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知识整合的前因、后果与研究展望
一 理论溯源与内涵界定
知识整合的概念最早由Henderson和Clark(1990)在研究产品开发时提出。Henderson和Clark(1990)在《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共同发表文章《架构创新:既有产品知识和公司失败》,明确指出企业产品开发需要两方面的知识:部件知识(component knowledge)和架构知识(architectural knowledge)。部件知识是知识系统中的局部知识,架构知识是有关知识组合的整体性知识。部件知识的结构是受到外部市场的需求拉动,常常是问题导向,在特定的问题解决方案中会产生架构知识。因此,架构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是知识整合,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企业现有知识的重新配置。Kogut和Zander(1992)也认为知识整合是企业利用现有知识产生新应用的能力,整合方式不仅靠硬件如数据库,也须靠人员间的沟通,以及共同的文化。
Iansiti和Clark(1994)进一步拓展了知识整合的概念,认为知识整合不仅包括对企业现有知识的整合,还包括对企业外部顾客和技术知识的整合,并把知识整合区分为企业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来描述企业能力的形成。内部整合包括“跨职能整合”和“整合的问题解决模式”两个方面。跨职能整合着重于企业高层次整合程序,整合的问题解决模式着重于个人层次活动的整合,包括利用一些复杂的技巧、惯例和管理程序来整合各种问题解决活动。外部整合分为市场不确定环境下的顾客知识整合和技术不确定环境下的技术知识整合。顾客整合是指将潜在顾客和他们的产品使用信息和知识收集起来,用于开发流程和工程方面细节的能力。顾客整合能力根植于组织预测客户需求的一些惯例和机制,这些机制能够帮助组织成员解构目前的市场信息并对未来市场形成见解。技术整合是指将不断变化的技术知识基础(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组织内部的现有能力结合起来的能力。技术整合能力根植于组织将一些新的技术知识元素整合进现有能力结构的问题解决活动。组织知识的内部与外部整合构成了企业能力的基础,它们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外部整合是内部整合的条件,内部整合是外部整合的基础,它们又都依赖于企业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Grant(1996)首次系统阐释了知识整合的理论框架,包括知识整合的两种机制(命令和组织惯例)、三种特征(整合效率、范围和灵活性),并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并不是来源于企业拥有的知识,而是来自于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然而,Grant(1996)并没有对知识整合能力给出清晰的定义。Zahra, Ireland和Hitt(2000)在此基础上,将知识整合定义为企业管理者整理、集成、运用所获取知识的过程。整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和方法来盘点企业所学知识,并对其重要性做出评价的过程;集成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和方法来理解所学知识,并明确表明这些知识的价值和功用的过程,目的在于将其所学知识转化为组织本身的知识;运用是指企业管理者尝试设计出有效的方法来高效利用知识,这需要在企业内部推动知识的普及与扩散。De Luca和Atuahene-Gima(2007)进一步将知识整合定义为企业识别、分析、解释、组合已有知识的结构和过程,如利用文件、信息分享会议、项目分析、项目评审、外部专家咨询等。这些结构和相关的过程使得管理者能够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重组,促进企业从过去的产品开发经验中学到更多知识,最终提高管理者的知识利用效率。
我国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知识整合的定义。张利斌、张鹏程、王豪(2012)认为,知识整合即为组织内员工、团队和组织之间通过各种共享手段(如知识网络、会议、团队学习)共享各类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可能是信息、观点、建议、专长或经验等),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创新,形成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李久平、姜大鹏、王涛(2013)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整合是指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跨组织的知识合作与整合行为,是各方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种交流平台与途径,知识主体之间有意识地共享其所拥有的知识,实现各种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的双向流动、提炼重构和整合创新,实现知识增值,并为整合主体带来新的竞争力,甚至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动态过程。
曹霞等(2012)认为,知识整合是将组织杂乱的、松散的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选择和融合,整合成为一个新的、有序的知识体系。曹霞等(2012)借鉴知识整合中的知识联结观和知识综合集成观,认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整合是指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纳入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内部零散无序的知识进行甄别和选择,并对选择出来的知识进行提炼集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有序的,且有利于合作创新目标实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魏江、徐蕾(2014)从企业微观过程视角将知识整合界定为:为实现企业能力提升与创新,对来自本地、超本地知识网络中不同主体内容形态的知识进行获取、解构、融合与重构的动态循环过程,并将知识整合细分为对辅助型知识的整合和对互补型知识的整合。辅助型知识指企业具有该类知识或者具备发展该类知识的能力,从外部整合该类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获取短期绩效,但此类知识增加企业知识冗余度,不利于长期能力提升;互补型知识指企业不拥有该类知识,并且不具备发展该类知识的能力,从外部整合该类知识的目的在于提升企业能力和长期绩效,此类知识虽降低企业知识冗余度,但易引发风险。
本研究通过对知识整合概念的梳理可以发现,对于知识整合概念的界定主要有能力观和过程观两种视角,虽然学者们对于知识整合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对以下几点基本达成共识:①知识整合的方向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即知识整合不仅包括对企业内部现有知识的整合,还包括对企业外部顾客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整合;②知识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知识进行识别、吸收、合并、重组和运用;③知识整合涉及大量的实践模式,需要综合应用信息分享会议、项目分析、项目评审、外部专家咨询等多种惯例、机制和制度;④知识整合实质并非知识存量的简单累加或合并,而是通过组织成员交流互动、加工重组产生质变,创造新知识或形成知识体系。因此,本研究将知识整合定义为“企业利用系统化、社会化等多种机制对现有知识与外部技术和顾客知识进行分析、融合与重构的能力”。
表3-1 知识整合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