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合并与分离研究:1945-196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处亚洲东南,位于东经100度到120度、北纬1度到7度之间,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交通和贸易往来的要冲。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处,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新加坡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约600平方千米,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新加坡岛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线长193千米。

马来西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包括柔佛、马六甲、森美兰、雪兰莪、霹雳、吉打、玻璃市、登嘉楼(原名丁家奴、丁加奴)、吉兰丹、彭亨、槟榔屿11个州。东马包括沙巴和沙捞越两个州,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整个马来西亚总面积约为33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4192千米。

从历史上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总是纠缠在一起的。它们都曾受到室利佛逝(三佛齐)和满者伯夷(麻喏巴歇)的控制,也都曾遭受葡萄牙、荷兰殖民者的入侵。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新加坡曾经是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英国占领整个马来亚后,新加坡又是整个英属马来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日本占领期间,日本把南方军总司令部设在新加坡,负责整个新马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及协调工作。因此,在谈到新加坡的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马来西亚的历史,在谈到马来西亚的历史时也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新加坡的历史。林远辉:《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第10页。

二战后,英国重返新马,把战前分散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的行政管理权集中起来,组成马来亚联邦,新加坡则从海峡殖民地分出来,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1955年,马来亚举行第一次全国大选,“华巫印联盟”获胜,东姑拉曼出任自治政府首席部长。在东姑的领导下,马来亚与英国经过几次艰苦的谈判,最终于1957年8月31日独立。战后新加坡的政治改革相对缓慢,至1955年,新加坡才在林德宪制的基础上成立了民选政府。3年后,英国政府同意新加坡自治。1959年6月,人民行动党组织了新加坡首届自治政府。

新马虽被人为地分隔为两个独立的政治单元,两地依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61年5月27日,东姑发表声明,希望加强马来亚地区间的联系。在经过两年多的磋商后,新、马、沙、砂四地最终于1963年9月16日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马来西亚成立后,联邦内隐藏的各种矛盾逐渐显露。在合并近两年后,新加坡被迫退出马来西亚,两国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个关注新马问题的研究人员,笔者非常想探究新加坡缘何以加入马来亚的方式实现独立?为什么仅并入马来西亚不足两年就退出?战后东南亚各国的独立,大多伴有暴力冲突,为何新马却能以和平的方式完成国家的合并与分离?战后20年,既是新马由殖民地向独立国家的转变时期,又是新马族群关系格局的形成时期,同时也是当今新马双边关系的形成时期,如果想要单独运用某一种理论来解释这一段历史并回答上述问题,恐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新马合并与分离的过程来看,非殖民化、民族主义、族群问题与政党斗争是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因素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因此,从民族主义、非殖民化及政党斗争等多角度对新马的合并与分离进行深入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研究意义

1945-1965年是新马从殖民地向独立国家的转变时期,也是当代两国关系的形成时期。其间,新马经历了分离、合并、再分离的政治组合过程,研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合并与分离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其重要性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新马合并与分离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历史,妥善处理中新、中马关系。

1945-1965年是新马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两地经历了分离、合并与再分离的复杂的政治重组过程。在此20年间,特别是在新马合并的23个月内,双方不仅没有进一步融合,反而造成了严重的分歧和尖锐的矛盾。新马分家后,两国的恩怨并没有完全化解,双方的争吵时常见诸报端。一方面,新加坡指责马来西亚利用自身在军事、食品及淡供水应上的优势威胁新加坡的生存和安全;谴责马来西亚在新加坡境内制造族群与宗教矛盾,支持新加坡内部的分裂活动,破坏新加坡的稳定,企图从内部瓦解新加坡。另一方面,马来西亚指责新加坡在马来西亚制造族群矛盾,挑起马来西亚内部的动乱。战后马来西亚内部华巫矛盾尖锐复杂,吉隆坡认为这种矛盾是由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挑拨、支持造成的。此外,双方在白礁主权、填海、丹绒巴葛火车站搬迁、供水、新空军飞机使用马领空、马来西亚居民提取存放在新加坡的公积金存款等诸多问题上争吵不休,致使两国关系长期紧张,甚至一度出现危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不仅是东南亚比较重要的国家,而且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邦,两国自古就与中国关系密切。冷战结束后,中国与新马两国的关系开始全面迅速发展起来,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高层领导人会晤频繁,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安全领域的合作亦稳步发展。研究新马合并与分离的历史,分析两国矛盾的根源,探讨未来两国政治、经济和族群关系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新马关系的发展方向,并采取针对性的政策发展与两国的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利益。

第二,对新马合并与分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探讨殖民地向现代化国家转型以及构建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

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开启了向独立国家和现代化国家转型的进程。就东南亚而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属于殖民地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李晨阳:《军人政权与缅甸现代化进程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9,绪论,第6页。两国在经济、教育、社会、政治方面都取得了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新马在现代化方面的成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几乎所有学者都把两国的成功归功于新马独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而忽视了在独立建国时期新马政体建构对后来两国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945-1965年,新马实现了从殖民地向独立国家的和平转变,完成了国家机构、民主体制的初步建构。二战后,英国在东南亚地区推行“非殖民化政策”,把殖民地政权移交给当地民族主义政党及其领袖,并通过签订双边条约将这些国家继续留在英联邦范围内,以保留英国在前殖民地的权益。新马民族主义政府在原有殖民统治机构的基础上,改造并新建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与此同时,两地政府还仿效英国的议会民主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威权体制。这种体制是一种民主与独裁的混合物,“它的政治基本框架大体上是民主的,它有着通过选举产生的国会,有着合法的选举程序,有着独立的司法机构,但与此同时,民主的结构却伴随着广泛的权威控制,使得政治上的反对派不可能有效地在选举中通过合法的方式推翻执政党”。陈晓律等:《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中的民主与权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序言,第4页。虽然这种威权政体一直广受非议,但它对新马从殖民地向现代化国家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构建了一套相对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并且在政治上保持了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新马从殖民地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从整体上看,新马的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研究新马合并与分离的过程,探讨两国在向现代化国家转变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助于我们总结现代化进程中的成败得失,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实际问题。

第三,以合并与分离为主线研究新马独立进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民族主义、族群矛盾、政党斗争与国家独立之间的关系。

新加坡与马来半岛之间仅隔着柔佛海峡,在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曾是天然的整体。二战后,英国根据战时制定的马来亚联邦计划,将新马分隔为两个独立的政治单元。然而,这种分离并非绝对的,战后新马两地依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首相东姑拉曼提出要加强马来亚地区间的联系后,新马开始就合并问题进行磋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双方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于1963年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然而在合并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新马关系迅速恶化,新加坡最终被迫退出马来西亚而独立。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场近似闹剧的变故?当国家独立之时,民族主义者大多欣喜若狂,而李光耀却称“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新加坡:新加坡联合早报,1998,第7页。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新马的合并与分离?在冷战与非殖民化的背景下,分析民族主义、族群矛盾、政党斗争与新马分合的关系,探寻导致政治统一及分裂的主导因素,既是政治学研究命题,也是值得从历史学角度探讨的问题。

第四,研究新马合并与分离这段历史,对于深入了解新马华侨华人问题及族群关系格局大有裨益。

二战后,东南亚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兴的土著民族主义浪潮汹涌澎湃,对华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开启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转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对东南亚华侨华人至关重要,被颜清湟教授称为“决定了以后一千万东南亚华人的命运”。崔贵强:《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1945-1959)》,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序言,第1页。新马华人在东南亚华人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在战后20年间的经历及以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东南亚华人命运的缩影。

目前,新加坡共有华人283.2万,占其公民总人口的74.28%, 来源于新加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人口统计年报,详见http://www.singstat.gov.sg/statistics/browse_by_theme/population.html, 2013-11-09。马来西亚共有华人655.52万人,占其公民总人口的23.95%。来源于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库,详见http://pqi.stats.gov.my/result.php?token=722a7dd0dce833949ad90ddba5ed91b0, 2013-11-09。虽然华人在新马两国人口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华人在两国的政治地位有很大的差别。新加坡华人在政治上居于主导性地位,马来西亚则明确采取“马来人优先”的政策。这种地位上的差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英国人殖民统治的结果,抑或是华人自身的不团结所致?人们通常能够做出一些观察性的结论,却难以用史实来回答上述问题。深入研究新马合并与分离的历史,考察新马族群关系格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对于我国制定有针对性的侨务政策,妥善处理中新、中马关系中的华人问题都有借鉴意义。

我国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员,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时期的外交战略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同欧美发达国家的关系,更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鉴于我国与新马的传统密切关系及国内对战后初期新马关系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无论是从还原历史真相的角度,还是从服务现实政治的角度来讲,新马的合并与分离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