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喷薄欲出的世界性领导力量: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比利时智库观点摘要

如何确保中欧伙伴关系的健康稳定?

Yang YanyiYang Yanyi,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6年6月6日。

原文标题:How Can We Ensure a Continued Sound and Stable China-EU Partnership?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之间达成了协同配合;全面深入的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欧盟都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观点摘要:

1.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对双方来说,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欧关系总体上沿着积极稳定的轨道前进。自去年7月第17届中欧首脑会议以来,2020年中欧战略合作议程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在重点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之间达成了协同配合,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连接平台以改善基础设施之间的连接,深化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还建立了中欧法律事务政策交流对话以相互学习,在法律事务中开展合作。

2.同样令人鼓舞的是,经过努力快速有效地达成了一项综合性中欧投资协议,这项协议有望促进更大目标的实现,包括全面深入的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但合作的方面显然远远超出了经济和贸易领域。我们在地区问题和全球问题上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合作,包括阿富汗问题、伊朗核项目、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无核化、反恐和食品安全。

3.显然,双边合作是广泛和全面的,实现的成就是积极且可观的。在这个联系空前紧密的世界里发生着太多的变革和挑战,中国和欧盟必须开展更多更好的合作。随着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已经进入第50个年头,中国和欧盟都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让中欧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欧盟和中国如何互相学习以促进非洲的发展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6年7月13日。

原文标题:How the EU and China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to Advance Africa's Development

文章框架:中国经济放缓在全球引发重要关注;中国与非洲接触的事例;中国一直是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中国的“新常态”加上“走出去”战略为非洲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中期机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一种资产。

观点摘要:

1.中国经济放缓在全球引发重要关注。然而,背后的故事揭示了中国的GDP增长预计在2016~2020年仍平均保持在6%左右。这一增长放缓——被称为所谓的中国“新常态”——正在改变中国与其他全球经济体贸易和投资关系的速度和质量。非洲经济体也在其中。我们在中非关系的变化中看到了为欧盟(EU)提供的宝贵经验教训,因此,其将如何重新定义与非洲大陆未来的关系?现在是时候去研究这些发展动态,以探索非洲、欧盟和中国的三方参与和互利合作的新协同效应,这有可能促进更具包容性及可持续性的发展。

2.已经有许多关于中国与非洲接触的事例,涵盖范围广泛,包括贸易、投资和对外援助。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仅包括赠款、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是外交、发展合作和业务目标的结合,并且非常专注于基础设施和生产活动。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对非洲的参与往往被描绘为一种简单的方式——过于消极或过于积极的——这阻止人们进一步思考。有些人认为中国在非洲的行动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以帮助中国企业获取资源,并批评这些行为破坏了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AC)中达成的援助原则。其他人称赞其所看到的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不管我们如何评判中国与非洲的接触,中国无疑已经并将继续在非洲拥有强大的发展影响力。不管中国参与非洲的方式是否符合现有标准,就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而言,这不应该阻止我们探索中国参与非洲事务所包含的“附加值”。

3.中国一直是非洲增长的关键驱动,正如非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显示的那样,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合作自2000年急剧上升。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从绝对意义上讲,这种贸易动态见证了过去十年里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的积极贡献,非洲的出口额从2000年的1424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5666亿美元,增加了三倍。然而,较低的商品价格、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放缓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整体薄弱,为非洲经济和商品出口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商品价格不仅是不可预测、高度不稳定、容易下跌的,而且繁荣与萧条可以使价格在十年之内变动40% ~80%。非洲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推进结构转型。

4.尽管存在着显著的短期挑战,中国的“新常态”加上“走出去”战略为非洲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中期机会。针对发展中国家,北京计划提高价值链,提升高科技生产能力,对于低端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中国可以外包并进行工业能力建设。重新安置来自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可能会加强石油进口国较低价格商品的积极收入效应。2010年非洲的人口为10亿,到2050年,该地区的人口将翻一番,这为开发利用提供了另一种资产。同样,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一种资产,尤其是到达欧洲的海洋路线,这条路线包括东非。随着来自中国的“丝路基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资以及进行其他融资,中国已经准备在东非建立制造业中心。

5.非洲的工业化位居中国的议程前列。在2015年12月于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一项中非工业化项目,在非洲国家建设并扩大工业园区。这正好与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的优先事项一致,即支持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然而,中国对非洲的参与超过了促进工业化、生产活动和基础设施。中国越来越将探索知识共享作为一种手段,来推动合作国家的发展决策。去年9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CIKD)。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的创建表明中国愿意分享自身发展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毕竟,中国经历了近年来最大的扶贫:在1990~2011年,中国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数量从6.894亿下降到8410万。

6.中国的“新常态”为非洲提供了经济机遇,同时也提出了非洲、欧盟和中国之间的新三边合作模式。2015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超越了千年发展目标(MDGs),将重点放在向穷人提供基本服务方面,再加上非洲开启了自己的“2063年愿景”,现在是重新定义商业、促进更多参与和合作及推动非洲结构转型的恰当时机。非洲联盟的“2063议程”为每一位捐赠者在2015年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这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或者来自发展援助委员会的成员应致力于的事项。事实上,中国和欧洲需要支持非洲自身的发展议程。因此,要意识到非洲的结构性转变不需要整合而是应该进行互补,这也是中国和欧盟参与非洲应采取的方式。欧盟及其成员仍然是非洲最大的捐助者。欧盟的发展议程建立在最近的千年发展目标政治框架的基础上,旨在消除贫困,使世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解释了欧盟为什么强烈关注社会发展方面,而较少关注生产活动方面。中国与非洲在这些经济活动上的相互作用为扩大欧盟与非洲大陆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同样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普遍性和多维度为新三角合作形式提供了真正的潜力。例如,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建立有弹性的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工业化以及促进创新”表明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7.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这样的组织,如欧盟、中国和10个非洲国家这样的完全成熟的成员,可以在全球、国家和区域各级层面提供分析和比较政策、知识共享以及关键的对话平台。这种坦诚的交流支持在包容性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价值链方面形成政策的开发、协调和一致性。这些途径可以利用欧盟和中国对非洲的比较优势,完善非洲、中国和欧洲在援助、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从而迎来一个具有互利的经济合作以及在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进行更广泛合作的新时代。

中国在中亚的扩张:问题与展望

Catherine OwenCatherine Owen,埃克塞特大学博士学位。中国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讲师,埃克塞特大学名誉研究员。曾在埃克塞特大学服务于ESRC资助的项目,探讨了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解决冲突的方法。主要研究兴趣涉及非民主国家的国内语境中再次阐明的全球治理规范。精通法语、德语和俄语,目前正在学习中文。来源:外交政策中心(比利时智库),2016年7月14日。

原文标题:Chinese Expansion in Central Asia: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文章框架:中国已经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新项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总结中国在该地区活动的研究;中国在中亚的旗舰项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太多中国企业在中亚投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

观点摘要:

1.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一直在缓慢地,并基本上增加其在中亚的存在感。最近,它已经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新项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其目的是通过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市场。中国在2009年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经济薄弱的地区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也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债权国。

2.本报告总结了中国在该地区的活动研究,在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的资助下,对“崛起中的大国与中亚冲突管理”展开研究。该研究由美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希瑟肖(John Heathershaw)领导。研究小组在2013~2015年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文化和政治精英进行了大约50次采访。具体来说,他们想了解中国是如何被认为在局部入侵中亚经济的以及中国在此处被抵触和接受达到何种程度。在总结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和活动后,本报告强调当地人试图用行动和话语破坏中国的活动。这表明,尽管新生的中国软实力的举措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持续改善的关系可能会受到中国经济下滑的威胁。

3.中国在中亚的旗舰项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这是其“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的陆路组成部分(另一个组成部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SREB是一个旨在通过中亚连接东亚和欧洲市场的雄心勃勃的项目,增加了贸易和连接,新疆被视为其核心区。目前,中国产品途径26000英里(相当于41842.944公里)的苏伊士运河到达欧洲,该运输需要45天。SREB旨在将这一运输时间减少为不到两周,即减少6500英里(相当于10460.736公里)里程。SREB将由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丝路基金”提供融资和投资。

4.有太多中国企业在中亚投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然而,值得注意的项目包括土库曼斯坦复兴油田(Galkynysh)的开发;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从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新疆;吉尔吉斯斯坦的Datka -Kemin输电线路;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是SREB一个关键的物流枢纽。除了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设炼油厂之外,中国还在该地区建设了多条道路。在2015年5月,中国和五个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达417亿美元。中国公司、工人和定居者在中亚地区的数量急剧增加,中国餐馆和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附近的建筑工地,还有其他中国小企业也在这些地区的城镇建立。

中国的软实力和中欧在非洲的合作

Yao YaoYao Yao,中国公共外交协会(CPDA)研究室主任,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6年7月19日。

原文标题:China's Soft Power and Sino-EU Cooperation in Africa

文章框架:中国外交的独特特点源于其历史;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合作;中国和欧盟决定使“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欧洲投资计划”;中国和欧盟。

观点摘要:

1.约瑟夫·奈(Joseph Nye)认为,文化、政治价值观念、外交政策是构成软实力的三大源泉。软实力因素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如何最好地描述中国外交软实力?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外交的独特特点源于其历史。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曾经指出,一个人的生命意义绝对是“自我”,因为它是人类的天性。然而,他也明确地说,“自我”是永远不会独立的;为了完善自己,一个人应该平等照顾别人。如果你想获得成功,那么你必须帮助别人取得成功。这不仅出于道德上的原因,还是基于现实原因:如果你只追求自己的成功,甚至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那么你的成功不会持续太久。

2.一个非常合适的例子就是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几内亚比绍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许多来自欧洲和北美的渔业公司在该国海岸附近开发渔业资源。然而,最奇怪的是,尽管这些年来这些渔业公司捕捞了大量鱼类,但是向几内亚比绍市场出售的鱼还很缺乏。1984年,一家中国公司来进行帮助,并专注于两个关键问题。首先,它帮助几内亚比绍生产自己的渔船;其次,它培养当地的渔业技术人员,使几内亚比绍人可以自己捕鱼。仅仅一年之后,当地居民终于能够购买和食用他们海岸上的鱼。这个故事完全符合很流行的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都知道非洲是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大陆,它实际上比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总规模还要大。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巨大的大陆也是最不发达的地区,并常年遭受贫困。非洲贫困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大多数国家没有独立的产业和自我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根据中国的经验,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这种高水平贫困和不稳定的最紧迫的优先事项。

3.去年年底,当出席中非合作论坛(FOCAC)约翰内斯堡峰会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和非洲达成10项合作计划。这些计划的最重要特征是为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国向非洲大陆做出承诺,同时也帮助增强非洲的自我发展能力。截至今天,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参与到为加强非洲生产能力而开展的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中。就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合作而言,欧盟不应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在过去的十年中,欧盟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主要集中在双边经济合作上。然而,目前中国和欧盟在扶贫工作上观点一致,并致力于各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国和欧盟需要在解决非洲问题上承担责任,并鼓励能力建设。一些欧洲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建议不仅要专注于双边关系,而且更要关注“三方对话”,并进一步加强与非洲的合作。

4.2015年6月,作为中国总理李克强到布鲁塞尔出席第17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代表团的成员之一,笔者听到了欧盟对有关中国通过生产能力合作探索第三方市场建议的积极反馈。中国和欧盟决定使“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欧洲投资计划”,并建立中欧联合投资基金。该倡议涉及国际合作,这将使欧洲和中国共同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开发第三方市场。一方面,比起世界上其他地区,欧洲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需要将这一先进技术商业化的能力。因此,通过与欧盟和中国的共同努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同时也会增加它们的个人市场份额。目前,许多非洲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电力问题,改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需要依靠铁路、电力、电信等其他高端生产设备。在非洲开展生产能力项目的同时,中国企业需要从欧洲国家购买一些设备。鉴于中国成本效益好的生产能力项目和欧盟世界一流的设备与技术,参与交易的各方将从中受益。

5.在当代,20世纪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势头正在消退,同时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增长潜力和发展模式正在缩小。因此,我们今天面临的考验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在应对这样的挑战时,中国和欧盟不仅要通过稳定增长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也应解决根本问题。中国和欧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并通过更紧密的合作来关注他人所面临的挑战。此外,鼓励我国企业支持中国、欧洲和非洲的互联项目是必要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发展也将有助于欧盟和中国达成它们的目标。今天没有一个单一的实体或国家可以单独取得成功。作为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中国和欧盟应本着合作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共同努力,以实现双赢合作,为世界开辟一个光明的未来。

欧盟与中国在未来十年的合作理念

Miroslav LajákMiroslav Laj ák,斯洛伐克外交和欧洲事务部部长,欧洲之友信托人。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6年7月21日。

原文标题:Ideas for EU-China Cooperation in the Next Decade

文章框架:中国和欧盟最近庆祝双方建交四十周年;国际社会目前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进一步深化中欧合作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作为“新丝绸之路”将促进中国和欧洲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丝绸之路”代表的不仅仅是商业;知识交流的潜力是巨大的。

观点摘要:

1.中国和欧盟最近庆祝双方建交四十周年。在政治上,中国和欧盟不仅是战略伙伴,举行年度峰会、高层对话以及高级官员对话,而且在全球和平与稳定中拥有重要的利益关系。在经济上,中欧不仅是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还共同负责全球大部分的经济产出和贸易。此外,双方对彼此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密集的人流量,无论是游客、学生还是专业人士。我们目标明确,正在跟随中欧2020战略合作议程,以进一步加强中欧在关键领域的合作关系。那么我们下一步做什么?

2.在许多方面,国际社会目前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其原因是复杂的、无国界的,并且解决方案超越任何单一国家或经济体。它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是非传统的。去年是一个痛苦的例子,无辜的人在血腥的内战冲突和暴力恐怖袭击中失去了生命。科学家们称2015年“也许是最热的一年”,这是一个巧合!然而,它也提供了希望和至少两个例子,证明了有效多边主义的价值。让我们回顾一下中欧在伊朗核谈判和巴黎气候会议上的共同积极参与。

3.进一步深化中欧合作和参与,促进和平与稳定。内战造成难以想象的痛苦,往往演变成区域冲突,其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邻近地区。如果没有正确执行,那么不扩散会破坏国际体系的力量,设定危险的先例,并威胁全球安全。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那么发展援助不能正确部署——如果没有有效的发展援助,那么仅仅有安全是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合作是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唯一途径。

4.欧盟和中国应该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双边关系,共同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在国际舞台上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角色。让我们探讨具体的有形合作形式——欧盟及其成员对危机管理以及维和行动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最近宣布有意向加强其在这方面的参与。不要忘记我们是官方发展援助的主要捐助者,在具体的全球举措中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如最近推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让我们探索最需要我们援助的国家和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让我们把伊朗核谈判的精神运用到其他复杂的地区问题上,从而再次证明多边主义的相关性。我们不要忽视国际法的价值和重要性,它在和平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成功可能远未确定,但是我们负担不起不去尝试的奢侈。

5.进一步促进双方经济关系。在这一努力中有两项举措——双边贸易与投资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首先,双边贸易与投资协定的谈判正在进行中,这对在中国的投资者的权利非常重要,反之亦然。此外,它可以作为未来推出的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一个跳板。毫无疑问,一个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需要大量的时间、承诺、努力和耐心。鉴于我们强大的经济关系和将其提升到另一个水平的愿望,在自由贸易协定激增的世界里,任何不将雄心勃勃的贸易协议提上日程的国家将错过一个机会。关税壁垒的消除应该与非关税壁垒的消除相匹配,欧洲和中国的公司应该享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及政府采购的平等准入,标准应统一,服务贸易应扩大到符合其潜力,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应进一步加强。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希望这一提议会被专家考虑。其次,古丝绸之路的概念经常被用来指代古代中国和欧洲的第一次接触以及它们未来的关系。毕竟,“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作为“新丝绸之路”将促进中国和欧洲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从而进一步连接亚洲、非洲和中东的其他地区。欧盟和中国已经致力于探索欧盟的全欧交通网络项目(TEN-T)和“新丝绸之路”之间的协同作用。此外,包括斯洛伐克在内的一些欧盟成员已经表示有兴趣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达成谅解备忘录。把我们所讨论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基础设施项目将需要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进行上述贸易与投资协定的谈判。然而,这种合作形式的潜在利益将超越欧盟和中国。古丝绸之路的一些经验教训甚至在今天都是有效的——商品只有在贸易航线安全且贸易能为沿古丝绸之路的所有城市带来繁荣的情况下流通——从而增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如可以学到并应用一些新的经验教训,包括服务和数字市场的交换。

6.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丝绸之路”代表的不仅是商业,而且可以促进人的流动、文化的融合以及知识的交流,是民间交往和科学合作的等价物。唐朝都城长安(今天的西安)位于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现在许多全球城市都渴望成为的城市,具有动态性、复杂性,是一座商业繁荣、艺术繁荣、思想流动的城市。过去有鼓舞人心的例子,可以结合今天的大胆想法,以确保未来的利益。高水平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应该等同于我们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如果没有我们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直接参与,那么保持真正且持久的伙伴关系是不可能的。欧洲“在多元化下的统一”的座右铭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的独特地位,使我们的文化交流充满灵感。通过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形式,我们应该继续为文化对话提供充分的支持。此外,我们还应该继续优先考虑各级教育和青年之间的交流,包括大学合作,联合研究项目和欧盟Erasmus+(EM)奖学金项目。这些长期投资将是我们在未来发展关系的关键。

7.最后的建议是知识的交流,这可能不像贸易、投资或人与人交流那样很容易衡量,但是可以为双方、为全球社会带来持久的、大规模的利益。我们正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应该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中心,也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合作。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是气候变化,需要呼吁创新和持久的解决方案,这反过来又需要调整双方的需求和供应关系以及一些合作。巴黎协议的成功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大参与者以身作则的承诺。中欧已经以重要领导人的身份出现,拥有能源联盟(Energy Union)(直接关系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且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中拥有联合全球领导地位。其次,我们的双边关系产生明确的全球性影响,并且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影响力的潜力。

8.知识交流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为缓解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将不可避免地使我们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包括生产和能源消耗、种植食物、使用水、规划城市、工作以及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方式。这些变化为科学的参与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并可以为我们现有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的合作增加另一个重要支柱。我们的科学家应该一起合作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寻找现实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使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转变为应用知识合作伙伴关系。毕竟,“知识的本质是拥有它,并应用它”。

9.当考虑到我们与中国的关系现状时,很难不提数字——我们的人口规模、经济以及贸易和投资流使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成为今天最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之一。我们的关系一直在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双边问题。二十一世纪表明,如果复杂的危机突然出现,那么预测未来是存在风险的。欧盟和中国必须继续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并力求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有必要推动雄心勃勃的项目,并注意到中欧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系。因此,在两国建交五十周年前,接下来的十年有可能成为双方关系最重要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