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技术:跟随型与自主型
从对大学生村官区域种植性创业项目遭遇首轮失利的首要原因分析来看,60%以上是由于技术及品质把控问题。由于新品种对水、肥、土壤及配套设施都很敏感,创业第一年的青年村官常常要经历各种心理折磨。引入药材种植项目的李颖,因为药材发芽对水分条件要求很高,水利设施的恰当安装和使用以及对桔梗发芽状况的控制,成为突出的问题。由于经验不足和不可预测的天气变化状况,创业差点在初始阶段就泡汤。
特别是在新产品引入中,关键技术细节如何获取,由谁在生产过程中真正掌握关键细节,以及在生产出现技术性困扰时向谁求助,成为年轻的创业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项目是否可行,以及创业团队中不同群组在利润分配中的地位。
大学生村官王世凯参与有办企业背景的村干部搞起来的葵花榨油项目,“在油葵榨油生产的过程中,要想保障榨出高品质的油,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榨油技术的完善和榨油工序的完备”,这样的关键技术不仅涉及设备投入,还涉及生产流程中关键诀窍的掌握。高技术投入与高资本投入相互重叠,这凸显了年轻创业者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成熟企业家一起搭伙的另一种优势。后者能支付前期的技能学习成本和对技术人员的聘请成本。但即使如此,在王世凯的案例中,由于技术管理上的差错,还是出现了重复投资现象,造成本来就很稀缺的创业资金的浪费。同时,要看到,相比于由村官完全白手起家、自己摸索技术的创业案例,虽然直接借力参与技术-资本高投入项目,避免了青年村官的先期投入,但也使其在整个项目中的自主性大大弱化,他们在这样的项目中缺乏决策权。而这样的管理训练对其之后在创业领域中的成长却相当关键。可以将这样的创业类型称为跟随型创业。
在跟随型创业中,由于大学生村官很少具有相关技术背景,其也就很难处在生产管理的要害位置上。大部分跟随型创业村官,一般会被安排在相对次要的财务管理、外勤等岗位上。但大学生村官借助自身独特优势,还是有可能在技术问题上有所贡献。刘竞泽在参与本村食用菌生产项目时,依靠上级政府,找到政府内部负责种植技术的相应部门——“乡镇食用菌办公室”,请来食用菌种植专家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流程指导。这也是村官的相对优势,即可以较便宜地动员政府资源,为创业团队提供软实力上的帮助。而低成本请来技术专家对新项目的进展有很大助益,因为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成本、搜寻成本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请成本。同时,可通过政府内部资源解决技术问题,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此类产业是当地比较有积淀的产业。事实上,在某些新品种引入型创业项目中,本地政府内部技术人员也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虫害困扰解决方案。
相较于跟随型创业,在村官自主型新品种生产创业中,大学生村官则要更独立地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刘美霞决定在当地具有一定潜力的山野菜生产上做文章后,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从哪些途径获取可靠的、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品种。最终她选择引进沈阳农业大学的品种,而后者也同时提供虫害防治技术以及紧急性顾问支持。选择外地高校提供相应技术指导有无奈的因素,在刘美霞的选项中,可以寻求帮助的还有本地政府部门的农业技术专家和当地的种植大户,然而在一次几乎让新品种野菜种植前功尽弃的虫灾后,她认识到本地农业技术专家,只适合一般性技术控制,而对一些本地没有种植的特殊品种,显得很乏力。而种植大户,主要提供当地种植基础性经验。
与跟随型创业相对,在自主型创业中,青年创业者要独立摸索整套技术过程,包括品种选择、习性考察、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虽然这个过程必然伴随许多艰难,但在整个过程中,村官都是生产信息的集成者和掌控者,这样的优势,在项目度过了早期摸索阶段,进入稳定阶段后,就会越发凸显出来。相较于跟随型创业者,作为技术掌握者的村官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可以把握技术在周边民众中的推广程度,更为重要的,他们是最终利润的实际掌控者。
事实上,大学生村官自主选择的创业项目,在初始筛选阶段就要考虑后期技术指导的可获得性。闫安选择做油松苗培植这一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可以从林场亲戚那里学习苗木种植技术。然而,即使如此,作为一个项目的第一把手,还是要对关键技术有所掌握。这就涉及在种植过程中对各种关键指标做出正确判断的知识习得,这些东西对一般农户来说是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村官要想在短期内掌握,则需要“四处打听,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但操作技术上的不成熟仍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的。闫安的林木项目第一年产量低,且品质不过关,就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在成熟农业生产者看来几乎是常识性的失误:“树苗的正常培育期应该在4月份,而自己培育期是在10月份,导致树苗没有足够的生长期,使树苗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如果说,技术在种植业生产型创业中,是作为某种关键性因素存在的,那么在另一类创业中,“创新性技术”则成为项目的核心。虽然这种类项在调研涉及的大学生创业总体中所占比重极小,其在实质上与其说是农村项目创业,不如说更接近于工业设计创新项目,但也显示出在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学生村官创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种植领域。有一个村官利用在大学阶段设计的延时喷灌装置,将其与大棚对接,以适应设施农业对自动控制的要求,设计开发了设施农业智能控制器。这个创业新项目的设计者是在农村工作的村官,虽然与时髦的设计理念相比,整个研发过程还处于设计初级样品阶段,但显然其市场定位是相当明确的。据设计此项产品的村官介绍,在承德地区,一般的设施农业的温室控制水平相当粗陋,而实现了智能温控的设施又存在联动性不佳、操作性不足等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缺如,创业团队将其产品定位于无人值守、可定制模块和环境控制等方向,并定位于中小规模的农田和园林绿化领域。虽然这个有些特别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在技术层面上还处于收集数据、改进产品阶段,但这个项目更具意义的地方在于,村官能够在农业领域将自己大学所学学以致用。特别是在考虑到很多村官在基层做的日常工作与四年专业训练几乎毫无关联,造成了对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一普遍情形后,这一项目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