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城市复合系统演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基于工程哲学的空港城市演化分析

空港城市是一个复合系统,从城市演化发展的基本矛盾看,空港城市演化是空港城市空间与空港城市共同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宏观上看,空港城市空间是空港城市演化的客体,空港城市共同体是空港城市演化的主体,这两者构成了空港城市演化的主客体。

一 空港城市的工程属性

巨工程是指那些规模庞大、特别复杂和社会影响巨大的工程。巨工程是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巨工程为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平台,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发展潜力;能够实现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和国家战略目标。根据巨工程的组织形式,可以把巨工程分成以下四类。任宏:《巨项目管理》,科学出版社,2012。

(一)国家主导型巨工程

国家主导型巨工程主要是指由国家政府发起、主导并推动的巨工程。国家主导型巨工程具有鲜明的国家背景,也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大型国防工程、航天工程、大型能源开发工程、大型交通工程等,都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以国家为主导的巨工程。在已知的巨工程中,大多数都是国家主导型的。

(二)地方政府主导型巨工程

地方政府主导型的巨工程是指以地方政府作为巨工程的主要发起人,并获得国家的批准和支持,以地方政府作为巨工程的主要牵头人和主要推动者的巨工程。深圳特区建设工程、上海浦东新区建设工程、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工程和2013年7月由国务院批准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工程,都是由中央政府批准,地方政府牵头并主导和推动的巨工程。

以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工程为例,该工程的组织主体为天津市委、市政府,它是典型的地方政府主导的巨工程组织。在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后,天津市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编制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着力实施条件较为成熟的配套改革举措。天津市成立了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分任组长、第一副组长。按照国务院要求,滨海新区开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的改革试验,创新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模式,以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能力。推进管理创新,组建了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储备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成立了滨海新区规划、土地、环保三个分局。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按照“市管为主、省级扶助”原则实行“两级三层”的管理体制,即省级负责宏观指导规划、决策管理、协调服务及与国家部委联络沟通;市级负责组织领导、具体实施、督促落实。成立了河南省航空港区建设领导小组、郑州市航空港区建设领导小组和郑州市航空港区管委会,按照确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省市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实验区建设。

综上所述,无论是天津滨海新区巨工程,还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巨工程,各项建设工作都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统筹实施,这使得巨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三)区域间战略互惠性巨工程

区域间战略互惠性巨工程是指以国家或区域间的战略互惠合作为组织基础,由国家或区域共同开发的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巨工程。区域间战略互惠型巨工程组织往往以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协议为约束,以民间企业间的跨地域经济技术合作为主要合作形式。2013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就是典型的区域间战略互惠性巨工程。“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3月,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别制定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以及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研究编制了与一些毗邻国家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区域间战略互惠型巨工程组织强调区域间政府机构的合作共赢、注重区域间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有机融合,亦是未来跨区域巨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

(四)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协同主导型的巨工程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或者全球范围内,有着许多政府与非政府机构联合主导的巨工程。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国际足联世界杯,就是典型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协同主导型的巨工程,世界杯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由承办国城市政府与国际足球联合会协同主导。单纯地依靠承办国城市政府,或者单纯依靠国际足球联合会,都难以保障巨工程的有效实施。

国际足球联合会(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简称“FIFA”),简称国际足联,它的组织机构包括国际足联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世界杯组织委员会和主席。目前,国际足联确定世界杯举办城市采用的程序是:想要申办且有资格申办的协会要在口头上表达申办意向;国际足联根据这些意向,审查后向这些协会发送正式的申办书,并要求提供翔实的申办资料;一个月后,提出申办的国家要提交完整的申办书;在收到申办书之后,国际足联会下发申办协议书和主办国协议书,接着是申办国提交签署好的申办协议书和主办国协议书;之后是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申办国要提交完整的申办报告、签署申请主办国合同以及其他的主办合同,之后就开始投票环节;世界杯举办国产生的方案,将由国际足联执委们投票决定;24名国际足联执委均参加执委会,在瑞士苏黎世国际足联总部召开特别会议,投票决定世界杯的举办国。在举办城市确定后,该城市即与国际足联签订正式的协议,保证组委会将遵照《国际足联章程》和国际足联的指示,不折不扣地履行协议中的各项条款。世界杯主办国足协主持成立的、专门负责世界杯组织工作的临时机构简称世界杯组委会。世界杯组委会负责运动会的接待、财政、竞赛、安全、医务、外事、电视广播、艺术表演、建筑工程、活动计划、器材和保险等事务。世界杯组委会的工作非常繁杂,包括资金筹集、场馆建设、日程安排、安全保卫、运动员和官员的食宿行等。世界杯组委会的成员主要由世界杯举办国各有关方面人员组成。世界杯组委会从成立起,就直接和国际足联联系,并接受它的指示。同时还负责就世界杯的各项事宜与各国家足协指派的联络员保持联系。世界杯组委会具有法人身份,可以独立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从成立到结束,组委会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符合《国际足联章程》,遵循国际足联和主办城市签订的协议及国际足联执委会的指示。

国际足联与举办国城市政府共同构成了世界杯巨工程组织的重要组成主体,世界杯的组织形式是典型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协同主导型的巨工程组织。只有通过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协同主导,才有可能推进这类巨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 工程哲学概述

工程哲学是研究人改变物质世界的活动的哲学,它是研究关于人的造物和用物、生产和生活的哲学问题的哲学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造物活动对社会、自然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开展工程哲学的研究已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

(一)国外工程哲学的研究

1898年,俄国工程师彼得·克里门契耶维奇·恩格迈尔(Peter K. Engelmeier)在《论技术的一般问题》一文中指出:“当代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专家不只是在工厂里才能找到,高速公路和水路运输、市区经济管理等已经处于工程师的指导之下,要求把工程学对待世界的态度从哲学上加以详细阐述。”〔美〕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殷登祥等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工程就是伟大的创造性科学。当科学、经验集中于一个人身上时,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我们已经看到了从技艺到职业的工程演化过程。”Thomas C. Clark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7(1896): 508.法雷·奥斯古德(Farley Osgood)在《工程师与文明》(The Engineer and Civilization)一文中强调了工程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并指出工程是价值中立的工具。Farley Osgood, “The Engineer and Civiliza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7(1925): 705.罗杰斯(G. F. C. Rogers)出版了《工程的本性——一种技术哲学》G. F. C. Rogers, The Nature of Engineering: A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 1983).,伟大的法国思想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提出了“社会工程”的概念,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动力学”,这被认为是社会工程思想的前期萌芽〔法〕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工程的本质就是在观念中设计装置、程序、系统,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Ralph J. Smith, Engineering as a Career(New York: McGraw-Hill, 1983), p.160.

20世纪90年代,斯迪夫·戈德曼(Steven Goldman)和斯蒂文·卡特克里夫(Stephen H. Cuteliffe)出版了《非学术科学和工程的批判观察》,他们指出,这本书中的文章共同确定了一个实际上还不存在的学科即工程哲学的一些参数,并有望促使工程哲学成为正在发展中的技术论研究的一个部分,因此它可被看作代表20世纪90年代欧美学者研究工程哲学的视野、观点和水平的著作。余道游:《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发展》,《哲学动态》2005年第9期。

北美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把工程哲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核心,是工程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他指出:“工程师是后现代世界的未被承认的哲学家,哲学一直没有足够地重视工程,但工程不应该以此为借口轻视哲学。哲学对工程的重要性:因为有许多人从哲学上批判工程,工程师出于自我防御的目的应该了解哲学以对付那些人的批判;哲学,特别是伦理学可以帮助处理职业伦理问题;由于工程有内在的哲学特性,哲学可以作为意义更加重大的工程自我理解的工具而发挥作用。为什么说哲学对工程是重要的?最终和最深刻的原因在于:工程就是哲学,通过哲学工程将更加成为工程自身。全世界的工程师,用哲学武装起来,除了你们的沉默不语,你们什么也不会失去。”Carl Mitcham, “The Importance of Philosophy to Engineering, ”Tecnos 17(1998).他在多篇论著中,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几个角度出发系统阐明了自己的工程哲学思想。“把工程界定为一种特殊的人类行为——制造,并以此为前提分析了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异同,进而探讨了工程知识、工程设计、工程伦理等问题。”Carl Mitcham, “Engineering as Productive Activity: Philosophical Remarks, ”Research in Technology Studies 10(1991).

约瑟夫·C.皮特(J. C. Pitt)在《技术思考》《工程师知道什么》《设计中的失误:哈勃太空望远镜案例》《工程与建筑中的成功设计:一种对于标准的呼求》等多篇论著中从技术行动论出发阐述了自己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工程哲学思想。他指出:“应把工程理解为通过组织设计、操作人造物、按照人的需要去改变自然界和社会,工程是有目的的一项实践活动。而工程知识是以关注人类环境为目的的人造物的设计、构建、操作的全过程。”皮特对于工程设计的分析是以面向实证经验的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建构了以技术模型MT为基础的设计过程模型”。C. Pitt, “Design Mistakes,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20(2001).

沃尔特·文森蒂(W. G. Vincenti)在《工程师知道什么以及他们怎么知道的》一文中指出,“设计过程可以在上下和水平层次上交互作用,工程是一个设计的过程”Walter G. Vincenti, What Engineers Know and How They Know It(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1990), pp.16-50.。布西阿勒里(Louis Bucciarelli)在《设计工程师》一书中指出:“把设计看作工程的核心,并且认为工程设计不是一个机械或计算的过程,而是强调设计过程中社会和历史的背景,并认为工程设计是一个社会建构的动态过程,即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Louis Bucciarelli, Designing Engineers(Cambridge: MA-MIT Press, 1994), pp.18-21.凯恩(B. V. Koen)在《工程方法的定义》一书中指出:“工程师在工程设计中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是启发法。”B. V. Koen, Definition of the Engineering Method(Washington: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1985).

斯迪夫·戈德曼在《工程的社会俘获》和《哲学、工程与西方文化》中指出:“工程合理性不同于科学合理性,科学无论在编年史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并不早于工程,工程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工程和工程哲学表现出了一系列与科学和科学哲学迥然不同的本性和特点,工程提出了深刻的不同于科学哲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工程哲学应该是科学哲学的范式而不是相反。”P. T. Durbin, Broad and Narrow Interpretations of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0), pp.125-152.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提出“社会工程学研究社会秩序,是一种社会工程活动”Pound, In My Philosophy of Law(New York: American western publishing company, 1946).,庞德的社会工程和社会控制论主张法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建筑社会结构,以有效地实现以最小的阻力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中人类的利益。

2003年,布西阿勒里在欧洲出版了《工程哲学》L. Louis, Buccirell Engineering Philosophy(Delft: Delft University Press, 2003).一书,提出了研究工程哲学的新范式——社会建构论。2004年,美国工程院工程教育委员会把“工程哲学”列为当年的六个研究项目之一,认为工程哲学是一门新的学科,还专门成立了工程哲学指导委员会,举办学术讨论会,以建立工程哲学的思想基础和扩大并培育围绕工程哲学这个新学科的学者共同体。重点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和工程教育。这项研究希望能够推动对工程的统一的职业主题的阐明,帮助培养出把所有工程学科连接起来的职业自我认同。当代西方工程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涉及工程本体论、工程知识、工程伦理、工程设计、工程教育等范畴。

(二)国内工程哲学的研究

在中国,工程范畴出现很早,早在《新唐书·魏知古传》中就有“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的记载;《元史·韩性传》中记有“所著有《读书工程》,国子监以颁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红楼梦》中有“园内工程,俱以告竣”等。“工程”在中国传统生产发展史上主要指土木设计、建筑、施工等。也出现了显示中国古老文明的大型工程,如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紫禁城、都江堰等,这些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建设者朴素的系统哲学观和天人合一的工程理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引起了一些学者对工程问题的思考。钱学森指出:“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是扎根于科学技术中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哲学不能反对、也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能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钱学森:《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研究》1979年第1期。李伯聪在《人工论提纲》中阐述了人工论和认识论的相互关系,并按人工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了人工论的一些主要概念:实践理性计划、决策等。李伯聪:《人工论提纲》,陕西科技出版社,1988。他在《我造物故我在——简论工程实在论》一文中说:“工程实在论力求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工程哲学。”李伯聪:《我造物故我在——简论工程实在论》,《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12期。西安交通大学王宏波教授认为:“应认真研究由李伯聪首先提出,但还很少有人研究的工程哲学。”李伯聪:《努力向工程哲学和经济哲学领域开拓——兼论21世纪的哲学转向》,《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第2期。陈昌曙在《技术哲学引论》一书中以单独的一节讨论了技术和工程的一些问题。李伯聪在《“我思故我在”与“我造物故我在”——认识论与工程哲学刍议》一文中,从对象、过程、研究的范畴等方面对比了认识论和工程哲学的不同,指出“大力开展工程哲学研究是当前迫切的时代要求”。李伯聪:《“我思故我在”与“我造物故我在”——认识论与工程哲学刍议》,《哲学研究》2001年第1期。陈昌曙发表了《重视工程、工程技术和“工程家”》一文,论述了工程与技术的差异,简要地阐明了工程活动的10个特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工程家”这个新概念。他还指出:“我们不仅需要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而且需要有工程哲学。”陈昌曙:《重视工程、工程技术和工程家》,载《工程·技术·哲学——2001年技术哲学研究年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002年,李伯聪的《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大象出版社,2002。正式出版,书中以过程分析和范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哲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给出了50多个应该研究的范畴,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角度界定了工程:科学活动是以发现为核心的活动,技术活动是以发明为核心的活动,工程活动是以建造为核心的活动。给出了两个研究视野:理论视野——从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中把握工程;实践视野——从工程与生产的关系中把握工程。陈昌曙发表书评认为此书“是充满原创性并自成体系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版为哲学研究开创了新的边疆”陈昌曙等:《开创哲学研究的新边疆——评〈工程哲学引论〉》,《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徐长福撰写了《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在序言中说,该书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甚至可以说是有世界性、历史性意义的”徐长福:《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殷瑞钰院士探讨了第三个视野,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视野:“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生产—社会的知识链和价值链的网络中来认识工程的本质和把握工程的定位。工程是将相关知识集成起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枢纽和集成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殷瑞钰:《关于工程与工程创新的认识》,《科学中国人》2006年第5期。殷瑞钰等在《工程哲学》一书中基于“自然 -工程-社会”的复杂关系研究了工程和工程哲学,从工程的历史发展、工程的本质和特征、工程方法论、工程观和工程人才方面构建了工程哲学研究的框架体系。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24~25页。

关于工程的本质。王洪波教授认为:“工程的本质是人、环境和技术这三大要素的系统集成过程及其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三类规律,即人的活动规律、科学技术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这表明,工程不仅是技术的集成,而且也渗透着美学、伦理等文化因素;在工程活动中,需要科学地处理三大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丘亮辉先生认为:“工程活动是从虚拟实在转变为工程实在的过程,据此可以理解古代造物和现代造物的根本区别。”广州行政学院李三虎教授则提出:“工程的本质是一种人的集体性物质存在方式;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关系,要倒过来思考,从工程的视角看技术、看科学,同时需要引入社会建构论视角,展开关于工程的社会学研究。”殷瑞钰院士概括了五点:“工程是有原理的;工程是有特定目标、注重过程、注重效益的;工程是通过建造实现的;工程是要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工程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的集成和优化。”徐立等认为,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工程的本体就是联系着的工程的物质和意识构成的有机体,就是发展变化着的工程中的人和事组成的复杂系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本体以信息的形式表达和体现,因此,工程本体从静态方面体现为互动的工程物质流、意识流、信息流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动态的方面表现为以人为主体的工程实践活动。张秀华在现象学的视野下,主张可以从不同进路来理解和阐释工程,在生存论解释原则下,面向实事——工程现象本身,自觉进入工程的生成与人之生成的解释学循环,并将工程视为以栖居为指归的筑居,如此才能洞悉工程的本性与存在论意义。转引自刘洪波等《工程哲学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11期。

关于工程哲学的研究领域。杜祥琬院士认为工程哲学研究涉及工程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工程的调研、论证,工程所用技术、工艺,工程决策、质量评价等。傅志寰院士认为工程哲学应着重研究工程与环境、工程与人、工程与文化、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及成本等。汪应洛院士提出了开展工程观研究的五个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利益的工程观研究、工程辩证观研究、工程系统观研究、工程生态观研究、工程价值观的研究。殷瑞钰院士概括了工程哲学研究的六个方面:工程的定义、范畴、层次、尺度问题,工程活动在社会活动中的位置和工程发展规律的问题,关于工程理念、决策和实施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哲学研究,工程伦理、工程美学问题的研究,重大工程案例分析和工程史研究,工程教育和公众理解方面的问题。张寿荣院士认为工程哲学就是面向工程实践的哲学。王洪波教授认为,可以将工程分成物质工程、社会工程和生命工程三类。丘亮辉先生将工程决策模式分为四类:经验决策模式、因果决策模式、概率决策模式、模糊决策模式。王大洲教授提出要研究工程活动中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权威决策之间的辩证关系,工程和社会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两个事物,工程实施的过程也就是社会重建的过程,需要从关系的视角一并对其加以分析。中国科学院杜澄教授认为,需要研究工程评价以及社会大工程中的政策矛盾和政策违法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张秀华从生存论的视角考虑了工程的罪与罚,指出我们需要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合理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转引自刘洪波等《工程哲学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11期。宋刚等指出,工程哲学分支学科按照属性特征、生成区位可以被粗略地划分为基础分支学科、分域分支学科、部门分支学科、环节分支学科和边缘分支学科等五个群组。宋刚等:《工程方法论:学科定位和研究思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年第6期。

关于工程共同体。李伯聪等在一系列文章中,研究了工程共同体中的企业、工程师、工人以及工程共同体的形成、动态变化和解体。李伯聪:《工程社会学的开拓与兴起》,《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张秀华研究了工程共同体的社会功能、本性、结构和维系机制。张秀华:《工程共同体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第2期。肖显静认为工程共同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环境伦理责任。肖显静:《论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责任》,《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6期。王进指出从工程共同体的群体视角“全景式”地建构宏观工程伦理学势在必行。这一宏观转向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工程整体与社会的关系,工程师在更广阔社会语境下的职业责任,工程决策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影响以及工程在为子孙后代提供优质永续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王进:《工程共同体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第15期。

关于工程演化。李伯聪、王晓松把工程演化过程理解为一种“双重双螺旋”过程,即由“技术链”和“非技术链”(经济-社会链)共同构成的“双螺旋”。李伯聪、王晓松:《略论工程“双重双螺旋”及其演化机制》,《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第4期。李永胜讨论了工程演化论研究的缘起、对象与内容,提出了工程演化论的基本范畴和研究方法。李永胜:《论工程演化的系统观》,《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蔡乾和结合对工程的本质追问,也从演化论的观点考察了工程。蔡乾和:《什么是工程:一种演化论的观点》,《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等的《工程演化论》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了“工程演化论”的基本概念,揭示了工程演化的规律和特点、工程演化的动力系统,讨论了工程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分析了工程演化机制以及工程演化与文化变迁、人类文明进步等问题,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说明。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工程演化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关于工程方法论。李伯聪指出,应该从四个基本关系中阐释和说明工程方法的基本性质、功能和意义:方法和主体的关系、方法和目的的关系、方法和结果的关系、方法和理论的关系。而工程方法又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工程方法的整体结构中包括硬件、软件和斡件;工程方法以创造和提高功效(效力、效率、效益)为基本目的和基本标准;现代工程技术方法的高度专业化特征使得其行动主体常常需要有专业资质。李伯聪:《关于方法、工程方法和工程方法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10期。殷瑞钰分析了方法、方法论、工程方法、工程方法论等概念的相互关系,指出工程方法论研究应该研究体系结构、协同化、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动态耦合、程序化、和谐化等问题。殷瑞钰:《关于工程方法论研究的初步构想》,《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10期。陈凡等认为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统一性。陈凡等:《工程方法与技术方法的比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年第6期。

三 空港城市演化的工程哲学分析

对空港城市演化的哲学分析是以工程哲学为指导,吸取和概括与空港城市建设有关的当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的成果,从总体上研究空港城市工程活动的普遍联系和一般规律,及其与自然界和社会本质关系的一个过程。空港城市演化是城市演化的一个分支,城市演化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12月14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把 ‘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王佳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4/c_1117456577.htm, 2015年12月14日。

(一)空港城市演化的决策规划阶段:系统论、生态论和社会论

决策规划是空港城市演化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系统论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批关于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进化机制的系统自组织理论(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相继诞生,为研究工程系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空港城市演化系统是一个具有多个子系统、多层次、多目标的技术系统,这种技术系统体现着工程的专业目标(功能、质量和生产能力),空港城市演化系统同自然界本质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自组织发展过程,追求技术系统的和谐。

2.生态论

以空港城市为主体构成的空港城市生态系统,体现着生态与城市的关系。空港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自己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空港城市与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互换,其演化机制包括非线性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机制、协同调节机制、循环再生机制。在这种交换和演化过程中,空港城市演化系统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在运动中追求着城市与生态的和谐。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3.社会论

空港城市演化的社会性体现为目标的社会性、活动的社会性、评价的社会性,空港城市演化的社会功能具有正负二重性,正的功能就是空港城市演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对产业结构的改善、GDP的贡献、就业的促进等,负的功能就是空港城市演化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如工程投资的消耗、城市的拆迁、房地产空置等。

空港城市演化不仅是技术或技术集成的过程和结果,而且是对工程进行社会选择或建构的过程和结果。工程项目决策的环境和基础是多维度和多变的,因此工程决策思考的因素也应当是多维度的,工程决策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也应当是有多种可能的。它不仅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问题,而且涉及社会科学、环境科学、人文价值甚至艺术美学等方面,是一种非线性的社会系统决策。在空港城市演化活动中,提倡公众参与是现代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空港城市演化活动不但是企业、政府的实践活动,而且是相关公众的活动,公众对工程应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工程的正常实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通过工程的公众参与实现空港城市演化与社会、经济的和谐。

(二)空港城市演化的建设实施阶段:控制论、文化论和创新论

1.控制论

工程的建设和完成过程是各种任务和工作的综合,是个行为系统。行为系统需要有目标的控制,对空港城市演化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空港城市演化目标实现的行为过程进行控制,分析工程控制理论、控制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工程项目控制的模式和系统,研究工程项目控制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计划系统规划未来,控制系统保障未来。工程项目实施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的复杂的过程,为实现项目建设的目标,参与项目建设的有关各方,必须在系统控制理论指导下,围绕工程建设的工期、成本和质量,对建设项目的实施状态进行周密的、全面的监控,从而实现工程与技术的和谐。

2.文化论

城市文化对空港城市演化具有重要功能:文化内涵让空港城市演化具有永恒发展的持续动力,提高了空港城市设计、施工中的审美观念,使空港城市成为人类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统一体;工程文化在工程活动的各个阶段起到关键作用。空港城市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工程活动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如工程实体本身、城市思想、工程管理制度、建造标准、施工程序、操作守则等。这是一种追求工程与人文的和谐的工程文化。

3.创新论

空港城市演化本身就是创新,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创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不和谐,人们通过空港城市的建设来改善这种不和谐,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在这个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和谐与不和谐交替出现,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是通过工程创新,人们找到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工具和途径。空港城市演化创新包含工程主体创新、工程过程创新、工程要素创新三个方面,只有通过工程共同体的努力,才能实现空港城市演化创新,从而实现创新型空港城市演化,实现空港城市演化的和谐。

(三)空港城市演化的运营维护阶段:价值论

项目追求的目标是成功,由于评价主体的异质性、工程客体的特殊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对工程评价的阶段性等因素,工程成功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于是产生了工程管理活动的混乱,甚至导致项目最后的失败。空港城市演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内部性,在对空港城市演化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提倡整体性、和谐性、系统价值思维和生态价值观,应该将其建立在多元主体的价值观协调的基础上。必须认识到空港城市演化,特别是大型空港城市演化的实施往往不可避免地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对空港城市演化的评价,应该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形成以公平、效率为基本目标的空港城市演化核心价值体系。在运营阶段,空港城市演化通过功能的发挥,实现着自身的发展和演化,与社会、与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

空港城市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责任主体。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要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要加快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实现机构综合设置,统筹解决好机构性质、执法人员身份编制等问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制度,特别是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依法、规范、文明执法。要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分层推进。《习近平谈城市工作的10个最新观点》,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51221/46766871_0.shtml, 2015年12月21日。

(四)空港城市演化和谐

空港城市演化和谐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目标,是空港城市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空港城市责任是实现空港城市演化和谐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存在着不和谐,所以需要履行空港城市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空港城市演化各种价值追求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