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与大众创业:创业、创新、资源整合、分享思维下的运营模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分享经济的未来

分享经济正无处不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经济的运行轨迹。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滴滴快车、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进入快速扩张期,平台企业持续增加,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分享领域不断拓展。

一、拓展新就业空间

分享经济下催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个体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多元化就业和多途径营收,隐性就业和多重职业成为潮流,未来将走向自由职业者的世界。

当然,国家的利好政策也助力个体从全职向兼职到自由职业者的演变。

比如:

(1)医疗行业,在2017年3月推出《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对原相关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中有关医师执业地点、注册模式、注册变更程式和退出机制等做出修改完善。

(2)科研/高校,在2016年12月推出《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3)事业单位,在2017年3月推出《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离岗创业。

可以看到,分享经济下已经涌现出了多家提供数十万量级工作机会的平台企业。如表2-2所示的就是部分分享经济行业代表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表2-2 部分分享经济行业代表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二、推动实体经济转型

在分享经济新兴业态的发展风潮下,传统的实体经济企业,也正在围绕自身优势推出分享经济应用,积极拥抱分享经济,使多元化的跨界成为潮流。

1.出行分享行业

(1)汽车厂商推出分时租赁业务,戴姆勒奔驰推出Car2Go、宝马推出DriveNow等。

(2)传统汽车租赁厂商,开展P2P租车业务,如一嗨租车推出一嗨车享等。

(3)自行车厂商,如永久自行车与优拜单车进行资源合作,上市运动自行车企业凯路仕领投小鸣单车等。

2.空间分享行业

(1)地产商布局空间分享,如SOHO中国推出3Q办公空间、万科推出云工坊等。

(2)OTA推出住宿分享平台,如去哪儿推出去呼呼等。

(3)房屋中介开展短租/长租服务,如链家推出自如民宿等。

3.物流众包行业

(1)传统快递公司开展众包快递业务,如运通速递推出闪递等。

(2)电商/O2O平台推出众包配送业务,如京东到家并购达达,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建立众包配送队伍等。

4.医疗分享行业

(1)传统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提供医护人员的在线问诊服务。

(2)医疗信息化厂商打通HIS医院信息系统,打造掌上就医平台,例如东软推出大象就医等。

5.制造业分享行业

传统制造业厂商布局分享经济领域,如沈阳I5机床推出定制+分享的智能化平台;上海明匠推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三一重工布局合作建立云平台的工业分享;南航、中航、东航、国航等航企共同成立航材共享平台公司;易科学实现高校、企业的科研设备共享等。

6.农业分享行业

水产饲料企业,如通威股份推出“鱼病通”,利用LBS匹配鱼病专家和养鱼企业等。

三、领军平台走向生态化

分享经济细分行业中,头部平台已经率先开始从单一平台走向生态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形成竞争优势和壁垒。如表2-3所示的是部分分享经济平台的生态化布局。

表2-3 部分分享经济平台的生态化布局

四、新技术蕴蓄新发展动力

随着AI、区块链、VR等智能技术的渗透和应用,分享经济各细分领域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

1. AI—分享模式升级

AI已经在出行、物流、医疗等行业形成雏形。

比如,Uber利用AI技术研发无人驾驶汽车;京东发布无人机进行物流配送;达芬奇机器人可提供远程手术解决方案,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2.区块链—信任问题破解

分享经济的核心痛点就在于信任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和一致性存储系统,实现对于P2P商业模式下,透明真实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在P2P网贷、二手车交易、住宿分享等分享经济细分领域都已经开始尝试。

3. VR—分享形式丰富

借助VR的新兴手段,可以使分享的形式更加丰富,已经在直播、教育、医疗、空间等领域崭露头角。

比如,内容方面,VR主播改变传统直播模式;医疗上,VR医院可提供远程医疗计划服务;教育方面,沉浸式虚拟教学大有可为;空间方面,住宿分享开放VR看房服务等。

4.物联网—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物联网时代,利用传感器和芯片技术,万物互联互通,有助于分享经济整合分布式和碎片化的资源,进行按需匹配,使一切皆可分享成为可能。

五、多边市场变现

分享经济企业在商业化变现的路上还在持续探索,除了传统的交易抽成和广告盈利模式,部分平台已经在探索作为流量入口的未来盈利空间。

1.传统盈利模式

分享经济的1.0传统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图2-19所示的两点。

图2-19 分享经济的1.0传统盈利模式

(1)交易抽成。交易抽成是最常见的盈利模式,平台提供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匹配,双方达成交易后平台抽取提成盈利,多数向供方收取,也有平台向供需双方均收取。

(2)广告盈利。广告盈利是常见的盈利模式,尤其对于内容创业平台而言,广告是重要的盈利来源,包括音频电台、知识分享平台、直播平台等。

2.新兴盈利模式

分享经济的2.0新兴盈利模式,主要是基于流量入口的多边市场变现,具体包括图2-20所示的几点。

图2-20 分享经济的2.0新兴盈利模式

(1)金融服务。如瓜子二手车布局汽车金融、保险以及其他车后服务,滴滴联合招行合作汽车金融等。

(2)电子商务。如网红主播的电商直播,为电商导流,实现购买转化;以及出行分享的滴滴、P2P租车等平台开展新车销售等。

(3)创业服务。威客网站、股权众筹平台、办公共享平台,都提供面向创业者的增值服务,例如猪八戒的商标注册、京东东家的孵化式股权众筹等。

六、创造新的内涵

随着分享经济风潮的深化,分享经济的核心要素演变,为分享经济带来了新的内涵。具体如图2-21所示。

图2-21 分享经济的新内涵

视角之窗

在分享经济新的内涵下,无论在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是个体的参与方式等方面,都为分享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

相关链接: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的趋势

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创新、带动就业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分享经济竞争格局、行业热点、政策环境、平台治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突出亮点。未来几年,随着技术创新应用加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政策环境日益完善,中国分享经济将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各级政府部门对分享经济战略地位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江西、浙江、海南、河南等省在“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分享经济。重庆市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分享经济的意见》,部署产能设备、科研仪器、紧缺人才、知识技能、教育资源分享等5大工程,明确到2020年成为全国领先的分享经济高地。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分享经济、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为阶段性重点的新兴经济业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地方出台加快分享经济发展的专项文件。

2.分享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积极利用分享模式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和智能制造2025的深入实施、“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进程将不断加快。

从广度看,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将在各个领域迅速普及应用。预计未来几年,在产销、空间、资金、知识技能、劳务、生产能力等领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平台企业。

从深度看,分享经济与实体企业的融合将体现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产销融合、虚实融合等诸多层面。分享的基因将越来越多地注入实体企业的创立、用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

制造能力的分享将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布局了到2025年的发展任务,明确要求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分享经济刚刚起步,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3.分享经济将重塑就业形态

分享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改变在工业化与泰罗制基础上的就业模式,孕育形成自由灵活的新型就业形态。

分享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就业岗位的创造能力和就业市场的匹配能力,增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缓解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预计到2020年分享经济领域提供服务的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分享经济的发展将有效对冲经济增速放缓、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挤压效应。

分享经济将重新定义工作和就业。在分享经济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将从劳动雇佣关系走向劳务合同关系,从雇佣式就业走向创业式就业,从泰罗制的管理走向平台化的协同,从全职全时工作走向兼职分时工作,从机械的流水线作业走向自由灵活的“云上”作业,从办公室与工厂走向更个性化的居家与旅途。

分享经济将重塑社会组织,“公司+员工”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平台+个人”所替代。分享经济的发展让参与者比较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过程,减轻了个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个人的创新创业潜力将从办公室、流水线的束缚中释放出来。越来越多的个人将不再依附于某个特定的企业或机构,分享经济平台将成为灵活就业、个人创业、社会交往的空间。

4.平台企业加快全球化、生态化布局

一些大型平台企业将加速全球化布局、生态化扩张。

分享经济企业国际化步伐将不断加快。分享经济是天然的开放经济,一些企业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全球化,率先探索国际化道路,如WiFi万能钥匙、住百家等。越来越多的分享经济企业开始加速全球化布局,如滴滴出行、硬蛋科技、猪八戒、小猪短租、名医主刀等。面对新一轮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国市场优势、网民红利、转型机遇的三重利好叠加,将大大加快中国分享经济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从本土到全球的进程。

生态化扩张将成为越来越多平台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分享经济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巨无霸平台型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这些平台企业利用已经掌握的客户资源、用户数据、技术能力开始推进生态化扩张。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海量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平台企业将不断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开放平台开展战略合作,逐步打通用户、需求和流量入口,降低用户获取成本,提高用户转换能力,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分享经济平台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权责更加清晰,合作更为紧密,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精准化、高效化的增值服务或配套服务,最终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动态性、协同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5.分享经济治理走向包容性监管与多元化协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目前各方面对分享经济的监管理念已经形成初步共识,对底线之上、看得准的新业态要量身定做监管制度,对看不准的技术和业态实行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监管方式。未来较长时期,分享经济治理应以包容创新为前提,一方面引导分享经济自身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思维、监管模式、监管工具,在建立和完善补位性、底线性和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等方面多做工作、多下功夫。

分享经济治理走向协同监管也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平台企业、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用户群体等都是分享经济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其中,分享经济平台将通过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交易规则、质量安全保障、风险控制、信用评价机制、用户信息保护等大数据监管体系,成为协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创新政府监管提供宝贵经验。

监管创新永远在路上,“审慎监管、底线监管、事后监管、协同监管”对引导分享经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