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研究(第四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结语

人类文化中,同化之力量最为伟大。中国文化作为一个个性很强的文化,学习西方的科学分析技术其实也是在给自己的早熟补课。但在同化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却必须面对路径依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王思斌教授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制度断裂、转制断裂和实践断裂等三种断裂。王思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和弥合》,《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也有学者指出,深化社会管理体制要做好利益协调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弱势群体保护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何增科:《深化十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构想》,《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社会工作要想获得最大可能的大发展,首先应该保证它所依托的社会保障体制、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良性运行。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得益于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则得益于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需要,所以,如何打破社会工作发展制度方面的不良路径依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其次,用哲学的视角看,我们都生活在世界的语言表述中间,没有必要夸大世界的意义。而且看待一个人的关键在于他能批评和否定多少,而不是接受多少,所以对待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不能把它神圣化,更不能把社会工作本土化作为社会工作发展的目标。因为笔者所理解的本土化问题是指在社会工作这一专业领域中研究好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这一问题其实是在社会工作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已经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想解决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学科和职业制度的引入只是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有利的工具,但我们还必须生活在我们原有的话语体系和生活文化中。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发展路径。我国现有的发展方向是在原来选择的道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不能无端地斩断或者否定历史而谈发展,因为拿来主义有时候也要面对水土不服这个问题。我们更不能无视路径依赖给我们的发展造成的高成本代价,我们需要的是在我们原来的发展框架下更新我们原来做事的思维和方法,在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回应这个社会的需要和这个社会中人的需要。我们需要做的是文化上的自觉和行动上的自觉,通过努力达到制度层面的自觉,从而实现政策层面和具体服务层面上服务输送的良性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