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什么不是寄信人付费
在世界的重大发明中,好些是出于偶然。比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烧开后水蒸气顶开了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看到棉纱织成的围脖而发明了碳灯丝;富兰克林通过在雷雨天气中放飞一只线上系有钥匙的风筝发现了电。然而,黑便士邮票的产生绝非偶然。
大约180年前的一个秋天。
雾都伦敦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身材魁梧、长着连鬓胡子的中学校长——罗兰·希尔正在小路上散步沉思。深秋的凉风拂面而来,将他额上的一绺头发轻轻吹起,他没有心思理会。
自从罗兰·希尔将学校搬到伦敦北部的布鲁斯利兹城堡后,他的情绪一直高涨着。作为校长,他将过去自己家族拥有的海兹勒武德学校的教学改革的经验成功地引进到新的学校。最近以来,许多舆论都在谈论这件事情,媒体注意到了他的教学改革给学校带来的新气象。
熟悉他经历的人都知道,他可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教书匠!他是一个不想一生就干一件事情的英国绅士,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社会共同体的倡导者、新型印刷机的发明者。不过,现在他感到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他想:自己现在刚四十多岁,趁现在还有精力之时,还得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干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业绩!
正当他踌躇满志,进而跃跃欲试地考虑自己如何施展抱负的时候,他看到一辆红色的邮递马车迎面驶来,一位身穿红色制服的邮递员高声喊道,“爱丽丝·布朗小姐,有你的来信。”
那时的英国,收到信件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无法支付昂贵的邮费,甚至有些人害怕邮递员来敲门。于是,围观的人们把目光转向站在马车旁的一位漂亮姑娘。姑娘羞涩地答道:“我就是爱丽丝。”
爱丽丝长得秀丽可爱,丰满的身姿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她有着洁白如雪的脖颈,再配上绽放如花的笑颜,让人感觉犹如天使一般。
邮递员把信递给了姑娘。接信的瞬间,年轻的姑娘无法隐藏自己兴奋的表情,不时地抿着嘴唇露出浅浅的笑。可是,她接过信后并没有拆开,只是匆匆瞟了一眼,脸颊上顿时布满了红晕。她把信还给了邮递员,尴尬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钱,付不起邮费,请把信退回去吧!”
邮递员闻言色变,这样的情况他已经多次经历了:“怎么都是这样!人家从大老远的地方带来的信,你说没钱就不付邮费啦!”
姑娘欲罢还羞地愣了一下:“我真的没有钱!”
姑娘的话音刚落,围观的人群里有人高声叫道:“邮费太贵,我们穷人付不起呀!为什么不让寄信人付钱?”
“穷人也应有寄信的权力,我们也应该像议会议员一样有免费寄信的权力!”
“我们需要便宜的邮资!”
当时的英国,有大量人口从农村移居到新工业城市中心,他们由于无法通信,很快就与亲戚和朋友失去了联系。在场的好多市民似乎都有类似的经历,收信人付费的确有些荒唐,所以这些人都用不满的眼光看着邮递员。
希尔先生站在一旁观察着这件事。听罢,他赶紧走上前去劝解邮递员:“小伙子,你确实很辛苦。这位姑娘也不容易,她现在手头紧,没有钱付邮费。这样吧,我帮这姑娘把邮费付了,你回去也好交差。”于是,他代姑娘付了邮费,随后把信交给了爱丽丝。
邮递员临走前又冷冷地说出一句非常冰冷但是却很符合逻辑的话:“收信人付费又不是我定的,这是祖传的规定!”
邮递员走后,希尔好奇地问姑娘为什么不收这封信。姑娘看着他叹了口气,苦笑道:“谢谢您,先生,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一封信,是我的未婚夫从远方寄来的,他的名字叫汤姆,我们预计明年结婚。不久前他去了外地找工作,为我们结婚攒些钱。”
“那你为什么不打开信封呢?”希尔皱眉道。
爱丽丝沉默不语,过了片刻用力地摇了摇头,道:“其实信封里什么都没有,他知道我无钱支付邮费,就事先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我们俩才读得懂的暗记,我已从信封上了解了他的近况了。”
希尔深吸了一口气,加重了语气问:“了解了什么?”
姑娘眨巴着透亮的大眼睛,俏皮地一笑:“您看,信封上的‘X’表明他的身体很好,这个‘O’表明他已经找到了工作,我看到这些记号,知道他平安无事,就不必收信了。这么贵的邮费我真的付不起。”
听罢,希尔没有作声,只是默默地看着她。
确实,时下的英国正在经历一场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生产过剩,农业歉收,工人大量失业,而食品价格又大幅上涨。对于那些每个星期只有微薄收入的工人来说,很难有富余的钱来支付邮费。
嘿!一个灵感立即闪过他的脑海,他深感收信人付费的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而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对邮政进行改革。
正如邮递员所说的,收信人付费是祖传的规矩,英国的官员、贵族一直享受着免费邮寄的特权,而老百姓又承受不起高昂的邮费,这种制度我罗兰·希尔改得了吗?
这想法使他异常兴奋!一阵思索过后,他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以便对这个大胆的设想进行详细的考虑。
正当他内心升腾一种新的雄心壮志的时候,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伦敦档案局的亨利·科尔先生来他家串门。闲聊了一会儿各自的工作以后,科尔对他提起了这样一件事情:“希尔先生,最近有件事令我们极为犯愁。”
“有什么事情让你犯愁?”罗兰·希尔不解地问道。
“档案局每天都收到许多来信,可这些信件都要档案局付费,我们有些吃不消了。”科尔无奈地说。
希尔心里想:怎么这么巧,我也正在琢磨这件事情。
既然提起了这事,罗兰·希尔说:“唉,就是的……我最近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想来想去,也想改变它……”于是,他把见到的女孩拒收信件的事情告诉了科尔。
科尔盯着一直在思索的希尔,“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
“我倒是想出来一个办法!”希尔颇有兴致地说。
“什么办法?”科尔问。
“让寄信人付费呀!”
“谁寄信谁付费!”科尔立刻感到希尔的主意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邮费的标准还是太高了,普通百姓承受不起呀!”科尔听完,不无担心地补充一句。
希尔此时已经想好了办法:“这事好办,把邮费降下来,再统一邮资,不就行了吗?”
“收信人地址不同,距离不一,还要降低邮费、统一邮资,邮政总局能干吗?他们就会更亏损了!”
希尔兴奋地说,“只要降低了邮费,信件就会大量增加,信函一多,邮局就不会亏了。你想呀,邮递员送一封信也是送,送一百封也是送,邮局并没有加大成本。”
两人之间的这番对话,倒使得希尔认真思考起这个大胆的邮政改革的设想,觉得按这个思路改革,还真是一个方向!
科尔也觉得希尔的设想不错,就鼓励说:“咦,你这主意倒还新鲜!希尔先生,你继续往下说!”
“另外,议会议员、王室成员也一定要支付邮费!他们不能享有特权。过去他们不用付费,费用都转嫁给普通百姓了。”
科尔越听越觉得希尔说的有道理。他喝了一口咖啡,说:“也许这事能办!但要先通过议会上层和社会舆论呼吁。你不知道,在大英帝国要实行一项改革真是太难了!”
“靠社会推动没问题,普通百姓对现行的邮政制度意见很大。”性急的希尔说。
“没问题!希尔先生,你对这事有研究,你先写一份报告,最好能出版发行!我来推动议会和普通百姓的请愿。”说完,他马上又补充说:“这件事有难度,估计会有很大的阻力!”
“这我知道。”希尔说。
1837年1月,罗兰·希尔自印了一本小册子,名叫《邮政局的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这本小册子利用各种数据、实例,不仅分析了现存邮政制度的缺点,还详尽地提出了邮政改革的计划。此外,他还在小册子里描绘了邮票的雏形。
罗兰·希尔的小册子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再版了四至五版。确实如他事先判断的一样,有关邮政改革的论点和建议得到了社会大众、媒体、知名人士的高度赞同,当然也遇到包括一些王室成员、邮政高层官员在内的人的批评,邮政总局拒绝实行邮政改革。
罗兰·希尔的改革计划的最大好处就是信件传递的大众化,又让这些使用量本来就很大的信件拥有更广泛的使用者。当罗兰·希尔邮政改革的建议暂时受到邮政当局的强力压制后,一些支持邮政改革的报纸纷纷将炮口瞄准了英国王室。批评的文章铺天盖地,而且一篇比一篇激烈,甚至还有一些文章宣称:“王室正在对新生事物进行谋杀!邮政总局在保护王室个别人的利益……”
一场要求迅速改革邮政制度的大规模运动随之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