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修订本):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的确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廖案结果:胡汉民被逐出广州

汪精卫、胡汉民两人间真正的分裂,则是由廖仲恺被刺案引起的。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遇刺身亡。当时廖仲恺在党内地位仅次于汪、胡,一人身兼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和农民部部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他坚决支持孙中山提出的容共政策,被视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曾发表过一篇《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文章,针对党内一批元老的反共行为指责道:“革命与反革命之分,不在资格之深浅,而在行动之真伪。”他并进一步说:“哪个人无论从前于何时何地立过何种功绩,苟一时不续行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时有反革命行动,便立刻变为反革命派。”廖仲恺:《革命派与反革命派》(1925年5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廖仲恺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2版,第251页。廖氏的这种种言行,自然激起党内右派的强烈不满。“廖案”的发生,可以说是国民党右派打击左派、反对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举动。正如参加廖案检查委员会的陈公博所说:


右派认定廖先生是中央党部的把持者,认定廖先生是共产党的卵翼者,认定廖先生是消灭杨、刘的主动者,认定廖先生是改组国民政府的幕后者,更认定廖先生是排斥胡先生及右派的有力者,积累种种原因,而廖先生于是乎不得不死。陈公博:《苦笑录》,第41页。


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顿使国民党“陷于危疑震撼的境地”。蒋中正:《苏俄在中国》,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92年再版,第33页。汪精卫更将此比喻为:“丧了慈父,又丧了最亲切的兄长”。汪精卫:《悼廖仲恺同志勖诸同志》(1925年8月22日), 《汪精卫全集》第3集,第59页,转引自蔡德金《汪精卫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第92页。廖案发生的当天,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紧急召开临时会议,决定成立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负责处理廖案及应付时局。毛思诚编《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第7编第11册,第66页。

特别委员会经过几天的调查,确信暗杀廖仲恺的主谋是国民党右派团体“文华堂”,其主要成员有胡毅生、林直勉、赵士觐、魏邦平、朱卓文等人。蒋介石又派兵“搜查胡先生兄弟的住宅,捕去胡先生的哥哥胡清瑞和极有关系的林直勉”。胡毅生是胡汉民的堂弟,因此人们自然认为胡汉民与廖案难脱关系。尽管汪精卫称“胡先生只负政治上的责任,不付法律上的责任”, 陈公博:《苦笑录》,第41—42页。但胡汉民从此威望大损,难于安居广州。

9月15日,汪精卫主持国民党中常会,决定“请胡同志往外国接洽。以非常重大任务付之胡同志之手……对于胡同志并无任何芥蒂”。汪所说的“外国”指的是苏联。汪并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名义致函苏共中央,介绍胡汉民,说明胡氏的任务是“养病”和商榷“关于政治经济之一切重要问题”。《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8次会议记录及附件》(1925年9月15日),转引自李云汉《从容共到清党》(上),第391页。就这样,胡汉民被以赴莫斯科考察为名逐出广州。

廖仲恺当时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仅次于汪、胡,三人合称“总理左右的三杰”

就在同一天的会议上,汪精卫还借口为声援五卅运动,广州国民政府所派北上外交代表团“非有负一时名望之人在内,不能使人重视”,以中常会的名义决议派林森、邹鲁率领各团体代表北上。邹鲁:《回顾录》(上),第175页。这样,汪氏又顺利将坚决反共的林、邹二氏同时逐出广州。

在处理廖案过程中,蒋介石同汪精卫始终密切合作,剪除异己。虽然汪、蒋和许崇智三人同为特别委员会成员,但实际上特委会完全被汪、蒋所控制。汪氏借此打击胡汉民,蒋氏则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粤军总司令许崇智。

特委会在侦办廖案期间,发现粤军将领魏邦平、梁鸿楷、杨锦龙等有与廖案主犯通谋及勾结陈炯明部下,阴谋危害广东国民政府之罪嫌。于是蒋介石将梁鸿楷等逮捕,并以李济深接替梁氏军职。蒋氏更以此为借口打击许崇智,逼迫许氏辞职出走,许部“全被缴械,改组后编入第一军内”。董显光:《蒋总统传》,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2,第63—64页。第一军,即是以黄埔学生为主组成并由蒋实际控制的“党军”。

这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党内的第一次大分裂。从此形成以汪精卫为首的左派控制中央政权;而谢持、邹鲁、许崇智、林森等一批坚决反共的国民党元老,于同年底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并在上海成立同广州相对抗的中央党部。

此时,尽管胡汉民和西山会议派同被汪精卫打击,但胡对西山会议派的行为并不认同。胡氏一生坚持国民党的“法统”,有着极强的党性。因此当西山会议派公开分裂国民党,否认广州中央的合法性时,他毫不犹豫地站在广州中央一边。这也正是他在国民党内始终拥有一定政治号召力的原因所在。他在当时致国民党驻德国支部的私人信件中曾说:“北京西山会议,实为违反决议之举动,当然不能发生效力矣。更就事理而言,共产党加入本党,为总理中山先生之意旨,而更以第一次国民党代表大会决定之者,今乃欲以少数党员之意见而推翻之,犹曰尊重中山先生之遗孤,吾未见其可也。”胡汉民甚至表示:“吾爱朋友,不如吾之爱革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胡汉民个人全宗档案,转引自周聿峨、陈红民《胡汉民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第181页。从这以后胡汉民同西山会议派诸人若即若离的关系中,也不难发现胡汉民的真实心态。

在这次国民党内的分裂中,蒋介石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全力支持汪精卫,打击胡汉民,逼走许崇智,从此成为党内真正的军事领袖。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一跃而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二号人物。在随后召开的二届一中全会上,蒋又以仅次于汪的票数当选为国民党中常委。

汪精卫

胡汉民

许崇智

蒋介石

在处理廖案过程中,汪、蒋始终密切合作,剪除异己。汪氏借此打击胡汉民,蒋氏则将矛头对准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