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整合,梯次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需要发展,需要通过现代化成为“新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创新,使农村的建设发展少走或不走弯路,减少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全球化过程中的磨难和痛苦,化解社会冲突,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给农民带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
合村并居之路如何才能畅通?
如何保护农民利益不被再次剥夺?
纯农社区如何建设和发展?
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提前遇到了上述发展中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率先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并且交出了一份令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青岛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青岛新型社区建设的总原则是: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整合、示范带动、梯次推进,不搞“一刀切”,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立足实际,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居率先示范,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青岛新型社区建设的路径也非常清楚:壮大中心城区→发展区市所在地的小城市→强壮小城镇→促进强村建设→带动农村普遍繁荣。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成功之路,无可超越,无可替代。
为此,张新起市长强调,要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面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两区共建、三个集中、四个融合”。
“两区共建”,即要将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和集约化的特色经济园区一起规划建设,在解决好农民居住问题的同时,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三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四个融合”,即有序实现社区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
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满意;坚持配套完善,市场运作;坚持依法办事,创新体制机制。
在新型社区建设中,要发展和利用好志愿者队伍等方面的力量,体现社区共建;要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将镇政府的服务事项和人员力量下沉,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要把以农业为主的村庄特别是偏远村庄作为难点,积极探索,寻求突破,争取尽快走出路子。
按照分类整合、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2012年,青岛市启动了10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3年又启动了100个。各地也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村庄改造模式。城阳区将全区230个村庄集中规划为46个居住组团,实行统筹规划、组团开发;黄岛区按照“捆绑开发、就地安置”“政府投资、异地安置改造”“政府主导、社区主体改造”“街道主体、企业代建”四种模式,推进村庄改造;胶南市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启动了村庄改造项目;胶州市加快村庄集聚整合,在村庄改造中统筹解决村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
青岛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兴未艾。
个案2
胶州样本:因村制宜 分类指导
2007年,胶州市委、市政府就新农村建设出台了系列文件,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原则。在此指引下,如今的胶州农村房舍整齐、道路洁净、稼穑昌隆,农民享受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可以说,胶州的新农村建设是迅速的,并且深受农民的欢迎。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总结为如下两点:
从人民利益和村庄实际出发;
科学统筹,量力而行,分类指导。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投入新农村建设,胶州市进行了深入宣传,真正做到尊重农民意愿。在此基础上,各市直部门根据村庄的区位条件、生产生活特点、发展趋向,并注意与土地总体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体系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科学合理地开展了村庄规划。
量力而行,严禁举债搞建设,切忌强迫命令、大拆大建,是胶州市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对不同情况的村落进行分类指导,多层次推进环境治理、村庄整治、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建设等;根据具体条件和发展现状,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引领不同类型村庄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从而真正做到了因村制宜。
此外,胶州决策者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原则,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不断提升村庄的综合实力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与土地整治结合,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实施帮扶规划;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制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使农村面貌一新。
个案3
城阳样本:坚持政府主导、尊重民意、保障民生
城阳区旧村改造在青岛农村宅基地再利用史上必将写下重要的一笔。而其关键在于两个字:成熟。
“成熟”既是经济条件的成熟,更是民意的成熟
城阳的决策者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和谐拆迁、无障碍拆迁,就需要尊重民意、阳光操作,要有经济条件即财力,更要有民意认可。
在经济上,城阳区要求实施旧村改造的社区必须实现自身盈亏平衡;因重点项目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实施旧村改造,又无法平衡资金需求的,报区政府进行研究,以制定妥善的补偿方案。
在民意上,通过区政府把关、街道办事处主导、社区居民集体决策,做到与所有拆迁户签订拆迁协议。在实施旧村改造之前,优先考虑群众的生活出路、社会保障、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等后续问题。在改造过程中,严把居住规划、产业规划、单体设计、工程招投标、建设资金使用、建筑质量关口,确保群众对旧村改造的操作程序、安置面积、拆迁补偿标准、居住环境、发展前景、实施方案“六个清楚”。同时,城阳将230个社区整合为46个居住组团,坚持条件“成熟一个、改造一个”,高标准设计建筑形态,统筹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和绿化景观建设,力求把每个组团、每个社区都打造成为精品工程。
城阳水到渠成的旧村改造模式,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有效防止了拆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上访事件。
个案4
莱西样本:强村强企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莱西因地制宜,开展了强村强企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里庄:强村带弱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里庄村是莱西市经济强村之一。通过宅基地换楼房的形式,周边的周家屋村、姜家庄村、古城庄村整体搬迁到三里庄村,联合建成新型农村社区。针对农村生产实际,三里庄社区将附近的一座旧养殖场改建为专门的农机具存放仓库,每家分配2间,约30平方米。同时,三里庄社区对水电、沼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统一规划,逐步完善其他配套设施,给每个村建设了卫生室、幼儿园,对拥有本村户口的学生减免一半学费,为本村小学生安排车辆,定点接送上下学。
九联集团:强企带动建新村。从2002年开始,九联集团与后庄扶村通过建立村企联合党组织——九联集团党委的形式联合起来,95%的村民以土地入股,成为企业的股东,95%的劳动力成为企业的职工,村主要负责人任联合党组织书记,对企业和村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九联集团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优势为依托,整合后庄扶村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了以工促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