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电子信息及其拓展产业
(一)发展现状
1.正在形成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步远晚于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但是势头比较强劲,其每年的年产值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后经济危机时代以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备受关注。另外,“十二五”期间,我国更是将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建设宽带及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上面,研究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物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并加快其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的程度,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研发。
2.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增幅超过1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总营业收入超过2.5万亿元,增速达28.5%。到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将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的比重达25%,年均增长24.5%以上,软件出口达6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将超过2.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0%,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还将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5个千亿级企业。
在物联网方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物联网已加入到2050年的国家产业中。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有望从2000亿元急剧上升至7500亿元,年均增长1100亿元,物联网将会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的通信业务。基于此,欧美、日韩和我国都在努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希望通过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腾飞,从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并提高国际地位。
在云计算方面,因为未来云计算的提供商可以直接掌握庞大的用户资源,因而正在成为互联网、软件、硬件、服务等各类巨头纷纷抢夺的对象。依据2010年167亿元的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2015年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6亿元。但一个产业要真正做到成熟,必须有一个很好的价值链,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分工。对中国来说,利用计算技术与应用构建自主信息技术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下一代互联网(IPv6)方面,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针对IPv6网站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2011年,支持IPv6技术的.com、. net和.org网站的数量已增长了1900%,而中国是在2003年正式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截至目前,中国自主建设的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有了近百万用户,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下一代互联网,而大规模网络构建,为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大
对我国来说,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首先,在国际环境方面,全球的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良好,各国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国家正在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我国的网络需求不断上升,市场空间巨大。而云计算、3G网络、数字通信技术的使用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最后,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产品结构的完善,产品不断升级,新的网络应用也不断出现。据估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会对电信行业投入2万亿元,以带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到2015年,网络应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价值将达到数万亿元。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信息产业将会以宽带建设为重点,各地方企业和政府企业也会相应地随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做出调整。
(二)创新现状
创新将会为产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电子信息(及其拓展产业)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兴产业形态群体正在逐渐形成并壮大,成为引领世界各国摆脱危机困扰、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1.研发投入强度大,企业重视研发和创新
从行业分布来看,R&D强度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如表3-1所示。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R&D强度最高,2011年达到14.55%,其R&D项目支出在所有行业中同样位居第一,2011年达8405436万元,R&D项目数为26552项,仅次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表3-1 2011年R&D项目数与经费支出排名前五的行业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
从企业分布来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步伐加快,华为集团持续领跑。2012年,我国内地企业有56家入选全球1500强,比上一年增加了35家;其中,处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华为名列第41位(比上一年提升了29位),中兴通讯名列第99位(比上一年提升32位),较大幅度的提升证明在电子信息产业,我国企业重视研发和创新,并取得初步性进展。
2.行业发展大而不强,缺乏自主核心技术
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上投入很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创新和自主核心技术方面。2011年,在我国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专有技术人员仅占1.78%,如表3-2所示。与教育行业的44.22%相比,可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专业性人才严重匮乏,没有专业的人才进行创新来研发核心技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势必不强。另外从专利方面看,在我国申请专利授权数中,发明仅占12.7%,如图3-1所示,再次说明我国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表3-2 2011年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
图3-1 2011年国内3种专利申请授权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
3.进出口贸易差额较大,对外依存度大
在信息技术方面,进出口的顺逆差较大,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另外,我国高新技术出口多为外商独资企业,也就是说,外资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而我国企业不具备此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和光电技术四大领域,外商独资企业占据垄断地位。
2013年上半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依然是主要的进出口产品,顺差额为1426.6亿美元;2012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顺差额为2967.9亿美元,与2011年的2873.02亿美元相比,顺差额明显加大。电子技术则仍然保持高额的产品贸易逆差,位居高新技术产品各类技术之首,2012年,该技术领域贸易逆差为1368.8亿美元,相比2011年逆差加剧。此外,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也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逆差,2012年逆差为264.3亿美元。如表3-3所示。
表3-3 2006~2013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差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201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变”与“不变”》《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
4.技术成果转化程度高,技术合同总额居各领域之首
技术成果转化是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我国技术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交易进一步活跃,充分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2011年,我国技术市场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重点分类指导,技术成果转化市场表现良好。在国家重点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的推动下,2011年,电子信息技术合同继续位居各领域成交金额之首,占技术合同总额的25.7%,达到1222亿元,如图3-2所示。
图3-2 2011年全国技术合同在不同技术领域的成交金额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