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体认
一 早期博览会的兴起与发展
博览会或展览会,无论中外,古代就已萌发,其最早表现形式是集市。中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易》中就记载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描述的是人们为调剂盈虚,进行物物交换和商品买卖的情形,这种“市”可说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流动展览,到秦汉时就渐变为固定的“市”和“肆”。到了唐宋,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已十分繁荣,不仅固定的“市”发展壮大,而且出现了许多定期、不定期的“市”,在北方称为“集”,在南方称为“墟”。其中有货物展览,但十分简陋,与地摊无异;也有专门的“市”,如蚕市、豆市、棉市,专门展览交易某一种物产。此时,亦兴起了各种各样的庙会,虽然庙会带有较强宗教色彩和娱乐意味,但集会时,也举行商品交易会,一般以一周至一月为期,各地商贾云集而来,展览销售商品,这与现在以推销为能事的展销会已十分相似。明清时期,这种以庙会形式聚集的商品展销会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是无地不会,无时不会。
古代欧洲集市,是中世纪商人定期集会的场所,主要是进行商品现场交易。最有名者是北欧香槟集市,是由香槟伯爵在其领地上建立的跨国界集市贸易中心,位于法国东北部,地处北欧诸国和地中海之间的贸易要道上,每年定期在四个城市轮流举行,每次约6个星期,来自欧洲、非洲等地的商人,带着各地物产云集于此,进行交易。后来,随着战乱和商业发展,这种集市逐步衰落,被固定的“市”所取代。
突破古代集市所具有的“市”的功能,而具有展览、观摩、交流之意味的博览会,到底始于何时,众说纷纭。一说是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为炫耀国力,威慑邻国,举办过与博览会类似的活动,展陈了大量的武备和财物,以耀示其帝国富裕和帝室荣光,持续百余日之久。一说是中国唐朝天宝二年(743)在陕西咸阳举办的水上博览会,史称“广运”。据《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记载,时任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韦坚为了便利水运交通,在咸阳引渭水与灞水、浐水汇合而成广运潭,功成之日,韦坚征集二三百艘船,装载各地物产,云集广运潭以示庆贺,并有歌舞等娱乐表演。这是较为典型的庆典型地方博览会。一说是1165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一场展销会,但史载不详。一说是1756年英国艺术协会(Society of Arts)在伦敦举办的工艺品博览会,时称“技术与商工业奖励协会”。一说是176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的农业机器品博览会,“英国艺术学会,发起奖品,奖励农具及各种器械赛会之举,是为劝业会权舆之始”。
比较公认的说法,近代意义上的博览会始于1798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工艺博览会,为期仅一周。“1798年法国设博览会于巴黎,是为欧洲博览会之滥觞”,“赛会之出现于世界也,在西历一千七百九十八”,“溯博览会之起源,实始于1798年法国巴黎之工艺赛会”,“近代意义的地方博览会起源于1798年由法皇拿破仑发起的巴黎工艺博览会”。当时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日渐兴盛,到拿破仑时代,更是显赫一时,威震整个欧洲,但在经济上,法国工业发展水平仍难以超胜英国。因此,为了与英国进行产业战争,拿破仑发起了以劝业为目的的工艺博览会,其官署公牍就直曰:“总以能破坏英国工业为第一战争,必使人认识法国之制造品,为排击英国之制造品中最强之兵器。”可见,此次博览会所体现出的与英国进行工业战争的决心十分强烈。此次出品与赛者共110人,有9个审查委员对展品予以品评优劣,受奖赏者32人,其中只1人获金牌。此后,法国分别于1801、1802、1806、1819、1823、1827、1834、1839、1844年和1849年,又相继举办了类似的博览会,共11次之多。法国举办博览会之后,奥国亦分别于1820、1835、1839、1845年举办了博览会,现今德国境内也分别于1822、1824、1827、1844、1845年举办了博览会,瑞士于1837、1844、1845年也举办了博览会。此外,英国、俄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国,都举办了规模不一、次数不等的博览会。
这些博览会都是地方型内国博览会,展品仅限于一国,虽然各国都竞相仿行,但基本都是关起门来搞内赛,品评良拙,宣传技艺,都只限于本国,且是秘而不宣,视之为国家机密,严禁外人观摩。法国于1849年举办博览会时,有人主张陈列他国出品,当时法国商务大臣就极力反对,认为这是有意破坏法国实业。这反映了这些内国博览会是封闭的,而非开放的。
而且,这些早期地方博览会还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色彩。以最先举办博览会的法国为例,据时兴国内劝业会的日本近代博览会专家金子坚太郎介绍,法国举办的11次内国博览会可分为三类:一是属研究又属孵卵的博览会。1798年第一次博览会的直接目的就是与英国开展产业战争,“法人趋国人于战争之心,远胜于从事农工商业之心”,1801年第二次博览会时,“虽然政府之目的在与英国相战争,而殖产兴业之观念已深入于国民之脑”,此后,法国博览会开始转向如何对内专求产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学术应用及机器发明之博览会。自1819年第五次博览会起,法国各届博览会就很重视产业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特别是机器的发明与制造,“此时之博览会以学术应用和机器发明二事最为特色”。法国之所以工业能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打破世界机器制造品为英国所专属的局面,当与此有关。三是属经济之博览会。法国成为一等经济强国后,就秉承“经济主义”举办博览会,自1834年第八次博览会始,其所办博览会基本以如何发达本国物产并扩大销售于国外为目的,通过举办博览会,调查实业,制定相应兴业的法律法规和推销海外、占据外国市场的策略,“皆有凌压外国农工商业之望”。于此可见,法国内国博览会蕴含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其发展历程,折射出了这股民族主义之转向。开初是一种与战争无异的狂热对外的民族主义情绪,只想如何去破坏英国产业发展,并未想到如何立足国内去培植本国工业之兴盛,因而“其收效之不能充满也明矣”。随后是眼光向内,立足本国,重视学理研究和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特别是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强调机器工业的振兴,这实际是在承认法国工业,特别是机器工业不如英国的前提下,正确审视自己的落后,然后奋发图强,振兴工业,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目的。在达到此目的,成为富强之国后,法国开始瞄准世界,把本国产品推销到全世界,以雄视全球。这体现了早期的内国博览会上的民族主义由排外到对内求发展,再到对外扩张的演变历程。
博览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结果。近代文明的核心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开放而富有扩张性,尤其是其以商品和资本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形态。近代市场带有普世性,总会向全球扩张,欲伸展至世界每一个角落。近代意义的博览会是资本主义兴起后出现的新事物,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市场全球化,关起门来搞内赛的内国博览会也逐渐突破一国之门,发展成世界博览会,让各国聚集在一起,相互比较交流,互通有无,絜较长短,共同竞进,以此进一步推动世界文明向前演化。很大程度上,世界博览会是资本主义文明全球扩张的表现、手段和动力,可以说,博览会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互相推进,它无论是对先进国,还是对后进国,都是促使国家发展的助力器和发动机。
多国参展的世界博览会始于1851年在英京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The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夫君阿尔伯特(Albert)公爵计划举办一次世界型的大博览会,“作为人类在应用科学成就上的一次活生生的见证,并宣告世界各国将来发展所应该走的道路”。在阿尔伯特公爵亲自督导下,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于1851年5月1日在伦敦海德公园正式开幕,开会时,女王宣言:“今日为博览会大功告成之日,得无上之光荣,具伟大之规模,此我国与我最爱之阿尔伯特,所以永垂不朽也!”此会至当年10月11日闭幕,历时164天,吸引了630万人来参观,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约1.8万名商人带来了约10万件展品,分为原料品、器械品、制造品和艺术品四大部分。这次伟大的盛会亦受到了民族主义的驱动。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工业国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称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工厂”,为了夸耀其强大和繁荣,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世界领导者地位,加强与法国的竞争,英国政府花4500吨钢材和30万块大幅玻璃建筑了一座长1848英尺、宽408英尺、高66英尺、面积达9万平方英尺的“水晶宫”,作为主会场,向世人展示了以钢和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巨型视觉空间,展示了工业化时代已有的最高成果,预示了一个时代的来临。这样的气势是希望英国能“永垂不朽”,希望英国能决定和引领世界的发展方向,永保“霸主”地位。
这次世界博览会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会场上人们自由地互相交流商品、技术、资本和知识,其利益和影响宏大深远,“非笔墨所能记述,非语言所能形容,而无形之中,商业赖以发达,工艺赖以振兴……以故世界历史、人类思想,至此为之一变”,“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可以通过参与其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工业技能、艺术品位和科学精神”。
因此,各国相继竞行,举办了一系列世界博览会。据人统计,自1851年以来,全世界至少有18个国家的47个城市先后举办过60多届专门性或综合性的世界博览会,加上规模偏小的国际博览会,可以说“无国无会,无年无会”,难以胜数。
这些博览会既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既是一种物品的汇集展示,也是一种科技、思想与文明的交流,在开放的交流中,谋得共同发展的动力;既是一种财富与国力的展示和夸耀,也是一种精神与意念的凝结和体现。在会场上,各国特别是主办国,除了展示风土人情、博览新奇外,已与前期的内国博览会大不相同,更多的是展现最能代表其实力的东西,以体现出其国家的荣耀和地位。特别是大国,纷纷想以此来奠定其引领世界的地位,甚至展示殖民地的落后与在其治理下的进步,以说明其殖民统治的合理性与进步性,进而凸显欧美国家的文明进步。而弱小国家,特别是日本,想通过举办或参加博览会,了解最新文明成果,学习世界先进,以此来劝进国内产业的发展,进而步入世界前进之列。可以说,在世界博览会上,强者欲愈强,弱者欲于强,各国都想奋发图强。因此,早期的世界博览会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竞技场,一个民族主义的集现地。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之后,新兴的美国虽然刚建国不足80年,但其在政治、经济、科技,特别是农业现代化方面,已经取得极大进步,为了急欲向世人显示其在脱离宗主国英国的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毅然于1853年在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博览会,时隔第一届仅2年!其实,在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时,美国就急欲展示自我,让世人特别是英国人惊羡其独立以来所取得的进步,派出了5048位企业家到英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占了参展商的近三分之一,其展品广受好评,特别是农场设备,连英国人都不得不承认其先进,“英国人承认美国人在工业展览会中得奖,在一切方面胜过他们。一、树胶,有新的材料和新的生产。二、武器,有连发手枪。三、机械,有割草机、播种机和缝纫机。四、银版照相机第一次大量应用。五、航海中的快艇”。这次参展所获得的荣耀激发了美国想举办世界博览会的迫切愿望,欲通过举办博览会向世界夸耀、展示其所取得的成就,以让世人承认其强国地位。
纽约世界博览会是以伦敦世界博览会为竞进目标的,共有23个国家参展,展示内容也超过上届,开辟了伦敦世界博览会所没有的农业部分,展出了农机产品和优良农业品种,这是美国的优势,科技也有进步,第一次亮相了有安全装置的电梯,会场也仿照“水晶宫”建造。但美国当时实力毕竟不如英国,会场规模仅及英国的三分之一,而且质量远不如前,参观人数也只有125万,最终以赤字收局,与伦敦世界博览会赢利近20万英镑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美国并未就此怯场,而是更加奋进。1874年,美国总统格兰特向美国人民呼吁:“美国不应该在欧洲列强开辟的道路上落后,它应向全世界显示,一个民族如果每一个公民都为自由、繁荣和荣誉辛勤劳动就能在几年里取得什么样的进步!”可见时隔20年后,美国取得飞速发展后急欲再次展示、夸耀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因此,1876年,在费城这个发表《独立宣言》的地方,美国为纪念开国10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博览会,其目的,一是要显示美国的成就,“以志不朽”,从开国之初13个州,人烟稀少,到如今39个州,人口达3000多万,“正以见我国政治之善也”;二是要赶超欧洲,“欧洲诸大国所以称雄者,以地大兵强,民安物阜耳,今我国岂出其下哉?且以大势观之,又安之将来不能驾乎其上耶?”费城博览会于5月10日开幕,11月10日闭幕,历时184天,共有近1000万人观赛,开会之日观者就达186672人,更盛者,8月11日观者竟达25万人,有来自37个国家的6万多与会者送来了3万种展品。会场占地95公顷,共有总院、机器院、耕种院、绘画石刻院、植物院等5院,167幢建筑,主楼长573米,宽141米,高40米,规模超过了“水晶宫”,为“从来会场房屋所未有”。该会不仅“规模尤为宏远”,远超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而且所体现出来的技术成就更是伦敦世界博览会所难以想象的。会上第一次展示了留声机、电话机、缝纫机、打字机、织布机、自行车、电报机和蒸汽发电机,这些都是当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引起世人极大好奇。特别是蒸汽发电机,当开幕之日,总统格兰特按下发电机开关时,全场电灯齐刷刷亮了,会场由黑夜变成了白昼,全场观众由“鸦雀无声”变成了“山呼海啸”,这预示一个新的时代——电气时代的来临!
在这次成功举办博览会之后,美国于1893、1904、1915、1926、1933、1939、1962、1964、1974、1982、1984年相继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共有13次。美国是迄今举办世界博览会最多的国家。时至今日,在高度信息化时代,随着全球化深度融合及方式多样化,以及专题性和主题性博览会的兴起与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对世界博览会的热情已经大大减弱。
英国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之后,开内国博览会之先河的法国也不甘示弱。1855年,在法皇路易·拿破仑的亲自督导下,举办了第三届世界博览会,会期自5月17日至11月15日,参展者2万多名,参观者516万人。该会也以伦敦世界博览会为赶超目标,在巴黎的香榭舍丽大街建造了比“水晶宫”规模更大的“工业宫”,会场布置也更广阔,设置了更能体现法国优势的美术用品馆,展出大量体现法国优秀文明传统的艺术品。拿破仑三世办此次世界博览会就是要与英国竞争。鉴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后,工商业日益发达,伦敦世界博览会更是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发展,拿破仑一世时所奠定的法国优势地位已经丧失,法国决定也以举办世界博览会来检测国内工商业的发展程度,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确立和巩固法国在世界上的工商业强国地位。此后法国每隔11年,分别于1867、1878、1889、1900年在巴黎相继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一共5届,使得巴黎成为迄今举办世界博览会次数最多的城市。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设立人类馆,展示“天下各国有教化无教化及各处野人”,这虽能展现人种之进化,但更体现了一种所谓的先进民族对落后民族的歧视,呈现出了极强的“欧洲中心主义”。1878年主要是为了治疗普法战争的创伤,振奋法国人的精神,新成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还想向世界宣示法国重新站起来了,为此同时举办了国际邮政会议、货币会议、度量衡标准化会议和世界艺术与文学遗产会议等“会中会”,开创了在博览会中举办国际会议的先例。1889年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该次博览会以“人类的梦想”为主题而建造的高达300.51米的埃菲尔铁塔,成为法国的象征,吸引了3200万观众,创了此前历届世界博览会之最。1900年是为了进行“世纪总结”,在总结19世纪人类进步的同时,开创20世纪的未来,全场全部使用电力,预示一个“电的时代”。
为了与法国相抗衡,英国复于1862年在伦敦第二次举办世界博览会,此会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时代进步气息,所有展品都是1850年以后生产的,能代表时代最先进水平。此时英国已确立了其绝对的“世界霸主”地位,通过此届世界博览会,进一步展耀了其世界霸主的光辉,欲进一步巩固其引领世界的地位。自此之后,英国至今都没举办过世界博览会,但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却竞相举办世界博览会,纷纷欲通过举办世界博览会,既展示自己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又显示和奠定其在世界中的地位。
日本在近代博览会史上是个很特殊的国家,其在近代虽没举办过一次世界博览会,但自1862年38个日本人参观伦敦世界博览会,1867年德川幕府参加巴黎世界博览会开始,日本对博览会就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1862年参观伦敦世界博览会后,写了《西洋情事》一书,详细介绍了博览会的盛况,既宣传了博览会,有利于日本社会认知、接受博览会这一新鲜事物,同时又宣传了博览会上所展示的西方文明成果,起到了文明启蒙之效果,有利于促进日本社会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于1873年和中国一样,明治政府在维也纳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但中国只有包腊(E. C. M. Bowra)、德璀琳(G. Detring)、汉南(C. Hannen)等几个外国人代表中国出席,晚清政府只是出于外交目的而敷衍了事,而日本明治政府却有明确定位,就是要宣扬日本文化,促进殖产兴业与富国强兵,同时学习西方,了解博览会经验,因而派出了由60位工程师、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与会,他们在会场认真学习,细心考察,写就了96卷的报告书。此后,日本仿照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之经验,开始大力发展博览会事业,“参加维也纳博览会所得来的认识,成为后来明治时期日本举办‘内国劝业会’的基本前提”。仅时隔4年,日本就于1877年举办了首次全国规模的博览会,而晚清中国之开办博览会却迟迟没有起步,直至约30年后才开始仿行日本,举办劝业会。二者相比,真有天壤之别!难怪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时,西方人会说:“日本注定会越来越进步繁荣,而中国一定会越来越保守落后。”
日本不仅热衷参加他国举办的博览会,而且还积极举办众多内国博览会,称之为“劝业博览会”或“劝业会”,取劝兴实业之义。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各地就开始纷纷兴办大小不一、形式各样的劝业会、共进会、品评会,统称“劝业会”。据《日本国志·学术志》记载,到明治11年(1878)6月,日本所开劝业会达45个,“日本炫奇之设,竟成年例”。亦据人统计,从1885年到1898年的14年之内,日本境内所办各类劝业会达5534次之多,平均每年达395次,参展者有2105907人次,观览者达16502658人次。另据人统计,1945年之前,日本所办内国博览会共154次,其中明治时期(1868~1911)44次,大正时期(1912~1925)39次,昭和时期(1926~1945)71次。日本举办这些劝业博览会,既是为了宣扬“文明开化”的民族精神,又是为了提升国内产业,实现“殖产兴业”,体现了对抗“洋货”、优先“国货”的民族主义内涵。而且,日本还在其殖民地,或势力范围,包括中国台湾和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举办了大量的博览会,比如,1925年举办大连劝业博览会,1933年在大连举办“满洲”大博览会,1935年在台湾举办所谓的“始政四十周年纪念博览会”。这些博览会,通过展耀殖民地的发展与进步,以显示日本殖民统治的成就及合理性,从而加深殖民地社会对其殖民统治的认同,进一步推进“皇民化”,有着强烈的日本“帝国”色彩。
明治10年(1877),日本在东京上野公园举办第一回全国型内国劝业博览会,持续3个多月,有16000余人发品参展,参观人数达45万人。1881、1890、1895、1903年,日本又相继开了4次全国型内国劝业博览会,都是由国家出钱兴办,“专为发达产业,务图进步起见”。1903年第五回内国劝业博览会在大阪举行,由日本农商务大臣金子坚太郎担任会长,自3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为期153天。全场凡十万余坪(一坪合中国六平方尺),馆舍达一万二千坪,分为工艺馆、教育馆、农业馆、林业馆、水产馆、机械馆、通运馆、美术馆、台湾馆、参考馆等十馆,其规模虽“不能与万国博览会相比拟,而其唤起国民争竞之心则一也”,“自农业、园艺、林业、水产、采矿、冶金、化学、染织、制作等工艺,以至机器、教育、学术、卫生、理财、美术及美术工艺等制作生产之物,骈阗充溢,不可殚述”。参考馆征集各国物产予以陈列以广见闻。此后,日本还多次举办内国博览会,如1914年东京大正博览会,但一直没举办世界博览会,直到1970年才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第一次在大阪举办世界博览会。
日本明治政府的核心灵魂是“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其所办博览会基本是为此目标服务。姑且不论日本政府开办博览会事业如何体现这一宗旨,仅就普通国民在博览会上的言行即可窥见一斑。比如,1879年日本长崎举办劝业博览会,“凡有古玩奇珍,以及名人书画、奇禽怪兽、名花异草、百工器具、新巧食物,均可入会”,长崎中学的学生在会场上打出了颂祝博览会的标语:“夫欧米之赫赫于当世者,察其古无制混沌逐水草之野民而矣,及渐降其相营成聚成邑,遂成都,然强合弱,大并细,每战必练技,每争必穷精,出则拣(练)航术探山谷,入则凿金坑教工艺,故所得多,所费少,输之于四方,遂雄视宇内,欲并吞万国。支那之大国,而其政日微矣,其古岂有如此衰者乎?唐虞之治,三代之盛,条理粲然,实贻范于万世,而及渐降教化陵夷风俗颓败,知独有其国不知有他国,不务航海跋涉金坑工艺之诸业,故所费多而所得少,终仰器用于欧米,屡为其所凌蔑,不哀哉?则富强如彼,贫弱如此,不啻天壤之异者乎?果谁之为欤?得非所谓天之所为?人之所为哉!且天之作祸可避,自作祸不可避也。抑先兵强而后国富者,岂不培根而望叶荣,不浚源而望流大哉?……今也新开设博览会于公园,营筑宏壮,家屋俊丽,陈列其中者,则内外之珍草异木,都鄙之古器遗物,总是劝装国益之具也。呜呼盛哉!国益受富而兵威并炽,其将根受固而叶绿盖五洲,岂涨而浩流溢四海欤。”该篇颂文虽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但其仍蕴含了极强的民族主义,首先是承认在物竞天择的时代,欧美讲求技艺而日渐富强,中国因封闭而日益贫弱,以致受欧美欺凌,由此而激发日本要像欧美一样“雄视宇内”的励志精神;其次是日本不能像中国,通过洋务运动由强兵到富国,而必须先埋头国内“培根”、“浚源”,也就是“殖产兴业”,以达到富国的目的;最后是国富的同时,要实现“强兵”,并炽兵威,以“吞并万国”。于此可见,日本所办劝业博览会是“培根”、“绿叶”、“富国”的举措,欲通过博览会劝兴实业,实现国富兵强,然后开疆拓土,如欧美强国一样,积极对外殖民扩张。显然,其中富含了奋发图强、由内而外、积极扩张的民族主义。
近代日本博览会专家金子坚太郎认为日本所办的博览会有十二大功效,其中最大者为“扩张国家之观念,注目于世界之财政贸易,随宇内贸易之思潮,以振兴农工商业,使国家日进富强”,因而视其为日本实业“在二十世纪雄飞于欧美及东洋诸国实业场之瑞征也”,“与欧美农工商相抗衡,至可贺也”,并认为“日本贸易既已雄飞东亚,早晚必能与欧美列国相等,则我国开设万国博览会之期,固不远矣”。其中所蕴含的蓄精养锐,殖产兴业以图富强,进而称霸东亚,雄视世界的信念是多么强烈!这种信念实则是以国家为基调的民族主义。
总而言之,早期博览会的发展历程,也是近代民族主义展现和演化的历程,博览会上所体现出的民族主义不如战争、政治运动,甚至思想言论中所蕴含的民族主义那么强烈澎湃,那么表面化,在由内国博览会发展为世界博览会后,它主要是以更开放的心态,广纳各国物产和技艺,汇聚一堂,相互比较,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使得强者更强,而弱者亦奋进不断,以图富强。比较是博览会的核心,正如一位欧美人士所言,比较是博览会成功的关键,通过比较,不仅可明了一国物产、艺术、工业,甚至人种的发展程度,还可知道社会与政治的发展水平,从而采取相应策略,以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样的民族主义是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较为平和的,而非激烈对抗的竞进性的民族主义。在强者而言,是夸耀“霸气”,傲视寰宇,引领世界;在弱者而言,是学习先进,奋发图强,以求得和强者一样的地位和发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