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以广西壮族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因此,在环境演化过程中,一个民族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状况、未来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地域分布格局、经济活动能力、习俗文化影响与生产生活方式选择等诸多因素的空间演化进程。历史上,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壮族不仅在地域分布的空间格局上出现过复杂的变动,而且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因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变迁,壮族相应地也在农耕生产、畜牧、狩猎以及文化等领域采取过不同的适应措施。这些适应措施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了壮族历史上的民族变迁与人地关系间的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事实上,也正是有鉴于此,为有效地探究壮族发展演进过程中的“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问题,研究过程中,在史料的运用上,我们主要是将民族学调查材料与地方史志材料有机结合,正史与私人笔记、碑刻资料、族谱资料参照使用;在理论上则充分借鉴现代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在具体研究中则以“人地关系”中的环境适应问题为主要突破点,不仅重视壮族族群形成和演进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与环境适应问题,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将壮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选择与环境的特点及演化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在探讨壮民族的居住地变迁、族属身份认同、语言文字形成、婚俗特征、服饰变化以及居住环境等有关民族形象构建问题时,我们还将中央王朝对壮族地区的统治变化、汉人口迁移的影响、各民族相互间的交流与认同以及环境的变化等情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最后,归纳分析壮族演进过程中有效处理“人地关系与民族关系”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机制,形成有效实现壮族地区“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对策措施。

二 研究方法

考虑到“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两者间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民族地区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影响,研究中我们除了将民族学调查材料与地方史志材料有机结合以及将正史与私人笔记、碑刻资料、族谱资料进行综合运用外,还广泛运用了理论演绎与实证归纳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抽象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