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论述

1.1 马克思主义全面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教育观来源于人的本质理论,即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可以理解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人的质的规定性,即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和统一;二是指量的规定性,即人的全面发展既要考虑社会条件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又要注重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尊重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突出表现为自觉性和目的性,它的核心就是创新。

马克思教育思想是教育目的和功能的集中体现。教育最终是为了实现“两个加快”,即加快社会的进步,加快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因此,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复合性对教育提出了本质性的要求。其目的就是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启发、培养和解放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要充分地发挥和调动个体的各种潜能,让人能够实现“个性解放”,从而实现人的相对独立和个性自由,实现自我的个性解放和社会解放,最后实现自己独立、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关于“个性解放”的思想其实也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个性独立和解放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追求独立、自由和行为解放,追求社会平等和谐的价值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