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产生供应链金融的基础

供应链金融来源于供应链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将顾客所需产品在合理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质量和状态送达正确的地点,以此来最小化成本。不过,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发展,不同地区、国家或者公司、产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彼此的联系和沟通加快。然而,大企业和经济强国在供应链中占据非常大的优势,而中小企业和落后地区则处于劣势,成为供应链的短板。这无疑制约了全球供应链的发展。

为了稳定供应链,减少供应链的整体成本,在新时代下,企业开始重点提升资金流效率,供应链金融由此应运而生。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剖析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基础。

(一)微观基础

供应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经营管理过程,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供货、采购和销售在正常情况下良好地运转,但随着赊销成为贸易主要方式,资金缺口逐渐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的阻碍。

例如,上游的大型企业在下达订单与收货之间存在资金缺口;下游中小企业与原料供应商也存在资金压力;经销商销售产品与收到货款之间也存在资金缺口。在整个供应链上,支付现金和实际接受现金一直存在着时间差,这就产生了现金转换周期,从而对上游企业造成资金上的压力,导致现金流短缺,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1.结构性融资需求

赊销带来了企业的资金缺口,而正是资金缺口带来了结构性融资需求。结构性融资是指企业将拥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剥离出来进行融资。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企业将它的特定资产用现金资产的形式从资产负债表中置换出来,在保持资产负债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高效资产。我们之所以称其为“结构性融资”,主要是因为从财务报表的结构角度考虑其资产的置换。

2.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非良性竞争

由于存在资金缺口,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尽管中小企业有着更为灵活的运营成本管理,但它们过于依赖大型企业,不能掌握定价权。当大型企业出现拖延支付的情况时,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极易发生问题。同样,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它面对的中小企业过多,经常会因为弹性支付而产生信用、账单、收集以及坏账等问题。

解决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矛盾有以下三种方案可选择,具体如图1-1所示。

图1-1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案

(1)单方面延长支付

这种状况往往发生在比较强势的下游客户对比较弱势的供应商的交易中。比如,有的客户要求延长支付周期至30天或60天。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下游客户的资金流动,但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流带来了重大影响。这就使得供应商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融资压力,融资成本增加无疑会影响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上的专注度。

(2)早期支付折扣计划

假如下游客户可以提前支付货款,他们可以获得较好的交易价格。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上游企业的资金问题,但上游企业很有可能会将折扣算入价格,提高下游客户的供货价格。另外,由于在国际贸易中报关的价格要与实际交易价格一致,所以会涉及非常复杂的手续。

(3)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

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是以供应商和下游企业双方的成本最低化为目的,双方签订协议由供应商管理下游企业的库存,直到下游企业的产品都被使用时才进行所有权转移,从而使得库存管理得到不断改善的合作策略。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下游企业的资金占压,保障供货及时,对供应商而言也有利于其掌握客户信息,合理安排生产工作,避免压库或者死库。但是,供应商从该系统中虽然获得益处,但也有了一些不便之处。因为库存不仅占压资金,而且凭借库存融资也很艰难,因为商业银行觉得库存难以监控,无法对其进行贷款融资。

上述三种解决方案都有各自的缺陷,这使得资金链、信息流以及商流或者物流无法融合,导致供应链系统效率低下,因此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资金问题。为此,市场需要一个能够整合供应链各成员的生态系统,而供应链金融正是这样一个产融结合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二)宏观基础

除了微观基础之外,产业方面的影响同样推动了供应链中金融问题的产生。可以说,供应链金融是国际贸易大环境下的产物。

1.供应链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贸易与金融的全球化。在此背景之下,生产出现国际分工,并且走向细化与纵深化,同一生产流程内部各零部件之间都存在国际分工与交换。随着分工细化与纵深化的发展,跨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球经济表现出“生产—研发—销售一体化”的特征。

传统产品的价值链变得更加碎片化,每一个企业或者地区都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生产链中的一环。由于这一现象的产生,国际贸易的总量与金额不断增长,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于是全球化的大市场逐渐形成。

贸易全球化必然带动资金流动的全球化,使得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金融全球化不仅使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效的流动,而且也使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收益更高的地区或者国家的行业及项目。由于资金对高收益嗅觉敏锐,全球经济效率不断提高。

生产链和供应链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紧密,供应链的金融服务全球化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必然要以供应链为中心提供更加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与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便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

2.中小企业面临信贷摩擦

由于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不断深化,中小企业逐渐参与到全球分工中。这样一来,这些企业的采购、贸易和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位于产品价值链末端,自身没有定价权,因此要想走向价值链上层,就不得不发展壮大自身的规模与实力,也就必须进行贸易融资。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几乎只能依靠银行信贷进行融资,再加上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较差,无法抵抗风险,商业银行为了减少呆账与坏账,往往不愿意融资给他们,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即使成功融资,成本也较高。所以,实际情形便是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存在非常严重的信贷摩擦。要突破这种困境,中小企业必须寻求新的融资模式。

3.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存贷利差,这主要得益于存贷利率管制形成的高利差环境。尽管商业银行可以“躺着赚钱”,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商业银行一直以来依赖的高利差环境正在慢慢消失,银行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市场化。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利润来源比较单一,利润生长点比较僵化,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不断缩水。同时,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与服务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银行间的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

与此同时,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融资市场不断完善,一些具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能够自行发行股票或者债券来进行融资。这使得银行融资越来越少,银行在融资市场的份额不断下降。鉴于残酷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创新压力,再加上新形势下企业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尝试对供应链展开金融服务。

正是由于上述微观与宏观层面的共同作用,供应链金融逐渐得到推广,成为了新经济环境下的一种重要金融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全球产业分工背景下,很好地实现了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