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 研究重点
本课题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1)通过对壮族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层面适应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壮族发展策略选择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壮族地区人地关系演化的实质和实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2)深入剖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变迁对民族的形成、发展以及民族关系处理的具体影响;(3)人地关系与民族关系的内涵剖析以及人地关系对民族关系变化和民族人口迁移的影响;(4)基于历史演进和人地关系视角的壮民族分布版图变迁的特点、原因剖析以及壮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民族聚落选择的历史与地理影响因素探讨;(5)人地关系变化对壮族的耕作技术变革、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畜牧和狩猎方式选择的具体影响;(6)壮族形象塑造与嬗变的基本规律及其人地关系变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7)壮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适应策略选择问题探讨;(8)壮族“汉化”与汉族“壮化”现象形成的人地因素分析;(9)人地关系对壮族民族关系影响的类型与途径;(10)基于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视角的广西民族地区和谐、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选择。
二 研究难点
本课题拟在8个方面有所突破:(1)如何在深入探讨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起一套有效处理好民族地区“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对策模式;(2)如何借助于“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协调来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3)如何在“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探讨中揭示出历史和现实中的壮族“适应环境的机制与机理”规律;(4)如何挖掘出“人地关系”对壮族的民族认同、民族行为倾向选择、城市演进的时空轨迹变化、民族个性心理和民族形象变化、社会组织与文化演进的地域特色形成以及壮汉文化多元交汇现象良性发展的深层次影响;(5)壮族形象塑造与嬗变的基本规律及其人地关系变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6)基于历史演进和人地关系视角的壮民族分布版图变迁的特点、原因剖析以及壮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民族聚落选择的历史与地理影响因素探讨;(7)自南宋至元、明、清时期的壮族分布版图变迁的历史演进轨迹及其深层次的人地因素影响;(8)如何在理论上通过对壮族调适人地关系的个案研究,既深入探讨中国民族地理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民族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又力争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