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五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当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影响及趋势

中国是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宗教统治的少数国家之一,而宗教信仰不论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处于可控和正常管理的范围之内。同时,任何邪教和宗教的地下组织,都是不断地被限制和被清除的对象。这种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政的国家管理理念,使得宗教组织置身于社会单位之一的合适位置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生政权对于宗教在社会上的存在,进行有选择的认可和有条件的活动限制,形成社会上长期的多种信仰(包括无神论信仰)平行、共存的平和、共生状态。也正是因为宗教定位在政治组织和权利组织之外,才使得宗教与个人信仰处于一个对等的状态中,即信仰是可以由公民自由选择是否参与、参与哪一种的认知领域。

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世界上多种文化和多种认知系统的进入,导致非社会规定的信仰空间(民间信仰)的存在合理化了,个人信仰的自由选择范围扩大,加上国内信仰政策的宽松,促进和推动了民间信仰的快速增长,形成拥有庞大人群的当代社会有特色的另类信仰现象,即当代民间信仰。

1.民间信仰中松散的信众结构与易于结盟的特点并存。从民间信仰形成的状态看,它是一种独立的自在信仰,既没有依附于某一信仰,也没有信仰约束(包括没有信仰内容的约束,也没有信与不信的约束)。它不是在引导下形成的信仰类型,没有专门的信仰宣传和信仰教育过程,甚至没有可用于管理的社会组织,仅以“信则灵”——求“灵”、求“利”为信仰目标,游散在社会中,完全处在自我生息的自在状态中。民间信仰群体,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是“宗教价值不高的俗人”。〔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第31页。正是这些被看作是俗性高于信仰的俗人,构成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庞大的信仰群体,其中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也包括接受过不同教育的成年人,他们几乎分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信仰人群的状态上看,这个庞大的群体内部结构不仅呈松散状态,而且绝大多数人表现为个性化信仰,即便是在同一个祭祀场合中,参与者也可能只祭拜自己心中的偶像,倾诉个人的心愿,如求子、求财、祈求家人平安等活动,很少有集体性的。但是,从信仰目的看,这种松散结构的基础是一致的,即信仰者相信任何神灵的存在,包括相信被神化的现实事物,同时,心理上人人都在追逐“获利”的机会,这就使他们具备了可结盟的潜在条件。假如,将每个个体祈求的具体的“利”的内容,集中到一个统一点上,这个庞大的、自在的信仰群体,就非常容易形成结盟群体,而且结盟的速度和盟体的大小都是不可预测的。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流行的鸡血神话,在社会上很快出现打鸡血成风的现象。2010年出现的吃生茄子能去高血脂的毫无科学依据的说法,导致许多人盲目跟风,形成一种风潮。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都在于一个求“利”的心理支撑,在于相信不用求证“信则灵”的低成本信仰心态。

2.民间信仰的存在,还具有稀释社会信仰模式(无神和宗教)、软化信仰类型硬度(二元分类——非此即彼)的作用,具有分化社会意识走向多元的效果,致使社会形成多元化意识共同存在的格局。例如:民间信仰的世俗倾向,不仅稀释了无神论信仰,如将求善、求诚信等社会道德观念也纳入民间信仰中,成为祭祀活动中的内容。同时,民间信仰也开始向一些宗教信仰渗透,出现宗教世俗化现象。如,宗教人士介入民俗活动,或者开放场所,接纳大量的民间信仰的信众,穿梭于宗教场所。另外,民间信仰的无禁忌风格,也模糊着宗教信仰的边界。如,在湖南的一些道家寺院里,常常可以看到佛教里的观音,甚至佛像公开地置身于其中。这不是因为不同的宗教可以同处一室,而是显现出当代民间信仰的自在性信仰方式,影响了各类信众的信仰宽度。这样的社会信仰多元格局,有利于促进思想意识的活跃,当然,也会因为缺乏社会管理,过度放任个性信仰的自由而滋生无政府主义情绪。

3.民间信仰不是迷信,虽然它崇拜的偶像繁杂多样,具有信神不信教、没有固定教义的特质,信奉“信则灵”的理念,也会出现个别“痴信”的状态,但它依旧是一种信仰,而不是迷信。这不仅因为民间信仰的信众在信神的同时,也相信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等现代知识,而是民间信仰排斥迷信中的从恶、迷信中的恶俗、迷信要求顺从不逆的限制,排斥迷信善于控制他人精神的特点,以保持个人在精神上的自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迷信会放过向民间信仰渗透的机会,特别是在远离都市、现代化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缺乏管理手段的民间信仰中,也会掺杂进迷信的因素,而被迷信利用。

同时,民间信仰不是宗教,也不是邪教。但是,这不是说,民间信仰一定不会被人利用而发展成为邪教,或者说,民间宗教自身并不具备抵制邪教攻击和拉拢的能力。民间信仰中公开的急功近利、无须学习、无禁忌约束、无管理机构、信众关系松散而无信仰摩擦、容易听信某种有利可图的宣传等特征,都是民间信仰自身的缺陷,也是最易被利用的条件。邪教利用它为自己代言,并聚集人群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从而扰乱社会稳定,都是可能的。例如:法轮功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典型而具体的案例。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人们的意识形态有一个整体性的引导和管理,从不会将人们的精神需求视为无关国事的小事,或者当作一个可以任意发展的领域。如中国历史上西周主张的礼制用以治国近千年;春秋开始奉行的儒学、道学,绵延数千载,成为国学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提倡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方法看待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建设社会主义,主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展开实际工作,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大集体主义观念来协调社会关系,坚持普及教育来推进国民素质的提高,鼓励相信科学、崇尚文明的理念在民众中形成风尚,以此引领整个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等,这些都是社会对人们进行的整体性意识形态的引导。因为,人类精神方面的需求和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会对社会的存在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代的民间信仰,不仅是一个特殊的信仰类型,而且是一个增长速度快、分布广泛、需要关注的社会群体,是值得研究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发展的趋势很可能成为社会信仰中无任何管理的最大人群。对这样庞大人群的思想意识,可以肯定地说,需要有社会的引导和管理,这是社会存在、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对于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思想意识的发展,缺少社会的监管和引导,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是现代社会生活里不应忽视的现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