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理论和实现途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当今社会政治生活中,我们会频频听到“人治”、“法制”、“法治”、“依法治国”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些关键词。这些词的内涵是否存在时空逻辑,是否能展现出中外执政者治国理政的过程?

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另一种方式。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政治家很早就意识到法治与国家治乱兴亡之间规律性的关联。秦商鞅说,“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削”《商君书》,石磊译注,中华书局,2009,第43页。。东汉王符说,“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古希腊柏拉图也意识到“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徐平章:《王符潜天论思想探微》,文津出版社,1982,第51页。。历经千年历史的见证,不难得出一个共同事实:法治是人类治国理政的最优方式。

历经时代打磨的法治,不是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我们党和国家不可能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当然更无从谈起依法治国的实施策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虽然没有提出“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这些词语,但是他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原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张力:《探访成功者足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第96页。的基本方略,但这一时期依法治国仅仅局限在确立阶段,停留于口号。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书简称《决定》),是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以来,各次大会和全会有关法治问题的最新战略。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它是良法之治、程序之治和理性之治。

依法治国是将法治作为治理国家方式的选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行动纲领。如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用一个更大、更为宽广的历史视域和法学胸襟解读这个文本,彰显其时代气息,践行治国理政重要形式——法治,显得尤为重要。

要不要依法治国?本书从中外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探寻依法治国历史渊源,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中挖掘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基础,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伦理、利益三大诉求证明人们对依法治国的需求。

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前提是“良法之治”,不把法律作为统治人民的手段,而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人民权利;依法治国是一套治国的原则体系,法治仅仅作为理想或观念是不可能被用来治理国家的,作为一种治国的行为指向,它要求用法律把法治理念确认下来,使其成为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和宪政体制中的组成部分,并浓缩转化为各种法律制度、程序和规范的一系列法治原则。依法治国是一个行动纲领,我们当今所处的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有理、有力、有节地反腐可以凝心聚力;大展宏图的制度建设可以彰显中国的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法治中国图谱之描绘,又是法治中国路径之拓展。

依法治国如何全面推进?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寻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源;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追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理;结合法治普遍规律、现阶段中国国情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的丰富实践,探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案;实现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律安天下,法润人心的理想境界。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法治建设的开启,到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以依法执政为基本途径,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方略,我们党对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专门阐述法治或以法治为重要内容的讲话和文章,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为实现目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五大原则论以及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五大体系论。设计出坚持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方案论,最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从“依法治国”到“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这些带有不同时期特色的历史名词,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国家治国理政理念的转换,体现了中国上层建筑方面的成熟,更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理念由模糊到清晰,由感性到理性的渐进发展。运用现代世界最优治国方略、明确的规则释放正能量,展示一个有着深沉文化韵律、善于学习借鉴的文明大国形象,不但能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还善于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昌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主义中国将永远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张振芝

2017年5月10日