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第3卷《社会法学论丛》得以面世。本卷《社会法学论丛》共推出了5个栏目,发表了23篇学术论文,主要涉及社会法的基础理论及当前社会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专题”栏目共发表了4篇文章。蒋韶寒撰写的《浅议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法律制度》一文针对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制度的缺陷,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对我国现行试用期的法律进行解读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法律制度的建议。吴勇、吕丹玉撰写的《第三人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的法律适用及立法完善》一文针对第三人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竞合的现行规定及法律适用困境,从工伤保险立法目的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提高立法位阶,至少纳入《工伤保险条例》层面来;明确工伤保险制度目的尤其是工伤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这一目的;在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第三人侵权责任和工伤保险责任竞合的具体处理规则。阳明武撰写的《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一文梳理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其存在的缴存差额大、资金闲置多、覆盖面不广、监督乏力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议。唐政秋撰写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其实施研究》一文展现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演变过程,指出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之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该办法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继承与完善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有效实施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建议。
“劳动者权利保护专题”栏目共发表了5篇文章。王霞、付丹撰写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作人员职业伤害救济制度研究》一文从具体案例出发,针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律地位不清晰、其工作人员职业伤害救济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等问题,提出要运用劳动关系理论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王红艳、唐思佳撰写的《加班制度下的“过劳死”问题》一文从“过劳死”的成因、司法实践的处理以及法律规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三个对策:规制加班制度;将“过劳死”认定为工伤;加强实践中的具体维权。徐莉、陈怡灵撰写的《中国涉外劳工权利保护研究》一文针对我国海外劳工权益受损问题,通过对我国相关现行法律规范和国外法制进行评析,提出要从国内法制和国际法制两方面入手完善海外劳工权利保护机制。王译曼、梁名、李睿周撰写的《农民工权益的劳动诉讼保障机制研究》一文指出农民工权益的劳动诉讼保障机制仍存在着农民工劳动关系未厘清、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相交叉的问题,对此应当从立法、制度和农民工自身法律知识层面完善农民工权益的劳动诉讼保障机制,以达到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应有之效。高中权、王艺霖、熊亚云撰写的《论二孩政策背景下女性劳动就业权的保障》一文通过对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就业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女性劳动就业保障的对策:促进《反就业歧视法》的出台,设立专门的保护女性平等就业与职业权益的机构,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以及建立就业歧视奖惩制度。
“海外建设工程劳务用工专题”栏目共发表了2篇文章。杜卫红、胡骜撰写的《境外工程劳务派遣问题研究》一文针对目前境外中资企业劳务派遣过程中存在的输入国市场准入限制、境外工程劳务派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法律问题,提出了解决境外工程劳务派遣问题的法律措施:立法层面制定专门性法律,完善管理体制以及规范劳务市场。王新生、谭雨燕撰写的《海外建设工程劳务用工法律问题探析——以缅甸某电厂建设工程为例》一文分析了海外工程建设劳务用工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基于中国企业在缅甸某电厂工程建设的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了海外建设工程劳务用工冲突的解决机制:根据国际法原则解决问题,依照两国间的国际条约或者共同国际组织相关规定解决劳务矛盾,扩展海外派遣劳动者维权的救济途径以及积极借鉴他国劳务用工纠纷解决经验。
“社会治理机制研究专题”栏目共发表了5篇文章。唐琼、禹航撰写的《国内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治理实践研究》一文从“新型城镇化”、“城中村”概念出发,结合国外自主性居住区及国内广州珠海的改造经验,联系社会实际,提出以“三赢”为目标、及早规划城市建设和增强城市包容性这三个“城中村”改造建议。张承安、李浩撰写的《社区治理法治化:社区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出路》一文通过指出社区共同体建设法治化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社区共同体建设法治化应坚持的原则,以及社区共同体建设法治化的路径:明确社区主体的法律地位、完善社区法律体系、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能力。艾超、王建剑撰写的《社会工作组织管理机制研究——基于行政立法监督视角》一文指出了社会工作组织在自我管理、政府管理等监督管理活动中的漏洞,通过使用数据分析法、小范围的访谈法以及典型现象观察法等实证研究方法,提出了社会工作组织管理的法律建议。田兴洪、尤金亮、郭健撰写的《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经费保障》一文针对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存在的经费保障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经费保障经验,提出我国社区矫正经费保障需要从加快社区矫正经费保障立法、建立全额的动态增长的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机制、构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中央和省级财政分级负担体制、设立社区矫正专项建设基金、加大社区矫正基层基础建设保障力度、完善现行社区矫正经费划拨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屈振辉撰写的《我国社会工作立法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主要围绕我国社会工作立法展开。首先,指出了社会工作立法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其次,对社会工作立法性质进行理论探讨,认为新时期我国的社会工作立法应属社会立法。再次,探讨了中国社会工作立法的主要生成途径,有借鉴和移植国外社会工作立法、“伦理法律化”以及“政策法律化”三种形式。最后,对未来我国社会工作立法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预想。
“风险社会及其他问题研究”栏目发表了7篇文章。申纯撰写的《论“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的刑法应对》一文认为尽管源于社会学的“风险社会”理论对刑法学的基础理论产生了较大冲击,但在当前中国,所谓的“风险社会”并未到来。刑法面临不断增加的“社会风险”,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传统的社会风险,应当在坚守刑法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予以应对;而对于现代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现代性风险,应保持刑法的消极保守立场,防止刑事法网的不恰当扩张。戴谋富、李玉林撰写的《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一文针对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境外先进的物业管理立法模式,在立法和具体执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陈淑芬、王颖撰写的《新环保法下湘江流域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研究》一文从生态环境退化、环境事故多发、环境诉求强烈、环境压力加大四个方面剖析了湘江环保问题的趋向,从明确政府的环境责任、解决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解读了新环境保护法,剖析新环保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完善对策,最后以此为基础对湘江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行了探讨。乔英武、李娟、吴一冉撰写的《论损害额认定制度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确立与完善——基于全国首起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的实证分析》一文以首起宣判的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首次提出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领域确立损害额认定制度。在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问题并参考国内外立法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损害额认定制度的具体构建,包括其适用的原则、范围及所需考量的因素。易顶强、杨柳独秀撰写的《“小官巨贪”的整治研究》一文以某些村干部以权谋私、欺上瞒下、化公为私、优亲厚友、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小官巨贪”的表现特征、形成原因,对这一问题的治理提出了几点应对之策。熊世遥撰写的《论P2P网络借贷政府监管制度的构建》一文针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法律、道德、政府监管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政府监管经验,提出构建我国P2P网络借贷政府监管制度的建议。张敏纯、王悦、董婷撰写的《网络预约出租车法律规制分析》一文分析了政府对于网约车的规制现状并对其规制主体、规制必要性和适度性方面进行了法律分析,指出了对于网约车当前立法规制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相应行政法规、健全行政部门监管体制和健全网约车平台安全管理体系的法律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