改。

你是这样的管理者吗?你碰到过这样的员工吗?

小赵的部门经理王姐是个泼辣的中年妇女,平时部门里的同事都对她敬而远之,生怕被她揪到了小辫子。

一天早上小赵觉得身体不适,连跑了几趟卫生间,担心迟到脸都没洗匆匆赶往公司,偏巧路上碰到两车追尾把路堵了个严严实实。眼看要到时间,小赵忍着不适下车步行,到了楼下还是迟到了3分钟。

一进大门,便被同事告知王姐有请,小赵自知迟到,打算坦白从宽。可没等小赵开口,王姐劈头盖脸一顿羞辱,说早知道小赵会有这么一天,连按时上班都做不到,简直是烂泥糊不上墙。最后还要扣掉小赵这个月绩效奖金的40%。

本就身体不适的小赵越想越委屈,也懒得解释了,心想这样的部门待着也没意思,以后也不用勤于表现,大不了辞职。

自此,小赵天天迟到,就算是时间还多,也要在楼下转悠到过了点。

 

你说我“烂泥糊不上墙”,那我就做做烂泥给你看。员工或是出于委屈,或是出于报复,有时就会采取这么“两败俱伤”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小赵因为特殊原因迟到,王姐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顿批评,而且说的还是羞辱人格的话。换个角度,你能接受领导这么批评你吗?

没有人愿意做问题员工。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管理者的批评方式上。

是什么让惩罚起了反作用?

在心理学中,惩罚是指使错误行为产生不愉快的经历,从而降低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惩罚是为了使别人不再犯错误。

如果管理者的惩罚违背了这一目的,单纯地为罚而罚,就很容易引起惩罚过度或是惩罚措施不当等问题,员工的反抗随之而来。其中包括:不良情绪和攻击行为、逃避和回避情境、模仿惩罚或惩罚成瘾等。

显然,在案例中,部门经理王姐对小赵迟到行为做出的惩罚,背离了让小赵不再迟到这一目的。

小赵因不可控制原因偶然迟到,部门经理没有听他解释,不但对小赵做出了过度的处罚,还让事件从一次单纯的迟到行为演变成对小赵能力的怀疑及人格的羞辱。

小赵因此产生了不良情绪和隐性攻击行为。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在公司待下去,并用故意连续迟到来报复部门经理。

纠正方法,别让员工报复你

管理者要纠正员工的报复性行为,首先就得纠正自己的错误方法。

在员工做出错误行为受到惩罚时,很多管理者会先去翻翻旧账,若是员工平时表现好,对企业贡献大,则从轻处理;若是员工平时表现就不好,管理者不喜欢,便数罪并罚。

这样就违背了惩罚的初衷。不但不能及时纠正员工的错误行为,对员工心理还造成了不良影响。

被从轻处罚的员工会认为,只要我工作出色,以后犯点小错误是没关系的。被数罪并罚的员工则会认为我今天犯的错只是你的借口,你早就看我不顺眼了,今天终于找到了机会。

你应该做的是,就员工的错误行为严格地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出惩罚,不管你是谁,只看你做错了什么。这就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另外,让员工知道自己是为什么受到了惩罚,这样员工才能甘心接受并找到改进措施。

 

一位员工上班时间忘记将手机调到静音,手机铃声大作,月底结算工资时他发现被罚款30元。公司没有不让接电话的规定啊,别人也在接啊,员工虽然没有因30块钱去找领导理论,但这件事总让他觉得不是滋味。

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位员工也碰到了同样的状况,不同的是,这位员工马上向领导反映。而他被告知,罚款不是因为上班时间打电话,而是公司规定不得在工作时间发出超过70分贝的声音,手机铃声超出了70分贝,因此按规定进行罚款。

 

很多时候员工并不能清晰地记得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也有时员工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这时就需要管理者将对员工进行处罚的原因做一个清晰的解释。

你可以打印一张处罚通知单,将员工做了什么行为、违反了企业的哪条规定、将做出何等处罚一一罗列清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惩罚的力度与效果有很大关系,太严或是太轻效果都不够明显。

 

一家幼儿园规定每天下午4:00之前接孩子回家,但有部分家长不能够做到。最后,园长和老师们经过讨论做出一个决定:晚来一小时的罚10元钱,考虑到与家长的关系,这点罚款不过是象征性的。

但老师们惊奇地发现:不但经常晚来的家长没有早来,就连那些早来的家长也开始晚来了。调查的结果让老师们哭笑不得,家长们认为花10块钱就能多照顾一个小时,太划算了。

 

这就好比旷工一天罚款100元,如果员工认为100元可以接受,这条惩罚措施就失去了效果。但是如果像案例中的小赵一样,迟到一次扣掉了四成奖金,员工就会觉得你很过分,引发抵触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