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其办学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因此,讨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对其课程的强烈观照。

本书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法,运用知识价值论、跨文化理论、教育目的论和课程论,首先对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其次根据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要求对其课程进行建构性设计;最后提出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文献综述及本书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对本书的相关理论进行一一阐释,着重论述了知识价值论与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知识的选择问题、跨文化理论与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文化多元问题、教育目的论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其规格问题,以及课程论与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建构问题。第三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通过案例对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把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的现状,并结合案例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对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课程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目标的依附和悬空;课程设置的移植和拼盘;课程实施的守旧和单一;课程师资的不适应。其次,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理念、课程机制、办学环境和文化多元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课程理念的偏离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课程机制的不健全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办学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文化多元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第四部分为第五章和第六章,首先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三个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进行设计。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坚持“开放性”“协调性”“共享性”“创新性”“跨文化性”的原则,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民族心”“国际性”“整全人”。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将“国际化”作为基本取向,建构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在课程实施设计上,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海外锻炼三个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实施进行设计。其次根据课程设计,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的系列策略。一是确立创新、开放、人本、整合的课程实施理念。二是创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融合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文化。三是拓宽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途径,围绕“三个课堂”,即“学生的课堂”“活力的课堂”“双语的课堂”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建构。同时,充分利用中外双方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将国内实习与海外锻炼并举,从而实现课程实施的多样化。四是明确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策略,指出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之心和对家国民族的赤子之心是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另外,具有较高的双语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是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要求。根据以上基本要求,提出加大优秀海归的“外引”和中方师资的“内培”力度、规范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重视教学质量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的主要举措。五是从行政垂直管理、日常运行管理、师生共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四个层面着手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的机制。第五部分为结语,是对本书的简要总结。首先,准确把握了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其次,以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主要依据,围绕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对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最后,通过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理念、创生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文化、拓宽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实施途径、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机制来建构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实施策略。同时指出,本书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课程设计的方案还不够完善、课程实施策略的建构还要进一步丰富等。本书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今后将继续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并力争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去。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中外合作办学所要培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因而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便是课程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利用,这也正是本书所观照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研究和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大学 本科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