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史来贺精神”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史来贺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研究这两个问题,需要对过去不同时期中央领导人和党的机关报以及河南省各级党组织对“史来贺精神”的表述,以及刘庄村村民对史来贺精神的认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
(一)中央和地方领导、党组织对“史来贺精神”的认识
史来贺同志的光辉业绩,早已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熟悉。自20世纪60年代起,史来贺同志的事迹就不断见诸报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共中央组织部把史来贺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一起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全党掀起了学习史来贺同志的热潮。直到史来贺同志逝世以前,中央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一直都有许多关于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报道。
1989年12月14日,《中共新乡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决定》指出,史来贺四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是农村支部书记学习的好榜样。该文件提出从6个方面学习史来贺:
(1)学习史来贺同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2)学习史来贺同志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全面、正确、坚定不移,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态度。
(3)学习史来贺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记名,不为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4)学习史来贺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5)学习史来贺同志始终不渝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方法。
(6)学习史来贺同志在认真刻苦地学习革命理论的同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专业技术知识,不断登攀的进取精神。
1990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专文《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记河南省新乡县刘庄党总支书记史来贺》,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共产党员的榜样——向史来贺同志学习》,指出:
史来贺的模范行为让群众看到了共产党人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凝聚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1990年6月19日,《河南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向史来贺同志学习些什么?》,指出:
史来贺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艰苦创业的精神,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一尘不染的作风,在全省广大干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想着共产主义,干着社会主义,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199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评传》撰写的序言,指出:
时代需要一大批史来贺式的优秀共产党员。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干部,都应该以史来贺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为了崇高理想而忘我拼搏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埋头苦干几十年如一日的顽强斗志;学习他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的坚定立场;学习他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2003年4月23日史来贺同志逝世以后,中央领导人发来唁电,河南省各级党委都开展了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活动。
2003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发来唁电。唁电高度评价道:
史来贺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著名农民企业家,河南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带头人、农民的好儿子。史来贺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以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河南省农业战线高高飘扬的一面红旗。
2003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来唁电:
惊悉史来贺同志不幸逝世,谨表示沉痛哀悼,并请向史来贺同志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史来贺同志是我部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毕生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毕生立足于农村实际,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进行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毕生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愧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楷模。广大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都要以史来贺同志为榜样,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2003年8月31日,《中共新乡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决定》提出了五个学习:
(1)向史来贺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崇高品格。
(2)向史来贺同志学习,要学习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3)向史来贺同志学习,要学习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4)向史来贺同志学习,要学习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优良作风。
(5)向史来贺同志学习,要学习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2003年9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的决定》提出了三个学习:
(1)向史来贺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五十年如一日,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向史来贺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五十年如一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3)向史来贺同志学习,要学习他五十年如一日,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从史来贺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起闻名全国,到史来贺2003年4月去世,50年里他得到过无数荣誉称号,被称为“五十年红旗不倒”的老书记。其间,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都曾与他会见,或者来过刘庄村考察,对史来贺的先进事迹给予表彰和赞扬,对他带领村民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给予肯定和支持,这里略举一二。1952年10月1日,史来贺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7年12月,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8年8月,毛泽东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同年10月,李先念副总理视察刘庄村;1981年8月,胡耀邦总书记视察刘庄村;1984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致信史来贺,祝贺刘庄1983年取得的可喜成绩;同年9月,姚依林副总理视察刘庄村;1985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刘庄村;1986年5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视察刘庄村;1989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视察刘庄村;1990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刘庄村;1991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刘庄村;同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王恩茂、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先后视察刘庄村;1992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李德生先后视察刘庄村;1994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刘庄村;同年6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倪志福视察刘庄村;1994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视察刘庄村;1996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锡铭先后视察刘庄村;1997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视察刘庄村;2001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视察刘庄村;等等。此外,还有更多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来到刘庄村,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官员、记者也来到刘庄村,学习史来贺和刘庄村的先进事迹。
(二)刘庄村党员和村民对“史来贺精神”的认识
刘庄村民是怎样看待“史来贺精神”的呢?课题组在调研期间,采访了刘庄村的部分村民。虽然他们不是直接评论“史来贺精神”,但是可以从中听出他们心中是如何认同“史来贺精神”的。
老书记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廉洁自律
时间:2005年4月6日下午。
地点:刘庄大酒店一楼会议室。
访谈会名称:刘庄村退休党员座谈会。
受访人:张秀贞,女,现任第九支部(退休党员组成)书记。1941年出生,1965年4月入党,和老书记在领导班子里工作了30年。1970年起任刘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从支部到总支再到党委,一直任副书记,2000年退休。
张秀贞:老书记抓教育,五十年如一日。在不同时期,老书记针对不同情况抓思想道德教育。刘庄人爱党爱国爱集体这个根,从1956年就开始扎下了。1956年小社并大社,让老书记当社长,老书记认为并社不行,并在一起受穷,但上级压制。老书记把想法告诉大家后,都赞成刘庄自己成立一个高级社,可是上级不承认,开会也不通知,但老书记坚持去开会。在思想混乱时,即高级社成立期间,又遇上闹天灾,水淹了棉田、麦田,有人开始逃荒了。在这种情况下,老书记说:“有共产党的领导,一定能够战胜灾荒。1942年旱灾加蝗灾,一年饿死了72口人,有5户绝户了,都饿死了。但现在我们保证不饿死一口人!”在老书记带领下,种萝卜、抓副业、做豆腐,小伙子们到新乡车站当搬运工,干了一年,年底不仅吃上了饺子,还吃上了白面馍。接着1957年来了一个大丰收,老书记成了劳动模范。刘庄村人信党不信邪,源于1956年的自然灾害,对比1942年,什么都明白了。像老书记那样,跟共产党走,走共同富裕之路。(20世纪)60年代吃忆苦饭、黑馍等;讲村史、家史、刘庄发展史。70年代,一个月开一次大会,老书记讲话从来不用讲稿。“文化大革命”期间,老书记提出学哲学,哲学不好懂,啃了两个冬天,啃了一本哲学辞典。“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不上工,搞“串联”,写“大字报”和“小字报”。老书记说:“农民不把生产搞好,吃什么?”红卫兵来“串联”,要把刘庄搞乱。老书记从县里回来,召开刘庄大会,说史来贺有错误,大伙可以提意见,但如果社员搞“串联”,不给记工分,写“大字报”,纸和笔从自己家里拿。对不上工只背毛主席语录的,老书记说:“年终分红,分给你一个语录本。”隔了一天,那些人就都上工了。当时我们成立了“红姑娘队”“红大嫂队”,民兵成立生产突击队,休息时间去搞粪,上到高产田。1970年亩产皮棉超两百斤,粮食一亩也一千多斤。70年代后期,“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准搞副业,说搞工业是不务正业。老书记教育大家搞工业,说搞农业投入大,产出小。1974年开始发展工业,小喇叭、造纸、化工,一边办厂,一边建新村。建新村时,被认为是建“资本主义安乐窝”,老书记说,自力更生盖房子是为共产党增光。老书记弘扬正气,吃透中央精神。三中全会后,有人理解就是一个“分”字,讨论了两年,光说不做。老书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图形式。他说:“实事求是好说,做起来难。”老书记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廉洁自律。他是从内心实际奉献,从内心里发出来的,是世界观问题。老书记说,理想信念不变,宗旨不变,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不变。他领导大家走共同富裕道路,一身正气,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书记是刀子嘴、豆腐心,教育了五代人。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与人为善,说把人教育好是最重要的。他讲:“发展集体经济,要有集体主义思想,走共同富裕道路,要有共同理想。”这句话至今指导我们热爱集体,热爱刘庄。
老书记的精神是无私奉献
时间:2005年4月7日上午。
地点:原史来贺老书记办公室。
受访人:张贵龙,1954年出生。1976年入党,1972年任民兵副排长,1973年任民兵副营长,1974年任“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任支部副书记,三中全会以后,任管委会副主任;现任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纪检委书记,第七支部书记,农场场长,兼商业公司、畜牧场书记。
马玉学,男,1953年出生。1975年任“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入党,后任支部委员。1982年任支部副书记,从此,一直任副书记。1971年从助理会计做起,1977年是主管会计,一直当到总会计师。
张贵龙:老书记经常教导我们,把人教育好,比什么都重要。解放前,过的都是牛马不如的生活,只有共产党解救了我们。要让村民信仰共产党、热爱共产党。让村民懂法、知法。村民都喜爱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这三个节目。集体主义教育、集体经济发展,不存在两极分化问题。走集体经济道路,就不会出现不和谐因素。我们现在应该说比较和谐。在刘庄,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么多年来,老书记给我们刘庄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每逢清明节,村民们都会自发地来到老书记的墓前,纪念老书记。……我跟着老书记30多年,老书记有超前意识。1956年闹灾荒,老书记带领大家种了200多亩胡萝卜,结果救活了很多人。这么多年来,老书记一直在想“三农”问题。例如,农民最主要的是住房问题,辛苦几十年,一盖了房子钱就空了。老书记1976年建新村,想的就是农民的住房问题。老书记的精神是无私奉献。
马玉学:老书记带领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50多年来,刘庄由穷变富,就是由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老书记是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老书记的精神是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间:2005年4月7日下午。
地点:原史来贺老书记办公室。
受访人:夏治香,女,1933年生。1951年嫁到刘庄,1952年接任妇女主任,1956年2月入党,1959年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兼任妇女主任,1965年“四清”以后,不再担任副书记,前后担任妇女主任达30年。1987年退休后,在第九支部任副书记。和老书记在一起工作几十年。
刘荣田,男,1931年生。1953年1月入党,当过初级社社长、民兵排长、党支部副书记、造纸厂政工厂长,2000年退休。
夏治香:过去史书记家里很穷,我们家也很穷。有人说,我积极了一辈子。互助组时,是史书记第一个带领的。1953年成立初级社,史书记是第一社的,我是第二社的,他(刘荣田)是第三社的。史书记说:“我一定要让大家吃上饭,穿上衣。”史书记一生办的好事,数不清。平整土地时,史来贺正年轻,大平整、小平整20年,就把土地整平了。1956年要和夏庄并入高级社,刚解放时,陈庄有一个陈某某,有枪不交,两个庄就弄不到一起,何况还有8个庄,很难成立一个高级社。我们硬是没加入,自己成立了高级社。但是,上级不承认。1956年下大雨受了灾,棉花都被淹了。我们庄也有两家要外出逃荒。史书记说:“现在是共产党领导,有我史来贺,就不会饿死一个人。”于是,我们搞副业,把棉花纺织成布,换钱,还有其他副业。到了年底,社员吃上了饺子和白馍,度过了灾荒。种棉花当时需要技术,史来贺领着大家学习,治理虫害,年底棉花大丰收,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周总理说,我们的棉花丰收了,不能满足。要高产再高产,给全国带一个好头。史来贺回来后,搬到了试验田。史来贺有一次发烧,三十八九度,他也不去医院,说喝点姜水就行了,最后克服了困难。他不关心自己,只关心别人,关心群众。在试验田搞了8年,他把棉花“吃透”了,皮棉亩产达到220斤。
这么多年来,史来贺晚上睡觉前有个习惯,就是“过电影”,想想刘庄的人谁家最困难,谁最需要关心。他始终关心别人。有一个聋哑村民,就受到了特别关照。听说我的心脏不好,老书记特意给我送药(说到此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20世纪)60年代,烧棉花秆儿,烟大,对肺不好,现在想起来,老书记那时种下了病。他特别能熬夜。
他有病以后,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去北京的医院也没有告诉大家。后来转到新乡的医院,我们去看他。他说:“你们都是党培养的,我最了解你们,有什么事情,就对我说吧。”
老书记认认真真学“三个代表”,他就是“三个代表”的先进,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型。
老书记一生都艰苦奋斗……一生做了多少好事啊!真不容易!
刘荣田:我这一辈子没有亲身当社员。史书记说:“怕熬夜,不能当干部;怕吃亏,不能当干部;怕出力,不能当干部。身教重于言教,打铁就得本身硬。”
老书记肯钻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依靠外援(盖房那年当地驻军要来帮助,老书记婉言谢绝了)。
老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共产主义精神,无私奉献。他把一生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共产党。老书记一生中有好多机会,县里、地里、省里,都给他留过位置,要调他走,都不去。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劳动,还是个啥?”集体分配时,他说他是国家的干部,不要集体的菜。国家分配时,他又说他是农民。他从来不沾光,就是要吃亏。(夏治香插话:史来贺一心一意为群众。白天种棉粮,晚上盖楼房,盖了6年。晚上拉砖,搬砖,男女老少齐上阵。搬砖时,老史晕倒了。他是个硬汉子。建纸厂时,为了出纸,他老母亲病重,叫了三次,都没回去,结果回去时,母亲说不了话,去世了。)
关于老书记的精神,他自己说过:“共产党是救命恩人,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老书记心中就是没有自己。他没有私心,几十年无私奉献。老书记没有住上别墅,他老伴也没有住上。他说:“让群众先住吧,我下一批再说。”老书记的精神学不完。艰苦奋斗五十年,没有住上别墅。老书记的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
老书记的精神是艰苦奋斗,不为名,不为利
时间:2006年11月8日。
地点:刘庄村学校。
访谈会名称:教师座谈会。
受访人:张丽,女,1951年生。群众,1968年从新乡县中学毕业,来到刘庄村学校,任小学教师。
李争芬,女,1953年生。1978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1984年从原阳县调入刘庄教高中,1995年入党。
夏平秀,1967年生。1985年毕业于新乡第一师范学校,分配到刘庄教初中语文,2004年入党。
刘人广,1955年生。1984年调入刘庄学校任教,2000年入党。
梁翠民,1964年生。1997年入党,1998年到刘庄学校任副校长,1999年起任校长。
张丽:我是本村人。1968年从县中学毕业,老书记安排我到学校教小学,当时我不同意,因为我不是学师范的。后来老书记开导我,就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么多年来,老书记的教导,我一直记在心中。我认为老书记的精神是艰苦奋斗,不为名,不为利。
李争芬:老书记特别关心到刘庄工作的外来人。我来时,自己的孩子还小,才3岁。老书记非常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说:“咱们刘庄将来要往制药方面发展,要教育孩子们把化学学好啊!”他不仅对老师这样讲,也对学生这样讲。老书记有远大目标,他的精神是无私奉献。我们永远怀念他(校长梁翠民插话:老书记走了以后,每到清明节,我们就组织学生到老书记墓前敬献花篮,学生们写了很多纪念老书记的作文)。
夏平秀:老书记的精神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我们村里的发展壮大,主要靠我们自己。老书记五十年如一日,把贫穷的刘庄带上了富裕的道路。
刘人广:老书记的精神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例如,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全国几乎都分了,但是刘庄坚持不分。老书记说:“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不分。”
梁翠民:“尊重人才,尊重科学,与时俱进”是老书记的精神。老书记特别重视教育,既重视德育教育,也重视文化成绩。他强调好好学习生物科学知识,掌握科技知识。同时,老书记不跟风,不随风,不盲从,坚定地走集体经济道路,心中有全局。
老书记的精神是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
时间:2006年11月8日。
地点:原史来贺老书记办公室。
访谈会名称:华星制药厂青年工人座谈会。
受访人:史世峰,1974年生。2001年入党,现任华星药厂104车间主任。
王海滨,1974年生。1998年入党,现任华星药厂100车间主任。
刘树俊,1966年生。2001年入党,现任华星药厂105车间主任。
王献忠,1992年入党,现任华星药厂115车间主任。
刘清忠,1966年生。现任华星药厂104车间副主任。
杨兴魁,1981年生。共青团员,华星药厂107车间一线工人。
刘春利,女,1974年生。2001年入党,现任华星药厂122车间班组长。
刘军伟,1973年生。团委副书记,现任华星药厂109车间副主任。
史世峰:老书记在学习上非常刻苦。他身上离不开三件东西:收音机、笔记本、马列著作,每天他都学习到深夜。这样,他就能够及时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以此来制定刘庄的发展规划,和刘庄的村民一起走上富裕之路。在老书记的熏陶下,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也逐渐成长起来。我们要通过学习,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王海滨:从我记事起,老书记就特别平易近人,一看就像一个农民,他一直未改农民的形象。他对自己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1976年盖两层楼的时候,他最后一个搬进去。老书记在村民中的威信非常高,有极强的人格魅力。
刘树俊:老书记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这就是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工作作风。上药厂时,试验遇到了困难,老书记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最后终于把肌苷搞上去了,制药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
王献忠:我生长在刘庄。老书记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既要把人教育好,把人领到正路上,又要把人带到富路上。”我认为,思想上的影响最长远。1998年上电厂时,本村人都担心会不会赔,有种种顾虑。老书记和大家签订了合同,说赔了是他的,赚了是大家的。最后成功了,从此刘庄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刘清忠:老书记看什么问题都很准,例如承包土地、发展集体经济问题等,主要原因就是老书记坚持实事求是。
杨兴魁:老书记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不怕吃亏、锲而不舍的精神。他只要干一件事,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干好。老书记一生勤俭、朴素,对村民老百姓很好,对他们的福利待遇都想到了,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刘春利:老书记对工作的态度,是废寝忘食,小的时候,我就有体会。当年加班加点,老书记白天劳动,晚上很晚回家,天天如此。他平易近人,时时刻刻学习,而且穿着朴素,总是穿着一双圆口平底布鞋,去北京开会也是如此。
刘军伟:老书记的精神是吃苦在前,无私奉献。例如,上纸厂进行试车的时候,他的老母亲病危,他都没回去看望。他还把自己家中的树木贡献给了集体。我们青年团员要继承老书记的遗志,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2年3月31日,老书记史来贺逝世9周年之际,课题组成员又一次来到刘庄,并深入村民家中感受他们对老书记的怀念,聆听他们对史来贺精神的解读和传承。本次访谈地点是村民各自家中以及刘庄村委办公室。本次访谈对象情况如下:余荣海,1977年出生,2004年入党,高中毕业,现为华星药厂GMP质量管理员。陈瑞敏,女,1959年11月出生,1980年嫁到刘庄,1981年参加刘庄农场工作,2001年被评为刘庄劳动模范,2004年入党,此前一直在刘庄农场工作,现已退休。王帅,1987年出生,2008年在刘庄参加工作。刘素云,1963年5月4日出生,1992年入党,现为华星药厂后勤主任。张贵忠,1962年出生,1992年入党,现为华星药厂车间主任。刘清红,52岁,现为刘庄淀粉厂门岗。以下是访谈记录:
余荣海:史来贺把生命奉献给了刘庄。改革开放后,我经历了一件事情:分田到户。我妈妈没有劳动能力,害怕分田到户。我们刘庄没有分。当时就认为,刘庄集体经济有积累,如果分了,对集体经济是一种打击。走集体经济道路,发展比较好。(史来贺)对大的政策把握非常超人。老书记关心弱势群体。我的爷爷(余德洋,2005年过世)是哑巴,但是劳动能力还可以,什么都会。我爸爸早早去世,妈妈又不会干活。我爷爷常说,老头(史来贺)关心他,每次见面握手啥的,从来没有低看过哑巴,从来没有看不起,并且非常愿意沟通、帮助。每年老书记都会给我家里补助。我爷爷从小就教育我,要好好学,将来为村里干事。包括新书记(史世领),对我们都非常关心。村里实行党员联系户制度,每个党员对村里需要帮忙的、有家庭困难的,都会进行帮助。我认为老书记的精神是“朴实无华”。对任何人没有高高在上。与老百姓一体,与村里一体。没人能比得上。
陈瑞敏:史来贺是办实事的。我娘家爹病了,老书记(史来贺)开会听到了,就问在哪里,并去看望。我婆婆病了,我公公不在家,老书记也派人去看望。
王帅:我见过(老书记),但是见面机会不是很多。我那时候上学,老书记非常忙。小时候也就是在上学、放学路上碰到。那时对他的感觉就是“真好”!老书记的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一心为了群众。老书记身上的光环完全是他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老书记去世时,真是家家户户都哭了。
刘素云:老书记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无私奉献,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舍小家为大家。他关心群众。我婆婆体质不太好,老书记、新书记都特别关心。多年来都是这样。
张贵忠:我认为,史来贺精神是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老书记领导刘庄人共同富裕。那时基本无工业,都是农田。老书记曾有近半个月住在茅草房,同一二十个干部学习理论、讨论刘庄的发展。他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这样一个好书记,刘庄集体经济才能发展。刘庄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老书记的引导、教诲。刘庄人最团结、最齐心,按党委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实干。1978年,刘庄新庄盖房,老书记最后一批搬进新村。他为人民服务,把个人利益抛到一边,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家怀念老书记,知恩、怀恩、报恩。第一批别墅,大部分都住进去了,我们最尊敬的老太太(史来贺的夫人)不住进来。不把自己工作做好,对不起老书记。
刘庄新农村建设得特别好。我认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没有比刘庄更好的了。我们有一个好班子。我们是既富裕又幸福。刘庄的科学发展,每年上一个新台阶,蒸蒸日上。2009年,新乡市委评价我们说:“党性纯洁,信念坚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廉洁奉公。”
(20世纪)70年代,刘庄以农业为主,搞试验田。老书记在试验田那边一住就是半个月、一个月。他老伴儿往地里送饭。他钻研科学,什么事情都非得弄清楚,干一件事必须干好。他总说:“创大业,作大难;创小业,作小难;不创业,穷作难。”村情就是这样,要发展,经济得上去。后来建纸厂,他又是一住一两个月。因为,从农业到工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现在每年让老人(给年轻人)讲刘庄发展史。刘庄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实干。农村制药,刘庄在全国是第一家。华星药厂1984年设计,1985年投产,老书记把办公室都搬到了药厂。老书记发展眼光高,超前。华星药厂是刘庄的支柱。
刘清红:老书记跟社员感情非常好!对社员、干部非常关心。他自己非常朴素,非常愿意吃苦。老书记、新书记对我们都非常好,我们非常感激。如果在外庄,我们生活就不行了。依靠老书记、新书记,我们才过得幸福。现在我们很幸福。
(三)基层组织领导、邻县邻村带头人对“史来贺精神”的认识
中共七里营镇党委书记梁常运认为:“史来贺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集中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他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二是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地实际的 ‘结合点’上下功夫;三是情系群众,为民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五是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不沾集体一分光,不沾群众一分光;六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梁常运书记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史来贺精神。
中共七里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世彦认为:“弘扬史来贺精神,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力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第二,坚持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四,坚持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新乡市人大副主任、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认为:“为什么史老看得远哪?他不跟风,不图虚名。与史老相比,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为什么史老能做到 ‘五十年红旗不倒’,而且越举越高?那就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时时刻刻把乡亲们记在心中。”
临颍县委副书记、南街村党委书记王洪斌说:“南街村能有今天,是我们学习史来贺和刘庄的结果,史来贺是我的老师,刘庄是南街的榜样。史来贺曾对我说:‘年轻干部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经历什么样的风雨都不要动摇;其次要搞好自身修养,在金钱美色面前经受住考验;第三要勇于吃亏、敢于吃苦,不能吃大苦、耐大劳的干部,遇到困难就会被吓倒。'”
巩义市委副书记、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回忆说:“1987年,省委召集河南农村的名人开座谈会,我与史来贺见了面。老史给我说了一段决定我后半生的话。他说:‘明恩啊,你现在出名了,要不了多久,上级就会给你挂各种职务,但无论给你什么官,你都别离开竹林,那是你的根啊!’这是史大哥对我今生最大的爱护,我和史大哥的感情就像亲兄弟一样。”
上述这些对史来贺的看法以及转述史来贺的话语,也体现着“史来贺精神”。
(四)史来贺同志讲话中蕴涵的“史来贺精神”
1.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信仰信念是个大问题。信仰信念搞不清楚,就像人走路没有目标和方向。共产主义不是空想,咱们要靠智慧,靠双手,把它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才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因素。
搞集体经济,得有集体主义思想;搞共同富裕,得有共同理想。
共产党是为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啥时候也都不能变。
跟党走,挖掉穷根,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人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过不上好日子,就是咱共产党没本事。
共产党就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如果不能使群众越过越好,我们就没有尽到共产党员的职责。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牌子、名声不值一个钱,能给群众办几件好事,比啥都值钱。
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使大家共同富裕,这是我的本分,报酬我不能多拿。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工作干在前,报酬放在后。
我是个劳动模范,离开劳动还叫啥“劳模”?刘庄穷,作为一个党员,要下决心把这个“穷”字抠掉,换成“富”字。
当干部不在职务大小,关键在于能不能为人民造福。咱是个农民,刨地球出身,能把脚下这块地球刨好就不错了。
全国4000多万个党员,每人都能把脚下那块地球修好,中国就兴旺了。
如果农村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带领大家把自己脚下这块地球建设好,富裕了、文明了、现代化了,我们的国家不就更好了吗?
干部既是带头人,又是服务员。带头人就要带领大家苦干、实干,不谋私利;服务员就要为群众搞好服务,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富了,才会打心眼里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当干部就得“干”字当头,干活不能怕出力,真心真意给群众造福,这样才会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
当干部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不吃亏干不成事,想不吃亏,别当干部。
当干部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干部要为群众着想,不能怕吃亏。工作劳动不能怕出力。为了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不能怕得罪人。
当干部是为群众谋利益的,不光劳动要带头,吃亏也要带头。如果自己吃点亏,能把集体的事搞好了,让群众富了,那么个人也就富在其中了。
当干部要有不怕吃亏的精神才能干好。但总的来说,当干部又没吃亏,你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当大家都富裕了,干部不就富起来了吗?个人富了,大多数还穷,吃饭不香,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觉呀!集体搞好了,群众富了,个人也就富在其中了。
当干部就得吃亏,就得为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挖地三尺也找不到别人送给我的一分钱。
对家属约法三章:一不准搞特殊化,二不准占集体的便宜,三不准乱收礼送礼。
3.教育和带领群众永远跟着党走
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既要把群众带富,又要把群众带好。
把群众带富还不够,还要把群众带好。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
无论干什么事情,人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任务是把人领到正路上,跟共产党走,把经济搞上去,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事是人做的。人是靠大脑指挥的,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